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碳汇潜力的文献计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昂 李亚桐 +3 位作者 杜忠毓 祁新华 侯红 陈光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目的]矿业开采导致的受损生态系统因分布范围广、环境污染重、生态功能受损,严重威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矿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现阶段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方... [目的]矿业开采导致的受损生态系统因分布范围广、环境污染重、生态功能受损,严重威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矿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现阶段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针对2010—2022年间发表的914篇矿区生态修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矿区受损生态系统评价、生态修复技术、碳源/汇潜力及监测技术四个方面对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结果]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由“工程修复为主”向“系统生态修复”,由“条块化、分裂式”向“区域综合受损生态系统”转变;矿区碳源/汇与区域环境的碳循环机制研究逐渐深入;遥感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矿区修复监测评价体系的发展革新;法律法规和系统管控理念的完善、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三生空间”的权衡博弈共同影响着退化矿区的修复效益。[结论]本研究明晰了当前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碳汇潜力研究和应用的困境与挑战,展望后续研究的方向与可能,为未来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及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修复 评价 碳汇 监测
下载PDF
贵州4种乡土植物对锑矿土的适应性及金属积累特征研究
2
作者 蒋妍 曹基武 +2 位作者 施翔 薛亮 陈光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5,共12页
[目的]筛选合适的植物材料以促进退化锑矿山的生态恢复。[方法]本研究以马桑、柳杉、亮叶桦、车前草为研究对象,以非矿土(NMS)为对照,研究锑矿土(MS)对植物生物量,光合参数及不同器官碳(C)、氮(N)和磷(P)浓度的影响,并探讨植物对锑(Sb)... [目的]筛选合适的植物材料以促进退化锑矿山的生态恢复。[方法]本研究以马桑、柳杉、亮叶桦、车前草为研究对象,以非矿土(NMS)为对照,研究锑矿土(MS)对植物生物量,光合参数及不同器官碳(C)、氮(N)和磷(P)浓度的影响,并探讨植物对锑(Sb)、砷(As)积累能力。[结果]亮叶桦和车前草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在MS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植物耐性指数(TI)分别为92.12%、123.57%,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马桑和柳杉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在MS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植物TI分别为67.54%、45.49%,对锑矿污染土壤较为敏感。柳杉叶、茎、根N浓度,马桑叶的N浓度表现为MS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亮叶桦叶、茎、根C、N浓度及化学计量比在MS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车前草叶C、N浓度和根N浓度表现为MS处理显著高于对照;4种植物叶、根P浓度均表现为MS处理高于对照。在MS处理下,马桑、柳杉、亮叶桦、车前草根对土壤中可利用的Sb、As的生物富集系数(BFA)均大于1,其中对Sb的BFA分别为30.79、9.85、36.98、24.02。[结论]亮叶桦、车前草在锑矿土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分利用效率和重金属富集能力,可作为锑矿污染地生态恢复的潜在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山恢复 重金属污染 化学计量 富集转移
下载PDF
微纳富磷生物炭对土壤-苏柳系统中Cu和Pb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肖江 李晓刚 +2 位作者 赵博 陈岩 陈光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49,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生物炭作为优秀土壤改良剂,与植物联合发挥作用,是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潜力途径。以动物源生物质骨粉为原料,采用高温裂解联合湿法球磨技术,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75μm和<1....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生物炭作为优秀土壤改良剂,与植物联合发挥作用,是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潜力途径。以动物源生物质骨粉为原料,采用高温裂解联合湿法球磨技术,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75μm和<1.0μm)的富磷生物炭(BC和MBC)。通过大棚盆栽试验,考察不同施用剂量(0、0.5%、1.0%和2.0%,w%)的BC和MBC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u和Pb的赋存形态及其在苏柳172(Salix jiangsuensis ‘172’)的积累和转运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两种粒径的富磷生物炭进行SEM-EDS-mapping、TEM、XRD和FT-IR等分析表征,证明了富磷生物炭为含有大量的羟基磷灰石的富炭固相材料,且球磨后的MB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BC可分别提升5.93倍和4.65倍;2)施用BC和MBC均能有效降低土壤Cu和Pb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且同等剂量MBC的效果更优。在添加2%BC和MBC条件下,Cu和Pb的生物可利用态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了6.41%、17.31%和8.84%、30.31%(P<0.05);3)添加BC和MBC均显著增加了苏柳172生物量(P<0.05),显著降低了苏柳172根部中Cu和Pb的含量(P<0.05),但对苏柳172积累Cu和Pb无显著影响(P>0.05);4)BC(0-2.0%)对苏柳172的Cu和Pb生物富集和转运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而MBC(1.0%-2%)显著提升苏柳172对Cu和Pb的生物富集和转运能力(P<0.05),2.0%MBC可使Cu和Pb的TF值分别提升101.06%和25.16%。该文对了解微纳富磷生物炭联合树木修复Cu、Pb复合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纳米 重金属 柳树 积累 转运
下载PDF
甘肃西和锑矿生态破坏区优势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4
作者 杜忠毓 邢文黎 +5 位作者 党宁 赵维彬 谭许脉 肖江 盖旭 陈光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6-1047,共12页
