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 被引量:64
1
作者 钱俊希 钱丽芸 朱竑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qu...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时空压缩"的"超空间"时代中,保存其自身基于地方意义的身份认同。哈维认为,一切基于地方意义形成的认同都是反动与禁锢的。他提出,应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理解地方差异的形成,从而理解地方建构中的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建构。但马西则在批判哈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进步)的地方感理论,指出应从多样的社会建构出发,理解地方性的形成过程。马西认为,地方的本质特点包括:开放以及与外界密切的社会联系;地方本身是一个过程,认同在不断的再建构过程中;地方内部具有其认同的多样性;进步的地方感并不否认地方性的存在等。基于马西的进步地方感理论,研究通过对广州关于移民以及粤语传承问题讨论中出现的话语进行的文本分析,指出广州本地社会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其少部分话语已经呈现出进步地方感所批判的禁锢性,因此需要在重新认识地方的过程中加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认同 全球(进步)的地方感 哈维 马西
下载PDF
想象、展演与权力:西藏旅游过程中的“他者性”建构 被引量:23
2
作者 钱俊希 张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3,共12页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长头行为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以汉族游客和藏族人两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西藏旅游发展以及中国后改革时期转型背景下,藏族的"他者性"如何在汉-藏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文章认为,藏族的"他者性"并非具有先验的、一成不变的意涵,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与社会互动中不断生产的。文章关注"他者性"建构过程中的两个维度——我者对于他者的凝视,藏族人对于自身的他者性的展演。一方面,转经、磕长头行为使游客将藏族人视为神圣、美好、朴实的代名词,对他者的建构存在浪漫化-理想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藏族他者并非凝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职业磕头者"的出现,一部分藏族人将凝视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本,通过他者性的展演,积极地响应游客建构的文化意义,以此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总而言之,"他者性"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忽略我者及他者所处的社会情境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性 话语建构 展演 文化差异 西藏
下载PDF
“非正常”的文化标签下“同志”社会空间的生产——以广州市X公园“同志渔场”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钱俊希 朱竑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共9页
性少数群体对于城市空间的利用是城市研究中的新兴话题。这类研究主要探讨"非主流"的社会身份如何通过对特定的社会空间的利用,引发空间意义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的建构。本文以广州市X公园的"同志渔场"为案例,研究男... 性少数群体对于城市空间的利用是城市研究中的新兴话题。这类研究主要探讨"非主流"的社会身份如何通过对特定的社会空间的利用,引发空间意义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的建构。本文以广州市X公园的"同志渔场"为案例,研究男同性恋者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与体验。研究认为,X公园的"同志渔场"不仅给性少数群体提供了性身份暂时解放的空间,亦是其不断体验自身"非正常"的身份标签的空间。同志的空间实践体现的不是对于主流的社会规范的抵抗。相反,他们的空间实践是明显地处在"非正常"这一身份标签的作用之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少数群体 社会空间 公共空间 空间生产 空间实践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语境下的社会理论:米歇尔·福柯与亨利·列斐伏尔 被引量:35
4
作者 钱俊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2,共8页
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率先在法语世界崛起的一股学术思潮,亦是欧洲大陆哲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对二元对立的结构进行解构,揭示社会结构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二是认为身份认同... 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率先在法语世界崛起的一股学术思潮,亦是欧洲大陆哲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对二元对立的结构进行解构,揭示社会结构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二是认为身份认同不是先验的和僵化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过程中被不断重新定义与再生产的。从这两大基本观点出发,本文对两位法国后结构主义代表学者米歇尔·福柯与亨利·列斐伏尔的哲学理论进行评述与总结,提示后结构主义对空间科学的意义,认为后结构视角在空间科学之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空间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语哲学 后结构主义 社会理论 米歇尔·福柯 亨利·列斐伏尔
下载PDF
基于扬州老城实证的公房住户特征及公房改造策略研究
5
作者 钱俊希 何深静 刘玉亭 《南方建筑》 201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公共住房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具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公房的供给政策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基于扬州老城公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公房... 公共住房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具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公房的供给政策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基于扬州老城公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公房住户的经济、社会、居住条件特征,以及公房改造提升的意愿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公房面临的普遍问题,探讨扬州市公房改造提升的可行途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房 公房住户 公房改造 扬州市
下载PDF
