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和高糖诱导的人RPE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朱德军 邹文青 +2 位作者 曹相枚 王潇飞 陆钊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5-715,共11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和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8周龄2型糖尿病db/db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和阿魏酸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同周龄db/m小鼠作...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和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8周龄2型糖尿病db/db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和阿魏酸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同周龄db/m小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每日采用生理盐水灌胃(5 ml/kg),阿魏酸组采用阿魏酸溶液灌胃(0.05 g/kg),治疗后2个月处死各组小鼠并摘除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蛋白荧光强度和表达水平。取人RPE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高糖组和高糖+阿魏酸组,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用相应试剂培养24 h。采用活性氧簇(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RPE细胞ROS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各组RP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微丝绿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RPE细胞MCU和微丝荧光强度;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沉默和过表达MCU蛋白水平探讨MCU与p38 MAPK、p-p38MAPK间的调控关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MCU、p38 MAPK、p-p38MAPK蛋白荧光强度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紊乱,阿魏酸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魏酸组小鼠视网膜组织MCU、p-p38 MAPK和MCU+p-p38 MAPK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组小鼠视网膜组织MCU、p-p38 MAPK和MCU+p-p38 MAPK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组小鼠视网膜组织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DMSO组、高糖组和高糖+阿魏酸组细胞ROS荧光强度分别为0.22±0.02、0.22±0.03、0.30±0.02和0.24±0.0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45,P<0.01),其中高糖组细胞ROS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SO组,高糖+阿魏酸组细胞ROS荧光强度明显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高糖+阿魏酸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DMSO组,高糖+阿魏酸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高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DMSO组比较,高糖组MCU荧光强度较高,并伴随着细胞微丝减少和变细;高糖+阿魏酸组MCU蛋白荧光强度明显下降,细胞微丝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DMSO组比较,高糖组细胞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荧光强度和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阿魏酸组细胞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荧光强度和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MCU过表达组细胞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MCU shRNA组、MCU过表达+阿魏酸组细胞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CU过表达组比较,MCU shRNA组、MCU过表达+阿魏酸组细胞MCU、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魏酸能够调控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改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和高糖诱导的RPE细胞损伤,其可能通过MCU及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糖尿病 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阿魏酸改善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2
作者 朱德军 王潇飞 +1 位作者 陆钊罡 邹文青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77-481,F0002,I0001,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阿魏酸(FA)对高糖(HG)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损伤的影响,探讨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G处理ARPE-19构建体外糖尿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FA溶解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分为Control组(5 ... 目的 通过观察阿魏酸(FA)对高糖(HG)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损伤的影响,探讨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G处理ARPE-19构建体外糖尿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FA溶解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分为Control组(5 mmol/L葡萄糖)、DMSO组(0.1%DMSO+5 mmol/L葡萄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HG+FA组(30 mmol/L葡萄糖+50μmol/L)。通过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ROS水平;免疫细胞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HG可诱导ARPE-19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而FA可改善高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0.05)。ROS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可诱导ARPE-19细胞ROS荧光强度升高,FA可显著降低高糖诱导ARPE-19细胞的ROS荧光强度(P<0.05)。免疫细胞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HG组可诱导ARPE-19细胞TLR4、MyD88、NF-κB表达升高,FA可显著降低它们的表达(P<0.05)。结论 FA通过降低ROS产生和下调TLR4、MyD88、NF-κB表达改善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高糖 细胞损伤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在三级公立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体系中的运用
3
作者 孔敏 姚瑛 +7 位作者 陈雯 王昊 吴文利 景晶 陆钊罡 高圆 王基云 王健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进行管理,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质量管理提供借鉴。方法比较某院采用PDCA法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消耗及处方点评情况。对照组为2019年传统管理法的住院病例,观察组为2020年、2021年采用PDCA管... 目的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进行管理,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质量管理提供借鉴。方法比较某院采用PDCA法前后重点监控药品的消耗及处方点评情况。对照组为2019年传统管理法的住院病例,观察组为2020年、2021年采用PDCA管理法的住院病例,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管理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重点监控药品消耗金额大幅下降;适应证不适宜、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等处方不合理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国家重点监控药品金额占比由2019年的6%降低至2020年的1.79%,2021年的0.17%;处方合格率持续升高。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针对重点监控药品持续闭环管理,明显控制药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监控药品 PDCA循环管理法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680例分析
