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陆孝禹 郑颂国 +3 位作者 肖立 张容轩 罗建民 沈兆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研究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特征。方法 :对 6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 (S P法 ) ,并用PCR技术单轮及半巢式扩增法进行IgH及TCR β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6例皆为... 目的 :研究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特征。方法 :对 6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 (S P法 ) ,并用PCR技术单轮及半巢式扩增法进行IgH及TCR β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6例皆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大部分是中心或中心母细胞型 ,常伴浆样分化 ,往往围绕血管排列。PCR克隆性基因重排 ,IgH单轮法 (2 / 6例 )阳性 ,半巢式 (6 / 6例 )阳性 ,TCR β皆为阴性。结论 :脑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是诊断脑淋巴瘤重要工具。基因重排半巢式比单轮法优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
下载PDF
胰腺髓系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孝禹 卢晨 +2 位作者 殷于磊 肖立 余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胰腺髓系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迄今仅查到8例报道。本例表现为胰头部浅绿色占位... 目的探讨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胰腺髓系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迄今仅查到8例报道。本例表现为胰头部浅绿色占位病灶。瘤细胞弥漫性分布或列兵式竹节样排列。细胞分化程度不等,以原始未成熟细胞为主,可找到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45、CD43、MPO、Lys、CD117、CD34及CD15等,不表达CD79α、CD3、CD30等。结论仅凭常规形态学观察,髓系细胞肉瘤易误诊为淋巴瘤,小细胞癌,ES/PNET等。细胞分化程度不等,列兵式排列,幼稚嗜酸性细胞的出现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是获得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即使病变位于局部仍需行抗白血病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髓系细胞肉瘤 粒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复合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3
作者 陆孝禹 肖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4-126,I021,共4页
目的:研究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复合癌(SCNE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对1例膀胱SCNECC进行观察及行随防。结果:本例肿瘤组织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5%)、移行细胞癌(<... 目的:研究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复合癌(SCNE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对1例膀胱SCNECC进行观察及行随防。结果:本例肿瘤组织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5%)、移行细胞癌(<20%)及腺癌(<5%)3种癌成分构成。电镜下在小细胞癌内可找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NSE阳性。术后3个月发生肝与肩胛骨转移,1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SCNECC是一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早期即可发生侵袭、转移,预后很差。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及全身联合化疗是目前最宜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复合癌 小细胞癌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内癌2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孝禹 殷于磊 +1 位作者 卢晨 肖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内癌 妇女 良性乳房肿瘤 癌数量 治疗
下载PDF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4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孝禹 王鸿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0-340,共1页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罕见。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保健性体检的开展,检出率日益增多,迄今已增至200余例。本文报道4例。 临床病理资料 4例皆为女性。年龄27~62岁。左侧3例,右侧1例。3例诉有腰部酸痛,1例体检偶然发现。B超、IVP检查可...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罕见。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保健性体检的开展,检出率日益增多,迄今已增至200余例。本文报道4例。 临床病理资料 4例皆为女性。年龄27~62岁。左侧3例,右侧1例。3例诉有腰部酸痛,1例体检偶然发现。B超、IVP检查可见占位病灶,CT检查见有高低混杂密度块影,3例诊断髓脂瘤,1例拟诊结核或癌肿。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发现。4例都行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髓性 脂肪瘤 病理
下载PDF
卵巢癌肉瘤 被引量:3
6
作者 陆孝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4-95,I015,共3页
卵巢癌肉瘤陆孝禹作者单位:华东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40作者简介:陆孝禹,男,58岁,研究生毕业,主任医师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下腹肿块10余天伴肛门胀感及尿频1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下腹可扪及一肿块... 卵巢癌肉瘤陆孝禹作者单位:华东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40作者简介:陆孝禹,男,58岁,研究生毕业,主任医师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下腹肿块10余天伴肛门胀感及尿频1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下腹可扪及一肿块,顶部达脐下一指。术中见左卵巢呈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肉瘤 病理学
