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救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陈克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在强化降脂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不... 目的研究在强化降脂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处理、溶栓、抗凝等)与强化降脂治疗]与替罗非班组(46例,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1.30%(42/46)高于68.89%(31/4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BI、ADL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替罗非班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均更大(均P<0.05);常规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11.11%(5/45)对比17.39%(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化降脂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强化降脂 替罗非班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重症肌无力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和AMPK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王佳敏 陈克尚 +2 位作者 吴迪 黄圣容 吴习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雌性Lewis大鼠分为5组,即C组、MG组、低剂量LUT组(L-LUT)、中剂量LUT组(M-LUT)、高剂量LUT组(H-LUT),每组12只,C组大鼠为正常对照大鼠,...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雌性Lewis大鼠分为5组,即C组、MG组、低剂量LUT组(L-LUT)、中剂量LUT组(M-LUT)、高剂量LUT组(H-LUT),每组12只,C组大鼠为正常对照大鼠,其他组为皮下注射Rα97-116诱导的MG模型大鼠,C组和MG组大鼠灌胃1 mL的玉米油。L-LUT组、M-LUT组和H-LUT组大鼠分别灌胃1 mL的10、20和40 mg·kg^(-1)的LUT溶液,给药周期为4周。采用Lennon分级法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衰减率。通过HE染色观察骨骼肌形态;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AChR抗体、IFN-γ和IL-4水平;通过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骨骼肌SOD,微量法检测GSH-Px和MDA;通过qRT-PCR检测骨骼肌中PGC-1α、NRF1和TFAM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中AMPKα和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MG组的Lennon评分和RNS衰减率升高,AChR-Ab和IFN-γ水平升高,骨骼肌出现明显损伤,SOD和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GC-1α、NRF1和TFAM mRNA水平降低(P<0.05)。与MG组比较,L-LUT组、M-LUT组和H-LUT组的Lennon评分和RNS衰减率降低,AChR-Ab和IFN-γ水平降低,骨骼肌损伤减轻,SOD和GSH-Px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GC-1α、NRF1和TFAM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LUT治疗MG大鼠的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细胞平衡和激活AMPK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木犀草素 TH1/TH2细胞平衡 干扰素Γ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
下载PDF
基于MCL-1mRNA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佳敏 陈克尚 +2 位作者 吴迪 黄圣容 吴习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121-4125,共5页
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 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24 h内进行TMS治疗。采用Longa评分评估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L-1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mRNA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mRNA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TMS通过升高MCL-1mRNA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抑制MCAO大鼠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组织损伤 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 经颅磁刺激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在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救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克尚 覃达政 +2 位作者 林应源 赵懿 翟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93-98,共6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在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救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强化降脂治...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在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救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强化降脂治疗,实验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共脱落4例。治疗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均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脂用于救治后循环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患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替罗非班 强化降脂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IFI30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佳敏 陈克尚 +2 位作者 苗伟 吴迪 何国元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30(IFI30)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GEPIA网站分析GBM组织的IFI3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BM细胞的IFI30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向U251细胞转染靶向IFI30的小...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30(IFI30)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GEPIA网站分析GBM组织的IFI3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BM细胞的IFI30水平。采用脂质体法向U251细胞转染靶向IFI30的小干扰RNA序列(IFI30 siRNA组)或无义序列(NC组),另采用核因子(NF)-κΒ激活剂1(Act1)处理IFI30-siRNA转染的细胞(IFI30 siRNA+Act1组),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FI30以及NF-κB p50亚基和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结果 IFI30在GBM组织表达上调(P<0.05),且IFI30高表达GBM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IFI30低表达患者(P<0.05)。N299、U87、A172和U251细胞的IFI30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NHA细胞(P<0.05)。相较于NC组,IFI30 siRNA组U251细胞的IkBα磷酸化水平升高,而p50磷酸化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IFI30 siRNA组,IFI30 siRNA+Act1组U251细胞的IkBα磷酸化水平降低,而p50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30 siRNA组较NC组的U251细胞增殖活力减弱,侵袭数量和划痕愈合率减少,而IFI30 siRNA+Act1组较IFI30 siRNA组的U251细胞增殖活力增强,侵袭数量和划痕愈合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I30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在GBM中发挥致癌作用,显示其作为GBM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干扰素γ诱导蛋白30 增殖 迁移侵袭 核因子κB信号
下载PDF
微小RNA-767-5p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金勇 陈克尚 梁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80-686,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767-5p(miR-767-5p)在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和胶质瘤细胞(LN229、A172、T98、U87)的miR-767-5p水平。选取miR-767-5p水平最低的胶质... 目的探讨微小RNA-767-5p(miR-767-5p)在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星形胶质细胞(NHA)和胶质瘤细胞(LN229、A172、T98、U87)的miR-767-5p水平。选取miR-767-5p水平最低的胶质瘤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miR-767-5p模拟物mimics的阴性对照序列)和过表达组(转染miR-767-5p mimics),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iR-767-5p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myc原癌基因(c-Myc)的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767-5p与原癌基因MYCN间的潜在靶向关系。结果胶质瘤细胞的miR-767-5p水平高于NHA细胞(P<0.05),鉴于U87细胞的miR-767-5p水平最低,故作为后续细胞实验研究对象。