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ZF的克隆及其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增殖作用
1
作者 张鹏 王明秀 +4 位作者 敬科民 李雨谦 田园 钟金城 蔡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2,共13页
【目的】犏牛作为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产物,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但其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应用却受限于犏牛雄性不育。通过克隆犏牛PLZF,明确其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该基因对犏牛未分化精... 【目的】犏牛作为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产物,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但其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应用却受限于犏牛雄性不育。通过克隆犏牛PLZF,明确其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该基因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活性的影响。为阐明犏牛生精停滞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4月龄公麦洼牦牛和F1代公犏牛为实验动物,通过RT-PCR法克隆得到了犏牛PLZF的CDS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qPCR法分析PLZF在犏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PLZF的表达载体,并利用RT-qPCR检测了PLZF过表达效率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通过PDT、CCK-8、EdU和免疫荧光检测了过表达PLZF对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了犏牛PLZF的CDS区,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不包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序列,其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犏牛PLZF与黄牛PLZF的亲缘关系更近。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虽然犏牛、牦牛和黄牛的PLZF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但牦牛PLZF蛋白在531—540位氨基酸处与犏牛和黄牛有较大差异。RT-qPCR发现,PLZF在犏牛睾丸组织和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牦牛(P<0.05),而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过表达PLZF后,该基因的表达上调了13.8倍(P<0.01),且能显著增加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表明PLZF表达下调影响了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此外,过表达PLZF后,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与增殖相关的基因(Etv5、Bcl6b、Pcna和c-fos)全部显著上调(P<0.05),与分化相关的基因(Stra8、Kit、Dmrt1和Sohlh2)全部显著下调(P<0.05),表明PLZF通过上调增殖相关基因、下调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结论】PLZF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表达异常降低了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导致其数量减少,影响了犏牛的精子发生。本试验为进一步阐明犏牛生精停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解决犏牛雄性不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PLZF 未分化精原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SERPINE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敬科民 张鹏 +6 位作者 李雨谦 田园 董文静 柴志欣 王吉坤 钟金城 蔡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8-2318,共11页
【目的】克隆牦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E成员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基因序列,同时探究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牦牛肉嫩度的影响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 【目的】克隆牦牛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E成员1(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基因序列,同时探究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牦牛肉嫩度的影响提供试验数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牦牛SERPINE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克隆获得高、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的SERPINE1基因序列全长,并对其结构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SERPINE1基因表达量。【结果】高、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全长分别为8 315和8 318 bp,均编码402个氨基酸且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高、低嫩度背最长肌组织中SERPINE1基因非编码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缺失及22个碱基突变(4个碱基颠换、18个碱基转换)。牦牛SERPINE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绵羊、山羊、家猪、人、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99.26%、99.26%、99.59%、96.94%、97.02%、90.49%、86.52%和80.10%。SERPINE1蛋白是一个含有23个氨基酸信号肽的亲水性稳定膜外蛋白,位于细胞外,具有3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包含1个反应中心环(reactive center loop, RCL)。SERPINE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44.78%)和无规则卷曲(35.32%)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ERPINE1基因在高嫩度牦牛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从高、低嫩度牦牛背最长肌组织中克隆SERPINE1基因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为后续研究SERPINE1基因参与调控牦牛肉嫩度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SERPINE1基因 嫩度 生物信息学 表达
下载PDF