种间关系能够揭示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特征及演替规律,对于矿区植被恢复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甘肃西和锑矿生态破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V_(R))、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_(C))和Pearson相关系数... 种间关系能够揭示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特征及演替规律,对于矿区植被恢复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甘肃西和锑矿生态破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V_(R))、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_(C))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1)锑矿生态破坏区发现物种35科73属90种,多为菊科(Asteraceae)和豆科(Fabaceae)物种,重要值最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为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42.3%)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9.48%);而对照区则有物种43科86属105种,重要值最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为平枝荀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10.6%)和薹草(Carexspp.)(21.6%)。2)锑矿生态破坏区灌木层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0的有7对(占比33.3%),其中灌木层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与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和插田藨(Rubus coreanus),草本层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与紫花香薷(Elsholtzia argyi)和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1.00,表明该类植物对资源利用较为相似。3)锑矿生态破坏区灌木层物种总体负联结,灌木层稳定性较弱,而草本层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表明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仍处于演替前期阶段。总之,需要进一步加强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未来可以适当引种乡土且有正联结的物种,例如马桑和薹草等,结合补充当地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以促进植物群落演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该研究揭示了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为人工促进受损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生态破坏区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甘肃西和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中的低碳景观技术应用
5
作者 胡颖 陈光才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针对浙江地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中的“双碳”问题,开展模型试验及低碳景观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优选出针对水体与植被等适应乡土历史环境风貌的低成本、效益好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用于工程实践。【方法】首先遴选出适宜浙江... 【目的】针对浙江地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中的“双碳”问题,开展模型试验及低碳景观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优选出针对水体与植被等适应乡土历史环境风貌的低成本、效益好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用于工程实践。【方法】首先遴选出适宜浙江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结合传统风貌修复保护技术予以衔接配套;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低碳景观技术在试验基地进行系统性模型试验;最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测试出本套技术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技术方案可有效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改善生态系统。【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和乡村振兴低碳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低碳景观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喀斯特锑矿植被恢复区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忠毓 王剑武 +4 位作者 邢文黎 肖江 薛亮 侯红 陈光才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了解喀斯特锑矿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对生态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晴隆大厂镇锑矿植被恢复区(锑矿区)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展开研究.基于样方法对锑矿区和对照区进行植被调查,... 了解喀斯特锑矿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对生态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晴隆大厂镇锑矿植被恢复区(锑矿区)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展开研究.基于样方法对锑矿区和对照区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Godron稳定性.结果表明:锑矿区植物共22种,分属14科18属,且有16种为草本植物,低于对照区的30科53属68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荨麻科(Urticaceae)各有2~4种,且以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为主(共11科13属17种),占总物种数的77.27%.锑矿区优势植物以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苎麻(Boehmeria nivea)、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茅莓(Rubus parvifolius)、水麻(Boehmeria penduliflora)和插田泡(Rubus coreanus)为主;对照区优势植物以亮叶桦、油桐(Vernicia fordii)、杨树(Populus simonii)、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和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主.锑矿区与对照区乔灌植物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锑矿区植物高度101~130 cm、131~200 cm和>200 cm的物种数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锑矿区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物种丰富度分别比对照区显著降低了82.8%和89.5%(P<0.05),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比对照区显著降低了100%和94.8%(P<0.05). Godron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锑矿区植物群落不稳定.综上,锑矿区物种组成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且不稳定,处于植被演替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锑矿区 植物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锑矿区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及其种间联结 被引量:17
