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泊沙康唑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1
作者 钱晓萍 陈可心 +7 位作者 徐桥 张悦翎 曾琼 侯晓璇 郑俊红 朱瑞芳 江翊国 黄立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泊沙康唑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受试者空腹或餐后条件下口服受试或参比制剂100 mg后,用LC-MS/MS法检测泊沙康唑的血药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8.3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目的研究泊沙康唑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受试者空腹或餐后条件下口服受试或参比制剂100 mg后,用LC-MS/MS法检测泊沙康唑的血药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8.3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两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均落在80.00%~125.00%。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非预期可疑不良事件。结论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两种泊沙康唑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且两制剂的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肠溶片 空腹和餐后 生物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放-靶-免”组合在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价值初步探索
2
作者 章群 胡静 +1 位作者 钱晓萍 李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探讨“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接受上述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5... 目的:探讨“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在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中心接受上述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5例接受“放-靶-免”联合治疗模式的MSS亚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最佳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的1例,疾病稳定的2例,疾病进展的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0.0%(3/5)。而在毒副反应方面,5例患者均未出现III-IV级毒副反应。结论:“放-靶-免”组合模式有望为难治性的MSS亚型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当然该结论仍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联合治疗 微卫星稳定 放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芍药苷对小鼠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
3
作者 陈美丽 杨艳 +3 位作者 马亚军 刘宝瑞 钱晓萍 杨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 探讨芍药苷腹腔灌注对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SPF清洁级C57/B6雌性小鼠6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6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放疗+生理盐水组、放疗+地塞米松组、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 目的 探讨芍药苷腹腔灌注对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SPF清洁级C57/B6雌性小鼠6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6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放疗+生理盐水组、放疗+地塞米松组、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小鼠均予以18 Gy 10 MeV电子线全腹部单次照射构建放射性肠炎模型,且每组在放疗前2 d、放疗当天及放疗后第1~13天连续每天分别腹腔灌注生理盐水、1.25 mg/kg地塞米松、30 mg/kg芍药苷、60 mg/kg芍药苷、90 mg/kg芍药苷,灌注量均为0.1 mL/10 g。放疗后观察小鼠排便、自主活动及毛发情况,每天称重;于放疗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4天对小鼠进行剖腹探查,并取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统计每组小鼠放疗后14 d内存活情况。结果 放疗+生理盐水组、放疗+地塞米松组、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小鼠放疗后陆续出现解稀便、行动迟缓及毛发粗糙,体重明显下降,且在放疗后2 d即开始出现肠黏膜损伤;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小鼠在放疗后排便正常,活动自如,毛发光滑,体重波动小且明显高于其他放疗组(P均<0.05),肠道组织损伤时限延长且损伤程度较轻。正常组、放疗+芍药苷中剂量组、放疗+芍药苷高剂量组小鼠在放疗后14 d内均存活(100%);放疗+生理盐水组存活2只(20%),中位生存时间为5 d;放疗+地塞米松组存活1只(10%),中位生存时间为5.5 d;放疗+芍药苷低剂量组存活4只(40%),中位生存时间为8.5 d。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Gy 10 MeV电子线全腹部单次照射可成功构建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芍药苷腹腔灌注可以保护肠黏膜,缓解放疗所致消化道反应和体重下降,提高小鼠生存率,且较高剂量干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芍药苷 放射疗法 小鼠
下载PDF
三药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雨晴 胡静 钱晓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573-576,共4页
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标准治疗模式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改善,但远处转移率仍较高。既往常应用于新辅助治疗中的化疗方案为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 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标准治疗模式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改善,但远处转移率仍较高。既往常应用于新辅助治疗中的化疗方案为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或FOLFIRI(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药方案,而FOLFOX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三药方案强度更高,本文就三药化疗在LARC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药化疗 局部进展期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下载PDF
刍议Excel在一体化住院药房盘点中的应用
5
作者 金涛 王彩云 钱晓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9期143-147,共5页
住院药房一体化是将住院药房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统一的管理模式。常规的一体化住院药房的盘点为线性流程,通常需要在药房系统停止发药后进行静态盘点,但在盘点时存在一个药品多位存储... 住院药房一体化是将住院药房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统一的管理模式。常规的一体化住院药房的盘点为线性流程,通常需要在药房系统停止发药后进行静态盘点,但在盘点时存在一个药品多位存储、数据需要手动计算、盘点误差率较高等缺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根据一体化药房工作流程的特点,通过优化盘点中的流程,灵活使用Excel函数及VBA功能,降低药房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手动运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 一体化住院药房 药品盘点
下载PDF
