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花后叶片光合性状及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晨 赵仁杰 +8 位作者 刘晓龙 边少锋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李前 王洪君 张治安 张丽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4,共12页
为探讨玉米应对不同滴灌定额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2 a池栽试验,以2个具有耐旱性差异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CK1(耐旱型品种、500 mm)、T1(耐旱型品种、350 mm)、T2(耐旱型品种、200 mm)、CK2(干旱敏感型品种、500 mm)、T3(干... 为探讨玉米应对不同滴灌定额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2 a池栽试验,以2个具有耐旱性差异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CK1(耐旱型品种、500 mm)、T1(耐旱型品种、350 mm)、T2(耐旱型品种、200 mm)、CK2(干旱敏感型品种、500 mm)、T3(干旱敏感型品种、350 mm)和T4(干旱敏感型品种、200 mm)6个处理,分析玉米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光合响应特性及籽粒灌浆特性、籽粒中激素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滴灌定额减少玉米R3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4项光合参数、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等4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气孔限制百分率(L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玉米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等10项光合响应相关参数均随滴灌定额减少而下降,CK1、T1与CK2处理光补偿点(LCP)与光饱和点(LSP)、CO_(2)补偿点(CCP)与CO_(2)饱和点(CSP)间差值范围较其他处理大。籽粒灌浆速率在开花后25 d达到峰值,T2和T4处理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随滴灌定额减少籽粒中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T2和T4处理籽粒中酸性蔗糖转化酶、蔗糖合酶、淀粉合成酶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玉米产量随滴灌定额减少而显著下降,T1处理较CK1处理仅下降3.45%~4.51%。T1处理与CK1和CK2处理在上述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采用T1处理的玉米叶片仍能维持光合性能和光系统Ⅱ结构,增强叶片对光与CO_(2)适应能力,玉米籽粒相关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有效调控了籽粒生长发育及灌浆进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定额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区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温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丽华 徐晨 +7 位作者 闫伟平 孙宁 谭国波 于江 赵洪祥 李斐 孟祥盟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 为探索吉林省半干旱区水分高效利用、玉米增产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不同覆盖材料进行为期4 a(2018—2021年)的大田试验,设置无覆盖(CK)、普通地膜覆盖(CM)、降解地膜覆盖(DM)和秸秆覆盖(SM)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与当年的降雨时空分配有关,垂直空间上2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0~20 cm,处理间土壤贮水量SM>CM>DM>CK;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CM>SM>DM>CK的变化趋势。地表覆盖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与CK相比,CM和DM使5、6月土壤温度分别提升2.12、1.71℃和2.07、1.52℃,SM下降了1.72、1.01℃;与5、6月气温相比,地膜覆盖每日土壤温度较气温提升2.2~3.2℃,秸秆覆盖降低0.3~0.6℃,8、9月覆盖土壤温度下降幅度低于气温;与无覆盖(CK)相比,CM和DM处理4 a平均增产8.59%和14.10%,SM减产8.96%,水分利用效率CM和DM提高10.3%和15.6%,秸秆覆盖降低8.4%;玉米产量与5、6、8、9月以及5、10、15、20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0~20 cm土层、R1期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解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升温、增产、水分利用高效且环保等多重作用,可在半干旱区水分高效玉米增产栽培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表覆盖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晨 闫伟平 +7 位作者 张丽华 赵洪祥 孙宁 于江 李斐 孟祥盟 谭国波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7,226,共12页
研究合理的秸秆覆盖耕种模式是实现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模式(CK)、秸秆覆盖模式(T1)、秸秆覆盖+深松模式(T2)、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4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 研究合理的秸秆覆盖耕种模式是实现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绿色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开展2 a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模式(CK)、秸秆覆盖模式(T1)、秸秆覆盖+深松模式(T2)、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4个处理,研究不同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对玉米根系伤流特性、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根系伤流强度、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CTK)和生长素(IAA)含量均表现为T3>T2>CK>T1,脱落酸(ABA)含量表现为T1>CK>T2>T3;与CK和T1处理相比,T2与T3处理的CTK和IAA含量显著增加、ABA含量显著下降。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表观叶肉导度(AMC)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均表现为T3>T2>CK>T1,气孔限制百分率(L_(s))表现为T3<T2<CK<T1,T3处理的P_(n)、G_(s)、C_(i)、T_(r)、AMC和WUEL均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L_(s)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两年分别增加10.66%、5.54%和5.24%、6.78%;T2与T3处理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的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显著低于T1处理。T2与T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玉米产量两年分别提高了6.45%、12.13%和16.59%、19.39%;年份与处理均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两者的影响趋势相同。