7
作者 杜忠毓 邢文黎 +2 位作者 薛亮 肖江 陈光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65-2880,共16页
锑矿的开采等活动剥离了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地上植被,导致该区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被破坏、生态系统受损或功能丧失。为了解锑矿开采后生态破坏区优势物种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群落特征及演替状态,并为复层植被重建的物种选择提供理... 锑矿的开采等活动剥离了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地上植被,导致该区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被破坏、生态系统受损或功能丧失。为了解锑矿开采后生态破坏区优势物种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群落特征及演替状态,并为复层植被重建的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晴隆大厂镇锑矿生态破坏区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优势物种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并运用卡方检验(χ^(2))、Ochiai指数(OI)和Pearson相关性计算了群落优势物种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石漠化锑矿生态破坏区物种组成远低于未破坏区(30科53属68种),仅为14科18属22种,乔木层物种仅为亮叶桦,灌木层物种重要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茅莓(Rubus parvifolius)和水麻(Boehmeria penduliflora)等,草本层物种重要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芒(Miscanthus sinensis)、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破坏草(Ageratina adenophora)、艾草(Artemisia argyi)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2)锑矿生态破坏区灌草层和未破坏区乔灌草层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不同,这是物种生物学属性不同所致;锑矿生态破坏区除水麻与插田泡(Rubus coreanus)的生态位重叠值为1外,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3)石漠化锑矿生态破坏区灌木层总体呈显著负联结,种对间负联结数占比较高(5对);草本层总体联结性不显著,但种对间负联结数有15对,其中艾草与芒、艾草与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芒与破坏草种对间联结程度较高,表明植被群落处于演替前期,极不稳定且易受破坏。未破坏区乔木层和灌木层总体联结性不显著,草本层总体为显著正联结,表明未破坏区植被群落相对稳定。(4)石漠化锑矿生态破坏区植被恢复应选择生态习性相近、重叠程度较小、种间为正联结的物种,例如乔本层的亮叶桦和山苍子(Litsea cubeba)等,灌木层的密蒙花和茅莓等,草本层的艾草、蕨(Pteridium aquilinum)、芒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以达到乔灌草配置具有高稳定性植物群落的效果。锑矿生态破坏区物种组成较少,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处于演替早期;未来喀斯特石漠化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演替才能达到未破坏区植物群落状态,适宜的乡土植物和合理的配置模式有助于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锑矿生态破坏区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两种生物炭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维彬 唐丽 +4 位作者 王松 刘玲玲 王树凤 肖江 陈光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8-686,共9页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降低盐碱土壤盐分、养分流失和改善土壤性质方面具有良好表现。为更好发挥生物炭在盐碱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潜力,选用骨炭(AB)和竹炭(PB)为改良材料,以浙江省台州市重度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降低盐碱土壤盐分、养分流失和改善土壤性质方面具有良好表现。为更好发挥生物炭在盐碱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潜力,选用骨炭(AB)和竹炭(PB)为改良材料,以浙江省台州市重度滨海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施用量(0、2%、5%、8%,w/w),通过室内土培实验,研究并分析骨炭和竹炭这两种生物炭在不同施用量下对滨海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效果及可能规律,以筛选最佳处理,为生物炭应用于滨海盐碱土壤改良提供基础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两种生物炭对盐碱土均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1)随骨炭施用量增加,盐碱土的土壤有机质(SOM)、总氮(TN)、总磷(TP)、碱解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添加2%—8%的骨炭,较对照(CK)相比分别提高了43.9%-125%、61.1%-238%、632%-1973%、49.3%-155%和42.9%-89.2%;(2)随竹炭施用量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添加8%的竹炭时,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阳离子交换量(CEC)较对照(CK)提高了8.37%、1.59%和179%,土壤容重和含盐量降低了6.03%和22.7%,土壤SOM含量显著提升了535%。综上,两种生物炭均能起到改善盐碱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土壤盐碱程度并抑制土壤养分流失的作用,其中,骨炭适用于提高盐碱土壤的孔隙结构和养分含量,而竹炭有更强的提升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能力。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施用效果,5%施用量的骨炭是进行滨海盐碱土养分含量及有效性的改良的理想选择,5%施用量的竹炭是改良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竹炭 骨炭 滨海盐碱土 土壤性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镉胁迫诱导的杞柳组织离子组变异及其对镉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舒婉钦 陈光才 +1 位作者 曹基武 王树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7,共12页
