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腿疼需警惕是不是血管出了问题
1
作者 陈作观 李拥军 《保健医苑》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血管健康问题。过去20年,心脑血管疾病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心梗”“脑梗”为人们所熟知。今天想跟大家科普一下“腿梗”,或许大家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它的重要性和危害可能要远远超过“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血管健康问题。过去20年,心脑血管疾病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心梗”“脑梗”为人们所熟知。今天想跟大家科普一下“腿梗”,或许大家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但它的重要性和危害可能要远远超过“心梗”和“脑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脑梗 科普 心梗 血管健康 重要性
下载PDF
Gore C3覆膜支架自制开窗治疗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2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闫盛 陈跃鑫 +3 位作者 陈作观 曹文腾 刘昌伟 李拥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94-297,共4页
患者1,男性,86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5年,腹痛1周"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0年,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肾下腹... 患者1,男性,86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5年,腹痛1周"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0年,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肾下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8.28 cm,近端瘤颈0.5 cm,累及双侧髂总动脉(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Gore C3 覆膜支架 肾动脉 开窗技术 肾动态显像 肠系膜上动脉 慢性肾功能不全 髂总动脉 瘤体直径
下载PDF
人脐带血CD34+细胞诱导小鼠缺血肢体血管生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2 位作者 吴志远 闫盛 李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增殖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CD34+细胞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集人脐血细胞并进行CD34+细胞的提取、培养。建立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CD34+细胞增殖组(n=5)、CD34+细胞组(n=5)和空白对... 目的观察体外增殖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CD34+细胞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集人脐血细胞并进行CD34+细胞的提取、培养。建立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CD34+细胞增殖组(n=5)、CD34+细胞组(n=5)和空白对照组(n=5)3组。采用Di I标记CD34+细胞示踪显像和抗人核抗原抗体(H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人CD34+细胞向缺血区域的迁移能力,肢体温度、CD3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 RNA表达评估缺血肢体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Di I标记示踪及HNA显色可见扩增的CD34+细胞出现在小鼠缺血下肢的肌肉组织中并分布在血管周围。注射液体后第14天(t=5.421,P=0.001;t=0.616,P=0.000)和第28天(t=10.780,P=0.000;t=12.123,P=0.000),CD34+细胞增殖组和CD34+细胞组的温度改变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液体后第28天,CD34+细胞增殖组和CD34+细胞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592.3±24.6(t=26.386,P=0.000)和530.7±25.5(t=21.502,P=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7±19.9;CD34+细胞增殖组和CD34+细胞组的TGF-β1mRNA表达量分别为(0.578±0.050)(t=12.376,P=0.000)和(0.504±0.080)copies(t=7.098,P=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24±0.040)copies。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能向缺血区富集并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血流复通,有望成为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CD34+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肢体缺血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文 马娜 +5 位作者 王思宇 孙由静 刁永鹏 陈作观 李拥军 任俊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评估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TARAS)与临床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19例未经外科介入治疗的TARAS患者,以分肾为研究对象,利用肾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其中36支肾动...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评估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TARAS)与临床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19例未经外科介入治疗的TARAS患者,以分肾为研究对象,利用肾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其中36支肾动脉进行狭窄程度评估,临床狭窄程度评估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证实。上述影像学方法均根据RAS狭窄程度分为轻度(30%~49%)、中度(50%~69%)和重度(70%~99%),分析CEUS对轻、中和重度RAS的诊断与临床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19例(36支肾动脉)疑似TARAS患者中男性5例(26.3%),女性14例(73.7%),年龄10~34岁,平均为(22.2±7.6)岁。CEUS诊断结果:无狭窄6支(16.7%),轻度狭窄1支(2.8%),中度狭窄5支(13.9%),重度狭窄12支(33.3%),闭塞12支(33.3%);临床诊断结果:无狭窄6支(16.7%),无轻度狭窄,中度狭窄3支(8.3%),重度狭窄13支(36.1%),闭塞14支(38.9%)。CEUS诊断TARAS和临床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1,P<0.01),狭窄度相关性(Kendall’stau-b相关系数=0.90,P<0.01)和狭窄率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91,P<0.01)均较高。结论CEUS诊断TARAS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肾动脉狭窄 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Trk A及P75^(NTR)在小鼠缺血肌肉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闫盛 郭李龙 +3 位作者 刁永鹏 陈作观 吴志远 李拥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38-1441,共4页
近年来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病率逐年升高,文献[1]报道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5.3%. 目前对于PAD患者单纯促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欠佳,进一步的研究[1-3]发现,神经因素在PAD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 近年来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病率逐年升高,文献[1]报道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5.3%. 目前对于PAD患者单纯促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欠佳,进一步的研究[1-3]发现,神经因素在PAD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的分化、生长及发育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NGF同样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4],我们前期的研究也证实NGF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5,6]. NGF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它的2种受体:Trk A和P75NTR[7-9]来实现的. 但既往研究仅从"Trk A或P75NTR为单一切入点去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从NGF、P75NTR以及Trk A三者的关联性出发,来探讨NGF与P75NTR/Trk A三者之间在血管、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为NGF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P75NTR TRK 相互作用 表达情况 促血管生成治疗 arterial 促血管生成作用
