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阳陵泉穴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平 刘若一 +2 位作者 陆梦馨 徐玲玲 邹忆怀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28例(观察组),并募集...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AF)变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28例(观察组),并募集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8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及针刺阳陵泉后静息态fMRI扫描,对照组仅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两组全脑体素的PerAF。结果观察组静息态左侧楔前叶PerAF值高于对照组静息态(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左侧楔前叶PerAF值与对照组静息态比较有升高有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左侧枕中回、右侧角回和右侧中扣带回PerAF值较对照组静息态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观察组针刺后右侧中扣带回PerAF值较观察组静息态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尾)。结论 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息态左侧楔前叶PerAF值高于健康者,针刺阳陵泉穴可调节右侧缺血性卒中患者多个脑区PerAF值,右侧中扣带回可能是其发挥脑效应机制潜在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阳陵泉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百分比振幅
下载PDF
化痰通腑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ACTH、CORT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梦馨 江澜 +5 位作者 陈沛 王雅惠 杜钟名 耿花蕾 王月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变化及化痰通腑法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125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根据痰热腑实证证候积分分为痰热腑实证组(53例)与...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变化及化痰通腑法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125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根据痰热腑实证证候积分分为痰热腑实证组(53例)与非痰热腑实证组(72例),两组均依据病情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痰热腑实证组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化痰通腑法组(37例)及常规西药法组(16例)。痰热腑实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星蒌承气汤或常规西药通便,检测治疗前后ACTH、CORT水平的变化。结果痰热腑实证组与非痰热腑实证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CTH、CO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证组病人在使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后NIHSS、痰热腑实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H、CO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痰通腑法组CORT上升幅度小于常规西药法组,其改善痰热腑实证症状亦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法组。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应激激活,ACTH、CORT持续升高,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PA轴调节功能,经治疗腑气通下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及痰热腑实证症状均明显改善,化痰通腑法可降低CORT升高幅度,保护神经功能恢复,故推测化痰通腑法可通过改善症状促进HPA轴调节功能恢复,从而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 化痰通腑法 痰热腑实证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下载PDF
论中风病“下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澜 王雅惠 +6 位作者 耿花蕾 陈沛 陆梦馨 杜钟名 果海姣 马大勇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2965-2967,共3页
通腑泻下法作为中风病治疗的最常见方法之一,已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追溯中风病“下法”的历史源流,对于明确“下法”运用的理论依据十分必要。同时,通过现代医家对于中风病“下法”的临床... 通腑泻下法作为中风病治疗的最常见方法之一,已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追溯中风病“下法”的历史源流,对于明确“下法”运用的理论依据十分必要。同时,通过现代医家对于中风病“下法”的临床试验观察的整理,挖掘“下法”治疗中风病的优势,并结合最新研究靶点肠道菌群-脑-肠轴的研究进展,综述其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下法 化痰通腑法 肠道菌群-肠-脑轴 综述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后运动区之间脑功能连接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梦馨 江澜 +7 位作者 杜钟名 王雅惠 陈琛 吴康 王月 耿花蕾 金贺 邹忆怀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543-3548,共6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背侧运动前区(PMd)、腹侧运动前区(PMv)与初级运动区(M1)之间脑功能连接度(FC)的变化,探究中风偏瘫后针刺脑效应机制和位点,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背侧运动前区(PMd)、腹侧运动前区(PMv)与初级运动区(M1)之间脑功能连接度(FC)的变化,探究中风偏瘫后针刺脑效应机制和位点,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为轻中度组(50~99分)18例、重度组(0~49分)8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及fMRI扫描。选取双侧PMd、PMv、M1为种子点,比较这15对种子点对间FC的变化及与FMA的相关性。结果:全组在针刺态下健侧PMd-病灶侧M1、双侧PMv、PMd间FC高于静息态(P<0.05)。2组内,针刺态下轻中度组健侧PMd-病灶侧M1、病灶侧PMd-M1、双侧M1间FC高于静息态(P<0.05);针刺态下重度组病灶侧PMv-M1间FC低于静息态(P<0.05)。在静息态,重度组病灶侧PMv-健侧M1、病灶侧PMv-M1间FC高于轻中度组(P<0.05)。在重度组中,静息态时FMA与健侧PMv-病灶侧M1、健侧PMv-病灶侧PMd、双侧PMv间FC正相关(r>0,P<0.05);针刺态时FMA与健侧PMd-病灶侧M1、病灶侧PMd-M1间FC正相关(r>0,P<0.05)。结论:脑梗死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在脑功能重塑中存在相应的脑区,针刺阳陵泉通过脑区间特定的效应位点,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影响中风后偏瘫的脑功能恢复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度 脑功能重塑 针刺 阳陵泉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术后行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琴 陆梦馨 +1 位作者 韩玲 余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336-4338,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术后行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肾结石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各38例,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采用疼痛干预;比较两...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术后行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肾结石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各38例,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采用疼痛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程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术后采用疼痛干预,可缓解肾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肾结石 疼痛干预