蛋氨酸调控肌肉发育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符健慧 王海波 钟金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56-2871,共16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制品数量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肌肉占畜禽胴体重量的40%~50%,是人类获取动物源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发育过程受遗传、营养及性别等因素的调控,其中营养摄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氨酸(Met)作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制品数量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肌肉占畜禽胴体重量的40%~50%,是人类获取动物源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发育过程受遗传、营养及性别等因素的调控,其中营养摄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氨酸(Met)作为多数动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参与机体蛋白质代谢,是畜禽常用的饲料添加剂之一。因此,本文总结了Met吸收和代谢过程及其在肌肉发育中的应用,同时结合肌肉的结构组成、发育和再生过程,详细阐述Met调控肌肉发育的机制,为改善动物饲粮配方和提升产肉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肌肉发育 蛋白质合成 机制
下载PDF
FGFs/FGFRs及其介导信号通路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 王明秀 +7 位作者 敬科民 彭巍 田园 李雨谦 付长其 舒适 钟金城 蔡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6-2897,共12页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 旨在研究FGF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R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差异表达,以探讨犏牛生精停滞的原因。本研究采集健康的24月龄3头公麦洼牦牛和3头F1代公犏牛的睾丸组织,分为牦牛和犏牛两个样品组,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采用HE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精子发生的差异;采用细胞群体倍增时间、CCK-8和EDU染色检测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种FGF家族成员、3种FGFR、FGFs/FGFRs介导的Ras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在牦牛和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与牦牛相比,犏牛生精小管发育异常,生殖细胞类型单一,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牦牛(P<0.05)。FGF2、FGF4、FGF5、FGF8、FGF9和FGF21在犏牛睾丸组织及FGFs受体FGFR1、FGFR2和FGFR3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的表达都显著低于牦牛(P<0.01)。FGFs/FGFRs介导Ras信号通路基因中,除HRas和ARaf以外,其余基因(Raf1、BRaf、MEK1和ERK)都是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以更低的水平表达(P<0.01)。FGFs/FGFRs介导MAPK信号通路基因中,p38、MEKK3、MEKK6和ASK1也是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低表达(P<0.01)。受Ras通路调控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中,只有SHISA6、ID4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其余基因(TAF4B、Etv4、GFRα1和Ret)都是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表达量高(P<0.01)。受Ras和MAPK通路共同调控的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中,ETV5和BCL6B都是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受Ras通路调控的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中,除PIWIL4外,SOX3、NGN3和Stra8都在牦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高表达(P<0.01)。因此FGFs/FGFRs及其介导的Ras和MAPK通路基因在犏牛未分化精原细胞中的异常表达,降低了未分化精原细胞增殖活性,导致了犏牛没有足够数量的未分化精原细胞进入分化阶段。这可能是犏牛生精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未分化精原细胞 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犏牛 牦牛
下载PDF
牦牛骨骼肌中特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志娟 柴志欣 +3 位作者 王吉坤 王嘉博 钟金城 信金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74-1784,共11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在牦牛骨骼肌中特异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成员及其功能相关基因,以期为研究牦牛骨骼肌结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年公牦牛臀肌和胸肌,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HE和Masson... 【目的】筛选并鉴定在牦牛骨骼肌中特异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成员及其功能相关基因,以期为研究牦牛骨骼肌结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年公牦牛臀肌和胸肌,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HE和Masson)分析肌纤维特征和胶原纤维数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的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MPs、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和组织分布;通过STRING网站分析MMPs及其功能相关基因之间的蛋白质互作网络;采用EnzChek TM明胶酶/胶原酶试剂盒检测牦牛臀肌和胸肌中明胶酶/胶原酶的酶活性差异。【结果】Masson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牦牛臀肌中胶原纤维面积、MMP-2和MMP-14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胸肌(P<0.05),TIMP-3基因在牦牛臀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Western blotting鉴定发现,MMP-3、MMP-14、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在牦牛臀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胸肌(P<0.01;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MMP-2、MMP-9、MMP-14和Ⅰ型胶原蛋白在牦牛臀肌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胸肌(P<0.05;P<0.01),而MMP-16在牦牛臀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蛋白质功能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MMP-2、MMP-14、MMP-16、TIMP-2、TIMP-3、COL1A2和COL3A1可聚为一簇,MMP-3、MMP-9和TIMP-1可聚为一簇;臀肌和胸肌中明胶酶/胶原酶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MPs家族成员及其功能相关基因在牦牛骨骼肌中广泛表达,且在臀肌和胸肌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MMPs调控牦牛骨骼肌结构形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骨骼肌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胶原蛋白
下载PDF
排酸方式和时间对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波 符健慧 +6 位作者 钟金城 冯建华 赵静 李婷婷 史莹华 张兴隆 李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5,共7页