T2与T3处理玉米穗长、穗直径、百粒质量显著高于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综上,秸秆覆盖+碎混模式(T3处理)可作为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推荐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覆盖 生理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晨 李前 +6 位作者 于江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8-44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玉米对不同滴灌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寻求滴灌方式与滴灌定额之间的优化方案,为半干旱区玉米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可移动式防雨棚进行2年的小区试验,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上滴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玉米对不同滴灌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寻求滴灌方式与滴灌定额之间的优化方案,为半干旱区玉米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可移动式防雨棚进行2年的小区试验,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上滴灌与浅埋滴灌2种滴灌方式,玉米全生育期300、400和500 mm 3个滴灌定额,即地上滴灌-300 mm(T1)、地上滴灌-400 mm(T2)、地上滴灌-500 mm(T3)、浅埋滴灌-300 mm(T4)、浅埋滴灌-400 mm(T5)和浅埋滴灌-500 mm(T6)6个处理,研究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根系伤流强度的影响。[结果]与T1、T2和T4处理相比,T3、T5和T6处理玉米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灌浆期(R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叶肉导度(AMC)、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气孔限制百分率(L 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不同滴灌模式条件下,T3、T5和T6处理玉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均呈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T1、T2和T4处理,但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采用浅埋滴灌-全生育期400 mm滴灌定额(T5处理)的滴灌模式的玉米在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均表现较佳,获得了节水与高产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光合作用 氮代谢酶 伤流强度
下载PDF
某院门诊心内科处方点评结果帕累托法分析
5
作者 郭瑞杰 李飞 闫伟平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医院不合理处方情况,提出解决措施,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借助处方点评系统,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心内科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45796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用帕累托法分析处方不合理的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医院不合理处方情况,提出解决措施,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借助处方点评系统,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心内科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45796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用帕累托法分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结果经点评后合理处方41313张,不合理处方4483张,处方合理率90.21%,处方不合理率9.79%。帕累托法分析显示主要不合理类型是无适应证用药(1809张,35.86%)、选药不适宜(1266张,25.10%),次要不合理类型是超剂量用药(1031张,20.44%),一般不合理类型是用法不适宜(632张,12.53%)、相互作用(260张,5.15%)、重复给药(46张,0.91%)。结论该院门诊心内科处方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帕累托法显示的主要不合理类型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处方的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心内科 处方点评 帕累托法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辛伐他汀通过YAP/TAZ抗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闫伟平 谢法红 +5 位作者 王佳佳 曹慧茹 姜伟 陈宇静 肖华 尹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考察辛伐他汀对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复苏并培养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株,给予不同浓度辛伐他汀(2μmol/L、10μmol/L、50μmol/L)进行干预。辛伐他汀对22Rv1和DU145前... 目的:考察辛伐他汀对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复苏并培养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株,给予不同浓度辛伐他汀(2μmol/L、10μmol/L、50μmol/L)进行干预。辛伐他汀对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对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流式检测;对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mTOR(Ser2448)、p-Akt(Ser473)、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PARP以及YAP、p-YAP、 TAZ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通过过表达TAZ考察TAZ在辛伐他汀抗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辛伐他汀抑制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分子水平,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p-mTOR(Ser2448)和p-Akt(Ser473)的表达;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地诱导22Rv1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在分子水平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了Caspase-3、Caspase-9和PARP的剪切;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YAP的表达,抑制TAZ的表达,过表达TAZ减弱了辛伐他汀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增殖抑制作用。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YAP/TAZ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前列腺癌 22Rv1 DU145 增殖 YAP/TAZ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闫伟平 刘洋 +7 位作者 常莹 于飞 徐长宏 韩喜国 李海 石丰敏 吴春胜 边少锋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试验对先玉335、郑单958、吉单198、农华101 4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子粒灌浆速率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曲线不同,在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先玉335"子粒灌浆效率最高。在相同灌浆持续期内,... 试验对先玉335、郑单958、吉单198、农华101 4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子粒灌浆速率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曲线不同,在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先玉335"子粒灌浆效率最高。