4
作者 王丹 马蔚 +2 位作者 吴文利 陆钊罡 王基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4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调取2019年1—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脊柱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80例,分析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 目的分析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调取2019年1—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脊柱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80例,分析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疗程。结果680例病例中,手术时间≤2 h的病例360例,占比为52.94%;手术时间>3 h的病例198例,占比为29.1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76例,预防性使用率为70.00%。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分布在各类融合术、各类内固定术及装置植入术、各类病灶切除及活检术,合计占比为93.0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选用头孢唑林296例(62.19%)、头孢呋辛132例(27.73%)。术前0.5~1 h内给药450例,占比为94.54%。疗程≤24 h的病例占比为59.67%,>48 h的病例占比为28.99%。结论该院骨科脊柱不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脊柱手术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咪达唑仑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5
作者 王丹 吴文利 +1 位作者 陆钊罡 王基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5期31-36,共6页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咪达唑仑不良事件(AD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Vigil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和查询FAERS ADE报告系统,检索2001年1月1—2023年9月30日咪达唑仑ADE报告,采用国际...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咪达唑仑不良事件(AD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Vigil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和查询FAERS ADE报告系统,检索2001年1月1—2023年9月30日咪达唑仑AD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收集咪达唑仑ADE报告2 187份,严重ADE发生率为33.65%。共挖掘出ADE信号137个,涉及17个SOC。筛选同时符合2种算法,并排除无关信号,最终获得ADE信号113个,涉及14个SOC。未在我国现有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信号有15个,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循环性虚脱、肝性脑病及肠缺血等。结论 对咪达唑仑真实世界ADE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助于汇总常见ADE,发现新的潜在风险信号,为临床提供合理、安全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FAERS数据库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下载PDF
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基云 王丹 +5 位作者 吴文利 张彦杰 马婧 王楠 景晶 陆钊罡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2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医院骨科4603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和抗菌...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医院骨科4603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和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使用时机、用药疗程等信息,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特点。结果:460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手术类型主要为内固定术(1433例,占31.13%),其次为关节镜手术(716例,占15.56%)、关节置换术(712例,占15.47%)、内固定取除术(696例,占15.12%)和腰椎手术(551例,占11.97%);在手术时长分布方面,4603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时长≤2 h的有3304例(占71.78%),而>2~3 h和>3 h的则分别有781例(占16.97%)和506例(占10.99%);4603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867例(使用率为62.29%),其中预防用药例数最多的手术类型为内固定术(1335例,占46.56%)和关节置换术(712例,占24.83%),所用最多的药物品种则为头孢唑林(1529例,占53.33%)和头孢呋辛(1080例,占37.67%);在抗菌药物的预防给药时机方面,绝大多数患者为术前0.5~1 h(2758例,占96.20%),但仍存在术前未用、术后有的情况(10例,占0.35%);在预防用药疗程方面,大多数患者的疗程<12 h(2105例,占73.42%),但有461例(占16.67%)的疗程>48 h。结论: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较高,但其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方面存在少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宣教,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地塞米松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卓 刘鹏 +3 位作者 买若鹏 苗磊 陆钊罡 董梦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5-1309,1361,共6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2.5~80μmol/L的小白菊内酯与地塞米松共同处理MC3T3-E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2.5~80μmol/L的小白菊内酯与地塞米松共同处理MC3T3-E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小白菊内酯低、中、高浓度组(PTL-L组、PTL-M组、PTL-H组)、小白菊内酯高浓度+Wnt抑制剂组(PTL-H+DKK1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细胞ALP活性,茜素红S染色观察细胞矿化结节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骨形成蛋白2(BMP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2.5~80μmol/L的小白菊内酯可促进地塞米松诱导的MC3T3-E1细胞增殖,选择小白菊内酯浓度为5.0、10.0、20.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ALP活性显著降低,矿化结节减少,RUNX2、OCN、BMP2、Cyclin D1、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ex组比较,PTL-L组、PTL-M组、PTL-H组ALP活性、矿化结节数依次升高,RUNX2、OCN、BMP2、Cyclin D1、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与PTL-H组比较,PTL-H+DKK1组ALP活性与矿化结节显著降低,UNX2、OCN、BMP2、Cyclin D1、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成骨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槐定碱致大鼠惊厥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陆钊罡 侯延辉 +1 位作者 卢宁清 彭晓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723-725,729,共4页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致惊厥大鼠清醒核团脑电变化,探讨槐定碱致惊厥作用特点。