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12S基因分析福建省棘胸蛙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
1
作者 吴锐琼 张雪萍 +2 位作者 杨理程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福建省特色分布的大型蛙类,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之列,开发新的辨别福建省内棘胸蛙不同地理种群的快速方法对于该物种的保护极为重要。通过选取福建省内14个地区的野生棘胸蛙样本,提取其DNA并通过PCR扩增出线粒体...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福建省特色分布的大型蛙类,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之列,开发新的辨别福建省内棘胸蛙不同地理种群的快速方法对于该物种的保护极为重要。通过选取福建省内14个地区的野生棘胸蛙样本,提取其DNA并通过PCR扩增出线粒体12S rRNA基因,然后进行一代测序,基于获得的12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省内的棘胸蛙可以分成两大类种群,武夷山、建阳、顺昌、将乐、明溪、永安、华安、德化和新罗聚为一类(西部群体),武夷山、政和、屏南、宁德、福鼎、永泰、德化、新罗和福安聚为另一类(东部群体),其中,武夷山、德化、新罗在两个大类均有分布。为了更快地基于12S rRNA基因区分两个群体,筛选了这两大类种群的12S rRNA基因的SNP位点,并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方法,开发了一种针对这两个群体的特异性SNP快速分型方法,结果显示所开发的KASP检测体系能准确区分福建省野生棘胸蛙的两个支系。该结果可为深入了解福建省内棘胸蛙的种群分化、有效鉴别不同地理种群,以及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分子标记 SNP位点 KASP技术
下载PDF
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艾子怡 张彬君 陈友铃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28-31,48,共5页
采用样线法对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和本次实地调查,共记录175种鸟类,隶属17目51科,包括1种国家Ⅰ级、3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显示其鸟类资源保护价值。区系成分分析显示119种东洋种、52种古北种、4... 采用样线法对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和本次实地调查,共记录175种鸟类,隶属17目51科,包括1种国家Ⅰ级、3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显示其鸟类资源保护价值。区系成分分析显示119种东洋种、52种古北种、4种广布种。居留型分析发现101种留鸟、19种夏候鸟、37种冬候鸟、18种旅鸟。生境分析发现鸟类多样性指数中森林(4.91)>灌木丛(4.54)>农田(3.13)>水域(2.03)>居民区(1.57)。调查结果为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保护区 区系分析 鸟类分布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冯丽娟 孙杉杉 +5 位作者 余琪 童瑾 赵洁 沈蕾 陈友铃 汪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46,52,共3页
目的评价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和观察组(172例)。对照组PICC置管体外导管长度为7 cm,观察组体外导管长度为5 cm,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期间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目的评价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和观察组(172例)。对照组PICC置管体外导管长度为7 cm,观察组体外导管长度为5 cm,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期间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敷料未全覆盖、敷料7 d内卷边、导管滑脱和非计划维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长度5 cm时,导管固定较好,可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后端修剪型导管 体外导管长度 不良事件 敷料覆盖 敷料卷边 导管滑脱 非计划维护
下载PDF
棘胸蛙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五倍子水提液的治疗效果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莉 黄其锻 +1 位作者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前棘胸蛙腐皮病只有报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探究中草药能否替代抗生素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序列扩增确定患腐皮病棘胸蛙的主要病原菌,使用五倍子水提液和其他抗生素开展药敏对比试验,并根据前期养殖场的调研,选用五倍子水提液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效果探究。结果表明:患腐皮病棘胸蛙病患处的主要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对比试验表明,2种病原菌均对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维生素C磷酸酯镁盐酸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五倍子水提液中度敏感。通过治疗试验发现,五倍子水提液治疗组患腐皮病棘胸蛙存活率达100%,且在治疗20 d内患处得到明显缓解。研究发现五倍子水提液虽然对于腐皮病的致病菌只有中度抑菌效果,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棘胸蛙腐皮病,可能五倍子水提液除了抑菌作用之外,还发挥了其他的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五倍子水提液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维氏气单胞菌
下载PDF
星丽鱼和天使鱼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友铃 汪彦愔 +1 位作者 吴文珊 肖文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90,共7页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报道了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天使鱼(Pterophyllum scalare)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这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n均...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报道了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天使鱼(Pterophyllum scalare)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这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n均为48。星丽鱼的核型公式为2n=2m+26sm+16st+4t,NF=7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在sm1的随体上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随体所在位置均深染。天使鱼具有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4m(X)+12sm+12st+20t,NF=64;♂:2n=3m(X)+12sm+12st+21t(Y),NF=63。银染点位于sm3的短臂末端和X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均未见到Ag-NORs联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丽鱼 天使鱼 染色体组型 银染 C带