【目的】探究杞柳4个栽培品种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的离子组响应特征,为选育高Cd富集型杞柳、提高杞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分析杞柳4个品种‘大红头’、‘大青皮’、‘黄皮柳’、‘庄坞柳’... 【目的】探究杞柳4个栽培品种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的离子组响应特征,为选育高Cd富集型杞柳、提高杞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分析杞柳4个品种‘大红头’、‘大青皮’、‘黄皮柳’、‘庄坞柳’在0、10、50μmol·L-1的Cd(NO3)2处理下根、插条、新枝和叶组织Cd、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Fe、Zn、Cu、Mn、Mo、Se)含量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明确Cd胁迫下杞柳不同组织离子组变异的元素贡献以及影响杞柳Cd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元素。【结果】1)大量元素特别是N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其他元素,叶片Cd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组织;Mn、Zn和Fe等二价阳离子在Cd胁迫下的变异系数均较高。2)杞柳离子组总变异的78.3%由组织类型的差异导致,其中Zn、Fe、Cu、Mn和Mo是杞柳离子组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3)Cd胁迫对不同组织离子组干扰程度为:根>叶>新枝>插条。4)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Cd含量与Fe和Mg呈显著正相关;新枝和插条Cd含量与N和Se呈显著正相关;根部Cd含量与Ca、Cu和Se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确定N、P、Ca、K、Mn、Fe、Mg和Mo等元素在杞柳转运Cd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Cd胁迫导致的杞柳离子组变异,主要来源于组织类型的差异;同一组织中,离子组的变异主要来源于Cd胁迫,不同组织中引起离子组变异的主要元素各不相同。Cd在杞柳体内的转运受离子组变异影响,其中的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Mn、Fe和Mo在杞柳转运Cd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杞柳 离子组 矿质元素 镉转运
下载PDF
长潭水库水体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涵丹 党宁 +4 位作者 林雪锋 邹奕巧 吴江 马桂莲 陈光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8-443,450,共7页
探究长潭水库库区沉积物中碳(C)、氮(N)、磷(P)含量特征及其污染状况,可为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于2021年9月在水库中心区及8条入库支流断面设置28个采样点,对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进行... 探究长潭水库库区沉积物中碳(C)、氮(N)、磷(P)含量特征及其污染状况,可为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于2021年9月在水库中心区及8条入库支流断面设置28个采样点,对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库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库区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13.67±3.81) g/kg,(1.46±0.37) g/kg,(0.43±0.17) g/kg;其中,以柔极溪(RJR)含量较高,其TOC含量显著高于库中心区与其余入库支流(p<0.05)。表层沉积物中C/N,C/P,N/P比值范围分别为7.72~15.07,15.28~63.20,1.66~6.26。由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可知,整个库区水体沉积物TN污染严重,基本属于重度污染;有机氮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库区整体处于Ⅲ级污染水平(尚清洁),其中以库中心区和RJR污染较重,存在有机氮污染(等级为Ⅳ级)。长潭水库存在一定的内源污染,且以有机污染为主。未来应加强库区水体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动态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潭水库 沉积物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化学计量特征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水热炭处理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作者 赵博 李海华 +2 位作者 杨小丽 肖江 陈光才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1-130,共10页
水热碳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为了明确水热炭处理环境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 水热碳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为了明确水热炭处理环境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和作者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间,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显著增长,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发文量位居前三,其中中国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7.17%,远超其他国家,主要的发文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高影响因子期刊上。通过双图叠加分析,确定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分布在环境、毒理、材料、物理等学科;此外,期刊共被引可视化及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当前水热炭处理重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水污泥的水热处理(重金属的去除和稳定)、去除重金属水热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的研发和水热碳量子点对重金属的检测;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近两年,“高效去除”“磁性生物炭”“低温”和“光催化降解”等关键词爆发,成为水热炭处理重金属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水热炭处理重金属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可为了解水热炭处理重金属领域的发展态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水热炭 重金属 可视化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光才 马乃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9-754,共6页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 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 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 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 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 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 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遗传基础 分子标记 常规育种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污染物的吸附及其在土水环境中的迁移行为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光才 沈秀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环保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吸引人们对碳纳米管吸附有毒污染物的行为和规律开展了大量研究.