下载PDF
下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源流及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沛 江澜 +4 位作者 王雅惠 闫如玉 陆梦馨 王月 邹忆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956-959,共4页
下法是中医特色治法之一,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完善和成熟。从金元时期三化汤及三一承气汤的提出,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挥,至现代中风病诊疗规范中星蒌承气汤的推广应用,应用下... 下法是中医特色治法之一,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完善和成熟。从金元时期三化汤及三一承气汤的提出,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挥,至现代中风病诊疗规范中星蒌承气汤的推广应用,应用下法治疗中风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下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下法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下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灵活运用,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中风病 历史源流 三化汤 三一承气汤 星蒌承气汤 化痰通腑法
下载PDF
针刺中风患者阳陵泉后度中心性及动态度中心性变异系数变化的fMRI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钟名 方继良 +3 位作者 陆梦馨 江澜 赵吉平 邹忆怀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索中风偏瘫患者度中心性(DC)及动态度中心性(DDC)变异系数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病1个月内右侧梗死的中风患者,共18例,进行基本资料的获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runnstrom评价法的评估...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索中风偏瘫患者度中心性(DC)及动态度中心性(DDC)变异系数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病1个月内右侧梗死的中风患者,共18例,进行基本资料的获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runnstrom评价法的评估,采集静息态、针刺态的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全脑DC、DDC变异系数的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DC、DDC变异系数和临床数据、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针刺态与静息态的DC在左侧顶下小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态与静息态的DDC变异系数在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纠偏后,年龄和左侧顶下小叶针刺态DDC变异系数具有相关性,病程和左侧顶下小叶静息态DDC变异系数具有相关性,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针刺态DC具有相关性。结论:DC及DDC变异系数在针刺态中存在不同于静息态的变化,且DDC变异系数与病程、年龄和运动功能均具有相关性,表明针刺对中风患者脑功能,尤其是运动相关脑功能的调整功能,并反映出针刺态脑功能的持续变化,为针刺留针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灸 功能磁共振 度中心性 动态度中心性
下载PDF
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作用 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雅惠 耿花蕾 +6 位作者 江澜 陈沛 吴爽 陆梦馨 杜钟名 王月 邹忆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153-2156,共4页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56例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以2: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56例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以2: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8例及对照组18例,试验组口服星蒌承气汤,对照组口服杜密克或予开塞露灌肠,疗程均为(5±2)天。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评分变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患者肾素(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RA、AngⅡ、ALD变化,并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HTN)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NIHS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痰热腑实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试验组痰热腑实证候积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试验组ALD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合并HTN的患者ALD、PRA、AngⅡ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对照组无论是否合并HTN,ALD、PRA、Ang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的改善优于西医通便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RAAS的拮抗作用,尤其体现在合并HTN病史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痰热腑实证 星蒌承气汤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PRA、AngⅡ、AL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雅惠 江澜 +6 位作者 陈沛 吴爽 耿花蕾 闫如玉 陆梦馨 王月 邹忆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究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浆肾素(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与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1月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 目的探究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浆肾素(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与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1月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风病证候要素及卒中相关量表评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PRA、AngII、ALD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证候要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血浆ALD水平与内风证、痰湿证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 值分别为0.000、0.048, P <0.05),PRA、 AngII、ALD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未见明显相关。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血浆ALD水平越高,内风证和痰湿证表现越明显;血浆PRA、AngII、ALD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监测中风病患者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急性期 证候要素 神经功能缺损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下载PDF