城市空间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感知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被引量:86
6
作者 朱竑 钱俊希 吕旭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 身份认同是文化和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逐步确定自己在这一社会文化秩序中的个体角色,从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义。而地方认同则是对某个地方作为社会角色自我感知的一部分的认知,通过地方的意义来形成对个人或社会群体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以地方与身份认同作为主要的研究维度,将广州独特的"艺术村"小洲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空间演变背景下,本地村民与艺术家这两类具有不同文化倾向的社会群体基于地方的身份认同,探索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在认同上的冲突、断裂与融合。研究剖析了小洲村艺术家及原村民在社区演变的过程中文化身份认同和地方认同形成与变迁的情况,并分析其认同构建的原因和特征。研究的结果显示,小洲村的本地村民与艺术家的地方认同感在本质上看还处在一个消极的割裂与断层的状态,两个社会群体对于地方意义的感知与认同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小洲村 城市空间 地方 认同
下载PDF
谁的真实性?——泸沽湖的旅游凝视与本土认同 被引量:60
7
作者 魏雷 钱俊希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76,共11页
旅游建立在对地方异质性的消费凝视之上,游客认为旅游地"他者文化"拥有真实的本质属性,并应将旅游地的视觉差异和文化真实属性封存保留,在游客到来时再自然地呈现。而现代性与旅游消费如影相随,本地人更是主动迎合游客,借助... 旅游建立在对地方异质性的消费凝视之上,游客认为旅游地"他者文化"拥有真实的本质属性,并应将旅游地的视觉差异和文化真实属性封存保留,在游客到来时再自然地呈现。而现代性与旅游消费如影相随,本地人更是主动迎合游客,借助创造舞台化的"真实性"以求得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与城市平等享有现代性带来的福利。旅游开发中的真实性由此成为悖论。该文以泸沽湖旅游区域为案例,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游客与旅游地居民摩梭人对真实性理解的差异与矛盾。在真实性研究中强调本地人的视角,致力于将本地人的地方文化价值观纳入主流话语体系当中。从对真实性的索求来看,游客基于自身利益对旅游地持有建立于感官体验的保守的地方感,对真实性的理解与前现代、原始、贫穷有关。而摩梭人一方面创造舞台化的真实性以供游客消费,一方面也批判游客将地方真实性与贫穷等同。他们在地方变化的过程中对自我身份进行反思,在传统与发展之中不断调适,他们所理解的真实性是依附于自身族群身份之上的文化实践与地方实践,是一种动态与进步的文化与地方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旅游凝视 发展权利 地方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被引量:162
8
作者 朱竑 钱俊希 陈晓亮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地方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代表,现代欧美人文地理学界对地方性意义以及地方在建构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地方对于个人与社会来说,不啻是一个意义的中心,同时也是... 地方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代表,现代欧美人文地理学界对地方性意义以及地方在建构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地方对于个人与社会来说,不啻是一个意义的中心,同时也是构建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媒介。因此,地方意义在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空间的关系、地方认同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地方认同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认同四个方面对欧美人文地理学关于地方与认同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认同 欧美人文地理学 意义
下载PDF
转型期大城市多类绅士化现象探讨--基于广州市六个社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1
9
作者 何深静 钱俊希 邓尚昆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随着城市发展机制的不断复杂化,各种不同类型的绅士化现象亦不断涌现,并表现出新的空间特征与社会影响。文章对传统绅士化、新建绅士化、乡村绅士化、学生绅士化四种类型绅士化现象的起源、概念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引介与综述。本文基于广... 随着城市发展机制的不断复杂化,各种不同类型的绅士化现象亦不断涌现,并表现出新的空间特征与社会影响。文章对传统绅士化、新建绅士化、乡村绅士化、学生绅士化四种类型绅士化现象的起源、概念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引介与综述。本文基于广州发生绅士化的六个社区的调研数据,对上述四类绅士化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广州的多类绅士化现象与西方基本类似,但也表现出内在的特征及差异性,体现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和机制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绅士化 新建绅士化 乡村绅士化 学生绅士化 市场转型 广州
下载PDF
旅游发展语境中的地方性生产——以泸沽湖为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魏雷 钱俊希 朱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9,190-191,共11页
全球化过程中地方可以被视为是动态与未尽的事件,是与外界流动的独特连结,而非出于过去式状态的物体。全球化并不等于绝对的均质化,地方也不会在其中被消弭。全球化进程必将是均质化与地方性凸显相互伴生的过程。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 全球化过程中地方可以被视为是动态与未尽的事件,是与外界流动的独特连结,而非出于过去式状态的物体。全球化并不等于绝对的均质化,地方也不会在其中被消弭。全球化进程必将是均质化与地方性凸显相互伴生的过程。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话语分析,借助研究地方重要维度的语境分析,对旅游发展语境中的摩梭村落进行研究,以理解外界对泸沽湖的地理想象以及摩梭社区与游客的互动对泸沽湖地方性的协商及重构。泸沽湖的地方性是由媒介、游客的旅游实践、摩梭人的地方实践以及大规模全球流动当中复杂的文化、价值、知识、资本等要素互动所共同表征、建构和重塑的过程,并且地方内部的认同亦呈现多元特征。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社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建构,促进民族社区和少数族群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认同 旅游凝视 摩梭人 泸沽湖 地理想象
下载PDF