同时,碳纳米管特有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使得其自身的环境行为具有...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环保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吸引人们对碳纳米管吸附有毒污染物的行为和规律开展了大量研究.同时,碳纳米管特有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使得其自身的环境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碳纳米管在水土环境中的迁移行为进行评价,是碳纳米管工程应用之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程度的开展.本文从碳纳米管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和相关机理以及碳纳米管在水土环境中的迁移行为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这些研究对于评估碳纳米管的环境应用潜力、环境和生态风险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吸附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迁移
下载PDF
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幼苗锌吸收分配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光才 王人民 +1 位作者 李迎春 杨肖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6-530,共5页
采用卜HEDTA螯合缓冲营养液,在4个锌水平(pZn2+即-log[Zn2+])分别为11.4、11.0、10.3和9.7下对锌营养效率不同的4个水稻基因型[IR8192、IR26、BY(碧玉早糯)、Z921(浙农921)]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幼苗对Zn吸收、转运和利用规律。... 采用卜HEDTA螯合缓冲营养液,在4个锌水平(pZn2+即-log[Zn2+])分别为11.4、11.0、10.3和9.7下对锌营养效率不同的4个水稻基因型[IR8192、IR26、BY(碧玉早糯)、Z921(浙农921)]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幼苗对Zn吸收、转运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锌离子活度下降,各水稻基因型的锌累积量下降,锌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提高,锌利用效率提高,且各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在锌离子活度较低时,耐低锌基因型(IR8192)锌养分利用效率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的能力要远远高于锌敏感基因型IR26和子粒富锌基因型BY;在锌离子活度较高时,水稻子粒富锌基因型BY有较强的锌富集能力,具有较高的秧苗锌累积量,这可能是其子粒富锌的主要机理之一;利用苗期营养性状筛选子粒富锌水稻基因型效果可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因型 锌离子活度 耐低锌 子粒富锌
下载PDF
Zn^(2+)活度对不同耐低锌水稻基因型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光才 李迎春 +1 位作者 王人民 杨肖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6-58,共3页
试验研究Zn2+活度对不同耐低Zn水稻基因型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活度较低时水稻生长发育受抑,其株高、叶片数、干物质积累量均随Zn2+活度的降低而下降,而根冠比、地上部和地下部Zn浓度之比则升高,且低Zn条件下耐低Zn水稻基因... 试验研究Zn2+活度对不同耐低Zn水稻基因型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活度较低时水稻生长发育受抑,其株高、叶片数、干物质积累量均随Zn2+活度的降低而下降,而根冠比、地上部和地下部Zn浓度之比则升高,且低Zn条件下耐低Zn水稻基因型“IR8192”的Zn转运能力、维持根系生长能力均高于Zn敏感水稻基因型“IR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Zn^2+活度 Zn缺乏
下载PDF
现代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的疗效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光才 张英辉 王其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疗效对比分析 精神分裂症 电抽搐治疗 对照分析 紧张 现代 症状 木僵 静脉注射 舒必利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粪便中的残留抗生素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丽 钟冬莲 +3 位作者 陈光才 汤富彬 宋秋华 张建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0-1015,共6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化合物(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喹诺酮类化合物(诺氟沙星、环阿沙星、洛美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7种抗生素的检测疗法。样品中的抗生素用含有...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化合物(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喹诺酮类化合物(诺氟沙星、环阿沙星、洛美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7种抗生素的检测疗法。样品中的抗生素用含有甲醇、乙酸和水(6:3:1,体积比)的混合溶液提取后,经HLB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富集,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分离,0.3%甲酸水溶液和0.3%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四环素类化合物和喹诺酮类化合物在50~1000μg/L、磺胺二甲嘧啶在5~100μ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3倍信噪比下,四环素类化合物、喹诺酮类化合物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检出限分别为0.25~7.18、0.15~3.16和0.04μg/kg。在猪粪和鸡粪样品中添加0.1~10μg/g水平的四环素类化合物、喹诺酮类化合物和磺胺二甲嘧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40%~1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9.5%.采用该方法对部分养殖场的猪粪和鸡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四环素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喹诺酮类化合物和磺胺二甲嘧啶有部分检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可满足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化合物、喹诺酮类化合物及磺胺二甲嘧啶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生素 猪粪 鸡粪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入湖港口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瑛 张建锋 +4 位作者 陈光才 单奇华 李泽波 徐永辉 陈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422-6430,共9页
