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手法特异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建浩 陈书俞 +3 位作者 莫燕丽 王凡 鲍春龄 东贵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并分别给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的不同针刺方案。治疗14 d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改善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3组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下降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手捻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电针组与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手法能有效改善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针刺手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穴位 头颈部 透针 针刺手法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烯醇化酶 针药并用
下载PDF
应用东贵荣针刺五脏俞理论经验浅谈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书俞 褚江海 +2 位作者 莫燕丽 彭亚婷 刘建浩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887-889,共3页
介绍应用东贵荣教授针刺五脏俞理论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东贵荣教授认为中风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衰少、脏腑亏虚,在标为风火相煽,痰瘀阻滞脉络。故治疗应从本论治,补脏腑之虚。五脏俞穴位于膀胱经,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介绍应用东贵荣教授针刺五脏俞理论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东贵荣教授认为中风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衰少、脏腑亏虚,在标为风火相煽,痰瘀阻滞脉络。故治疗应从本论治,补脏腑之虚。五脏俞穴位于膀胱经,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因此,采用针刺五脏俞穴的方法,通过五脏根本上调节气血津液,从而达到治疗中风之目的。失眠病作为一种情志病,与脑的功能有关,更主要与五脏功能有关,脑与五脏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脑虽对五脏及全身具有主宰作用,但脑功能正常发挥必须靠五脏、六腑濡养、温煦、推动作用,五脏功能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影响脑的功能而致病。病邪致五脏神之太过或不及为失眠病的病因病机,故五脏诸神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病为临床疑难杂症,主要表现为面肌痉挛及面肌倒错,病情缠绵难愈,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肝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调心俞能宽胸里气,通络安神,以荣面肌;肝俞能熄风止痉补益肝血,腰阳关能主一身之阳气。痿病主要指症状表现为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的统称,根据《素问·痿论篇》中的五痿及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中医理论提出取五脏俞治疗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贵荣 五脏俞 中风 失眠 面瘫 五脏萎
下载PDF
电针“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彭亚婷 莫燕丽 +2 位作者 陈书俞 王凡 刘建浩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EAAT2表达的影响,基于星形胶质细胞探讨针刺水沟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水沟组,每组再分为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EAAT2表达的影响,基于星形胶质细胞探讨针刺水沟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水沟组,每组再分为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水沟组造模(MCAO)成功后电针水沟穴干预,并观察每组6 h、24 h、72 h GFAP、EAAT2 mRNA相对定量表达和GFAP、EAAT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水沟组GFAP mRN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6 h、24 h水沟组EAAT2 mRN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72 h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沟组GFAP EAAT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当发生急性脑梗死时,针刺水沟穴后GFAP、EAAT2含量呈缓慢增长,考虑为针刺水沟穴后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EAAT2分泌量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水沟穴 大鼠 急性脑梗死 星形胶质细胞 海马
下载PDF
头穴透刺治疗原发性耳鸣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莫燕丽 樊伟 +3 位作者 褚江海 陈书俞 东贵荣 刘建浩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589-1591,共3页
原发性耳鸣的治疗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笔者团队将头穴透刺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百会透太阳配合耳周三穴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经验。本针法以少阳论治为基础,通过促进头部气血运行和调畅情志,从而有效缓解耳鸣及失眠、抑郁等伴随... 原发性耳鸣的治疗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笔者团队将头穴透刺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百会透太阳配合耳周三穴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经验。本针法以少阳论治为基础,通过促进头部气血运行和调畅情志,从而有效缓解耳鸣及失眠、抑郁等伴随症状。从现代医学机理来看,该针刺疗法主要通过调节听觉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和改善耳部微循环,促进听觉传导通路恢复正常。本针法对肝胆火热型疗效更为显著,在慢性耳鸣患者(病程≥6个月)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耳鸣 头穴透刺 百会透太阳 耳周三穴 少阳经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电针“水沟”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兰竹 莫燕丽 +3 位作者 陈书俞 潘嘉欣 徐林新 刘建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607-2614,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造模后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改良Zea L...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造模后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改良Zea Longa再灌注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再采用机械针刺的方式诱导产生单波CSD构建MCAO伴随CS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水沟穴,每次30 min。干预结束后,采用Zea Longa评分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估,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远隔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观测海马远隔CA1区单羧酸转运体1(MCT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情况,定磷法检测海马远隔CA1区Na^(+)-K^(+)-ATP酶活性。【结果】(1)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6、24、72 h时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组各时相海马远隔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各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CAO+CSD组各时相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6 h、24 h时相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6 h、24 h时相Na^(+)-K^(+)-ATP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CSD组各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CAO组、电针组在24 h时相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各个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在24 h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各个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有效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远隔区Na^(+)-K^(+)-ATP酶活性,抑制MCT1、GFAP星形胶质细胞内正向表达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水沟穴 急性脑梗死 远隔功能障碍 皮层扩散性抑制 细胞凋亡 Na^(+)-K^(+)-ATP酶 单羧酸转运体1(MCT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大鼠
下载PDF
隔药饼灸治疗围绝经期血脂紊乱29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莫燕丽 褚江海 +2 位作者 陈书俞 彭亚婷 刘建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对围绝经期血脂紊乱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工作优选间隔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对照组采用隔姜灸。2组穴位均选双侧天枢、足三里、丰隆、血海... 目的比较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对围绝经期血脂紊乱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工作优选间隔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对照组采用隔姜灸。2组穴位均选双侧天枢、足三里、丰隆、血海、三阴交,每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间接灸法均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治疗组总体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Apo-B水平方面,隔药饼灸优于隔姜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血脂紊乱 隔药饼灸 隔姜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