下载PDF
脾错构瘤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孝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9-162,共4页
脾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至1992年底文献记载仅约110例。本文报道1例,女性,59岁,于切除贲门癌时偶然发现。作者描述了此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讨论了它的命名、鉴别诊断和发病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 错构瘤 病理学
下载PDF
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
8
作者 陆孝禹 肖立 +2 位作者 殷于磊 罗建民 郑颂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脏癌肉瘤
9
作者 陆孝禹 李斐铭 徐元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42-445,共4页
报告一例原发性肝细胞性癌肉瘤合并肝硬化之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 DNA 含量分析结果,复习了文献。提出肝癌肉瘤应指在同一瘤结内既含癌的成分,又含肉瘤成分,两者密切混合,具有不同免疫表型及 DNA 含量的一类肿瘤。肝癌肉瘤不应与肝母细... 报告一例原发性肝细胞性癌肉瘤合并肝硬化之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 DNA 含量分析结果,复习了文献。提出肝癌肉瘤应指在同一瘤结内既含癌的成分,又含肉瘤成分,两者密切混合,具有不同免疫表型及 DNA 含量的一类肿瘤。肝癌肉瘤不应与肝母细胞瘤混为一谈,并应从肝混合瘤中独立出来。癌肉瘤与其它恶性肿瘤在发生机制上一样,均由于核内遗传信息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肝肿瘤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血管瘤1例
10
作者 陆孝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5-436,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瘤 血管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表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2 位作者 陈忠伟 杨文涛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嫌色细胞癌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颗粒状,核皱缩,有核周空晕;其中6例(46%)为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型;电镜下见胞质内微泡和管泡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12/13阳性。嗜酸细胞腺瘤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伴小核仁;1例(16.7%)出现核异型性;电镜下见胞质内层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阴性。免疫组化两者均表达Ecadherin、EMA,不表达CD10、CK20、vimentin;CK7在10/13例嫌色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2/6例嗜酸细胞腺瘤呈灶性表达。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Hale胶体铁染色和电镜检查是区分二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侯英勇 王坚 +6 位作者 凌诒萍 陶琨 郁敏 纪元 谭云山 陆孝禹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 :探讨腹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 ,讨论其鉴别诊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电镜的方法 ,结合HE形态学观察 ,对 17例腹内纤维瘤病进行研究。结果 :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 19~ 78岁 ,平均 4 2 9岁 ,中位年龄 4 2岁... 目的 :探讨腹内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 ,讨论其鉴别诊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电镜的方法 ,结合HE形态学观察 ,对 17例腹内纤维瘤病进行研究。结果 :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 19~ 78岁 ,平均 4 2 9岁 ,中位年龄 4 2岁。 4例有手术史 ,2例有Gardner综合征。 15例单结节 ,2例 2枚结节。肿块直径 5~ 2 5cm ,平均 13 5cm ,多数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实性、半透明状。光镜下主要有纤细梭长和星芒状两种形态的 (肌 )纤维母细胞 ,间质大量胶原。超微结构显示增生细胞周围大量胶原原纤维 ,质膜清楚 ,无基板 ,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免疫表型 :Vim弥漫强阳性 ;4 6 7% (7/ 15 ) ;α SMA局灶阳性 ;4 0 % (6 / 15 )MSA局灶阳性 ;CD117、CD34、S 10 0蛋白、PGP9 5、desmin阴性。行完整肿块及部分肠段切除者 15例 ,7例无复发 (2~ 13年 ,平均 8年 ) ,3例失访 ,5例随访中。姑息术者 2例 ,1例死于肠梗阻 ,1例再次术后失访。结论 :腹内纤维瘤病是少见且易误诊的疾病 ,部分与手术史以及Gardner综合征有关 ,可能的机制为胶原合成和降解失衡 ,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特点 ,手术完整切除者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纤维瘤病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CD117 电子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2种低剂量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13
作者 郑松柏 徐富星 +1 位作者 项平 陆孝禹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2种低剂量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8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病人,随机分为A组(42例,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56±s16a)和B组(44例,男性... 目的:比较2种低剂量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8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病人,随机分为A组(42例,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56±s16a)和B组(44例,男性40例,女性4例,年龄59±15a)。A组以兰索拉唑30mg,po,qd,替硝唑500mg及克拉霉素250mg,po,bid,疗程7d。B组以奥美拉唑20mg,替硝唑500mg及克拉霉素250mg,po,bid,疗程7d。疗程结束1mo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A,B2组HP根除率分别为88%和9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和14%,但均能耐受;组间比较P>0.05。结论:这2种三联疗法根除HP均有良好疗效,且根除率相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幽门螺杆菌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替硝唑