结肠癌罕见ALK基因融合突变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章群 钱晓萍 李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9-741,共3页
晚期结直肠癌预后差,总生存期短,其靶向药物的选择依赖于基因检测的结果。部分罕见的基因突变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突变在肠癌中发生率仅为0.4%~1%,其药物治疗的模式仍存在争议。本文报告1例晚... 晚期结直肠癌预后差,总生存期短,其靶向药物的选择依赖于基因检测的结果。部分罕见的基因突变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突变在肠癌中发生率仅为0.4%~1%,其药物治疗的模式仍存在争议。本文报告1例晚期右半结肠癌合并ALK融合基因突变的患者,该患者在贝伐珠单抗靶向联合静脉化疗的标准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ALK抑制剂阿来替尼治疗,第3周期化疗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肿瘤指标较前下降,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较前改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尽管ALK融合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罕见,但其治疗模式的选择仍需要临床医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因突变 ALK 联合治疗
下载PDF
ROS-NF-κB-p38MAPK通路探索榄香烯联合硼替佐米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瑞芳 郭东凯 +4 位作者 智慧 江翊国 张悦翎 钱晓萍 季士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19-1226,共8页
目的:基于ROS-NF-κB-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榄香烯(ELE)联合硼替佐米(BTZ)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SPF级裸鼠构建人源性骨髓瘤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处理组。Tunel染色观察肿瘤... 目的:基于ROS-NF-κB-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榄香烯(ELE)联合硼替佐米(BTZ)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SPF级裸鼠构建人源性骨髓瘤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处理组。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NF-κB及p38 MAPK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性骨髓瘤U266细胞周期、凋亡及活性氧(ROS)表达。结果:当4.0μmol/L ELE联合50 nmol/L BTZ处理U266时,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组。BTZ组、ELE组及联合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NC组(P<0.05),联合组体积最小;Tunel染色显示NC组凋亡水平低于BTZ组、ELE组及联合组(P<0.05),联合组最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TZ组、ELE组及联合组Caspase-3及p38 MAPK表达显著高于NC组,Bcl-2及NF-κB表达显著低于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组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内ROS表达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ELE可能通过调控ROS/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增强BTZ促骨髓瘤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榄香烯 ROS/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基于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探讨中药抗肿瘤新机制
8
作者 李尤 廖文琦 +2 位作者 刘峰林 马琳 钱晓萍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4期86-94,共9页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一种免疫激活的特殊细胞死亡形式。中药ICD诱导剂如紫草素、姜黄素、白藜芦醇、异槲皮苷、欧夹竹桃苷、雷公藤红素等单体及其载药纳米颗粒、联合疗法通过促使濒死的肿瘤细胞释放损伤相...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一种免疫激活的特殊细胞死亡形式。中药ICD诱导剂如紫草素、姜黄素、白藜芦醇、异槲皮苷、欧夹竹桃苷、雷公藤红素等单体及其载药纳米颗粒、联合疗法通过促使濒死的肿瘤细胞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nger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招募并活化免疫细胞,使抗肿瘤治疗取得长远的疗效。其上游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基于活性氧的内质网应激,调控NF-κB、PI3K/Akt/mTOR、AMPK、JAK/STAT等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焦亡、铁死亡、坏死性凋亡或调控自噬。中药诱导ICD作为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肿瘤治疗方式,通过“祛邪以扶正”的新颖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中药 肿瘤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4 位作者 胡静 李敏 胡文静 孙婧 禹立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发展和破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汉防己甲素对体外、体内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发展和破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汉防己甲素对体外、体内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人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汉防己甲素对HUVEC迁移、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建立裸鼠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给予汉防己甲素灌胃,观察用药对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2~8μg/mL的汉防己甲素作用48h时对HUVEC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4.6%~76.9%,对LoVo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1.6%~14.0%;体外小管形成实验发现,2~8μg/mL的汉防己甲素作用24h时HUVEC小管形成数目减少,且管腔不完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经2~8μg/mL的汉防己甲素处理12h后HUVEC迁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均<0.001)。在裸鼠皮下移植瘤体内实验中,80mg/kg汉防己甲素作用于裸鼠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后其微血管密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UVEC增生、迁移和小管形成,诱导HUVEC凋亡,抑制HUVEC DNA的合成有关。汉防己甲素在体内对裸鼠LoVo移植瘤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裸鼠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与CA125 CEA Cyfra21-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3 位作者 刘新姿 胡文静 王立峰 杨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测定血清中CA125、CEA、Cyfra21—1的滴度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8例NSCLC患者血清VEGF浓度。... 目的:探讨化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测定血清中CA125、CEA、Cyfra21—1的滴度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8例NSCLC患者血清VEGF浓度。同时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浓度。