为探究高档牛肉的排酸技术,本研究选取12条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肉为原料,通过干式和湿式排酸,选择3、5和7 d三个时间点,并对牛肉基本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干式排酸3和5 d牛肉pH显著低于湿式排... 为探究高档牛肉的排酸技术,本研究选取12条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肉为原料,通过干式和湿式排酸,选择3、5和7 d三个时间点,并对牛肉基本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干式排酸3和5 d牛肉pH显著低于湿式排酸,干式排酸7 d牛肉pH显著高于湿式排酸(P<0.05);干式排酸3 d牛肉剪切力显著低于湿式排酸(P<0.05)。干式和湿式排酸7 d牛肉中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干式排酸7 d牛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湿式排酸(P<0.05)。干式排酸和湿式排酸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贡献物质均为壬醛、正辛醛和1-辛烯-3-醇;湿式排酸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庚醛,干式排酸7 d牛肉中正辛醛、苯乙醛、十一醛、肉豆蔻醛和柠檬烯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湿式排酸(P<0.05)。综上所述,排酸7 d有利于提升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肉风味的丰富度,干式排酸较湿式排酸对高档牛肉风味改善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档育肥 安格斯牛肉 理化指标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安格斯牛肉干式排酸过程中微生物变化及其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海波 符健慧 +7 位作者 冯纪宇 冯建华 赵静 李婷婷 钟金城 史莹华 李航 张兴隆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2-37,111,112,共8页
为了探究牛肉干式排酸初期微生物的变化,及其与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试验采用16S rDNA和ITS测序的方法对干式排酸2 d和7 d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并用Spearman程序探究真菌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牛肉干式排酸初期微生物的变化,及其与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试验采用16S rDNA和ITS测序的方法对干式排酸2 d和7 d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并用Spearman程序探究真菌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测序分析,分别获得762,505个OTU。排酸时间的延长不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P>0.05)。在细菌属水平上,与排酸2 d相比,排酸7 d牛肉表面的副球菌属(Paracoccu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细菌门水平上,排酸时间对牛肉表面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排酸时间对牛肉表面真菌门和属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与正己醛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1-辛烯-3-醇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毛孢子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相对丰度与正戊基呋喃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外瓶柄霉属(Exophiala)相对丰度与正己醛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月桂醇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附球菌属(Epicoccum)相对丰度与奎醛相对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月桂醇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假丝酵母属(Candida)相对丰度与正己醛和壬醛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相对丰度与壬醛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排酸时间的延长降低了一些致病菌的比例,增强了微生物的修复能力,某些微生物如附球菌属和假丝酵母属可能对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此外还发现丝孢酵母属存在于牛肉排酸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肉 干式排酸 16 S rDNA测序 ITS测序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8
作者 左子珍 王海波 +4 位作者 柴志欣 符健慧 张翔飞 罗晓林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2-1114,共13页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10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2)和基础日粮加1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3),预饲10 d,舍饲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RPM3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RPM1组与RPM2组(P<0.05);RPM1组、RPM2组、RPM3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牦牛半腱肌样品中共检验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计算发现,CON组、RPM1组、RPM2组和RPM3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9种、11种、9种和1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牦牛半腱肌提供了独特的肉香与油脂香等;CON组、RPM1组与RPM2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壬醛,而RPM3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辛烯-3-醇;RPM1组的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且具有独特的水果香味与坚果味,RPM2组的醇类与烃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四组半腱肌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半腱肌CON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RPM1组和RPM2组(P<0.05),其中RPM1组与RPM2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二碳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M3组(P<0.05);RPM1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著高于RPM2组与RPM3组(P<0.05),其中RPM1组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ON组十七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RPM2组(P<0.05);各组间半腱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0 g·d^(-1)的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风味丰富度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日粮添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蛋氨酸 牦牛半腱肌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背膘厚度构建民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亚欣 何鑫淼 +6 位作者 刘欣睿 秦婕 王嘉博 王文涛 吴赛辉 刘娣 钟金城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3-67,135,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统计模型预测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可行性,试验利用测定的312头民猪的体重、背膘厚和日龄数据,以岭回归最佳线性无偏估计(ridge regression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rrBLUP)、贝叶斯B (Bayes B)、随机森林算... 