基于图论理论探究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玲玲 吴康 +4 位作者 杜钟名 陆梦馨 陈琛 任毅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探究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20例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患者在针刺疗程前后分别进行1次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度中心...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探究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中枢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20例匹配的健康受试者,患者在针刺疗程前后分别进行1次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水平的度中心度(DC)分析方法和基于图论理论的大尺度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对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患者针刺前后拓扑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DC降低的脑区有左侧辅助运动区、边缘叶、额回内侧面、左侧扣带回中部,无DC升高脑区,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明显下降,最短路径、小世界指数、全局效率呈下降趋势。与针刺前相比,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后的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小世界指数、全局效率有升高趋势。[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下降的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等拓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图论理论 脑功能网络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针刺干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玲玲 李匡时 +5 位作者 杜钟名 陆梦馨 陈琛 吴康 任毅 邹忆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每周3次、连续4周的针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DTI和T1像扫描,健康受试者不针刺,仅进行1次核磁扫描。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于AFQ方法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部分节点FA值显著减弱(P<0.05);与针刺前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头痛频率下降不显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左扣带回部分节点FA值显著增强(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白质纤维束受损,针刺能促进受损的脑白质纤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 脑白质
下载PDF
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天骄 陆梦馨 +7 位作者 李媛媛 喻鑫 吴康 陈天竹 张慕昭 武琳璐 邹忆怀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7期965-971,共7页
目的:采用Meta系统评价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旨在为针刺疗法应用于AD临床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维普数据库(VIP)、万方... 目的:采用Meta系统评价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旨在为针刺疗法应用于AD临床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AD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干预组给予单纯针刺疗法,或配合与对照组相同的其他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受试者认知功能评价,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价量表(ADAS-Cog)、中医证候积分(SDSD)、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次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工作。质量评价工作根据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开展。通过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和95%CI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和95%CI表示。异质性分析中,当P>0.1、I^(2)≤50%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I^(2)>50%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纳入18项RCT,共1172例符合标准受试者,其中干预组595例、对照组577例。干预组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MMSE[MD=1.67,95%CI(0.94,2.41),P<0.01]、ADL[MD=-1.18,95%CI(-3.09,0.72),P=0.22]、ADAS-Cog[MD=-3.31,95%CI(-5.84,-0.78),P=0.01]、SDSD[MD=-2.40,95%CI(-3.53,-1.26),P<0.01]、MoCA[MD=4.80,95%CI(3.74,5.86),P=0.04]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未见针刺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04,0.67),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具有一定优势,鉴于现有评价针刺疗效的RCT及病例数目较少,纳入研究存在测量及选择性偏倚的可能,尚无法对其有效性进行高强度论证,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不同病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昕玥 邹忆怀 +5 位作者 杜钟名 王雅惠 陈琛 陆梦馨 陈天竹 刘若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3-58,共6页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针刺阳陵泉对不同病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纳入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分为长、短病程组,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期间给予受试者针刺患侧阳陵泉干预。选取双侧半球运动相关脑...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针刺阳陵泉对不同病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纳入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分为长、短病程组,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期间给予受试者针刺患侧阳陵泉干预。选取双侧半球运动相关脑区[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背侧运动前区(dorsal premotor area,PMd)、腹侧运动前区(ventral premotor area,PMv)、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共计8个种子点,计算并比较静息态及针刺态下每对种子点间的功能连接度的变化及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静息态时长病程组患侧PMv与健侧SMA之间功能连接度明显强于短病程组(P<0.05);长病程组健侧SMA与健侧PMv之间功能连接度在接受针刺后减弱(P<0.05),短病程组双侧SMA之间、健侧SMA与患侧PMv之间、患侧SMA与患侧PMd之间、双侧PMv之间功能连接度在接受针刺后增强(P<0.05)。长病程组中,针刺态时下肢FMA评分与健侧PMd-健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411,P<0.05);短病程组中,静息态时下肢FMA评分与健侧PMd-健侧M1、患侧PMv-患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588及r=-0.542,P<0.05);在全组中,静息态时下肢FMA评分及全身FMA总分与患侧PMv-患侧M1的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r=-0.432及r=-0.319,P<0.05)。结论健侧SMA-PMv可作为长病程偏瘫患者接受针刺的效应靶点,双侧SMA、健侧SMA与患侧PMv、患侧SMA与患侧PMd、双侧PMv可作为短病程偏瘫患者接受针刺的效应靶点,这些可作为判断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预后的神经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偏瘫 脑功能重塑 阳陵泉 功能连接度
