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PPPS模式的新思想概论课教学设计探究
1
作者 关珊珊 闫方洁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新思想(全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应用BOPPPS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一种注重教学互动和反馈的闭环课程设计模式,BOPPPS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和反思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新思想(全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应用BOPPPS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一种注重教学互动和反馈的闭环课程设计模式,BOPPPS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和反思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新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重视教师正确引导、灵活教学设计和完善过程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思想概论课 BOPPPS模式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自媒体语境下的“晒文化”与当代青年自我认同的新范式 被引量:57
2
作者 闫方洁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6,82,共5页
自媒体的应用催生了全新的媒介环境,当代青年在其中构建出"晒文化"这一新型亚文化形态,找到了实现自我认同的新场域。他们通过"晒"进行自我编码、完成自我塑造,催生了自我认同的新范式。"晒"的实质是一种... 自媒体的应用催生了全新的媒介环境,当代青年在其中构建出"晒文化"这一新型亚文化形态,找到了实现自我认同的新场域。他们通过"晒"进行自我编码、完成自我塑造,催生了自我认同的新范式。"晒"的实质是一种"自我表露",这表明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行为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实现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进阶。"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为"自我"而非"他人",这表明当代青年以创造独特个性为最终目的,其自我认同诉求具有明显的"去他者化"特征。青年群体所"晒"内容偏向日常化、娱乐化和消费化,这表明他们确认自身风格、构建认同性的路径具有"趋浅表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晒文化 当代青年 自我认同
下载PDF
从“释放”到“赋权”:自媒体语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嬗变 被引量:21
3
作者 闫方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7-150,共4页
在"第一媒介"时代,媒体话语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由此孕育出以防御和免疫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要将大众从由媒体建构的迷障中"释放"出来。然而,自媒体的出现促进了话语权向大众的回归,并对个体的媒... 在"第一媒介"时代,媒体话语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由此孕育出以防御和免疫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要将大众从由媒体建构的迷障中"释放"出来。然而,自媒体的出现促进了话语权向大众的回归,并对个体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培育大众建构有益信息的能力、信息责任感和信息规范意识,需确立以"赋权"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新理念。赋权式媒介素养教育以质疑为基础,以建构为导向,以完善公共生活为目标,旨在提升公众的行动力,因此它并非传统的知识型教育而是实践型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媒介素养 释放 赋权
下载PDF
“世俗化”与“崇高之殇”:从自媒体景观看当代青年的双重精神图景 被引量:11
4
作者 闫方洁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4,共6页
青年群体在自媒体空间中借由朋友圈、网红、直播、弹幕、宅等媒介实践方式,催生了一个个具有现象级意义的社会景观。自媒体景观的生成有深刻的文化心理背景,曲折地表达了当代青年在精神领域的双重走向。一方面,自媒体景观具有强烈的文... 青年群体在自媒体空间中借由朋友圈、网红、直播、弹幕、宅等媒介实践方式,催生了一个个具有现象级意义的社会景观。自媒体景观的生成有深刻的文化心理背景,曲折地表达了当代青年在精神领域的双重走向。一方面,自媒体景观具有强烈的文化平民主义特征,是当代青年追求世俗化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他们对自我意识的彰显、对生活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文化话语权的宣告。另一方面,自媒体景观包含着对本能、欲望、感性等自发性维度的推崇,体现了当代青年在精神领域的去理性化、去公共化与去超越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景观 青年 精神 世俗化 去崇高化
下载PDF
自媒体的后现代叙事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透视 被引量:11
5
作者 闫方洁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挑战。这突出体现在: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的分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q...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挑战。这突出体现在: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的分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差异"作为价值标准被广泛肯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原则受到冲击;信息内容趋于平面化,形象叙事、微叙事、娱乐叙事乃至虚假叙事掀起了文化消费的狂欢,人们与理性的意义世界相疏远,对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产生抵触;自媒体塑造出碎片化的受众,他们的流动性、交往性和开放性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使社会风险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自媒体 信息传播 后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工作 挑战
下载PDF
祛除异化消费 实现人道消费——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评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闫方洁 宋德孝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们与所消费的物品间失去了真实、本质的联系,关系走向抽象化、空洞化;消费由手段变为目的本身,成为被迫的、非理性的目标;人们在异化消费中失去主动性、创造性和快乐。这种病态的消费... 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们与所消费的物品间失去了真实、本质的联系,关系走向抽象化、空洞化;消费由手段变为目的本身,成为被迫的、非理性的目标;人们在异化消费中失去主动性、创造性和快乐。这种病态的消费心态建立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基础上,他倡导建立健康、人道的消费行为。弗洛姆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然而其对异化、人性等概念理解并非完全科学的,对消费异化的批判也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主观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姆 消费 异化
下载PDF
媒介时代下的理性缺失——当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批判性阅读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方洁 宋德孝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5期183-186,共4页