方法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状态大鼠核团脑电的方法,观察槐定碱致惊厥的脑电特点并确定惊厥原发部位。结果杏仁核(amygdale)和海马(hippocampus)...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致惊厥大鼠清醒核团脑电变化,探讨槐定碱致惊厥作用特点。方法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状态大鼠核团脑电的方法,观察槐定碱致惊厥的脑电特点并确定惊厥原发部位。结果杏仁核(amygdale)和海马(hippocampus)脑区对于槐定碱致惊厥作用敏感。杏仁核或(和)海马-内嗅皮层-颞叶皮层通路可能是槐定碱致惊厥样放电扩布到整个皮层的主要途径。结论杏仁核或(和)海马内部异常放电在槐定碱致惊厥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槐定碱 脑电波 惊厥 戊巴比妥钠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抗小鼠抑郁活性可能与其增强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有关 被引量:22
9
作者 程瑞凤 景晶 +8 位作者 华冰 薛旻秋 陆钊罡 赵伟鸿 樊紫周 果嘉 杨卫东 王英华 彭晓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LF)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30和180 mg·kg-1,连续21 d,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给药后1 h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另取KM小鼠,按照FST的实...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LF)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30和180 mg·kg-1,连续21 d,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给药后1 h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另取KM小鼠,按照FST的实验分组处理,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po药后1 h进行悬尾实验(T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ICR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进行利血平诱发症状拮抗实验(ART),于末次给药后1 h采用记录小鼠运动不能、上睑下垂和监测肛温;另取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于末次给药1 h后sc阈致死剂量的育亨宾,观察24 h小鼠存活情况;取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第8天进行5-羟色氨酸诱导的甩头实验(HTT),记录30 min内的甩头次数,并检测皮质、海马和丘脑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结果 FST和TST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F能够减少小鼠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P<0.05),且与氟西汀有相似的时-效特点。ART实验结果显示,LF能够拮抗给予利血平1 h后引起的小鼠上睑下垂和运动不能(P<0.05),但不能够拮抗4 h后引起的小鼠体温降低。LF对育亨宾阈致死剂量引起的小鼠死亡没有协同增加作用;LF 150和400 mg·kg-1均能明显协同增加注射5-羟色氨酸后甩头次数(P<0.05),小鼠皮质、海马和丘脑中MAO活性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结论 LF在急性绝望小鼠模型上具有抗抑郁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直接增强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甘草 黄酮 5-羟色氨酸 单胺氧化酶 5-羟色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沙枣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沙枣花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基云 陆钊罡 +5 位作者 王丹 肖旭 张振华 姚遥 王锐 王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87-2489,共3页
目的研究提取沙枣花(elaeagnus angustifolia blossoms,EAB)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观察了沙枣花醇提物(the alcohol extracts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blossoms,AE-EAB)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 目的研究提取沙枣花(elaeagnus angustifolia blossoms,EAB)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观察了沙枣花醇提物(the alcohol extracts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blossoms,AE-EAB)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作为显色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沙枣花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70%乙醇回流3次,1h/次。AE-EAB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EAB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D3。AE-EAB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花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交实验 氧自由基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基云 王丹 +6 位作者 吴文利 陆钊罡 马婧 李国凯 陈雯 景晶 张彦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1期1374-1377,1382,共5页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借助信息化系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方法:将2017—2019年我院门急诊及住院病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使用率、用药频度(defi...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借助信息化系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式。方法:将2017—2019年我院门急诊及住院病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使用率、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销售金额、微生物送检率及合理用药点评情况,综合评价管理模式。结果:与2017年比较,2018年、2019年我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门诊、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率明显降低,住院患者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且2019年上述指标明显优于2018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2017年比较,2018年、2019年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明显降低,住院患者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明显升高、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2017年比较,微生物送检率明显升高,且2019年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2017年比较,门急诊处方点评及住院医嘱点评中不合理处方/医嘱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3年来,抗菌药物的DDDs发生变化。结论:通过大数据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客观评价体系,使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合理,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管理 临床使用 销售金额 微生物送检 合理用药
下载PDF
