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现状分析
1
作者 陈乙实 史艳艳 +2 位作者 刘晓莹 刘校 王雪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文章综述了2021—2023年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现状,包括不合格批次情况、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超标情况,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原因和危害。统计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不合格药物主要包括恩诺沙星、环丙沙... 文章综述了2021—2023年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现状,包括不合格批次情况、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超标情况,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原因和危害。统计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不合格药物主要包括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等;兽药残留超标在不同种类的动物源性食品中存在显著差异,以鸡蛋的检出率最高。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包括兽药产品质量和使用存在问题、动物体种类之间存在差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固有特性等。兽药残留不仅会导致消费者面临健康风险,还可能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间接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氟喹诺酮类药物 残留
下载PDF
绢蒿荒漠植物种子大小、形状变异及其生态适应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靳瑰丽 鲁为华 +3 位作者 王树林 陈乙实 汪传建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广布于北疆地区的绢蒿荒漠草地作为重要牧场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收集了绢蒿荒漠的88种植物种子,对种子大小、形状及物种生活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利用系统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两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谱系信号分析,并对不... 广布于北疆地区的绢蒿荒漠草地作为重要牧场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收集了绢蒿荒漠的88种植物种子,对种子大小、形状及物种生活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利用系统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两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谱系信号分析,并对不同种子对荒漠、半荒漠环境条件的适应类型进行了归纳分类。结果表明,88种种子大小可划分为A型(0.01~0.10mg)、B型(0.10~1.00mg)、C型(1.00~10.00mg)和D型(10.00~50.00mg)4种类型,其中B和C型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地位。所涉及物种可分为6种生活型,以一年生、多年生及短命植物为主。种子形状指数为0.00~0.20,细长或扁平种子有42种,球形或接近球形种子有46种。种子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科间、科内种间以及同种植物异型种子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种子大小无明显的谱系信号,存在一定的可塑性。种子形状具有明显的谱系信号,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绝大多数植物种子能够通过种子多型性、产生种子粘液、具有助力传播结构、特殊生活型以及动物消化道传播等适应对策对特殊环境产生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蒿荒漠 种子大小 种子形状 变异 生态适应
下载PDF
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海荣 车昭碧 +4 位作者 陈乙实 鲁为华 王树林 李娜娜 辛怀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8-207,共10页
为明确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以北疆地区温性荒漠中的特有植物囊果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传播方式及野外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囊果草具膀胱状膜质果囊和膨大的不规则块... 为明确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以北疆地区温性荒漠中的特有植物囊果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传播方式及野外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囊果草具膀胱状膜质果囊和膨大的不规则块状根茎,每株平均具果囊8.29个,果囊底部和侧面具网状脉络,且底部脉络较粗,不易破裂,顶部无脉络但具蓝紫斑,成熟时易破裂,每个果囊内平均包含球形种子2.82个。囊果草的花具有暂时闭合特性。囊果草为风滚式传播植物,一方面,地上果囊随风滚动时释放内部种子完成远距离传播,随着果囊体积的增大,果囊在不同粗糙程度微地形条件下的移动距离呈线性递增趋势,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加,果囊最短移动距离显著减小(P<0.05),散布的种子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且果囊移动距离与散布种子数量之间显著负相关(r=0.30,P<0.05);另一方面,地下块状根茎以营养生殖的方式在原位萌发。囊果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与其生殖方式密切相关。在小尺度范围内(0~50m),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囊果草种群幼苗和成株的分布格局表现为从均匀分布到聚集分布再到随机分布的特点;在中等尺度范围内(3.0~17.5m),幼苗和成株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空间尺度的递增,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减小且关联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果草 生物学特性 种子传播 点格局分析 生态适应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7种豆科植物种子休眠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乙实 娜丽克斯.外里 +2 位作者 王树林 景鹏成 鲁为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3-831,共9页
