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乔治 黎沾良 +5 位作者 李基业 林洪远 邓群 陆连荣 吕艺 黎君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肠道细菌移位 聚合酶链反应 脓毒症 临床研究 脂多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应用血浆D-乳酸水平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乔治 黎沾良 +2 位作者 李基业 陆连荣 黎君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 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规律。方法 将63例患者按不 同标准分组: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大手术组和中等手术组;术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未发生SIRS组。术 前和... 目的 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规律。方法 将63例患者按不 同标准分组: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大手术组和中等手术组;术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未发生SIRS组。术 前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法测定血浆D- 乳酸和内毒素(LPS)水平,不同组别间进行对比,同时将D- 乳 酸及LPS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IRS组术后2h血浆D 乳酸即开始升高,在术后24h达到高峰并维持至48h,术后各时间点 D -乳酸水平与无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手术组血浆D -乳酸水平与中等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胃肠手术组与非胃肠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D -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浆D -乳酸水平与LPS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血浆D- 乳酸可作为临床腹部外科手术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内 毒素血症形成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屏障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乳酸盐类 内毒素类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免疫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4 位作者 姚咏明 陆连荣 梁延杰 于燕 孙小庆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病理、血淀粉酶、TNFα、IL1β、肠通透性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ANP后8小时,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56.16±17.75)ng/L和(155.14±93.83)ng/L,P<0.01〕,IL1ra使TNFα水平明显下降〔(21.73±4.86)ng/L,P<0.01〕。伴随血浆D乳酸在ANP早期升高,血浆内毒素浓度增加〔8小时时(449±164)EU/L,P<0.01〕,TNFMcAb和IL1ra干预使D乳酸和内毒素的升高得到了抑制〔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274±110)EU/L和(229±76)EU/L,P<0.05和P<0.01〕,胰腺炎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论:TNFα和IL1β是ANP时炎性介质级联反应中的核心因子,在ANP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性 急性 细胞因子 免疫干预
下载PDF
内毒素及其增敏系统在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症中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董宁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6-429,共4页
利用大鼠 2 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复合金葡菌攻击致脓毒症模型 ,探讨内毒素及其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在G+ 菌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关系。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利用大鼠 2 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复合金葡菌攻击致脓毒症模型 ,探讨内毒素及其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在G+ 菌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关系。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烫伤对照组 (10只 )和烫伤脓毒症组 (5 0只 )。检测动物心、肝、肺、肾等组织中LBP、CD14和TNF αmRNA表达的改变 ,同时测定组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 (DAO)的活性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 ,烫伤合并金葡菌感染后动物小肠组织DAO活性显著降低 ,并且至感染后 2 4h仍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 ,于金葡菌攻击后 2h达峰值 (P <0 0 5 ) ,6h则迅速恢复至正常范围 ;心、肝、肺、肾等组织中LBP、CD14和TNF αmRNA表达广泛上调 ,至 2 4h仍维持于较高水平 ;肝脏LBPmRNA与肝组织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和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表达广泛上调 ,后者作为金葡菌致病因子和内毒素的共同受体对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内毒素症 脓毒症
下载PDF
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严重脓毒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董宁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 :初步建立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行 2 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 ,于伤后 2 4小时经腹腔注射对数生长期的金葡菌菌液 4ml/ kg(浓度为8× 10 1 2集落形成单位 / L)... 目的 :初步建立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行 2 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 ,于伤后 2 4小时经腹腔注射对数生长期的金葡菌菌液 4ml/ kg(浓度为8× 10 1 2集落形成单位 / L)造成严重脓毒症。结果 :烫伤复合金葡菌攻击后 ,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干扰素 γ和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升高 (P<0 .0 5或 P<0 .0 1) ;同时反映动物肝、肾和心脏功能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肌酐 (Cr)、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 ,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 :动物血清 CK MB、AL T和 Cr水平分别与心、肝、肾组织中肠毒素 B (SE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 r1 =0 .789,P=0 .0 11;r2 =0 .846 ,P=0 .0 0 4和r3=0 .6 70 ,P =0 .0 48) ,而小肠组织 DAO活性与血浆葡萄球菌 SE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4=0 .44 0 ,P =0 .0 17)。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 ,动物多个器官明显受损。