当代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普遍存在理性缺失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媚俗文化的泛滥,如节目内容极度浅显甚至低俗、节目形式缺少创新等。电视娱乐节目中理性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逻辑的入侵和操控,娱乐节目被包装成一味迎合观众需求的、亟待... 当代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普遍存在理性缺失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媚俗文化的泛滥,如节目内容极度浅显甚至低俗、节目形式缺少创新等。电视娱乐节目中理性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逻辑的入侵和操控,娱乐节目被包装成一味迎合观众需求的、亟待出售的商品。而大众传媒则为娱乐节目的商品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经过大众传媒的中介,娱乐节目被转换成为了模式化、同质化的消费主义文化。事实上,电视娱乐节目仅仅满足了观众低层次的、虚假的需求,而压抑了人们真正的主体意识,削弱了其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娱乐节目 理性缺失 媚俗 大众媒介
下载PDF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及其转向 被引量:6
8
作者 闫方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兴起,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构建起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大厦。以阿多诺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把消费社会看做商品、工具理性和异化逻辑在消费领域推演的结果,并运用现代性批判话语揭露了消费社会对大众的控制,但其对... 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兴起,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构建起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大厦。以阿多诺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把消费社会看做商品、工具理性和异化逻辑在消费领域推演的结果,并运用现代性批判话语揭露了消费社会对大众的控制,但其对大众主体意识的忽略,对技术的简单化批判等则构成了其理论的不足。列斐伏尔指出,消费社会滋生了新的异化形式,并通过大量的符号系统即"次体系"完成了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的控制。他实现了消费社会研究的后现代转向,但却抛弃了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转而寻求符号拜物教批判及语言学革命的做法则是无力的。鲍德里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出发,将消费社会看做与现代社会相断裂的阶段,认为符号的差异和区分构成了其主导逻辑,要揭秘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他误读了马克思的诸多理论,同时对符号学的过分依赖导致其跌入了虚无主义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消费社会 异化 日常生活 符号
下载PDF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闫方洁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6-38,共3页
弗洛姆从人的本质及异化的角度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他认为,异化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对生产性潜能这一人的本质的否定;社会主义是对人的异化的扬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异化的。在对道德和资本主义现实批判的... 弗洛姆从人的本质及异化的角度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他认为,异化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对生产性潜能这一人的本质的否定;社会主义是对人的异化的扬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异化的。在对道德和资本主义现实批判的意义上,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然而,他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异化的理解是片面的,有意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进程;由于自身的理论局限性,他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姆 人的本质 异化理论
下载PDF
从矛盾学说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方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全...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下面这组文章分别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三重内涵、从矛盾学说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统“和合”精神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垄断收益和非法收益是导致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论述。相信这些观点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说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
下载PDF
鲍德里亚论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法则及其意识形态布控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方洁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符号消费为人们制造了平等、晋升和关切的幻觉,成为一种更加稳定的、无意识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通过符号学的解读,鲍德里亚触碰到了消费社会权力再生产的隐蔽机制,同时他也显示出强烈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符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视觉文化”“奇观体验”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图式——魔幻剧风靡青少年群体的原因与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方洁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100,共5页
魔幻剧在90与00后中备受热捧,这一流行文化现象折射了新一代青少年独特的社会境遇、心理特征与价值结构。其一,青少年成长于"消费"、"媒介"社会之中,在以视觉为中心的感性文化熏陶下塑造起不同于前辈的认识模式与... 魔幻剧在90与00后中备受热捧,这一流行文化现象折射了新一代青少年独特的社会境遇、心理特征与价值结构。其一,青少年成长于"消费"、"媒介"社会之中,在以视觉为中心的感性文化熏陶下塑造起不同于前辈的认识模式与审美愿望,而魔幻剧则以典型的视觉主义特征高度契合了其社会境遇。其二,魔幻剧通过制造"奇观"所带来的快感体验与青少年矛盾的精神需求具有同构性,既是他们排遣无聊情绪、寻找刺激的最佳出口,也是其实现自我解放、确证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其三,魔幻剧中所隐匿的神秘主义、泛灵论、超现实主义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容易引发世界观中的反理性与价值判断中的相对主义倾向,以及对传统秩序的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剧 青少年 视觉文化 奇观 价值观
下载PDF
文化研究视角下资本主义控制逻辑的多重布展——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方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更是融合了各种意义的社会文化系统,只有突破传统的"经济—政治"分析法,确立文化研究视角,才能彻底揭露其意识形态诡计。在他们看来,"生产""日常生活&qu...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更是融合了各种意义的社会文化系统,只有突破传统的"经济—政治"分析法,确立文化研究视角,才能彻底揭露其意识形态诡计。在他们看来,"生产""日常生活"和"无意识"历时性地构成了资本主义权力布控的主要空间,"物化意识""虚假需求""诱惑"等分别构成了其控制逻辑得以布展的具体途径。他们通过文化研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揭示了新时期资本主义统治的隐蔽性。然而,如果撇开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所谓的微观权力批判必然走向偏狭和犬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研究 资本主义 微观权力批判