下载PDF
基于“左右分治”理论探讨巨刺治疗中风病的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慕昭 陆梦馨 +5 位作者 许天骄 喻鑫 武琳璐 卫景沛 王玮 邹忆怀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49-754,共6页
巨刺为传统刺法之一,其左右交叉取穴的治疗理念与人体解剖中神经传导束的交叉走形、左右联通的特点符合,常用于中风病患者的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巨刺可促进中风病人康复。由于神经交叉支配的特性,脑卒中后患侧多在颅内病灶对侧。“左... 巨刺为传统刺法之一,其左右交叉取穴的治疗理念与人体解剖中神经传导束的交叉走形、左右联通的特点符合,常用于中风病患者的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巨刺可促进中风病人康复。由于神经交叉支配的特性,脑卒中后患侧多在颅内病灶对侧。“左右分治”正是基于中风病后偏身障碍的性质,以病发于左、右侧为辨证论治要点的特色理论,与巨刺的治疗机制相符。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和西医神经解剖生理病理角度探讨巨刺法在中风患者中是如何通过左右分治来实现对于患侧疾病的治疗,进一步阐释巨刺治疗中风病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分治 巨刺 中风 机制 针灸
下载PDF
“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皮质连接组功能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若一 陆梦馨 +4 位作者 徐玲玲 张慕昭 许天骄 武琳璐 邹忆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究“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皮质连接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方法纳入3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真穴组25例、假穴组12例。真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组...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究“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皮质连接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方法纳入37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真穴组25例、假穴组12例。真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组穴(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干预;假穴组患者给予“手足十二针”经穴旁开1寸针刺干预。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程度,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选取双侧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运动前区(premotor cortex,PMC)为种子点,分析计算各脑区间FC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量表、NIHSS评分及FC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真穴组患者治疗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双侧M1 FC值显著升高(P<0.05),患侧SMA与健侧PMC的FC值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假穴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十二针”可能通过增强双侧初级运动区的FC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具有穴位特异性,而辅助运动区与运动前区FC的改变也是另一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运动皮质连接组 功能磁共振 手足十二针
下载PDF
基于R语言技术探讨“动静观”指导下失眠辨治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雅惠 吴康 +7 位作者 王丽平 陆梦馨 徐玲玲 陈琛 王月 陈天竹 史昕玥 邹忆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15,I0002,共6页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中的R语言技术,总结邹忆怀教授临床辨治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邹师门诊治疗的失眠患者153例,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录入患者诊疗信息,运用R语言编程技术进行药物频数频率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中的R语言技术,总结邹忆怀教授临床辨治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邹师门诊治疗的失眠患者153例,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录入患者诊疗信息,运用R语言编程技术进行药物频数频率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处方207首,涉及药物103味,使用频次>30的中药共计30味,使用频率在前10味的药物依次为茯苓、佛手、菊花、柏子仁、砂仁、枳壳、合欢皮、柴胡、陈皮、酸枣仁;依据药物功效分类,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安神类药物,其次为清热类和理气类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中寒药最多,温、平次之,五味以甘、苦、辛常见,归经多入于心、肝、脾。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的药对(队)中共涉及20味中药,大致可分为安心神、调脾胃和调肝气三类,如生龙骨-生牡蛎、川芎-酸枣仁-茯苓、半夏-陈皮、柴胡-佛手等;症-药关联规则中得出复寐困难-佛手菊花、寐浅-柏子仁茯苓、入睡困难-黄连肉桂等对应关系;相关性分析对关联规则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与补充。结论 邹忆怀教授以“动静观”立论辨治失眠,基于“动证失眠”和“静证失眠”的临床特点辨证用药,使动静有常,阴阳和合;强调不同类型安神药物配伍使用,使神安得寐,睡眠得续;同时重视失眠病因的特殊社会、心理、生理属性,注重从肝脾论治,和调脾胃枢机,畅达肝胆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用药规律 R语言 关联规则 动静观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取穴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鑫 武琳璐 +4 位作者 刘若一 陈琛 陆梦馨 徐玲玲 邹忆怀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47-53,共7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相关临床文献,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采用Python3对提取穴位处方信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通过FP-Tree...