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的miR-767-5p水平升高,而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组U87细胞的Wnt1、β-catenin、c-Myc和MYCN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767-5p可能与MYCN mRNA的3′端非翻译区具有互补结合核苷酸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767-5p mimics降低了野生型MYCN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不影响突变型MYCN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MiR-767-5p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MYCN的来调控Wnt/β-catenin通路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767-5p MYCN 侵袭 迁移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人缺血后适应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小军 吴开毅 +3 位作者 刘南午 羊文芳 陈克尚 李朝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28d。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14d血清C反...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28d。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14d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随访治疗后2年两组病人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清D-D、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D-D、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7~4.150,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6.072,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0~1分病人占53.85%,对照组占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P<0.05)。所有病人均获随访,观察组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心血管事件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9,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治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克尚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血糖监测将其分为血糖变异组和非血糖变异组,对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 目的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血糖监测将其分为血糖变异组和非血糖变异组,对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两两比较情况、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以及NIHSS评分患者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糖变异组患者的LAA患者例数明显多于非血糖变异组(P<0.05),LAA组血糖变异性与SAO组和CE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SAO组和CE组的血糖变异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半个月后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的变化,且2组患者在入院半个月后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NIHSS评分以及血糖变异等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LAA患者等均是影响患者血糖变异性的相关因素,且血糖变异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即血糖变异性异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较缓慢,预后情况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ST分型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糖变异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S-100A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克尚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5-955,957,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血清中炎性反应与脑梗死的病理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因此控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血清中炎性反应与脑梗死的病理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因此控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临川研究主要探究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S-100A12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丁苯酞 S-100A12 颈动脉斑块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MRI和DSA的ICA、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发生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克尚 张容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经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CA或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经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CA或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起病1周内的DWI确诊梗死部位,对比ICA和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和特点。结果 ICA组患者的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率(36.00%)显著高于MCA组的12.50%(P<0.05);ICA组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26.00%)显著低于MCA组的52.08%(P<0.05);ICA组和MCA组患者的PI、PAI、LT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MCA组患者的BZ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62.50%)显著高于ICA组的26.00%(P<0.05);ICA组患者的单发性脑梗死发生率(70.00%)显著高于MCA组患者的(47.92%)(P<0.05)。结论 ICA狭窄以单发性脑梗死多见,MCA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分水岭梗死发生率高于ICA狭窄或闭塞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梗死
原文传递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小军 吴开毅 +4 位作者 刘南午 羊文芳 陈克尚 李朝 吴海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对照组予以巴曲酶注射液首剂10 BU(第2次给药开始改为5BU),qod,静脉滴注1 h以上,共...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对照组予以巴曲酶注射液首剂10 BU(第2次给药开始改为5BU),qod,静脉滴注1 h以上,共给药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每次100 m L,bid,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神经因子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78例/87例)和68.97%(60例/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D分别为(121.58±15.33)和(174.46±21.09)μg·L^(-1),FIB分别为(2.95±0.42)和(3.51±0.41)g·L^(-1),Hcy分别为(9.32±1.18)和(15.12±1.85)μmol·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3.45±0.42)和(7.12±0.93)mg·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6.65±2.14)和(25.66±2.75)ng·L^(-1),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0.42±0.05)和(0.77±0.09)ng·m L^(-1),S100蛋白分别为(0.73±0.08)和(1.74±0.24)μg·L^(-1),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10.18±1.29)和(17.83±2.17)μg·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6.14±0.82)和(14.54±2.0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下瘀斑、鼻出血和肝功能轻度异常,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下瘀斑和肝功能轻度异常。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和髓鞘,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及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金勇 陈克尚 梁慧 《现代医学》 2022年第9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节苷脂低浓度组(GM1-L组)、神经节苷脂中浓度组(GM1-M组)、神经节苷脂高浓度组(GM1-H组),每组12只。线栓法构建大鼠...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节苷脂低浓度组(GM1-L组)、神经节苷脂中浓度组(GM1-M组)、神经节苷脂高浓度组(GM1-H组),每组12只。线栓法构建大鼠脑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GM1,每天1次,连续7d。通过Zea-Longa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现出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元数量及结构异常,排列紊乱,有皱缩、坏死现象,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细胞凋亡率及TLR4、TRAF6、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GM1-L组、GM1-M组、GM1-H组大鼠脑组织的梗死灶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细胞凋亡率及TLR4、TRAF6、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GM1可抑制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细胞凋亡,该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TRAF6/NF-k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梗死 神经炎症 Toll样受体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核因子-κB通路 SD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