下载PDF
信息化合物对薜荔榕小蜂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友铃 方丽娜 吴文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49-2957,共9页
爱玉子和薜荔均为桑科榕属植物,与薜荔榕小蜂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信息化合物在维系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的共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Y型嗅觉仪检测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8种单一信息化合物和芳樟醇、苯甲醇和松油醇组成的混合信息化合... 爱玉子和薜荔均为桑科榕属植物,与薜荔榕小蜂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信息化合物在维系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的共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Y型嗅觉仪检测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8种单一信息化合物和芳樟醇、苯甲醇和松油醇组成的混合信息化合物的趋向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3%和5%芳樟醇、5%的苯乙烯、7%苯甲醇、5%和7%松油醇以及7%金合欢醇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均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7%苯甲酸甲酯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有显著的趋避作用,香兰醛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的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从而表明信息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均显著影响薜荔榕小蜂的选择行为。5%芳樟醇、3%松油醇和3%苯甲醇的混合信息化合物组合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具极显著的吸引作用,信息化合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极为显著。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信息化合物反应的异同,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与各自宿主之间的化学通讯信号传导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之间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榕树接受期花序的挥发物成分中广泛存在并占较大比例的信息化合物(例如芳樟醇),可能与榕小蜂对寄主的远程定位有关,而近距离的专性定位却是依赖于各种信息化合物严格按一定浓度、比例组成的化学图谱。实验结果为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爱玉子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玉子 薜荔 信息化合物 传粉榕小蜂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闽江口湿地的鸟类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陈友铃 唐兆和 翁笑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1-276,共6页
1998~ 2 0 0 0年对福建省闽江口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鸟类 86种 ,隶属 11目 2 3科 .其中古北界鸟类 5 9种 (6 8.6 % ) ,东洋界鸟类 2 7种 (31.4% ) ,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 ,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留鸟 12种 ... 1998~ 2 0 0 0年对福建省闽江口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鸟类 86种 ,隶属 11目 2 3科 .其中古北界鸟类 5 9种 (6 8.6 % ) ,东洋界鸟类 2 7种 (31.4% ) ,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 ,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留鸟 12种 ,占鸟类总数 13 .9% ;迁徙鸟 74种 ,占 86 .1% .该湿地鸟类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迁徙季节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最多 ,繁殖季节则最少 .该湿地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9种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中的鸟类 49种 .并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季节变化 生态分布 闽江口 湿地
下载PDF
高榕榕果内Eupristina属两种榕小蜂的遗传进化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友铃 孙伶俐 +3 位作者 武蕾蕾 吴文珊 严菊媛 刘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58-6064,共7页
对生长在福州地区的高榕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高榕榕果内仅生活着Eupristina 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榕小蜂,前者为高榕的传粉小蜂,后者无传粉行为,两者雌蜂之间在体色、触角、花粉袋和花粉刷等部位存在细微的差异,而两者雄蜂之间... 对生长在福州地区的高榕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高榕榕果内仅生活着Eupristina 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榕小蜂,前者为高榕的传粉小蜂,后者无传粉行为,两者雌蜂之间在体色、触角、花粉袋和花粉刷等部位存在细微的差异,而两者雄蜂之间无形态差异。通过克隆福建地区5个样地的高榕榕果内收集到的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榕小蜂,以及细叶榕的传粉小蜂Eupristina verticillata(外群)的Cytb及COI基因,并进行碱基组成及遗传距离分析,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两榕小蜂群体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榕小蜂COI及Cytb序列碱基组成中A+T的含量(Cytb序列中A+T=75.3%,COI序列中A+T=75.5%)显著高于G+C,符合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碱基组成特征。(2)对两群体小蜂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Cytb序列中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2和0.0030,而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群体间的平均距离为0.1588;COI序列中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5和0.0205,而二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43,表明两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各自群体内各样本间的遗传距离。