以7种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罗马苜蓿(Medicago falcata)、准噶尔岩黄芪(Hedysarum songaricum)、山地岩黄芪(Hedysarum shandi)和小花红豆草(Onobry... 以7种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罗马苜蓿(Medicago falcata)、准噶尔岩黄芪(Hedysarum songaricum)、山地岩黄芪(Hedysarum shandi)和小花红豆草(Onobrychis micrantha)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热水和硫酸3种不同方法破除种子休眠,并对萌发种子所形成的幼苗进行连续15d的培养,以期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这7种豆科植物种子的休眠类型均属于物理性休眠,机械破损种皮和80℃热水处理5min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萌发率(P<0.05),且幼苗生长15d后株高和根长与处理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硫酸处理因物种和处理时长不同而异,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以98%硫酸处理5min效果最好,此时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P<0.05),幼苗生长状况与处理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草地的种植与植被退化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种子 休眠解除 处理方法 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伊犁绢蒿种子黏液提取工艺及对畜禽粪便污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鲁为华 靳省飞 +5 位作者 王树林 辛怀璐 景鹏成 陈乙实 孙海荣 李娜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45-252,共8页
伊犁绢蒿种子遇水能分泌黏液,黏液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成膜性、增稠性和分散性,可作为新的天然絮凝剂应用于污水处理中。该文就影响黏液提取率的3个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进行探讨,同时用所提取的种子黏液对牛、猪粪便污水... 伊犁绢蒿种子遇水能分泌黏液,黏液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成膜性、增稠性和分散性,可作为新的天然絮凝剂应用于污水处理中。该文就影响黏液提取率的3个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进行探讨,同时用所提取的种子黏液对牛、猪粪便污水进行处理。响应面法结果表明,绢蒿种子黏液在该试验条件下的最高提取率为16.76%,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 h、液料比60∶1、提取温度64℃;畜禽粪便废水处理试验表明,牛粪便废水处理在黏液投加量为50 mg/L时,絮凝率为28%和COD去除率为32.7%;pH值等于6时,絮凝率为46%,COD去除率为44.6%。明矾的联合使用对絮凝有显著的效果,絮凝率和COD去除率最大分别为72.3%和61.3%。猪粪便处理过程中,在黏液投加量为20 mg/L时,絮凝率为30.9%,COD去除率为32.7%,在pH值为7时,絮凝率为29.3%,COD去除率为50%,明矾的联合使用下,絮凝率和COD去除率最大分别为62.6%和68.3%,达到了预想的处理效果。研究可为伊犁绢蒿种质资源在畜禽粪便污水处理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种子 伊犁绢蒿 种子黏液 响应面法 畜禽粪便处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两种复方磺胺类药物中主要组分含量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6
作者 刘校 陈乙实 +2 位作者 王敬 钱坤 史艳艳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为验证在优化样品溶剂与优化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两种不同复方磺胺类药物中主要组分含量的可行性,文章通过对照品含量对比试验、线性范围试验、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耐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和添加回... 为验证在优化样品溶剂与优化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两种不同复方磺胺类药物中主要组分含量的可行性,文章通过对照品含量对比试验、线性范围试验、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耐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和添加回收率试验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和复方磺胺氯哒嗪钠粉两种药物中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氯哒嗪钠和甲氧卞啶3种化合物含量,对本试验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复方磺胺类药物中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氯哒嗪钠和甲氧卞啶3种化合物能被完全分离,峰型良好;线性范围试验表明,上述3种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较好,浓度线性范围较广,3种化合物浓度较好的范围分别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6~205μg·mL^(-1)、磺胺氯哒嗪钠6~202μg·mL^(-1)、甲氧卞啶1~39μg·mL^(-1),判定系数均为R2=0.9999。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耐用性强,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稳定性。在添加回收试验中,上述3种化合物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98%,相对标准偏差值(RSD)为0.06%~0.75%,均满足方法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磺胺氯哒嗪钠 甲氧卞啶
下载PDF
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乙实 孙海荣 +4 位作者 李娜娜 靳省飞 车昭碧 曹佳敏 鲁为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共11页