在相同灌浆持续期内,9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群体子粒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相同种植密度与灌浆持续期下,灌浆速率的高低决定了子粒群体产量。试验中"先玉335"各项产量指标较优,利于提高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玉米 灌浆速率 种植密度 产量 吉林省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闫伟平 王一鸣 +10 位作者 常莹 刘洋 曹梦可 谭国波 赵洪祥 张丽华 方向前 孟祥盟 孙宁 吴春胜 边少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526-8529,共4页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与灌浆期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对灌浆期各时间段主要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期内不同时间段,种植密度对蒸腾速率、CO2气孔导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不同。在抽雄期至吐丝后45 d,种植密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雌穗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调节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光、温、气等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增加光合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种植密度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Effect of Deep Loosening on Soil Structure and Maize Root Activity 被引量:2
9
作者 闫伟平 边少锋 +6 位作者 谭国波 赵洪祥 李海 张丽华 方向前 孟祥盟 孙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1期2539-2542,254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eep loos- ening on soil structure and the activity of maize root system, to provide a theoreti- cal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and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eep loos- ening on soil structure and the activity of maize root system, to provide a theoreti- cal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and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Method] Three differ- ent loosening treatments for maize in ridges were performed in field trials as fol- lows: conventional ridge tillage, loosening the cm in spring (deep loosening in spring), and depth of 30 cm in autumn (deep loosening in soils between rows to a depth of 30 oosening the soils between rows to a autumn). Then the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system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oosening methods. [Result] Soil compactnes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deep loosening in spr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compactness in 0-20 cm depth and soil bulk density in 0-40 cm depth between deep loosening in spring and deep loosening in autumn, deep loosening in spring and conventional ridge tillage.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deep loosening treatments and conventional ridge tillage. Moreover, the root ac- tive absorption area of maize of deep loosening in spr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i ridge tillage. [Conclusion] Deep loosening can reduce soil compactness, bulk density, and improv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root activity of maize. Deep loosening in spring is better in soil improvement be- cause spring is closer to the growth period of crops than autumn. So, deep loosen- ing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compactness an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oosening Soil compactness Soil water content Root active ab- sorotion area
下载PDF
隔年深松对土壤性质、根系活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伟平 张丽华 +5 位作者 徐晨 赵洪祥 谭国波 孙宁 李斐 边少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6-314,共9页
通过定位研究探明隔年深松对土壤结构、根系活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促进该地区农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提升。在2015-2016年进行,试验设置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30 cm(SS-30)、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40 cm(SS-40)、秋季收获后行间深松30... 通过定位研究探明隔年深松对土壤结构、根系活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促进该地区农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提升。在2015-2016年进行,试验设置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30 cm(SS-30)、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40 cm(SS-40)、秋季收获后行间深松30 cm(AS-30)、秋季收获后行间深松40 cm(AS-40)和不深松(CK)5个处理,探讨隔年深松对土壤的穿透阻力、容重、水分、根系活力、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年深松显著降低了土壤的穿透阻力和容重,显著提高了深松部位到地表的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CK相比,AS-40、SS-40、AS-30和SS-30的活跃比表面积,分别增加2.47%,1.85%,1.32%,0.62%;AS-40、SS-40、AS-30和SS-30的根系活力,分别增加20.37%,18.23%,7.83%和5.92%;SS-40、SS-30、AS-40和AS-30的WUE,分别增加2.02%,6.05%,7.26%,12.90%。间隔深松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干旱地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秋季深松对土壤改良的效果最好,适当增加深松深度,能有效提升深松的效果,但深松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穿透阻力 土壤容重 根系活力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区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伟平 边少锋 +4 位作者 张丽华 谭国波 赵洪祥 孟祥盟 孙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38-41,45,共5页