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相关临床文献,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采用Python3对提取穴位处方信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通过FP-Tree算法进行腧穴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96首针刺处方,涉及腧穴112个,总频次为705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依次为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与水道;最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与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特定穴有交会穴、募穴与五输穴;常取胸腹部穴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前5组的关联腧穴为次髎-下髎、次髎-中髎、三阴交-关元-阴陵泉、三阴交-中极-阴陵泉和三阴交-阴陵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取穴具有一定规律性,多为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腧穴配伍包括俞募配穴、远近配穴等,为临床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取穴、配穴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风 尿潴留 针刺 取穴规律 关联规则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甘油三酯、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月 陈沛 +4 位作者 江澜 耿花蕾 王雅惠 陆梦馨 邹忆怀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分为痰热腑实证组(7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分为痰热腑实证组(71例)和非痰热腑实证组(89例),对患者进行中风病类诊断评分、证候要素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检测血清HCY、LP(a)、TG、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量表评分、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评分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痰热腑实证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NIHSS评分、证候要素内火、痰湿以及血瘀评分、血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痰热腑实证组(P<0.05);在所有患者中,LP(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内火评分呈正相关(P<0.05),IL-6水平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内风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以火、痰、瘀等实邪壅盛为特点,病情更重,LP(a)可能为其危险因素之一;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LP(a)、IL-6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分别与证候要素内火、内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 痰热腑实证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A 甘油三酯 白介素-6
下载PDF
循证案例分析下的风险预警干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柳美玲 陆梦馨 刘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案例分析下的风险预警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案例分析下的风险预警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案例分析下的风险预警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O_(2)和SaO_(2)高于对照组(P<0.01),PaCO_(2)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SGRQ中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和生活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HADS中HADS-A和HADS-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案例分析下的风险预警干预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肺通气换气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案例分析 风险预警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0
作者 许天骄 陆梦馨 +6 位作者 李媛媛 陈天竹 吴康 徐玲玲 张慕昭 武琳璐 邹忆怀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5期753-759,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Scholar、Science Direct、Embase、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等检索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S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建库至2021年8月3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Scholar、Science Direct、Embase、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等检索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S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为检索时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或配合其他疗法;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以总有效率、外周血炎性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肺部感染情况(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为主要指标,以吞咽功能好转率、NIHSS评分为次要指标,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全指标。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OR)和95%CI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和95%CI表示。异质性分析时,当P>0.1,I^(2)≤50%,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I^(2)>50%,应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共计917例患者,其中干预组459例,对照组4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OR=3.85,95%CI(2.29,6.48),P<0.00001]、吞咽功能好转率[OR=2.94,95%CI(1.70,5.09),P=0.0001]高于对照组,WBC[MD=-1.12,95%CI(-1.29,-0.95),P<0.00001]、CRP[MD=-2.43,95%CI(-3.25,-1.61),P<0.00001]、N%[MD=-6.91,95%CI(-9.12,-4.70),P<0.00001]、PCT[MD=-0.31,95%CI(-0.49,-0.14),P=0.0004]、NIHSS评分[MD=-2.43,95%CI(-4.03,-0.83),P=0.003]均小于对照组,体温复常时间[MD=-2.00,95%CI(-2.42,-1.59),P<0.00001]、咳嗽持续时间[MD=-1.32,95%CI(-1.58,-1.06),P<0.00001]、啰音消失时间[MD=-1.47,95%CI(-1.67,-1.27),P<0.00001]均短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OR=0.41,95%CI(0.06,2.91),P=0.38]。结论针刺可显著提升SAP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指标,改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状态,缩短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恢复所需时间。但由于纳入试验文献总体研究质量一般,其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仍需设计更为严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针刺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