15389例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基云 王丹 +5 位作者 张彦杰 陆钊罡 马婧 王楠 景晶 吴文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0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调取2019年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调取2019年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患者病历,对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法与用量、疗程、合理用药点评以及手消毒考核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评价用药合理性及手消毒考核合格率。结果:共纳入15389例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患者的病历,其中382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24.84%。抽样点评1120份病历,其中999份病历合理,合理率为89.20%。累计抽查837名外科医师手消毒考核,合格医师811名,手消毒考核合格率为96.8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及血管介入操作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切口手术 血管介入操作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手消毒
下载PDF
某院18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文利 景晶 +4 位作者 陆钊罡 张桂香 王健 王晓旭 王基云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1期803-807,817,共6页
目的分析某院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上报的18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涉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转归、累及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2例报告中男性90... 目的分析某院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上报的182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涉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转归、累及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2例报告中男性90例,女性92例;15~44岁占比最大(35.71%);涉及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占比最高(28.04%),其次为中成药制剂及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累及系统-器官以肝胆损害、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以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制剂仍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重点;加强对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长期联合用药的肝肾功能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严重 用药安全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文利 刘佳妮 +4 位作者 陆钊罡 景晶 王健 王基云 王晓旭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8期508-512,522,共6页
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某三甲医院上报的10例及文献报道8例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报告的类别、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某三甲医院上报的10例及文献报道8例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报告的类别、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原因、发生时间、转归、累及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已上报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显示:呼吸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既往有哮喘史患者用药后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占比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比较高,死亡患者占比较高;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与用药时间间隔较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普遍。结论加强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的合理使用和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方曲肽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及干预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文利 李国凯 +5 位作者 陆钊罡 景晶 王昊 高圆 王健 王基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复方曲肽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处方点评情况,探讨我院管理模式,为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调取2019年我院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临...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复方曲肽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处方点评情况,探讨我院管理模式,为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调取2019年我院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临床使用量、销售金额、处方合理率以及纪检监察室约谈医师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复方曲肽注射液在我院的应用合理性及我院多部门干预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2019年1—6月,我院复方曲肽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单月最高销售金额为138.97万元。2019年,复方曲肽注射液主要在我院13个科室使用,包括3个外科科室,10个内科科室,其中外科是主要的使用科室,其销售金额构成比合计为68.64%(532.88万元/776.38万元)。2019年7—12月,共1020例门急诊及住院患者使用复方曲肽注射液,不合理使用237例,不合理使用率为23.24%;其中,门急诊患者复方曲肽注射液不合理使用率为95.28%(101/106),住院患者为14.88%(136/914);适应证不适宜及用量不适宜是主要的不合理问题。经过管控,2019年12月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使用量、销售金额(2940支、39.98万元)均较2019年6月(10219支、138.97万元)降低了71.23%,处方合理率由2019年7月的69.87%(211/302)升至2019年12月的94.78%(109/115),管控后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结论:我院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通过多部门联合管控模式可实现复方曲肽注射液的有效监管,临床用药合理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曲肽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合理用药 多部门联合管控 重点监控药品
下载PDF
槐定碱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延辉 彭晓东 +1 位作者 陆钊罡 王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埋藏电极记录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方法,以群峰电位(PS)幅度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pEPSP)斜率为观察指标,观察腹腔注射槐定碱(3.0、6.0、12.0 mg.kg-1)...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埋藏电极记录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方法,以群峰电位(PS)幅度和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pEPSP)斜率为观察指标,观察腹腔注射槐定碱(3.0、6.0、12.0 mg.kg-1)对基础突触传递和高频刺激诱导长时程增强(LTP)诱导的影响。结果槐定碱能够明显增大基础突触传递的诱发电位PS幅值且不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对pEPSP slope没有影响;能够促进条件刺激引发的pEPSP斜率LTP现象且不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对PS幅度没有影响。结论槐定碱对基础突触传递过程中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的兴奋性有促进作用,但对大鼠内侧穿行通路(MPP)-DG通路形成的突触联系过程没有影响;对高频刺激诱发LTP后突触后颗粒细胞的兴奋性没有影响,但对高频刺激诱发LTP后的突触传递过程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海马齿状回 突触传递 长时程增强 群峰电位