以10个玉米品种为筛选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筛选。对参选玉米品种在2个密度下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果穗以及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花期和吐丝期间隔,有利于玉米植株的授粉。密度的增加使植... 以10个玉米品种为筛选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筛选。对参选玉米品种在2个密度下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果穗以及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花期和吐丝期间隔,有利于玉米植株的授粉。密度的增加使植株干重显著下降,经济系数变小,植株的空秆率显著升高,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发生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数显著减少,收获时籽粒的含水率显著降低。综合诸多因素,筛选出的耐密稳产玉米品种有吉东59、先玉335、登海605和陕单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密品种 产量 半干旱区
下载PDF
In_2O_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的性能及其光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闫伟平 王德军 +3 位作者 陈礼平 卢永春 谢腾峰 林艳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以掺氟SnO2(FTO)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通过In(NO3)3水溶液水洗的方法,合成了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 以掺氟SnO2(FTO)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通过In(NO3)3水溶液水洗的方法,合成了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晶相等进行一系列的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探究了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光电催化活性.采用场诱导表面光伏技术(FISPV)研究了不同含量的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在光照射下的光生电荷行为.结合电化学工作站检测不同样品的光电流,随着In2O3敏化量的改变,光电流和开路电压也随之改变.并探讨了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光生电荷行为与光电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适量In2O3敏化的ZnO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2h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达到95%,是单纯ZnO纳米棒阵列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敏化ZnO 纳米棒阵列 光电流密度-电位 光电流 挡光-照光 表面光电压 可见光光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半湿润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丽华 徐晨 +7 位作者 于江 闫伟平 孙宁 谭国波 赵洪祥 李斐 孟祥盟 边少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9-306,共8页
为探索半湿润区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秸秆离田旋耕垄作(CK)、秸秆深翻还田(SP)、秸秆覆盖还田免耕(SC)、秸秆覆盖还田深松(SS)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 为探索半湿润区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秸秆离田旋耕垄作(CK)、秸秆深翻还田(SP)、秸秆覆盖还田免耕(SC)、秸秆覆盖还田深松(SS)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和2019年的土壤贮水量分别呈单、双峰曲线变化,2018年所有处理和2019年SS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与CK相比,2018年SC和SS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7.58%~18.40%和9.24%~21.94%。(2)耕层0—20 cm土壤温度随玉米生育时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秸秆还田具有调节地温的作用,与CK相比,SP使5,6月地温分别提升0.46,0.21℃,SC使5—7月地温降低1.72~2.79℃,提高9月份地温0.22℃。(3)2018年和2019年,SS、SP、SC处理使玉米产量较CK分别增加13.88%和14.82%,7.59%和9.12%,7.42%和8.50%。(4)2018年和2019年,SS、SP和SC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3.79%和9.75%,6.11%和5.93%,5.67%和3.83%。(5)玉米各生育时期(时间上)和土层0—60 cm(空间上)土壤贮水量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各生育时期(花期除外)和0—60 cm土壤贮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6,7月及10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7月和15 cm以下地温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秸秆覆盖深松技术增加土壤贮水量,改善土壤温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雨养农业区提供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区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丽华 赵洪祥 +4 位作者 谭国波 闫伟平 方向前 孟祥盟 边少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8-271,共4页
在不同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在大豆开花和结荚期分别进行灌水,研究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大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花期+荚期灌水最高,然后依次为荚... 在不同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在大豆开花和结荚期分别进行灌水,研究水肥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大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花期+荚期灌水最高,然后依次为荚期灌水、花期灌水、对照;光合速率是荚期灌水最高,其次是花期+荚期灌水,再次花期灌水,对照的光合速率最低;产量随灌水的变化趋势也是荚期灌水最高,然后依次是花期+荚期灌水、花期灌水,对照产量最低。水分处理相同条件下,产量随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高肥结荚期灌水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荚期灌水最高,花期灌水居中,花期+荚期灌水最低。因此,在大豆栽培学上通过适当增加肥量,结荚期进行灌水,可以明显提高大豆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水肥耦合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超高产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边少锋 赵洪祥 +5 位作者 孟祥盟 方向前 谭国波 张丽华 杨粉团 闫伟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2,共4页
对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在5个密度种植条件下的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部各性状整齐度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并且行粒数整齐度、穗粒数整齐度、穗位高整齐度均在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两个密度... 对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在5个密度种植条件下的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部各性状整齐度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并且行粒数整齐度、穗粒数整齐度、穗位高整齐度均在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两个密度条件下最高;先玉335产量在9.0万株/hm2条件下最高,7.5万株/hm2时次之;郑单958产量在7.5万株/hm2密度下最为突出;两个品种的穗位高整齐度和行粒数整齐度均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行粒数整齐度和穗位高整齐度作为选择高产品种和采取适宜栽培措施的一项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整齐度 产量 密度