对天山北坡放牧条件下的绢蒿草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探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绵羊放牧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放牧强度梯度,草地利用率适中。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放牧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 对天山北坡放牧条件下的绢蒿草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探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绵羊放牧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放牧强度梯度,草地利用率适中。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放牧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差异,且群落间存在异质性;2)采用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法(DCCA)中的前项选择,对所获取的9个环境因子进行筛选,最终土壤有机质含量、粪便量、放牧强度、凋落物生物量、海拔、坡向等6个环境因子成为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导因素。DCCA排序结果反映出了实际的生态意义,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在第一排序轴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而坡向和凋落物则在第2轴上呈现出明显梯度变化,物种和群落也沿着上述环境要素的梯度变化而依次分布,很好地解释了放牧条件下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蒿荒漠 放牧 群落多样性 排序分析
下载PDF
绵羊瘤胃消化对豆科植物种子萌发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树林 娜丽克斯.外里 +2 位作者 陈乙实 景鹏成 鲁为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以广布于巴尔鲁克山天然割草场的7种豆科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袋法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以期揭示这7种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结果表明,7种种子的形状指数均小于0.1,为典型的圆形种子;除线叶野豌豆在消化72h后种皮仍没... 以广布于巴尔鲁克山天然割草场的7种豆科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袋法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以期揭示这7种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结果表明,7种种子的形状指数均小于0.1,为典型的圆形种子;除线叶野豌豆在消化72h后种皮仍没被消化外,其余6种种子的种皮均能被绵羊瘤胃所消化;除准噶尔岩黄芪和山地岩黄芪外,其他种子消化后的吸水率较消化前显著提高;萌发实验表明,除准噶尔岩黄芪随消化时间延长萌发率逐渐降低外,其余6种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萌发高峰期集中在消化12~36h时间段内,且显著高于消化前的萌发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株高和根长均逐渐降低,但种子排放高峰期(29~36h)萌发所形成的幼苗的株高和根长与消化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种子 瘤胃消化 吸水特性 萌发行为 消化道传播
下载PDF
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乙实 车昭碧 +2 位作者 曹佳敏 郭亚亚 鲁为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175-3181,共7页
对绵羊放牧行为的研究可为放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石河子市东湾镇一大滩和紫泥泉种羊场的绢蒿(Seriphidium)荒漠草地与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使用GPS对放牧绵羊的实时轨迹数据进行获取,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绵羊... 对绵羊放牧行为的研究可为放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石河子市东湾镇一大滩和紫泥泉种羊场的绢蒿(Seriphidium)荒漠草地与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使用GPS对放牧绵羊的实时轨迹数据进行获取,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牧季节,绵羊行走的速度随着季节的移动呈先增加再趋于平缓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一日的变化中,绵羊行走速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行走速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坡度为43°时,速度最大。放牧绵羊的采食路径、行走速度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差异明显,主要与草地植被生长、地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蒿荒漠 放牧轨迹 行走速度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耐盐牧草对南疆地区盐渍土的适应和改良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景鹏成 王树林 +2 位作者 陈乙实 鲁为华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63,共8页
以4种耐盐碱牧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美国饲用甜高粱和墨西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防治盐碱化方法来分析其对南疆地区盐碱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期为改良利用盐渍土壤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对南疆盐渍土的改良最为显著(... 以4种耐盐碱牧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美国饲用甜高粱和墨西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防治盐碱化方法来分析其对南疆地区盐碱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期为改良利用盐渍土壤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对南疆盐渍土的改良最为显著(P<0.05),其农艺性状和产草量也最佳;其次是紫花苜蓿,其抗逆性强、生产性能较好、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以及兼有固氮和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使其成为改良南疆盐渍土合适的选择。在南疆盐渍区形成以墨西哥玉米和紫花苜蓿为主,美国饲用甜高粱和苏丹草为辅的种植模式,可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耐盐牧草 牧草改良
下载PDF