下载PDF
RAAS系统在评估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疗效的运用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2 位作者 闫盛 叶子兴 李拥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肾动脉狭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肾素活性变化明显的患者行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的疗效较佳,尤其是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浓度/非狭窄侧肾素浓度(RVRR)≥1.5。通过RAAS系统预测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的疗效有... 肾动脉狭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肾素活性变化明显的患者行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的疗效较佳,尤其是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浓度/非狭窄侧肾素浓度(RVRR)≥1.5。通过RAAS系统预测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多,尚有一些问题有待更多研究的论证。收集近几十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RAAS系统与肾动脉狭窄或狭窄再开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肾动脉狭窄再开通术后疗效评估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AS 肾动脉狭窄 血管再通 肾素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7
作者 王吉阳 陈作观 +6 位作者 刁永鹏 吴志远 李鹏 谭树平 兰勇 李大军 李拥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患者,男性,66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7年4月11日入院。查体:右下肢小腿内侧皮肤颜色淡红,右侧小腿触痛,右足背及膝下1/3感觉减弱,双下肢皮温发凉,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未及搏动。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主髂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后 诱导性 肝素 小腿内侧 间歇性跛行 下肢股动脉
下载PDF
杂交手术及腔内修复术治疗Kommerell憩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鹏 王吉阳 +2 位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李拥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及腔内修复术治疗Kommerell憩室(K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4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弓变异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与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中2例行腔内手术,...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及腔内修复术治疗Kommerell憩室(K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4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弓变异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与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中2例行腔内手术,2例行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52±64)min。术后即时造影显示支架及各分支显影良好,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神经系统及上肢缺血并发症。随访3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生存,无支架移位,无内漏。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K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可处理大部分的KD病变。是否采取杂交手术取决于病变近端的锚定区大小,因此,根据不同病例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憩室 腔内修复术 杂交手术 血管畸形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家音 李瑞豪 +5 位作者 苗雨晴 陈作观 周萌 刁永鹏 李大军 李拥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根据北京医院多发性大动脉炎注册研究(ChiCTR1800018752)数据库中的资料,对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根据北京医院多发性大动脉炎注册研究(ChiCTR1800018752)数据库中的资料,对2016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进行健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负担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两种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Spearman-Brown系数分别评价SF-36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SF-36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7,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55.11±21.63)、精力(61.56±20.94)及精神健康(64.64±21.11)维度得分较低。EQ-5D-5L的视觉模拟标尺得分76.07±20.50,效用指数得分0.86±0.16。头臂型(P<0.01)和广泛型(P<0.01)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较胸腹主动脉型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症状数量呈负相关(P<0.01),但未发现与性别、年龄、并发症数量、患病年龄、患病时长和手术次数相关。结论SF-36量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多发性大动脉炎对患者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均产生显著影响。疾病分型和症状数量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生活质量 健康调查简表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患者报告结局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血管外科普通会诊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峻楠 吴志远 +2 位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李拥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血管外科普通会诊的特点,为血管外科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1年院内普通会诊的428例老年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主诊断及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特点。结果普通会诊患者中来自内科的220例(51.4%),...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血管外科普通会诊的特点,为血管外科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1年院内普通会诊的428例老年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主诊断及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特点。结果普通会诊患者中来自内科的220例(51.4%),来自外科的为169例(39.4%),其中申请会诊最多的科室依次为骨科(15.9%)、心血管内科(12.9%)、神经内科(10.5%)、普通外科(10.0%)和内分泌科(8.2%)。会诊诊断疾病最多的为静脉血栓栓塞症(40.8%)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0.8%),其中在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会诊疾病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5.1%),而肿瘤老年患者最主要的疾病为静脉血栓栓塞症(69.0%)。血管外科普通会诊的工作量在秋冬季或秋分之后会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血管外科院内会诊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在泛血管病及肿瘤血管外科的临床研究中需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会诊 老年