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炆佳 钱俊希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4,共10页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现了傣族园"天天泼水节"表演者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认同与管理过程。研究表明,在民族节庆商品化过程中,"天天泼水节"的剧班成员自身具有"东道主(当地居民)"和"表演者"双重角色,表演者自身存在基于物质空间生产和基于展演内容的角色内冲突。同时,表演者与游客之间还存在"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间冲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与游客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双方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表演者角色认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演者的权力话语在与游客、开发商等其他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表演者基于地方的角色认同随着旅游发展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体也有意识地对地方意义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日商品化 主客互动 角色 西双版纳傣族园
下载PDF
中国城市老城区公共住房升级改造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深静 钱俊希 +1 位作者 刘斌 刘玉亭 《中国名城》 2012年第10期21-28,共8页
公共住房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上起到很大作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实行积极的公共住房政策。但大量公房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由此各国纷纷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为促进住房的市场化发展,中国也进... 公共住房在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上起到很大作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实行积极的公共住房政策。但大量公房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由此各国纷纷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为促进住房的市场化发展,中国也进行了以私有化为主要手段的公房改造。但出于对历史遗留建筑的保护,部分作为公房使用的历史建筑在房改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产权转换。目前,老城公房的建筑和居住环境很差,老年和贫困人口集聚等社会问题严重,急需进行改造升级。探讨如何在保护好历史建筑、提升社区活力的同时实现这部分公房的改造升级,为我国城市公房的改造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住房 老城改造 历史建筑 规划实践
下载PDF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学生化社区房屋租赁现象研究——以广州南亭村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雨璇 何深静 钱俊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共8页
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解释"学生化"社区的房屋租赁现象,以期填补国内对"学生化"社区房屋租赁现象的制度环境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不足。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中村过度... 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解释"学生化"社区的房屋租赁现象,以期填补国内对"学生化"社区房屋租赁现象的制度环境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不足。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中村过度依赖村集体组织的管理模式,各级政府的正式制度安排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正式制度的约束作用不显著。在与正式制度磨合的过程中,基于交易成本的考虑,对不同的正式制度,村民和房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有接受、变通、规避、创新,促成了一些非正式制度,部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违背。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这些非正式制度成为南亭村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保障与动力,维护着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租赁 新制度经济学 学生化 城中村 广州
下载PDF
创意阶层对旅游目的地的开拓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飞帆 丰向红 +6 位作者 钱俊希 刘博 朱竑 蔡晓梅 何瀚林 曾国军 刘梅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3-11,共9页
创意阶层对旅游目的地的开拓;规模的权效:旅游发展研究的人类学视角;地方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对旅游研究的启示;由广府庙会案例管窥地方性研究议题;城市星级酒店的“无地方性”思考;饮食地理与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创意阶层 地方性研究 旅游发展 旅游研究 星级酒店 文化生产 人类学
下载PDF
基于集体记忆的红色旅游地地方性建构——以云南宾川新庄红军村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云 钱俊希 唐雪琼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7-1008,共12页
红色历史的集体记忆嵌入动态的地方建构和空间生产过程,成为地方性重构的有力素材。文章以云南省宾川县新庄红军村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文本分析等质性方法,从地方性景观与话语的再建构,以及地方性情境创设的空间实践,探讨新庄村... 红色历史的集体记忆嵌入动态的地方建构和空间生产过程,成为地方性重构的有力素材。文章以云南省宾川县新庄红军村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文本分析等质性方法,从地方性景观与话语的再建构,以及地方性情境创设的空间实践,探讨新庄村的地方性建构机制。研究发现:具体的地方要素在地方-记忆的互动关系中起中介承启作用。地方要素既促进红色旅游情境下记忆的唤起、存储与再创造,又对集体记忆重新建构的地方特质、意义与场所精神进行地方性元素表达。旅游情境创设与地方性展演使集体记忆不断得到投影、表达与重构,推动差异化的地方叙述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集体记忆 地方性建构 地方认同 旅游情境创设 云南
下载PDF
宗教与现代性:基于地理学的探索
16
作者 钱俊希 《热带地理》 2017年第5期632-632,共1页
在现代化的转型背景下,宗教也在不断创新、重构、再发明。本课程通过一些现实案例,展示了在现代性语境下,宗教展现的新的物质空间、组织形式与文化体验;提出可从4个基本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现代性与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的宗教研究加以分析与... 在现代化的转型背景下,宗教也在不断创新、重构、再发明。本课程通过一些现实案例,展示了在现代性语境下,宗教展现的新的物质空间、组织形式与文化体验;提出可从4个基本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现代性与现代化转型背景下的宗教研究加以分析与解释;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理论视角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主要观点如下。1)在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宗教是一个不断创新、重构与再发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体验 转型背景 物质空间 现代化转型 规划过程 同步建设 社交媒体 新自由主义 RELIGIOUS