下载PDF
Ⅲ型胶原纤维在实验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向鹏 滑炎卿 +2 位作者 张国桢 卢晨 陆孝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5-209,T001,共6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 ,动态地观察Ⅲ型胶原在平阳霉素诱导的兔肺纤维化中的变化。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 ,在经支气管内灌注平阳霉素诱导纤维化模型之后的第 7、14、2 1和 2 8天 ,分别随机取 3只处死 ,分离两侧肺组织取材进行免疫...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 ,动态地观察Ⅲ型胶原在平阳霉素诱导的兔肺纤维化中的变化。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 ,在经支气管内灌注平阳霉素诱导纤维化模型之后的第 7、14、2 1和 2 8天 ,分别随机取 3只处死 ,分离两侧肺组织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尽管第 1、2周时肺内的改变均以炎性渗出和实变为主 ,但可在增厚的肺泡隔内发现散在的点状、线状红棕色增生Ⅲ型胶原。 3、4周后随炎性反应进行性减弱 ,被染色的Ⅲ型胶原反而显著地进行性增多 ,在病变区形成杂乱的网格样分布。而且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胶原显示的敏感性显著高于VG染色。结论 纤维化的早期胶原沉积以Ⅲ型胶原的增生为主 ,大量Ⅲ型胶原的沉积表明纤维化处于活动阶段或早期状态 ,从此意义上这个观察过程均可称作早期阶段。这对于临床通过穿刺组织分析来评价疾病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平阳霉素 免疫组织化学 Ⅲ型胶原纤维
下载PDF
229例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2 位作者 殷于磊 卢晨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 研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分型、形态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复习229例连续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按2004年WHO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并随访。结果 229例肾细胞肿瘤占同期肾实质... 目的 研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分型、形态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复习229例连续肾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按2004年WHO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并随访。结果 229例肾细胞肿瘤占同期肾实质肿瘤89.1%(229/257),其中223例(97.4%)为肾细胞癌,6例(2.6%)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180例(78.6%),乳头状肾细胞癌19例(8.3%),嫌色细胞癌13例(5.7%),1例嫌色细胞癌伴肉瘤变。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6例(2.6%),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2例(0.9%),未能分类的肾细胞癌2例(0.9%),集合管癌1例(0.4%)。透明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75.5%;乳头状肾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80%;嫌色细胞癌随访6例,随访期8—57个月,1例于57个月后死于肿瘤转移;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随访2—40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细胞肿瘤是一组形态学上各有特征的异质性肿瘤,以恶性为主,其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最常见。不同类型肾细胞癌预后不同。WHO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其实用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分类 预后
下载PDF
恶性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克隆性重排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颂国 陆孝禹 +4 位作者 张容轩 罗建民 肖力 沈兆忠 许良中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 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克隆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用针对 Ig H 单轮扩增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在 126 例恶性 B细胞性淋巴瘤中,免疫组化... 目的 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克隆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用针对 Ig H 单轮扩增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在 126 例恶性 B细胞性淋巴瘤中,免疫组化标记与 Ig H 基因克隆性重排符合率为 97% ,其中, Ig H 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 83 例(66% ),3 例见 T C Rβ交叉阳性,在 1 例病理诊断为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中出现 Ig H克隆性重排,在其它 22 例非淋巴组织和良性淋巴组织疾患中均未见阳性。在 18 例临床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中11 例出现 Ig H 克隆性重排。结论 克隆性重排检测对恶性 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重排 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 目的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核分级为Ⅲ级的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伴广泛肾实质侵犯的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肾集合管癌进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的比较。结果肾集合管癌占同期上皮性肿瘤的0.66%,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术后3月死于肺转移。肿瘤均位于肾髓质,以管状结构为主,伴有肉瘤样分化,广泛侵犯肾实质,间质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反应,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K19及vimentin(+,2/2)、CK7及34βE12(+,1/2),CK20、CD10、P504S、E-cadherin均阴性。