下载PDF
技术理性、大众文化与虚假需求——马尔库塞消费社会批判的现代性维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方洁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0-94,共5页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第一,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第二,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第一,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第二,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和消费逻辑,彻底破坏了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基础,使其丧失了颠覆和反抗功能,沦为单向度的文化;第三,消费社会不断地制造和满足各种虚假需求,这是所有异化现象的根源。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尔库塞构建了独特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消费社会 技术理性 大众文化 虚假需求
下载PDF
詹姆逊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方洁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9期30-32,共3页
作为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科学,并具有解释资本主义的优先权。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方法将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与之对应的文化阶段分别为现... 作为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科学,并具有解释资本主义的优先权。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方法将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与之对应的文化阶段分别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层面的概念图式构建,詹姆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分期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当代意蕴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方洁 《创新》 2010年第5期107-109,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先进、和谐文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存在客观性的论述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历史进步和...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先进、和谐文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存在客观性的论述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历史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文化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与人的本质关联性的论述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发展规律性的论述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和把握文化领域的特殊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社会主义 和谐
下载PDF
自媒体的后现代叙事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重挑战 被引量:10
17
作者 闫方洁 《东南传播》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新挑战。其一,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结构的分散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提出了挑战;其二,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 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新挑战。其一,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结构的分散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提出了挑战;其二,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享与聚集,"差异"作为价值标准被广泛肯定,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原则趋于失效;其三,信息内容趋于平面化,形象叙事、微叙事、娱乐叙事、虚假叙事掀起了文化消费的狂欢,人们与理性的意义世界相疏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产生抵触;其四,自媒体塑造出碎片化的受众,他们的流动性、交往性和开放性使主流媒体的宣传对象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使社会风险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后现代 主流意识形态 挑战
下载PDF
诗性的语言学革命:列斐伏尔与消费社会的符号拜物教批判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方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4期15-17,共3页
列斐伏尔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利用符号体系实现着对日常生活与消费的双重控制。语言丧失了现实指涉物,通过自我指涉确立了权威、形成了符号拜物教,由此成为消费社会最强有力的技术系统和意识形态。具体来说,... 列斐伏尔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利用符号体系实现着对日常生活与消费的双重控制。语言丧失了现实指涉物,通过自我指涉确立了权威、形成了符号拜物教,由此成为消费社会最强有力的技术系统和意识形态。具体来说,书写语言与各种技术相结合,利用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控制人们的消费与生活,为官僚主义的恐怖主义统治提供基础。要将日常生活从消费和官僚体制下解放出来,就必须通过诗性的语言学革命取代书写语言,重新赋予日常生活以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消费社会 语言异化 符号
下载PDF
技术理性、大众文化与虚假需求——马尔库塞消费社会批判的现代性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方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和消费逻辑,彻底破坏了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基础,使其丧失了颠覆和反抗功能,沦为单向度的文化;消费社会不断地制造和满足各种虚假需求,这是所有异化现象的根源。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尔库塞构建了独特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消费社会 技术理性 大众文化 虚假需求
下载PDF
关于日常生活的知识及其人道化目标——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哲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方洁 宋德孝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赫勒在其《日常生活》一书中,划定出日常与非日常的界限,界定了日常生活的领域,剖析了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组织构架及一般图式,使我们获得关于日常生活的总体的科学认知;在此基础上,赫勒对日常生活做出了价值判断,分析了日常生活到类... 赫勒在其《日常生活》一书中,划定出日常与非日常的界限,界定了日常生活的领域,剖析了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组织构架及一般图式,使我们获得关于日常生活的总体的科学认知;在此基础上,赫勒对日常生活做出了价值判断,分析了日常生活到类本质活动的进程,挖掘了日常生活自身内含的走向"自为的"类本质对象化的可能性,提出要实现日常生活人道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日常生活 人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