为了探究不同统计模型预测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可行性,试验利用测定的312头民猪的体重、背膘厚和日龄数据,以岭回归最佳线性无偏估计(ridge regression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rrBLUP)、贝叶斯B (Bayes B)、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三种模型来预测民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和眼肌面积(eye muscle area,EMA),每种模型均采用5倍交叉法和去一法进行验证,比较预测结果以得出预测准确率较好的一种模型。结果表明:两种验证方法中,去一法的预测准确率要明显高于5倍交叉法,但计算效率较慢。在预测肌内脂肪含量的模型中,rrBLUP、Bayes B、RF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639,0.595,0.631,其中rrBLUP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在预测眼肌面积的模型中,rrBLUP、Bayes B、RF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618,0.464,0.642,其中RF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说明基于体重、日龄和背膘厚测定数据预测民猪IMF和EMA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猪 构建模型 肌内脂肪 眼肌面积 预测准确率 岭回归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模型 贝叶斯B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模型
下载PDF
BMP4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10
作者 王明秀 张鹏 +4 位作者 陈雪梅 敬科民 刘欣睿 钟金城 蔡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44,共9页
【目的】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分离培养支持细胞,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BMP4)及其受体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BMP4对犏牛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月龄牦牛和犏牛睾丸组... 【目的】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分离培养支持细胞,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BMP4)及其受体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组织及支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BMP4对犏牛精子发生过程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12月龄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使用Trizol法提取各睾丸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BMP4及其受体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型(ALK6)、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型(BMPR2)、激活素A受体2A型(ACVR2A)、激活素A受体2B型(ACVR2B))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两步酶法消化睾丸组织制备细胞悬液,经差速贴壁、饥饿处理和胰酶消化分离纯化牦牛和犏牛睾丸支持细胞。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支持细胞,用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间质细胞、类肌细胞标志基因和BMP4及其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4及其受体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第3代(F3)支持细胞呈长条形或梭形。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细胞胞质中有明显脂滴积累,且在细胞核内可观察到支持细胞特有的双极小体结构。ALP染色结果显示,细胞不着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支持细胞标志蛋白GATA结合蛋白4(GATA4)呈阳性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支持细胞标志基因BMP4、SRY-box转录因子9基因(SOX9)、波形蛋白基因(Vimentin)、Wilm肿瘤抑制基因(WT1)、FAS细胞表面死亡受体基因(FAS)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GDNF)存在明显表达,而生精细胞标志基因出局区解旋酶4(DDX4)和类肌细胞标志基因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剂61(CYR61)无明显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11亚家族A成员1(CYP11A1)则有少量表达。BMP4在牦牛和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中都有表达,且在牦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支持细胞,而其受体基因ALK6、BMPR2、ACVR2A和ACVR2B在牦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犏牛支持细胞。【结论】从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分离获得支持细胞,BMP4在牦牛支持细胞中表达量较高,暗示BMP4对犏牛精子发生具有潜在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犏牛 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 支持细胞 动物遗传育种
下载PDF
牛circMYH8的鉴定及其调控牛肌原代细胞增殖的功能探究
11
作者 岳炳霖 杨友抓拉母 +9 位作者 冉宏标 王会 蔡欣 王嘉博 柴志欣 彭巍 舒适 付长其 王国文 钟金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7-204,共8页
旨在鉴定牛circMYH8以及探究其对牛肌原代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设计合成circMYH8的divergent primer及convergent primer 2组引物,分别以牛背最长肌cDNA、RNase R处理的牛背最长肌cDNA以及牛背最长肌g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及... 旨在鉴定牛circMYH8以及探究其对牛肌原代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设计合成circMYH8的divergent primer及convergent primer 2组引物,分别以牛背最长肌cDNA、RNase R处理的牛背最长肌cDNA以及牛背最长肌g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环状RNA鉴定;对circMYH8进行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RT-qPCR分析、核质分离试验以及RNase R耐受性试验;构建及合成circMYH8的过表达载体及干扰片段,并转染至牛肌原代细胞中,通过RT-qPCR、Western Blot、EdU、流式细胞术等手段探究了circMYH8对牛肌原代细胞增殖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序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circMYH8为环状RNA;RT-qPCR分析显示,circMYH8在牛骨骼肌发育早期高表达,核质分离试验结果显示,circMYH8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表达,RNase R耐受性试验表明,circMYH8的稳定性高于其线性转录物;过表达circMYH8抑制了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EdU活性降低,而抑制circMYH8促进了增殖标志基因的表达,EdU活性上升,S期细胞比例上升。结果表明,牛circMYH8能显著抑制牛肌原代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circMYH8 骨骼肌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牦牛MPC1和MPC2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12