结论 :大鼠 2 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后合并金葡菌感染可致大鼠体内广泛炎症反应并伴有多器官损害 ,其改变符合严重脓毒症的标准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严重脓毒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胃肠外科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乔治 李荣 +2 位作者 黎沾良 李基业 陆连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天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7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38.9%,无SIRS组为0%(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100%,阴性组为40.7%(P<0.01)。PCR阳性者85.7%发生感染并发症,阴性者无一发生(P<0.01)。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5.9%,显著低于PCR的检测结果(20.6%,P<0.01);血培养阳性者,PCR检测均呈阳性。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占71.4%。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胃肠外科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早期(2h)即可发生BT,以大肠杆菌为主,术后SIRS和感染并发症与B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细菌移位 聚合酶链反应 乳酸 内毒素类
下载PDF
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董宁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酶免疫测定方法 ,用于定量检测动物体液及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SAU)肠毒素 B(SEB)。方法 采用生物素 -链亲素系统放大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以 SEB单抗 1D2为包被抗体、生物素标记的另一种 SEB单...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酶免疫测定方法 ,用于定量检测动物体液及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SAU)肠毒素 B(SEB)。方法 采用生物素 -链亲素系统放大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以 SEB单抗 1D2为包被抗体、生物素标记的另一种 SEB单抗 2 D1为标记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在 0 .0 78~ 10 .0 0 0μg/ L的浓度范围内 ,SEB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为 r=0 .990 6,平均变异系数为 5 .3 2 % ;正常大鼠、家兔和人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6.43 %、97.3 4%和 19.99% ,正常人尿液中平均回收率为 91.5 3 %。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稳定性强 ,而且简便、快速 ,适用于动物血浆及组织中微量 SEB的定量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屏障损害及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2 位作者 陆连荣 梁延杰 孙小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冷冻蚀刻电镜 )变化 ,动态测定血浆D -乳酸、内毒素水平 ,以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 ANP后小肠粘膜损伤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甚至消失 ,血浆D -乳酸水平上升 ,发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ANP发生后 72h脏器细菌移位率达到5 9 .5 %。结论 ANP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病理生理学 肠粘膜 乳酸盐类 血液 内毒素
下载PDF
大鼠吸入烟雾后支气管肺组织ICAM-1及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茅培英 崔德健 +4 位作者 宋一平 马楠 陆连荣 王德文 梁延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225,共4页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中性粒细胞 (Neu)炎性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2 (MIP 2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制作COPD大鼠模型 (模型组 ) ,布地奈德组及异丙托品组分别于制作模型后雾化吸入此二药物 ...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中性粒细胞 (Neu)炎性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2 (MIP 2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制作COPD大鼠模型 (模型组 ) ,布地奈德组及异丙托品组分别于制作模型后雾化吸入此二药物 ,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 1在肺内的表达 ,用ELISA法检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及肺组织MIP 2及肺组织MPO。模型组及异丙托品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强度及BALF中Ne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模型组BALF和肺组织MIP 2、肺组织MPO显著高于对照组。布地奈德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气道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与ICAM 1表达上调及MIP 2特异性趋化作用有关 ,MPO升高表明Neu的显著活化 ;吸入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下调ICAM 1的表达 ,减轻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髓过氧化物酶 药物干预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世斌 陆家齐 +3 位作者 俞建奇 陆连荣 于燕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体循环及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 I R S)的关系。方法:对11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 目的:动态观察体循环及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 I R S)的关系。方法:对11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体循环内毒素水平〔(0133 ±0064) E U/m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74±0023) E U/m l, P< 005〕,其门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为(0244±0092) E U/m l,显著高于体循环血水平( P< 001)。患者 S I R S期内毒素浓度与非 S I R S期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0399±0304) E U/m l和(0149±0069) E U/m l, P< 001〕,且内毒素水平愈高, S I R S发生率亦明显增高。结论:腹部大手术后可引起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与 S I R 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脾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毒素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脾切除 SIRS
下载PDF
高速枪弹伤复合休克所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咏明 田惠民 +7 位作者 王亚平 于燕 付小兵 陆连荣 迟兵 王德文 马玉媛 盛志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F002-F002,1,2,3,4,共5页