统计GenBank中下载的6个属34种榕小蜂Cytb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811—0.1723,6个属28种榕小蜂COI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939—0.1986。由此认为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之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已经达到了种间水平,即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为两个不同的种。(3)在形态上,两种小蜂的雌蜂之间有微小差异,而二者雄蜂之间无差异,但Cytb与COI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表明:E.altissima与Eupristina sp.雄蜂之间,以及二者雌蜂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差异显著,表明形态变异滞后于基因变异。雌蜂在表型上进化快于雄蜂,可能是由于雌蜂羽化后从榕果出飞,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两种雌蜂在传粉功能上存在差异,故二者之间的形态差异较大,而雄蜂寿命短,又终生生活在黑暗封闭、环境变化相对恒定的榕果内,两种雄蜂在行为上不存在差异,故二者表型变异较为缓慢。E.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小蜂对宿主的专一性不强,在榕-蜂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宿主转移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榕 高榕传粉小蜂 DNA条形码 遗传结构 CYTB COI
下载PDF
爱玉子花序挥发物成分以及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友铃 吴文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12-2219,共8页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接受期以及传粉或产卵5d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爱玉子隐头花序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是对传粉小蜂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的芳樟醇。组成... 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接受期以及传粉或产卵5d后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爱玉子隐头花序挥发物的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是对传粉小蜂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的芳樟醇。组成雌、雄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信号的化合物种类与数量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共有化合物却占花序挥发物总量的70%以上,且接受期雌、雄花序挥发物组成比例相似,小蜂无法通过花序挥发物信号的差异,区别雌、雄花序,从而支持"榕树雌、雄花序接受期挥发物存在相互模拟现象"的假说。爱玉子传粉(或产卵)前后花序挥发物信号发生变化,表现在花序在传粉(或产卵)后,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在榕果中消失或相对含量减少(如芳樟醇),有些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如苯甲酸甲酯),并出现新的化合物(如2-乙基己醇);在化合物组成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嗅觉仪实验表明爱玉子接受期雌、雄花序挥发物对其传粉榕小蜂有极显著的吸引作用,而传粉(或产卵)5d后的雌、雄花序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有显著的趋避作用。传粉小蜂对雌、雄接受期花序挥发物的选择没有偏向性。榕果通过挥发物的释放量和成分的改变反映出花发育与被授粉(被产卵)状况,传粉小蜂通过接收榕果发出的化学信息,判断选择适合的寄主。研究对于爱玉子的高产栽培以及植物与昆虫专性共生化学生态学机制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爱玉子 薜荔榕小蜂 挥发物成分 化学生态学
下载PDF
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的染色体组型、Ag-NORs及C-带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友铃 吴文珊 汪彦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和Sum ner(1972)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蓝曼龙(Trichogastertrichopter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出:蓝曼龙的核型公式为2n=46t,NF=46,具有...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和Sum ner(1972)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蓝曼龙(Trichogastertrichopter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出:蓝曼龙的核型公式为2n=46t,NF=46,具有1对银染分别位于t1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臂的端部,其染色体上NORs有明显的大小差异,结构和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也出现了多态性.其深染C 带区可以分为着丝粒C 带,端粒C 带,居间C 带.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曼龙 染色体组型 AG-NORS带 C-带
下载PDF
薜荔榕小蜂的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友铃 吴文珊 +1 位作者 方玉霖 江剑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3-14,共2页
分析了薜荔榕小蜂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1831 % ,氨基酸含量为1813 % ,粗脂肪含量为763 % ,总黄酮含量为278 % ,维生素 E 含量为4961 m g/100g 。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也比较... 分析了薜荔榕小蜂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1831 % ,氨基酸含量为1813 % ,粗脂肪含量为763 % ,总黄酮含量为278 % ,维生素 E 含量为4961 m g/100g 。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也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榕小蜂 营养成分 营养保健价值
下载PDF
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友铃 张秋金 徐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福建省爬行动物有123种和亚种,隶属2目17科69属。除5种海产龟鳖类及9种海蛇外,其余109种陆栖与半水栖(淡水)的种类中,属东洋界的种类有101种,占92.66%;遍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共有8种,占7.34%。福建省陆栖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区系可... 福建省爬行动物有123种和亚种,隶属2目17科69属。除5种海产龟鳖类及9种海蛇外,其余109种陆栖与半水栖(淡水)的种类中,属东洋界的种类有101种,占92.66%;遍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共有8种,占7.34%。福建省陆栖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区系可划分为闽北山区丘陵省、闽东丘陵沿海省、闽西低山丘陵省、闽中丘陵平原省和闽南低丘平原省5个地理分布区,对每个地理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动物区系 地理区划 福建省