作者 姜辉 黄慈 +3 位作者 钟金城 鲜莉莉 信金伟 王吉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08-3718,共11页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0.5、1.5和2.5岁)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牦牛MPC1基因CDS序列长330 bp,共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MPC2基因CDS序列长384 bp,共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基于MPC1和MPC2基因CDS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牦牛分别与黄牛和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远。牦牛MPC1和MPC2蛋白均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有跨膜结构但无信号肽,均存在1个MPC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分别占57.80%和55.12%),三级结构模型为5xpd.1.A。MPC1和MPC2基因在2.5、1.5和0.5岁牦牛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最高,其次是肾脏和肝脏,而在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段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不一致,可能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及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关。【结论】MPC1和MPC2基因在反刍动物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尤其在心脏中高表达,且编码蛋白中富含丙氨酸和亮氨酸,说明MPC1和MPC2基因在牦牛改善肉品质及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二者在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 MPC1基因 MPC2基因 组织表达特征 高原环境
下载PDF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被引量:78
13
作者 钟金城 赵素君 +1 位作者 陈智华 马志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群体聚为两大类,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牦牛分为两个类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钟金城 马志杰 +3 位作者 陈智华 字向东 常怀普 刘盛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9-1650,共12页
目的对牦牛H-FABP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牦牛该基因与其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基因定位、表达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特定引物对牦牛H-FABP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行T-A克隆和测序,在此基础... 目的对牦牛H-FABP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牦牛该基因与其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基因定位、表达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特定引物对牦牛H-FABP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行T-A克隆和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RepeatMasker、DNAMAN4.0、BioEdit4.8.10、ClustalW1.8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牦牛H-FABP基因(已在NCBI上登录,登录号为DQ026674)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CDS序列全长为402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4个外显子大小分别为73bp、173bp、102bp和54bp;3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460bp、1892bp和1495bp;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序列遵循通常的基因组成规律。外显子和内含子个数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相同。牦牛H-FABP基因序列中,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13.07%。内含子Ⅰ含有5个重复元件,包括1个SINE/Artiodactyls元件、1个SINE/MIR3元件、1个SINE/Bov-tA1元件和2个SINE/MIR元件;内含子Ⅱ无重复元件;内含子Ⅲ有3个重复元件,其中SINE/MIR元件、LINE/L2元件、SINE/Artiodactyls元件各1个。SINEs短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11.85%,哺乳动物分散性重复序列MIRs比率为6.44%。LINEs所占比率为1.22%,小于SINEs元件。其中,LINE1、BovB/Art2、L3/CR1重复元件以及LTR类反转录元件和DNA转座子元件在牦牛该基因区域中不存在。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为100%、96.9%、96.9%、92.4%、88.7%、85.7%、85.7%、77.4%、69.9%。结论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其中外显子I、外显子Ⅱ、外显子Ⅲ和外显子Ⅳ大小分别为73bp、173bp、102bp和54bp,内含子I、内含子Ⅱ和内含子Ⅲ大小分别为3460bp、1892bp和1495bp。牦牛该基因区域含有较为丰富的重复序列元件且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序列遵循通常的基因组成规律。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9个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H-FABP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 被引量:26
15
作者 钟金城 陈智华 +1 位作者 赵素君 肖玉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68-2072,共5页
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利用微卫星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 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利用微卫星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国牦牛类群的分类。结果:①根据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1.506),麦洼牦牛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四川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群体聚为一类。②根据RAPD和AFLP两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分析,表明天祝牦牛和大通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0336),九龙牦牛和天祝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0.0414),4个牦牛品种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在较远处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③根据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聚类的结果与微卫星DNA、RAPD、AFLP的聚类结果相似。中国牦牛可分为以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代表的两个类群(型)。这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分为“青藏高原型”和“横断高山型”的结果是一致的。而与其他学者的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结合中国牦牛品种(群体)的地理分布、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中国牦牛分为两个大的生态类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生态类型 分类