下载PDF
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溶栓治疗
11
作者 杨洋 陈作观 +1 位作者 刁永鹏 李拥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079-1083,1094,共6页
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发病急,预后较差。早期开通血管通常可以减少AIOD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急性AIOD的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球囊扩张、动脉旋切和溶栓等,其中,溶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AIOD的早期治疗及辅助治疗中... 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发病急,预后较差。早期开通血管通常可以减少AIOD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急性AIOD的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球囊扩张、动脉旋切和溶栓等,其中,溶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AIOD的早期治疗及辅助治疗中。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和溶栓药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今已有十几种三代药物可供导管内溶栓治疗选择,而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亦有相应的药物输注方式进行应对。血管内联合治疗综合了动脉旋切、球囊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优点,在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加速了患者缺血部位的血运重建;此外,超声联合溶栓治疗和动脉快速溶栓治疗等新理念、新技术亦在不断完善,这些新的溶栓治疗方法具备巨大的治疗潜力,能够在提高再通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溶栓治疗可作为急性AIOD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出现也为溶栓治疗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急性AIOD溶栓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溶栓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再通 溶栓药物 对比增强超声
下载PDF
大动脉炎116例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刁永鹏 陈跃鑫 +5 位作者 闫盛 陈作观 苗齐 刘兴荣 刘昌伟 李拥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 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手术或腔内治疗的116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92例,平均年龄(32±12)岁.根据治...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 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手术或腔内治疗的116例大动脉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92例,平均年龄(32±1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共行154例次外科及腔内干预治疗,其中手术治疗69例次、腔内治疗85例次;共处理21 1个病变部位,其中手术治疗114个、腔内治疗97个.结果 总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154),其中手术组为8.7%(6/69)、腔内治疗组为5.9% (5/85).中位随访时间38.5(0.5~142.0)个月,手术组出现脑卒中3例(4.3%)、死亡3例(4.3%),其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2.9%);腔内治疗组出现脑卒中2例(2.3%)、死亡4例(4.7%).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1、3、5和10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0%和89.3%、84.3%和69.8%、73.3%和56.3%、53.4%和48.1%,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7.5%、90.4%和78.2%、79.1%和72.8%、60.7%和54.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8.8%、95.6%和92.7%、85.8%和78.1%、74.8%和58.0%.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1、3、5和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0%和100%、97.0%和97.6%、97.0%和90.6%、91.3%和8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2,P=0.669).结论 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大动脉炎均安全、有效.腔内治疗远期通畅率低,但可反复应用,可作为短段狭窄病变首选处理方式.外科手术远期通畅率高,多应用于复杂病例或腔内治疗无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血管成形术 外科手术 血管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作观 李拥军 +4 位作者 刁永鹏 孙蕊 郑月宏 刘昌伟 陈跃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2839-2843,共5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和中远期结局,分析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和中远期结局,分析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369例患者共实行了407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中远期(≥30d)随访率为89.9%,随访时间为11.8-48.3个月,其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270%、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例分别为78.0%(317/407)、98.4%(400/407)和12.0%(49/407)。术后早期(〈30d)卒中、心脏事件、死亡总发生率为3.9%(16/407),且各个危险因素对术后30d结局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中远期卒中、心脏事件、死亡总发生率为8.7%(32/366),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中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吸烟者(12.1%比5.1%,P〈0.05);对侧颈动脉狭窄者高于非狭窄者(28.6%比8.0%,P〈0.05)。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吸烟、心肌梗死史、对侧颈动脉狭窄术后发生中远期不良结局的风险比(HR)分别为2.59、2.66、2.48、6.06。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安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之一;而年龄≥65岁、吸烟史、对侧颈动脉狭窄和心肌梗死史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中远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危险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大动脉炎外科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3 位作者 刘静思 陈跃鑫 刘昌伟 李拥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2277-2280,共4页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炎症性动脉疾病,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干分支,包括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多见于年轻的亚洲女性,曾被称为“东方美女病”。血管壁增厚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炎症性动脉疾病,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干分支,包括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多见于年轻的亚洲女性,曾被称为“东方美女病”。血管壁增厚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部分患者可因管壁弹力下降形成动脉瘤。因此临床上多表现为相应脏器的缺血,如高血压、四肢脉搏血压不对称、脑缺血、间歇性跛行及血管杂音等。而继发于上述病变的心功能衰竭是TA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外科分型 血管壁增厚 主要死亡原因 病变类型 间歇性跛行 心功能衰竭 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远程内膜剥脱术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吉阳 陈作观 +5 位作者 刁永鹏 李鹏 谭树平 兰勇 鲁城然 李拥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内膜剥脱术在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21例复杂型下肢动脉闭塞行远程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通畅率及评估整体保肢率,并与中转人工血管搭... 目的探讨远程内膜剥脱术在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21例复杂型下肢动脉闭塞行远程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通畅率及评估整体保肢率,并与中转人工血管搭桥组进行对比。结果 21例患者均行单侧下肢动脉远程内膜剥脱术,手术成功15例,技术成功率71.4%(15/21)。因血管损伤行覆膜支架置入2例。6例患者中转人工血管旁路手术。远程内膜剥脱组术后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3%、85.6%和74.1%。术后1年保肢率为93.3%。人工血管旁路术一期通畅率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76.7%、66.7%、46.8%。术后1年保肢率为66.7%。结论下肢动脉远程内膜剥脱术是治疗复杂型下肢动脉缺血病变的有效方式之一,可做为选择行人工血管旁路手术之前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内膜切除术 人工血管旁路手术 复合手术