下载PDF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孟祥盟 赵洪祥 +5 位作者 方向前 谭国波 张丽华 杨粉团 闫伟平 边少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4,共3页
选用先玉335为超高产玉米品种,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创造出了15 310 kg/hm2的吨粮田。吨粮田品种具备以下高产因素:棒三叶叶面积与单株叶面积的比值高;具有良好的穗部性状整齐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栽培技术 高产因素
下载PDF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玉米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常莹 闫伟平 +3 位作者 孙宁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2,共6页
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针对不同钾肥施用量(0、50、100、150、200kg/hm^2)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两品种穗位高系数均呈"V"型曲线,在K2处理(100k... 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针对不同钾肥施用量(0、50、100、150、200kg/hm^2)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两品种穗位高系数均呈"V"型曲线,在K2处理(100kg/hm^2)时最低。与郑单958相比,先玉335第3~6节的节间长/节间直径对钾肥施用量的变化更敏感,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钾肥处理同一节位,郑单958节间长和节间长/节间直径均小于先玉335。钾肥用量对节间直径无显著影响。两个品种节间干物质比、单位节间干重和茎秆强度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茎秆强度与单位节间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宜的钾肥施用量对产量有一定的正效应,本试验5个处理中,钾肥施用量为100kg/hm^2时两玉米品种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钾肥用量 抗倒性能 产量
下载PDF
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72
18
作者 方向前 杨粉团 +13 位作者 付稀厚 柴寿江 孟祥盟 谭国波 张丽华 赵洪祥 闫伟平 边少锋 李伟堂 于雷 李忠芹 郑军虎 李桂梅 郑在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冷凉区 玉米 吉单198 技术体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晨 闫伟平 +7 位作者 孙宁 刘晓龙 赵洪祥 谭国波 武志海 张治安 张丽华 边少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 700(Q2)和2 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 【目的】探究半干旱区玉米在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华农8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全生育期设定4个灌溉定额:500(CK)、900(Q1)、1 700(Q2)和2 500 m3/hm2(Q3),开展了灌溉定额对玉米氮素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伤流强度和产量的研究。【结果】①玉米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和各阶段的百粒质量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Q2与Q3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②灌溉定额的增加使玉米根系伤流强度增加,Q2与Q3处理的伤流强度要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③含氮量呈籽粒>叶片>茎秆的变化趋势,Q2与Q3处理的籽粒、茎秆、叶片和植株总的含氮量要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④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增加,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下降,Q2与Q3处理的GS活性在灌浆期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GDH活性显著低于Q1处理与CK。⑤玉米的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Q2与Q3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Q1处理与CK。上述指标在Q2与Q3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灌溉定额为1 700 m3/hm2时,玉米籽粒的灌浆特性、根系伤流强度、植株氮素积累特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和产量均表现较佳,该灌溉定额可作为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全生育期灌溉的参考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溉定额 灌浆特性 伤流液 氮积累 氮代谢酶
下载PDF
灌溉定额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形成及灌溉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晨 赵洪祥 +6 位作者 闫伟平 李前 刘晓龙 王俊鹏 历艳璐 张治安 边少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26,31,共6页
为了探明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经济效益及灌溉增产潜力对灌溉的响应,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灌溉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个灌溉定额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利用Hybrid-Maize模型模拟了这一地区玉米的灌溉增产潜力。结果表... 为了探明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经济效益及灌溉增产潜力对灌溉的响应,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灌溉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个灌溉定额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利用Hybrid-Maize模型模拟了这一地区玉米的灌溉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20 mm(Q1)、170 mm(Q2)和250 mm(Q3)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50 mm(Q0)处理;Q2与Q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均显著高于Q0处理;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值与Q2和Q3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小,与Q0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大,所有处理的实测产量均与光温生产潜力值差异较大。170 mm可作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灌溉参考值,Hybrid-Maize模型可作为预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半干旱地区玉米 灌溉增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Hybrid-Maize模型 玉米农艺性状 玉米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