下载PDF
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钟金城 柴志欣 +5 位作者 姬秋梅 赵尚娟 徐利娟 唐懿挺 张成福 信金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区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显示西藏东部地区可能是家牦牛的起源地之一.西藏牦牛的这些遗传多样性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将来培育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应加以妥善保护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②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有2个母系起源.③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比与普通牛的近,作者认为将牦牛(家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比将牦牛作为牛属中的一个亚属或一个种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系统进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钟金城 柴志欣 +3 位作者 马志杰 王永 杨万远 拉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64-1572,共9页
野牦牛属高寒地区的特有物种,是我国最珍贵的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对野牦牛mtDNA进行全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其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大... 野牦牛属高寒地区的特有物种,是我国最珍贵的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对野牦牛mtDNA进行全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其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大小为16 322 bp,整个基因组由37个编码基因和D-loop区组成;22个t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524 bp、2个RNA基因序列长度为2 528 bp、13个编码蛋白基因序列长度为11420 bp、D-loop区长度为892 bp。基因组中无间隔序列,基因间排列紧密,基因内无内含子。(2)野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分子系统发生关系显示牦牛为牛亚科中的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Poephagus),牦牛属包括家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和野牦牛(Poephagus mutus)2个种。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获得和结构解析对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野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牦牛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牦牛分子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
18
作者 钟金城 陈智华 +1 位作者 马志杰 张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21世纪初,动物育种已迈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本文在总结作者近年来对牦牛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RFLP、RAPD、AFLP、微卫星DNA、m tDNA等分子遗传标记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牦牛功... 21世纪初,动物育种已迈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本文在总结作者近年来对牦牛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RFLP、RAPD、AFLP、微卫星DNA、m tDNA等分子遗传标记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牦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了牦牛分子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以便为今后在牦牛生产中进一步地开展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分子遗传标记 功能基因 分子育种
下载PDF
迭部县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19
作者 左子珍 王海波 +3 位作者 柴志欣 占巴草 马莉 钟金城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98-101,共4页
近年来,迭部县坚持“生态迭部,绿色农牧”发展理念,紧紧依托畜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全面推动牛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让更多农牧民群众通过发展“牛”产业,过上了“牛”日子。本文就迭部县牦牛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养... 近年来,迭部县坚持“生态迭部,绿色农牧”发展理念,紧紧依托畜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全面推动牛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让更多农牧民群众通过发展“牛”产业,过上了“牛”日子。本文就迭部县牦牛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饲养管理方式粗放、育种能力不足、畜产品研发及加工方面存在空白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迭部县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部县 牦牛产业 发展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牦牛遗传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金城 欧江涛 +1 位作者 陈智华 字向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乏.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牦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乏.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牦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说明牦牛虽然是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家畜,但由于其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在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遗传结构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或地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遗传多样性 形态遗传标记 细胞遗传标记 生化遗传标记 分子遗传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