原文传递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刁永鹏 闫盛 +4 位作者 张福先 陈跃鑫 陈作观 刘昌伟 李拥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6-819,共4页
目的 分析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影响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 目的 分析肾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影响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因大动脉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27±11)岁.单侧肾动脉狭窄17例,双侧肾动脉狭窄22例;共行介入治疗54例次,包括单侧肾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3例次,单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14例次,双侧肾动脉PTA 12例次,双侧肾动脉支架置入术5例次.平均随访(48 ±34)个月,术后再狭窄率38.9%(21/54),平均再狭窄时间为(11.5±2.3)个月.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血沉升高(OR =6.624,95%CI:1.222 ~ 35.902)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OR=0.158,95%CI:0.028 ~0.887)和长期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OR=0.035,95% CI:0.003~0.349)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血沉升高是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血管成形术 危险因素 肾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刁永鹏 陈跃鑫 +3 位作者 曾嵘 闫盛 陈作观 李拥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相应预防措施,探讨手术和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例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和经验;同时检索...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相应预防措施,探讨手术和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例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和经验;同时检索Pub Med、Springer Link、ELSEVIER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关于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相关英文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1我院病例结果:我院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31%(2/641),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手术和腔内治疗,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分别随访39个月和4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2文献病例结果:共纳入39篇相关文献,有187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140例CEA术中使用了人工补片,36例继发于手术部位感染。有152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3例接受腔内治疗,2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总体颅神经损伤发生率、30 d脑卒中发生率和30 d死亡率分别为6.4%(9/141)、7.4%(12/163)和2.7%(5/182)。结论手术部位感染是CEA术后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动脉瘤切除、颈动脉重建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可作为部分患者的治疗手段,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颅神经损伤、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作观 刁永鹏 李拥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总结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与不足,重新评估此项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经皮导管射频消... 目的总结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与不足,重新评估此项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但此项技术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估。结论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且射频消融设备和技术本身仍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肾去交感神经支配术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腔内治疗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B型夹层国内文献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作观 李拥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技术成功率及术后30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全面检索于2009-2014年期间在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上发表的有关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B型夹层腔内治疗效果比较的文献。根...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技术成功率及术后30d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全面检索于2009-2014年期间在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上发表的有关急性与非急性StanfordB型夹层腔内治疗效果比较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共468例患者(急性组243例,非急性组225例)。急性组与非急性组在术后30d总并发症发生率(OR=3.10,95%CI=[1.74,5.53],P=0.0001);30d内漏发生率(OR=2.07,95%CI=[1.11,3.88],P=0.02)均有统计学差异;而2组之间手术成功率(P=0.3)、30d死亡率(P=0.27)及30d主动脉相关死亡率(P=0.2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Meta分析数据表明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术后30d内发生总并发症率、内漏率要高于非急性期患者:而2组的手术成功率、30d死亡率及主动脉相关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相关风险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作观 李拥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文献综述。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众多,涉及到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手术操作、围手术...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文献综述。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众多,涉及到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管理等,但目前的研究中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因此仍缺乏能有效预测颈动脉狭窄外科手术风险的方法。结论充分认识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风险预测模型是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