结果:NSCLC有远处转移组血清VEGF、CA125、CEA浓度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血清VEGF和CA125、CEA在Ⅲ+Ⅳ期NSCLC的表达显著高于I+II期NSCLC(P〈0.05)。血清CEA在腺癌中显著增高(P〈O.05)。血清VEGF、CA125阴性组的化疗有效率(35.3%、35.7%)显著高于阳性组(7.7%、15.8%)(P=0.004,0.006)。化疗前血清CEA阴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较阳性者明显延长(分别为36个月,20个月;P=0.04);而血清VEGF、Cyfra21—1、CA125浓度对mOS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07,0.099,0.19)。血清CEA、VEGF、Cyfra21—1、CA125表达对中位无瘤生存期(mTTP)均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119,0.280,0.146,0.230)。NSCLC患者血清VEGF与CEA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肿瘤标志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检测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可能有利于协助诊断、预测转移、评价化疗疗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转移 反应性 预后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钱晓萍 马亚军 +3 位作者 胡静 胡文静 禹立霞 刘宝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25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10联合多西他赛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10联合多西他赛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lovo肿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①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4ml,每天腹腔注射。②参麦组(20ml/kg),每天给药,连续给药2周,腹腔注射。③泰素帝组(5mg/kg),每3天给药1次,连续2周,腹腔注射。④参麦+泰素帝组,参麦(20ml/kg)连续给药2周,腹腔注射;泰素帝(5mg/kg),每3天给药1次,连续2周,腹腔注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的抑瘤作用,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VEGF、TS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的抑瘤率为49%,多西他赛的抑瘤率为72.4%,两者联合的抑瘤率为80.0%。参麦注射液、多西他赛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分别为0.007,0.003,0.001),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P分别为0.011,0.002,<0.001)。参麦注射液对TSP1蛋白无调节作用,多西他赛及联合用药可上调TSP1蛋白的表达。结论:①参麦注射液与多西他赛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次加效应;②下调VEGF蛋白可能是参麦注射液与多西他赛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之一;③上调TSP1蛋白可能是多西他赛抗血管生成另一作用机制,而参麦注射液对此无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凝血栓敏感蛋白-1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2 位作者 胡静 胡文静 邹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某些小剂量中药和小剂量化疗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本文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羟基喜树碱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和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 背景与目的:某些小剂量中药和小剂量化疗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本文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羟基喜树碱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和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体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31.7%,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43.6%;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HepGⅡ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2%、0.9%,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19.4%;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出芽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988,P=0.007);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抑制率分别为30%、40%,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60%。结论:①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羟基喜树碱(20n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而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显示出明显差异性细胞毒作用;②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联合羟基喜树碱(20ng/ml)在体外具有抑制HMVEC增殖和迁移协同作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羟基喜树碱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下载PDF
小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钱晓萍 孙永臣 +5 位作者 胡静 王立峰 胡文静 邹征云 禹立霞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5%葡萄糖注射液20ml/kg阴性对... 目的:观察小剂量奥沙利铂(L-OHP)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5%葡萄糖注射液20ml/kg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mg/kg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0.75mg/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组,复方苦参注射液3ml/kg+奥沙利铂0.75mg/kg联合组,每组10只。各组均给予腹腔等容量注射,连续用药10天。停药次日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小剂量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组的瘤重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肿瘤组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相加抑制作用,能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和MVD的表达;小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体内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复方苦参注射液 抗血管生成 VEGF MVD
下载PDF
中药石见穿提取物熊果酸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钱晓萍 徐敬宣 +5 位作者 林黎 薛姣 胡静 杨阳 胡文静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244-2248,共5页