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未见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乳头状肾细胞癌表达vimentin(+,8/9)、CD10及P504S(+,7/9)、CK7(+,3/9)、CK19(+,1/9),34βE12、E-cadherin、CK20均阴性;尿路上皮癌CK7、CK19、34βE12均(+,6/6),E-cadherin(+,5/6),CK20(+,4/6),CD10、p504s、vimentin均阴性。结论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多样化。灰白色肿块位于髓质、周围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无肾盂尿路上皮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存在可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鉴别。CD10、CK19、34βE12、P504S、E-cadherin的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癌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侯英勇 陶琨 +5 位作者 谭云山 纪元 周仲文 郁敏 陆孝禹 朱雄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77-280,I075,共5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 ,提供常规HE诊断的依据。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和形态学观察 ,从 30 0余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确诊 4 5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结果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最常发生于食管 ,其次为胃和直肠... 目的 探讨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 ,提供常规HE诊断的依据。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和形态学观察 ,从 30 0余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确诊 4 5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结果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最常发生于食管 ,其次为胃和直肠。其中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 2 0例 ,黏膜肌平滑肌瘤 7例 ,黏膜肌平滑肌肉瘤 1例 ;胃平滑肌瘤 12例 ,均为固有肌层 ;直肠平滑肌瘤 5例 ,其中黏膜肌平滑肌瘤 3例。随访 15例固有肌层平滑肌瘤 ,无肿瘤相关性死亡。镜下平滑肌瘤瘤细胞稀少或欠丰富 ,梭形 ,胞质丰富嗜伊红 ,交叉束状排列 ,偶见钙化及囊变。α SMA、MSA、desmin均弥漫强 (+) ,1例CD117局灶弱 (+) ,CD34均 (- )。平滑肌肉瘤瘤细胞丰富嗜伊红 ,细胞明显异型 ,有核分裂。结论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少见 ,绝大部分为良性 ,恶性罕见 ;最常见于食管和胃 ,直肠也可发生。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 临床病理 形态学 研究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多克隆抗体预防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翁永强 涂彦渊 +3 位作者 肖立 陆孝禹 唐健雄 程爱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41-745,共5页
目的 利用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多克隆抗体 (多抗 )阻断TGF β生物学作用 ,观察TGF β多抗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 方法 建立大鼠术后肠粘连模型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透明质酸钠 (透明质酸钠组 )和不同剂量的TGF β... 目的 利用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多克隆抗体 (多抗 )阻断TGF β生物学作用 ,观察TGF β多抗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 方法 建立大鼠术后肠粘连模型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透明质酸钠 (透明质酸钠组 )和不同剂量的TGF β多抗 (抗TGF β组 ) ,术后 2 1d进行粘连评分 ,其中 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 3 ,1 0d处死 ,取粘连部位组织 ,用免疫组化法 ,测定TGF β的表达。 结果 术后 2 1d粘连评分 :抗TGF β组为 (2 .4± 0 .99)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0± 1 .2 5)和透明质酸钠组 (3 .4±1 .0 3) ;在不同TGF β多抗浓度中 50 μg组较经济有效 ;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TGF β的表达有时间依从性。术后 3d达高峰 ,这种表达可被TGF β多抗抑制。 结论 TGF β多抗在动物模型上可预防腹腔粘连的发生 ,其机制在于抑制了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多克隆抗体 预防 腹腔粘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毛定飚 朱毅 +3 位作者 陆孝禹 滑炎卿 王鸣鹏 张国桢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测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性。方法:搜集 4 例成人心脏标本,从冠状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将标本行 16 层螺旋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非钙化斑块的形态和密度,并与病理对照。结果:4例标本中,MSCT显示冠...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测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性。方法:搜集 4 例成人心脏标本,从冠状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将标本行 16 层螺旋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非钙化斑块的形态和密度,并与病理对照。结果:4例标本中,MSCT显示冠状动脉斑块8处,与病理所见斑块的位置和数目一致。脂质丰富的 3 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CT值分别为(25±6) HU、(47±9) HU和(28±7) HU。5例纤维丰富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CT值分别为(87±9) HU、(68±8) HU、(78±11) HU、(97±9) HU和(83±10) HU。部分血管节段内充满血凝块,其 CT值平均为(35±6) HU。结论:多层螺旋CT可用于发现冠状动脉斑块,通过检测斑块 CT值的不同反映斑块的主要成分,从而可区分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冠状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