不同剂量连作障碍调控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制种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景鹏成 王树林 +2 位作者 陈乙实 鲁为华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4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连作障碍调控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在连作13 a的制种玉米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制种玉米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为梯度设计7个处理,分别为:CK,0.85、1.70、2.55、3.40、4.25和5.10 t/...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连作障碍调控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在连作13 a的制种玉米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制种玉米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为梯度设计7个处理,分别为:CK,0.85、1.70、2.55、3.40、4.25和5.10 t/hm^2。以不施肥为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随着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由0.85增加到5.10 t/hm^2时,与对照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饱和持水量分别增加了6.42%、14.63%和17.91%,土壤容重降低了11.11%,差异极显著(P<0.01);制种玉米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上部分干重分别增加了26.06%、32.12%、26.05%、48.05%和48.06%,差异极显著(P<0.01);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分别增加52.24%、46.06%和20.70%,差异极显著(P<0.01);制种玉米产量增加了46.04%,差异极显著(P<0.01);但1 kg连作障碍调控肥的增产量则随着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为63.64%。【结论】连作障碍调控肥施用量大于3.40 t/hm^2时,施肥利润出现了负值,连作障碍调控肥适宜用量一般为3.40 t/hm^2,此施用量下,制种玉米的理论产量为6.91 t/hm^2,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调控肥 物理性质 制种玉米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浓度猪粪水对两种植物重金属富集及迁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靳省飞 鲁为华 +4 位作者 王旭哲 陈乙实 李娜娜 孙海荣 张凡凡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畜禽粪便是农田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超标与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猪粪便废水处理对2种禾本科植物的生物量、土壤pH、电导率、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与转移能力的... 畜禽粪便是农田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超标与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猪粪便废水处理对2种禾本科植物的生物量、土壤pH、电导率、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猪粪便废水浓度增加,土壤pH和电导率随之升高(P<0.05);猪粪的施入抑制2种植物对Cd有效态的吸收;臭草在A3处理时对Cr、Cu的富集能力最强,Cr含量为28.24 mg·kg^-1(地上部)和107.3 mg·kg^-1(地下部),Cu的含量为6.23 mg·kg^-1(地上部)和16.99 mg·kg^-1(地下部);虎尾草在A2处理时最强,Cr含量为20.24 mg·kg^-1(地上部)和90.71 mg·kg^-1(地下部),Cu的含量为2.55 mg·kg^-1(地上部)和9.26 mg·kg^-1(地下部);臭草和虎尾草对重金属的最大迁移总量分别为Cd 0.45 mg和0.83 mg,Cr 141.2 mg和346.13 mg,Cu 30.15 mg和47.2 mg。研究表明,2种植物对重金属Cr和Cu的富集能力较强,但不利于Cd的富集,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系数大于地上部,地下部对Cr的富集系数大于1(除虎尾草CK),但转移系数都小于1。该研究结果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重金属 植物修复 富集效应 迁移效应 臭草 虎尾草
下载PDF
滴灌AM真菌孢子水溶液对苜蓿的促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鹏成 吕艳萍 +2 位作者 王树林 陈乙实 鲁为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131,共11页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Sufer软件对滴灌AM真菌孢子前后土壤的水、盐分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进行等值线图的绘制,分析滴灌前后的运移状态;在苜蓿的生长期进行定期滴灌菌肥AMF孢子,在50d后测定苜蓿植株菌根侵染率、根瘤数、...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Sufer软件对滴灌AM真菌孢子前后土壤的水、盐分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进行等值线图的绘制,分析滴灌前后的运移状态;在苜蓿的生长期进行定期滴灌菌肥AMF孢子,在50d后测定苜蓿植株菌根侵染率、根瘤数、产孢性能和生物量等指标,分析不同AMF的滴灌效果,对苜蓿进行关于滴灌AMF孢子水溶液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AMF孢子在水溶液中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滴灌前土壤含水量呈现出表层低而深层高的总体特点。土层的电导率分布范围较均匀。AM真菌孢子主要集中在土层10~25cm处。滴灌后,水分大部分集中在距离滴头30cm左右的土层,含水量较滴灌前升高。在滴头附近盐分向四周扩散,在30~45cm处形成盐分高值区。孢子主要集中在距滴头0~25cm左右,对于远距离的湿润区,其孢子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滴灌不同AM菌种孢子水溶液及滴灌距离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近距离滴灌的植株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远距离滴灌的植株(P<0.05);2)滴灌菌种根内球囊霉(Gi)的苜蓿植株干物质(地上、地下)显著高于对照6.59%和13.29%(P<0.05)。菌种摩西球囊霉(Gm)、内球囊霉(Gi)和幼套球囊霉(Ge)处理的地下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9.05%,13.29%和9.96%(P<0.05),地表球囊霉(Gv)处理的地下干重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Gi处理苜蓿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9.73%(P<0.05),其他菌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Gi和Ge处理的苜蓿植株的根瘤数、孢子数和侵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灌菌种间菌根侵染率和根瘤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距离对植株地下部干重、株高、孢子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滴灌距离和滴灌菌种的互作除了对菌根侵染率、根瘤数和根长具有显著地影响外(P<0.05),对其余的各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Gi菌种的滴灌应用对苜蓿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AM真菌 滴灌