目的:考察从石见穿醇提物氯仿部位提取分离得到的熊果酸对5株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 目的:考察从石见穿醇提物氯仿部位提取分离得到的熊果酸对5株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系统溶剂法、梯度洗脱、柱色谱分离、重结晶等方法,从石见穿醇提物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熊果酸。采用MTT法测定熊果酸对体外培养的5株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熊果酸对于5株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熊果酸是石见穿醇提物、氯仿部位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 熊果酸 MTT法 体外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晓萍 邱立新 +6 位作者 杨阳 蒋敏 张颖 禹立霞 王立峰 胡文静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探讨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XRCC1 Arg399Gln和ADPRT Val762Ala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联,并与先前报道的XRCC1 T-77C、Argl94Trp联合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晚期NS... 目的:探讨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XRCC1 Arg399Gln和ADPRT Val762Ala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联,并与先前报道的XRCC1 T-77C、Argl94Trp联合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收集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07例,用PCR-RFLP法检测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的关联,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进行校正。结果:对XRCC1 Arg399Gln多态性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发现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携带Arg/Arg基因型者的0.42倍(95%CI:0.19-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校正后发现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携带Arg/Arg基因型者的0.52倍(95%CI:0.22-1.26),但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ADPRT Val762Ala多态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发现携带至少1个Ala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携带Val/Val基因型者的1.57倍(95%CI:0.67-3.66)。联合分析各患者4个多态性位点的铂类药物敏感基因型的总数目与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的关联,并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后,发现携带3-4个铂类药物敏感基因型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是具有0-2个铂类药物敏感基因型者的4.15倍(95%CI:1.54-1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需进一步确认,似乎携带野生型Arg/Arg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更敏感;但未能发现ADPRTVal762Ala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存在明显关联;4个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的预测效能高于单个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ADPRT 基因多态性 NSCLC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3 位作者 胡静 胡文静 杨阳 禹立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应用热疗(thermotherapy)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应用热疗(thermotherapy)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羟喜树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羟喜树碱在20~40 ng/ml、5~80 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内皮细胞存活率(68.2%~44.7%),均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6、-0.469,P值分别为0 000 03、0.005 1);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在5~80ng/ml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细胞无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100%~90%).20 ng/ml的羟喜树碱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40 ng/ml的羟喜树碱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次加效应.结论:小剂量羟喜树碱(20~40 ng/ml)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协同或次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热疗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钱晓萍 周秋萍 刘妮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子宫腺肌病 痛经
下载PDF
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晓萍 刘宝瑞 +6 位作者 严文跃 王立峰 魏嘉 谢丽 胡静 刘新姿 寓立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95%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化疗 铂类
下载PDF
智能麻醉药房管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晓萍 张方明 周琴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麻醉药房的管理模式。方法引进自动化设备,建立智能麻醉药房工作制度和流程。药师负责麻醉药房的日常运作,以加强药品储存与使用管理。结果智能麻醉药房管理模式保障了药品的供应,简化了麻醉师的用药流程,为术中用药提供了... 目的探讨智能麻醉药房的管理模式。方法引进自动化设备,建立智能麻醉药房工作制度和流程。药师负责麻醉药房的日常运作,以加强药品储存与使用管理。结果智能麻醉药房管理模式保障了药品的供应,简化了麻醉师的用药流程,为术中用药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的服务。结论新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优质的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麻醉药房 药品 药师 管理模式
下载PDF
肿瘤相关抗原CHP2促进HEK293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转移 被引量:3
20
作者 钱晓萍 孙秀媛 +2 位作者 李国栋 张毓 陈慰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HP2对HEK293细胞在裸鼠腹腔内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Boyden小室法检测CHP2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的体外转移能力。对BALB/c裸鼠进行腹腔接种,观察裸鼠体内的成瘤与组织浸润情况并进...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HP2对HEK293细胞在裸鼠腹腔内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Boyden小室法检测CHP2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的体外转移能力。对BALB/c裸鼠进行腹腔接种,观察裸鼠体内的成瘤与组织浸润情况并进行HE染色。利用RT-PCR方法检测HEK293细胞中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CHP2增强HEK293细胞在体外穿过Matrigel胶的侵袭能力,同时显著加速HEK293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成瘤速度并促进肿瘤对腹腔主要脏器的浸润。CHP2上调转移相关分子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但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CHP2显著增强HEK293细胞在体外及裸鼠腹腔内的转移能力,OPN表达上调可能参与CHP2对HEK293细胞的转移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肿瘤 肿瘤转移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