下载PDF
澳洲鳗鲡的核型及银染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友铃 郑翠芳 林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以肾细胞作为材料,对澳洲鳗鲡 (Anguilla australis)的核型及银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澳洲鳗鲡2n=38,核型公式为2n=16m+4sm+18t,NF =58,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澳洲鳗鲡的...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以肾细胞作为材料,对澳洲鳗鲡 (Anguilla australis)的核型及银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澳洲鳗鲡2n=38,核型公式为2n=16m+4sm+18t,NF =58,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澳洲鳗鲡的sm2其中一条染色体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鳗鲡 核型 银染
下载PDF
爱玉子4个雌性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友铃 林芳 +2 位作者 黄美丽 朱晓东 吴文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5-257,共3页
对引种于台湾的果形不同的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系各具特色,新21品系成熟期早,单果产量低,但果芽数目多,株型好,花香浓郁,抗病力强,所以挂果率很高,因此单株产量较高,且果肉得率、果胶含量、果胶酯酶活性最... 对引种于台湾的果形不同的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系各具特色,新21品系成熟期早,单果产量低,但果芽数目多,株型好,花香浓郁,抗病力强,所以挂果率很高,因此单株产量较高,且果肉得率、果胶含量、果胶酯酶活性最高,因此其产品的凝胶系数最高,即产品质量高;太和9品系成熟期比新21品系略迟,单叶面积最大,单果产量较高,果芽数目多,但由于植株爬力差,花香稀薄,使其传粉率较低,挂果率较低;W 16和大洋C137品系都属于晚熟品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单果产量高,生物学性状特征及果肉营养成分均介于新21与太和9号之间。研究结果为爱玉子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玉子 品系 比较试验
下载PDF
笔管榕榕小蜂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友铃 陈晓倩 +2 位作者 吴文珊 王钊 卢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246-6253,共8页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榕小蜂 群落结构 性比 互利共生
下载PDF
言密鲈(Colisa ladia)的核型和Ag-NORs带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友铃 吴文珊 汪彦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 e ll的银染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言密鲈(Colisa lad ia)的核型和NOR s银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言密鲈的染色体组型是2n=46=22m+6sm+8st+10t,具有1对A g-NOR s位于A组第2对的... 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 e ll的银染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言密鲈(Colisa lad ia)的核型和NOR s银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言密鲈的染色体组型是2n=46=22m+6sm+8st+10t,具有1对A g-NOR s位于A组第2对的染色体的短臂端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密鲈 染色体组型 银染核型
下载PDF
玫瑰鲃脂鲤和红鳍银鲫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友铃 郑翠芳 +1 位作者 吴文珊 汪彦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12 sm+10 st+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12 sm+10 st+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红鳍银鲫的核型公式为2 n=22 m+14 sm+4 st+10 t,NF=86,银染点位于m1和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发现均有Ag-NORs联合现象,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鲃脂鲤 红鳍银鲫 染色体核型 银染 C-带
下载PDF
雀形目八种鸟核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友铃 耿宝荣 +1 位作者 张秋金 唐兆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报道了雀形目 5科 8种鸟的核型 ,其中八色鸫科为世界首次报道核型的科 .比较研究表明 :臂间倒位和小染色体缺失在所描述类群的染色体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版 2表 6参
关键词 雀形目 核型 染色体演化 鸟类
下载PDF
永泰县鸟类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友铃 唐兆和 唐惠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6-83,共8页
报道了永泰县的鸟类共181种,分隶于17目42科.对鸟类进行区系分析,它们当中繁殖鸟94种(留鸟73种,夏候鸟21种),其中东洋界种类为82种,古北界各类为6种,并调查了这些鸟类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鸟类 区系 繁殖 生态环境 苍鹭 白鹭
下载PDF
金曼龙鱼的核型和C-带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友铃 郑翠芳 +1 位作者 汪彦愔 吴文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Sumner(1972)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金曼龙(Trichogaster microlepis)的核型及C-带。结果显示:金曼龙的核型公式为2n=46 t,NF=46。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和端部均显示出一个深...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Sumner(1972)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金曼龙(Trichogaster microlepis)的核型及C-带。结果显示:金曼龙的核型公式为2n=46 t,NF=46。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和端部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并通过与同科种类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曼龙 核型 C-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