下载PDF
蒿类牧草苦味物质种类及其去除(掩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海荣 车昭碧 +4 位作者 陈乙实 鲁为华 郭亚亚 李娜娜 曹佳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46,49,共6页
菊科蒿类植物在新疆草原占比和产量都较高,由于蒿类植物的特殊气味及其浓烈的苦味导致家畜不喜食。虽然在自然放牧区蒿类植物可在冬季作为主要的补充饲料与精饲料混合饲喂家畜,但是采食和利用效果并不好。蒿类植物产生苦味和挥发性气味... 菊科蒿类植物在新疆草原占比和产量都较高,由于蒿类植物的特殊气味及其浓烈的苦味导致家畜不喜食。虽然在自然放牧区蒿类植物可在冬季作为主要的补充饲料与精饲料混合饲喂家畜,但是采食和利用效果并不好。蒿类植物产生苦味和挥发性气味的主要是其挥发油成分。文章总结分析了蒿类植物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中的萜类物质进行了归纳,综述了去除(掩盖)苦味的方法,最后对蒿类植物苦味物质去除(掩盖)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植物 挥发油 萜类物质 苦味物质 苦味去除
下载PDF
绢蒿荒漠主要植物幼苗发生的数量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李娜娜 刘福元 +4 位作者 鲁为华 陈乙实 孙海荣 靳省飞 张凡凡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212-2222,共11页
中文为了明确绢蒿(Seriphidium)荒漠主要植物幼苗发生类型和数量动态,研究了绢蒿荒漠不同坡向的50个样方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年内月平均降水、温度对主要植物幼苗数量发生类型和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与幼苗总数呈显著负相关关... 中文为了明确绢蒿(Seriphidium)荒漠主要植物幼苗发生类型和数量动态,研究了绢蒿荒漠不同坡向的50个样方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年内月平均降水、温度对主要植物幼苗数量发生类型和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与幼苗总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有机质、粪便量、土壤紧实度与幼苗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pH与幼苗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依据土壤环境因子可将植物幼苗的发生类型划分为3种,其中2种为凋落物、粪便量、土壤有机质共同敏感型,1种为土壤紧实度和pH敏感型;坡向和时间对植物幼苗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各个坡向的主要植物幼苗数量会随着时间变化产生显著的动态变化。4种主要植物幼苗由于春季温度适宜、降水量丰沛,呈现爆发性出苗,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不断升高,幼苗数量逐渐减少。绢蒿、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orthoceras)、庭荠(Alyssum desertorum)幼苗随秋季水热条件的改善会出现二次生长和秋季萌发,再次形成秋末冬初的第2个数量峰值。进一步对月平均降水、温度与各月份幼苗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和温度是影响幼苗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蒿荒漠 土壤因子 环境因子 坡向 幼苗分布 数量动态 秋季萌发
下载PDF
荷斯坦犊牛冬季饲养环境控制技术标准
16
作者 付云宝 付蔷 +1 位作者 王朝阳 陈乙实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5期87-90,共4页
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寒冷地区荷斯坦犊牛饲养环境技术标准,给犊牛尽可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当犊牛舍温度低于13℃、湿度大于75﹪,且通风不良时,若犊牛排泻物不及时清理,会造成犊牛舍氨气浓度大于19.5mg/m3,导致犊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显... 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寒冷地区荷斯坦犊牛饲养环境技术标准,给犊牛尽可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当犊牛舍温度低于13℃、湿度大于75﹪,且通风不良时,若犊牛排泻物不及时清理,会造成犊牛舍氨气浓度大于19.5mg/m3,导致犊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显著增多,而目前寒冷地区冬季犊牛圈舍远不能满足犊牛生长环境需要,造成犊牛成活率不高,因此,不断提高犊牛成活率已经成为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章旨在进一步研究探讨提高犊牛冬季饲养环境控制技术标准,创新管理理论,为完善犊牛冬季饲养环境控制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饲养管理 环境控制
下载PDF
中国兽用抗菌药使用现状及“减抗”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莹 何志霞 +1 位作者 王春悦 陈乙实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第4期33-35,共3页
抗菌药多年来为畜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养殖企业为追求利润广泛且长期使用兽用抗菌药,甚至滥用抗菌药,造成的各种危害已逐渐显现,并成为全球性的公害。为此,各国均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举... 抗菌药多年来为畜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养殖企业为追求利润广泛且长期使用兽用抗菌药,甚至滥用抗菌药,造成的各种危害已逐渐显现,并成为全球性的公害。为此,各国均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举措来控制和减少养殖环节中抗菌药的使用。本文以中国2018—2020年兽用抗菌药使用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兽用抗菌药滥用的主要危害,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减抗”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抗菌药 危害性 使用现状 建议
下载PDF
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形态学特征及其萌发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树林 彭峰 +2 位作者 鲁为华 陈乙实 景鹏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08-3916,共9页