本实验模拟战伤条件,着重观察犬肢体高速枪弹伤复合出血性休克、复苏再灌流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规律及其作用。结果证实:(1)火器伤复合休克可导致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内毒素血症是一常见的病理过程... 本实验模拟战伤条件,着重观察犬肢体高速枪弹伤复合出血性休克、复苏再灌流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规律及其作用。结果证实:(1)火器伤复合休克可导致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内毒素血症是一常见的病理过程;(2)肠道内游离内毒素含量与肠道 G^-肠杆菌过度生长相平行,并且可以促进肠道细菌易位及其全身播散;(3)门、体循环之间内毒素浓度差缩小与体内清除、灭活毒素功能障碍有关。该结果提示:严重创伤应激可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细菌易位,这些改变可能是火器伤后产生多脏器功能受损甚至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伤 休克 内毒素血症 肠源性
下载PDF
猪内毒素休克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平初 陆家齐 +3 位作者 孙大铭 陆连荣 焦华波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NAME)治疗组(LN 组):泵入内毒素后1 小时持续泵入L NAME;④L NAME对照组(N 组):仅给L NAME。结果:内毒素持续泵入后1小时,外周(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增高,至4小时末上升约70% ;肝、胃、肠等内脏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至4 小时末下降约60% (P< 0.05);门静脉血流量也相应下降。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 NAME后,血浆一氧化氮(NO)明显下降,NOS活性明显减弱,内脏微循环灌注进一步下降。结论:内毒素休克时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是不平衡的,内脏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血流淤滞为其重要特征。NOS抑制剂L NAME能提高血压,但不能改善内脏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微循环 血流动力学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质粒载体示踪法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易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承堂 黎沾良 +3 位作者 熊德鑫 祝小枫 陆连荣 马诺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8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细菌易位情况,探讨肠道是否为继发性胰腺感染的细菌来源。方法:采用PUC18质粒载体大肠肝菌(JM109)示踪法,将质粒菌JM109定植于15只犬肠道后,随机分为ANP组(8只...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细菌易位情况,探讨肠道是否为继发性胰腺感染的细菌来源。方法:采用PUC18质粒载体大肠肝菌(JM109)示踪法,将质粒菌JM109定植于15只犬肠道后,随机分为ANP组(8只)及对照组(7只),前者复制ANP模型。每日进行血培养,第7日活杀后作脏器细菌培养。对耐氨苄青霉素菌株进行酶切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胰腺炎犬除肾及脾脏外,其余脏器均发现有JM109菌易位,以胰腺易位率最高(75%,6/8);发病后24小时血培养中找到质粒菌JM109阳性率高达50%。结论:ANP发病后24小时即可出现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坏死性 肠道细菌易位 质粒载体示踪
下载PDF
金葡菌肠毒素B在烫伤脓毒症大鼠早期肠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云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董宁 于燕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在烫伤脓毒症大鼠早期肠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 tar大鼠 86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0 )、烫伤对照组 (n =10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 (n =5 0 )和SEB单克隆抗体(单抗 )拮抗组 (n =16 )...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在烫伤脓毒症大鼠早期肠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 tar大鼠 86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0 )、烫伤对照组 (n =10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 (n =5 0 )和SEB单克隆抗体(单抗 )拮抗组 (n =16 )。留取血样品测定SEB、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干扰素 -γ(IFN -γ)水平 ;同时测定组织内毒素水平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结果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动物血浆SEB、TNF -α和IFN -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于 2h、6h达峰值 (P <0 0 5或P <0 0 1) ,此后降低 ;而小肠组织DAO活性则持续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小肠组织DAO活性与血浆SE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98,P <0 0 5 )。此外 ,金葡菌攻击后动物血浆及心、肝、肺、肾等组织中内毒素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和烫伤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SEB单抗干预可不同程度抑制血浆及组织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其中伤后 2h肾脏改变显著 (P <0 0 5 )。结论 :在严重烫伤后金葡菌感染时 ,金葡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SEB可加重动物小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促进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并蓄积于局部组织 ,后者可能与金葡菌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导致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类 内毒素类 烫伤 脓毒症 肠损害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穿透能力及杀菌效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楠 崔德建 +4 位作者 吕国平 邓群 黎沾良 陆连荣 祝小枫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测定头孢唑肟等7种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的穿透能力,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小鼠灌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肺、肝、肾和胰腺组织标本,按微生物琼脂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浓度。测定抗生素对6种常见... 目的:测定头孢唑肟等7种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的穿透能力,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小鼠灌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肺、肝、肾和胰腺组织标本,按微生物琼脂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浓度。测定抗生素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90))。计算出抗生素对组织的穿透率(组织浓度/血清浓度)及在组织中的杀菌指数(组织浓度/MIC_(90))。结果: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的穿透率分别是:头孢唑肟为60%、99%、202.7%和44.6%,头孢曲松为121.9%、92.4%、199.3%和22%,头孢哌酮为77.8%、408.8%、229.2%和33.3%,头孢布烯为29.0%、17.2%、132.3%和0,氨曲南为94.3%、472.9%、161.7%和82.7%,奈替米星为38.6%、5.8%、72.4%和8.7%,万古霉素为95.4%、11.6%、148.5%和9%。结论:氨曲南、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适用于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细菌感染。头孢布烯、奈替米星和万古霉素在肺、泌尿系感染中有较好抗菌效果,但在肝、胰组织中浓度低,难望有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穿透性 穿透能力 灭菌效力