下载PDF
流动性视角下的入藏火车旅行研究:体验、实践、意义 被引量:35
17
作者 吴寅姗 陈家熙 钱俊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27,共11页
在"流动转向"的背景下,"流动"成为了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流动性技术"也不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每一种流动方式都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意义。同时,... 在"流动转向"的背景下,"流动"成为了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流动性技术"也不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每一种流动方式都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意义。同时,在中国后改革时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入藏旅游成为了一种神圣的、精神的旅程,而不同的入藏方式对这种旅游体验又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入藏火车为案例,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3种研究方法,从新移动范式的角度研究入藏游客、目的地西藏与青藏铁路沿途景观、入藏火车内部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认为,首先目的地西藏的特殊性,使得物质技术以及其运动中相伴的渐变海拔,共同以"高原反应"的特殊形式嵌入游客的身体,致使游客对地方和运动产生了独特的流动性体验,进而赋予了入藏火车以特殊的文化意义。其次,作为视觉体验对象的沿途景观与游客存在着紧密的情感联系,而这种情感体验又在游客的实践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媒介得以生产、维持和流动。另外,入藏火车内部物质空间在流动过程中,扮演着主动参与建构游客流动性体验的角色,这一内部空间的身体、物质设施与物质文化在相互交织和作用中,共同融合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情感和意义的有机整体。再者,游客互动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关系、情感关系和旅行时间关系的生产和变化,促使车厢空间形成了一种具有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准则的微社区,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游客的流动性体验和实践。总而言之,入藏火车旅行是一种"流动的仪式"。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联合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3个维度来展开流动性的研究,并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将旅途过程本身,而不是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实用层面上则指出,目的地特殊性、流动的物质景观、物质设施和物质文化,以及社会关系这4种非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游客旅游决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火车旅行 体验 物质 社会关系 西藏
下载PDF
仅此而已
18
作者 钱俊希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2年第29期56-57,共2页
忍不住又回忆起我的童年来了。那天,我独自走在花园的小径上。残冬的早晨,花园出奇地寂静。缕缕的凉意,在周围的枯藤上袅出莫名的凄凉。身旁只有几位垂暮的老者默默走过,不留一丝痕迹,甚至没有一丝话语。我一边打理着混乱的心情。
关键词 童年 回忆 花园 上袅 话语 心情 痕迹 小径 莫名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听羽泉
19
作者 钱俊希 《写作(中)》 2002年第Z2期5-5,共1页
第一次听到羽泉的歌,大约是在一年以前,那时的羽泉,只能算是歌坛上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然而仅仅是在一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顶级组合,雄厚的实力可见一斑。羽泉不是那种靓仔组合,因此他们用外表赢取女生惊声尖叫的方... 第一次听到羽泉的歌,大约是在一年以前,那时的羽泉,只能算是歌坛上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然而仅仅是在一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顶级组合,雄厚的实力可见一斑。羽泉不是那种靓仔组合,因此他们用外表赢取女生惊声尖叫的方法来提高知名度的可行性几乎为零。而且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可行性 组合 女生 无名 彩虹 实力 外表 旋律 雄厚
下载PDF
演化-关系视角下旅游地演化机制研究——以中国香港长洲岛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辉 钱俊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4,共12页
旅游地演化历来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然而,近年来学界对其机制的理解较为缺乏理论创新。强调演化历史过程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注行为主体及其行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可为理解旅游地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重要启发。综合两者... 旅游地演化历来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然而,近年来学界对其机制的理解较为缺乏理论创新。强调演化历史过程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注行为主体及其行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可为理解旅游地演化过程和机制提供重要启发。综合两者的理论主张,文章以我国香港长洲岛为例,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基于路径依赖效应、能动主体行为、跨尺度情境变迁3维度的旅游地演化分析框架,并对各维度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长洲岛旅游地的演化经历了路径创建和分支与旅游业浮现、路径转型与旅游业早期成长、路径升级与旅游业壮大、路径扩展与产品创新4个阶段。长洲岛旅游地演化是一个宏观情境变迁、中观产业转型、微观主体行为的辩证互动的非线性、动态、复杂的过程,该过程根植于跨尺度、多因素的社会-空间情境,被多元能动主体的行为和实践塑造,并受过往演化路径的制约,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可为未来旅游地演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其研究结论亦可为旅游地管控提供一定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演化 演化经济地理学 关系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