采用瘘管羊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北疆地区常见的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形状指数、百粒重和萌发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以期丰富北疆地区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 采用瘘管羊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北疆地区常见的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形状指数、百粒重和萌发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以期丰富北疆地区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的内容.结果表明:除臭草、剪股颖、鳞茎早熟禾、猫尾草和小麦以外,其余23种植物的种子均为椭圆或扁平状种子;小麦和燕麦种子百粒重分别为3.52和1.69 g,其余种子的百粒重均为0.01~1 g,属中等或偏小类型.种子经瘤胃消化后,颜色变深,种子结构被破坏,种子的芒、稃和颖等附属结构的长度随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种子长、宽、厚、百粒重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变化不显著;种子经绵羊瘤胃消化后,萌发率显著降低,经瘤胃消化6 h后,除鹅观草和燕麦种子萌发率降为0外,其余26种植物仍有部分种子保持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传播 发芽率 禾本科种子 形态学 瘤胃消化
原文传递
四种藜科植物多型性种子形态及萌发率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树林 吴飞 +5 位作者 陈乙实 景鹏成 鲁为华 孙海荣 李娜娜 靳省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藜科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 C.A.Mey.)、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和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 C.A.Mey.)都具有种子多型性现象,每种植物均可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种子。以这8种... 藜科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 C.A.Mey.)、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和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 C.A.Mey.)都具有种子多型性现象,每种植物均可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种子。以这8种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瘤胃消化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千粒重和萌发率进行测定,研究了4种藜科植物的多型性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并探讨了藜科植物种子多型性结实策略的意义。结果表明:种子经绵羊瘤胃消化后,种子颜色变暗,附属结构(苞片、种毛和种翅)被消化,暴露出内部的环形胚;随消化时间的延长,种子的长、宽、厚和千粒重形态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它们与消化时间之间分别具有形如Y=1.00+7.92e^(-0.04 X)(R^2=0.92,P<0.0001)、Y=1.28+4.63e^(-0.11 X)(R^2=0.91,P<0.0001)、Y=0.70+1.36e^(-0.09 X)(R^2=0.92,P<0.0001)和Y=1.48+9.57e^(-0.20 X)(R^2=0.36,P<0.0001)的函数关系;绵羊瘤胃消化能打破藜科种子的休眠特性,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P<0.05),除野榆钱菠菜的小苞片种子随瘤胃消化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增加外,其余种子的萌发率均随瘤胃消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经瘤胃消化24 h后,8种种子的萌发率均>40%,较消化前显著提高(P<0.05),表明这8种种子均能通过绵羊进行消化道传播。同一种植物不同类型的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具有趋同性。4种藜科植物不仅能通过"两头下注"的繁殖策略适应严酷的荒漠环境,还能通过放牧绵羊进行种子的消化道传播,增加了种群扩散的途径,这是植物适应荒漠多变环境的一种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科植物 种子多型性 瘤胃消化 萌发率 消化道传播
原文传递
北疆地区15种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树林 鲁为华 +1 位作者 陈乙实 景鹏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为揭示北疆地区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采集了北疆地区天然草地中常见的15种豆科植物种子。首先测定种子的长、宽、厚和质量,并计算种子的形状指数。其次,用种子饲喂绵羊,收粪试验在种子摄食后的第6、12、24、36、48和72 ... 为揭示北疆地区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采集了北疆地区天然草地中常见的15种豆科植物种子。首先测定种子的长、宽、厚和质量,并计算种子的形状指数。其次,用种子饲喂绵羊,收粪试验在种子摄食后的第6、12、24、36、48和72 h进行,测定种子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的回收率、种子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以及消化道作用前后种子的萌发行为,并研究了种子大小及形状指数对平均滞留时间和种子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5种植物种子质量在1.50–37.68mg之间,形状指数在0.001–0.12之间,均为中等或较大类型的球(圆)形种子;种子被绵羊采食后的排放动态符合高斯模型:Y=0.02+0.74e^(–0.5((X–29.61)/9.41)~2),种子排放高峰期集中在采食后的24–36 h时间段内;种子回收率最大的是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39.25%),最小的是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4.28%);平均滞留时间最长的是草木犀(37.19 h),最短的是新疆棘豆(Oxytropis sinkiangensis)(22.33 h);种子回收率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6.45+2.05X–0.04X^2和Y=2.59+36.97e^(–24.47X)的函数关系模型;平均滞留时间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12.48+37.44e–0.07X和Y=3.93+2055.33X–21757.99X^2的函数关系模型,此结果表明,较大、较小和形状不规则的豆科种子较易被绵羊消化和排泄。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多叶锦鸡儿(Caragana pleiophylla)种子的萌发率由消化前的96.22%显著降低至35.17%,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和狐尾黄耆(Astragalus alopecurus)种子萌发率和消化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余12种种子的萌发率均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消化道传播 北疆地区 豆科植物 种子质量 形状指数 滞留时间 种子回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