以太湖流域宜兴段的3条主要入湖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入湖港口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反映景观格局的指标有港口周边5 km缓冲区域内的"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斑块数量(NP)、边界密度... 以太湖流域宜兴段的3条主要入湖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入湖港口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反映景观格局的指标有港口周边5 km缓冲区域内的"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斑块数量(NP)、边界密度(ED)、蔓延度指数(CONT)、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和聚集度指数(AI);反映水质变化的主要指标为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Mn)。以水质指标为因变量,对二者做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LCI与TN、TP和CODMn关系显著,对它们的直接作用分别为0.266、1.512和0.979;ED对TN、CODMn和NH+4-N有显著影响,直接作用为0.740、-0.189和0.852;TN和NH+4-N与CONT相关性显著,与SHDI呈负的极显著相关;对TN和NH+4-N来说,两个景观格局指标(LCI与景观格局指数)对它们都呈直接负作用;其它指标之间关系不显著。这说明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内港口水质有一定影响,合理配置景观格局能够有效地治理面源污染,改善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景观格局指数 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水质指标
下载PDF
苏柳172和垂柳对Cu^(2+)的吸收特性及有机酸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彩虹 刘治昆 +2 位作者 陈光才 单奇华 张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255-5263,共9页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的动力学特性及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和苹果酸)对Cu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柳172和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量随溶液Cu2+浓度的升高及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的动力学特性及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和苹果酸)对Cu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柳172和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量随溶液Cu2+浓度的升高及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的浓度动力学曲线呈线性,非饱和曲线,可以用米氏方程很好地拟合。米氏方程拟合的结果说明,垂柳根系的Cu2+吸收能力要稍强于苏柳172。Cu2+浓度为20μmol/L时,随着乙酸和苹果酸浓度的增加,对苏柳172和垂柳根系吸收Cu2+的促进作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乙酸在10∶1(乙酸∶Cu2+)、苹果酸在5∶1(苹果酸∶Cu2+)时促进作用最强。Cu2+在根尖区的含量远远大于成熟区,说明根尖区是吸收Cu2+最活跃的区域。在Cu2+浓度为20μmol/L的吸收液中加入乙酸或苹果酸(有机酸∶Cu2+=10∶1)时,苏柳172根尖区的Cu2+含量分别增加了16.5%和33.7%,根成熟区的Cu2+含量增加了23.7%和43.0%,但根尖区和成熟区的Cu2+含量比值分别是1.40和1.39,略小于不加有机酸时的1.49。乙酸与Cu2+的比例为10∶1时,当Cu2+浓度小于20μmol/L时乙酸促进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当Cu2+浓度大于20μmol/L时,乙酸抑制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抑制作用随Cu2+浓度的升高而加强,说明低浓度的乙酸可以促进垂柳根对Cu2+的吸收,而高浓度的乙酸能够抑制垂柳根吸收Cu2+。同时,乙酸抑制了Cu2+在垂柳地上部的积累,抑制作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说明乙酸能够抑制Cu2+由根向地上部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柳172 垂柳 CU^2+ 吸收 有机酸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响应 被引量:37
20
作者 单奇华 张建锋 +3 位作者 阮伟建 唐华军 沈立铭 陈光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072-6079,共8页
为揭示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应激性变化规律,以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而成的林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改良前土壤为空白对照和农田与荒地土壤为过程参照,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响应敏感性、响应过程和响应度... 为揭示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应激性变化规律,以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而成的林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改良前土壤为空白对照和农田与荒地土壤为过程参照,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响应敏感性、响应过程和响应度。结果显示: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和全氮指标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响应敏感性强,响应迅速,规律性强且响应度大。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指标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有响应但规律性不强。土壤脱氢酶活性指标试验期内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有一定的响应度。土壤pH值、全钾、有效钾和过氧化氢酶指标试验期内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无明显响应。表明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措施在初期(2a内)已显成效,该地区土壤的含盐量、有机质和全氮指标易受生态改良,而土壤酸碱度调控较难,其它指标的生态调控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指标 综合改良 应激性 杭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