下载PDF
全肠外营养对肠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涛 黎沾良 +5 位作者 陆连荣 王亚平 于燕 于勇 黎君有 常国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本研究采用SPF大鼠TPN支持模型,观察标准TPN和改良TPN〔TPN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TPN辅以经口谷氨酰胺(Gln)或丙氨酰谷氨酰胺〕不同营养模式对肠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TPN导致肠粘... 本研究采用SPF大鼠TPN支持模型,观察标准TPN和改良TPN〔TPN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TPN辅以经口谷氨酰胺(Gln)或丙氨酰谷氨酰胺〕不同营养模式对肠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TPN导致肠粘膜免疫抑制的机理,进一步阐述TPN导致肠源性感染发生的综合机理。结果显示,标准TPN由于缺乏肠粘膜必需氨基酸Gln和肠道刺激,引起肠粘膜免疫系统改变,肠腔细菌S-IgA包被率下降,导致肠粘膜免疫抑制和肠道微生态紊乱、机械屏障损伤协同,致细菌粘附率和易位率上升。各改良组因添加肠道必需氨基酸Gln或前体物Ala-Gln,各参数接近对照组,肠屏障储备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TPN严重损伤肠屏障功能,是肠源性感染的促发因素。对标准TPN进行改良,添加肠粘膜保护剂,对肠屏障有较好维持作用,能降低肠源性感染发生率。这对临床创伤和围手术期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大鼠 肠外营养 肠屏障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烫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与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红霞 姚咏明 +3 位作者 方文慧 陆连荣 于燕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4-416,共3页
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探讨严重烫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关系及其意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烫伤组(n=24)。分别检测血浆TNF-α含量、组织TN... 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探讨严重烫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关系及其意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烫伤组(n=24)。分别检测血浆TNF-α含量、组织TNF-α及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烫伤后血浆TNF-α水平迅速升高,2h达高峰,8h下降;组织TNF-α与LBPmRNA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8h达高峰,24h下降(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烫伤后血浆TNF-α含量与肺、肝、肠、肾等组织LBP表达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213~0.384,P>0.05),但组织TNF-αmRNA与LBPmRNA表达均呈高度正相关(r=0.763~0.934,P<0.01)。提示局部组织TNF-α可能是刺激机体LBPmRNA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相互作用在创伤后组织损伤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肿瘤坏死因子 脂多糖 结合糖白 LBP
下载PDF
创伤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新蝶呤产生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3 位作者 于燕 陆连荣 周宝桐 SchlagG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6-409,共4页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新蝶呤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创伤后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动物实验发现,失血性休克、烧伤早期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即显著升高,其变化趋势与血...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新蝶呤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创伤后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动物实验发现,失血性休克、烧伤早期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即显著升高,其变化趋势与血中TNF、肝组织TNFmRNA表达一致,但峰值早于TNF。应用多粘菌素B、抗核心脂多糖抗体及选择性肠道脱污染等内毒素血症防治措施后,可显著抑制血中TNF水平及其mRNA表达峰值,血清生物蝶呤含量亦明显下降。临床资料显示,严重烧伤和创伤病人24h内血浆内毒素含量即显著上升,其升高程度与TNF呈正相关,这一趋势以并发脓毒症者尤为明显。与之相似,内毒素血症组病人新蝶呤含量烧伤2~3周呈进行性升高,而非内毒素血症则趋于下降。作者认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能激发体内炎性介质产生、释放,从而可能促进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沾良 邓群 +6 位作者 陆连荣 姚咏明 祝小枫 熊德鑫 梁延杰 于燕 孙小庆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治疗组,观察胰腺病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 目的: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治疗组,观察胰腺病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中药清胰汤和SDD的效果最好,中药在抑制胰酶分泌和维护肠通透性方面略胜一筹,而SDD则在改善菌群结构方面更具优势;两者在减轻内毒素和细菌移位上效果相当。单纯导泻效果令人失望。生长抑素从多方面显示出其有益的作用,但主要发挥于ANP的早期。两种细胞因子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NP的病情。结论:中药清胰汤、SDD、生长抑素是防治ANP继发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 胰腺炎 继发感染 防治
下载PDF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和受体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石初 焦化波 +2 位作者 李基业 陆连荣 陆家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2-214,共3页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和受体分析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袁石初,焦化波,李基业,陆连荣,陆家齐乳腺增生为中年以上女性的常见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因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三苯氧胺为非甾类抗雌激...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和受体分析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袁石初,焦化波,李基业,陆连荣,陆家齐乳腺增生为中年以上女性的常见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因此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三苯氧胺为非甾类抗雌激素药物,已广泛用于性激素依赖性乳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三苯氧胺 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