下载PDF
宁夏沙枣叶乙醇提取物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及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基云 王丹 +5 位作者 陆钊罡 姚遥 李娟 李艳芳 王平 吴文利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观察沙枣叶乙醇提取物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分析气道炎症及血清白介素4(IL-4)、IgE-免疫球蛋白(IgE)、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卵白蛋白多点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 目的观察沙枣叶乙醇提取物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分析气道炎症及血清白介素4(IL-4)、IgE-免疫球蛋白(IgE)、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卵白蛋白多点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小鼠血清中IL-4、IgE、IFN-γ含量,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沙枣叶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SOD含量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组MDA和NO含量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4及IgE含量降低(P<0.05),高剂量组IFN-γ含量升高(P<0.05),同时IL-4/IFN-γ值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率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P<0.05)。病理切片染色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实验组能够明显减轻肺组织细胞炎性浸润等病理症状。结论沙枣叶乙醇提取物可通过调整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降低IL-4及IgE的含量、升高IFN-γ的含量,调节Th1/Th2免疫平衡而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叶乙醇提取物 哮喘模型小鼠 气道炎症 氧自由基 IgE-免疫球蛋白 血清白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水杨酸麻黄碱对小鼠脑皮层电图活动及其功率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锐 闫琳 +5 位作者 陆钊罡 彭晓东 曹秀琴 李娟 林枫 石凯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水杨酸麻黄碱对小鼠皮层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腹腔注射水杨酸麻黄碱25、50、100 mg/kg和生理盐水,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小鼠脑皮层电图总功率、δ主波频率及频率分配,分析水杨酸麻黄碱对其变化的... 目的探讨水杨酸麻黄碱对小鼠皮层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腹腔注射水杨酸麻黄碱25、50、100 mg/kg和生理盐水,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小鼠脑皮层电图总功率、δ主波频率及频率分配,分析水杨酸麻黄碱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水杨酸麻黄碱在25、50、100 mg/kg剂量组对脑电总功率未见有明显影响。水杨酸麻黄碱100 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15 min时,δ+θ频段之和占总功率的比例升高(P<0.05),α+β频段之和占总功率的比例降低(P<0.05)。水杨酸麻黄碱50 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15~30 min时,δ+θ频段之和占总功率的比例升高(P<0.05),α+β频段之和占总功率的比例降低(P<0.05)。50、100 mg/kg剂量组小鼠脑皮层电图主波频率在15、120 min升高(P<0.05)。水杨酸麻黄碱25 mg/kg可使小鼠脑皮层电图主波频率升高(P<0.05),在给药后120 min时δ+θ频段之和占总功率的比例降低(P<0.05),α+β频段之和占总功率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与麻黄碱相比,水杨酸麻黄碱对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麻黄碱 脑皮层电图 总功率 频率分配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马齿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霞 尚猛 +4 位作者 孙绍庆 高强 曲添星 陆钊罡 王锐 《中医学》 2021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马齿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筛选其主要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马齿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根据ADME筛选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String平台进行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马齿苋主要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网络;收集Disgenet、OMIM、Drugbank数据库中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通过String平台进行马齿苋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同靶点相互作用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其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药物–成分–靶点”的基因功能与通路分析,通过CB-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马齿苋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10个,对应212个作用靶点。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靶点1081个。马齿苋成分–动脉粥样硬化共同靶点有ALB、IL-6、TNF等108个,主要通路有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途径、癌症的途径、TNF信号通路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分别与ALB、IL-6的对接得分均【−5 kcal/mol,说明它们之间的分子对接能力均较好。结论:马齿苋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2011-2016年宁夏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20
作者 刘婷 邱松 +2 位作者 王志翔 陆钊罡 汪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通过连续的感染监测资料,了解2011-2016年宁夏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医院2011-2016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计发生医院感染5048人次... 目的通过连续的感染监测资料,了解2011-2016年宁夏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医院2011-2016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计发生医院感染5048人次,医院感染率平均为2.25%;2011-2016年每年医院感染率分别是3.69%、2.86%、2.63%、1.90%、1.69%和1.59%。各年度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P<0.05);感染部位居前三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44.26%、36.30%、5.90%,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8例医院感染患者标本送检3633例次,其中常见革兰阳性(G^+)菌780株,常见革兰阴性(G^-)菌1649例,真菌1045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及常见病原菌分布,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尤其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的院感发生的预防控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无菌操作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感染率 感染部位 住院病人 宁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