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素B及受体NMBR和PD-L1在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雨 田世茂 +5 位作者 孔迎迎 陈灿辉 田也 刘莎莎 陈吉龙 杨桂红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神经介素B(NMB)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NMBR)发挥的抗甲型流感病毒免疫反应,以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均与NF-κB信号通路有直接关系,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受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为深入探究NMB与NMBR调节... 神经介素B(NMB)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NMBR)发挥的抗甲型流感病毒免疫反应,以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均与NF-κB信号通路有直接关系,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受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为深入探究NMB与NMBR调节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PD-L1上的作用,本研究以H9N2亚型流感病毒为模式毒株,基于NMBR干扰和过表达细胞系、PD-L1干扰和过表达细胞系以及C57BL/6小鼠,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NMB与NMBR对PD-L1表达变化以及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NMBR和PD-L1表达之间存在着负调控的关系,外源性NMB可以有效激活小鼠体内NMBR的表达,进而抑制PD-L1表达,NMB与NMBR也能影响H9N2感染诱导的ERK磷酸化水平。综上,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表达的NMB与NMBR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PD-L1的表达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将为深度剖析宿主-甲型流感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9N2亚型 神经介素B 神经介素B受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河口芦苇沼泽湿地植被固碳潜力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吉龙 何蕾 +4 位作者 温兆飞 寥华军 王炳亮 崔林林 李国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02-5410,共9页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一种有效应对CO2浓度升高的措施。河口湿地是一类特殊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研究河口湿地的固碳潜力对准确评估河口湿地碳汇、发挥和提高湿地固碳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数值模...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一种有效应对CO2浓度升高的措施。河口湿地是一类特殊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研究河口湿地的固碳潜力对准确评估河口湿地碳汇、发挥和提高湿地固碳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数值模型,量化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河口沼泽湿地的植被固碳潜力。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将植被的固碳潜力分为湿地演替、人工灌溉苇田和气候变化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河口沼泽湿地植被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翅碱蓬(Suaeda pterantha)群落扩张每年可递增固碳潜力0.053—0.07Gg C,滩涂转变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每年可递增固碳潜力0.07Gg C,芦苇、獐毛草甸(Aeluropus sinensis)演替为芦苇沼泽的固碳潜力为17.2 Gg C/a,通过灌溉管理措施,芦苇沼泽的固碳潜力为474.6—544.6 Gg C/a。根据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和预测结果,到2030年、2050年、2100年,芦苇沼泽湿地的固碳潜力分别为576.9—655.1Gg C/a,603.3—684.1Gg C/a,680.9—769.4Gg C/a,其中由人工灌溉苇田的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潜力 净初级生产力 人工灌溉 芦苇沼泽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典型芦苇群落最大光能转化率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吉龙 李国胜 +2 位作者 寥华军 王炳亮 崔林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63-2273,共11页
CASA模型是研究宏观尺度净初级生产力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最大光能转化率是CASA模型的最关键参数,但他难以通过测量和试验获得,只能通过模拟求取。利用CASA模型反演了辽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典型芦苇群落的最大光能转化率,并针对遥感和气象数... CASA模型是研究宏观尺度净初级生产力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最大光能转化率是CASA模型的最关键参数,但他难以通过测量和试验获得,只能通过模拟求取。利用CASA模型反演了辽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典型芦苇群落的最大光能转化率,并针对遥感和气象数据的可能误差对最大光能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具有极高的碳转化能力,最大光能转化率达1.667g C/MJ,实际转化率达到0.957—1.102g C/MJ。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光能转化率模拟值对总辐射和NDVI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由总辐射误差带来的最大光能转化率相对变化幅度仅为-4.14%—4.56%;模拟结果对NDVI的敏感性随着NDVI的增加而降低,即便是以误差30%考虑,模拟值仍然比较集中在样点的变化范围之内,这些结果表明模拟的芦苇最大光能转化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光能转化率 芦苇 CASA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DEM在林地表面积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吉龙 武伟 刘洪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348-1352,共5页
土地的表层利用情况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土地利用中处于斜坡上的林地来说,其表面积比投影面积更具有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精确的计算其表面积方法;本文以重庆江津市为研究区域,利用等高线模拟地形,运用微积分... 土地的表层利用情况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土地利用中处于斜坡上的林地来说,其表面积比投影面积更具有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精确的计算其表面积方法;本文以重庆江津市为研究区域,利用等高线模拟地形,运用微积分的方法对林地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此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林地的表面积,且比用投影面积乘以坡度的平均正割值所计算的面积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林地 表面积 积分
下载PDF
猪子宫内膜肥大细胞消涨规律初探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吉龙 邓泽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7,共7页
雌性小型猪15头,分为二月龄、三月龄、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妊娠期等六组。颈动脉放血处死,取子宫组织,经甲苯胺蓝改良法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发情... 雌性小型猪15头,分为二月龄、三月龄、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妊娠期等六组。颈动脉放血处死,取子宫组织,经甲苯胺蓝改良法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发情周期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呈规律性的变化:在发情前期一时性地剧增,至发情期陡然降至显著低于间情期的水平,在妊娠期也维持低于间情期的水平。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可能反映子宫局部的免疫水平。在发情期和妊娠期子宫局部免疫水平降低(肥大细胞数量减少),故受精卵或胎儿不被母体排斥,得以顺利着床或发育:而发情前期免疫水平一时性升高可能正是母猪在此期间配种不易受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肥大细胞 性周期
下载PDF
DEM内插算法对坡度坡向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吉龙 武伟 刘洪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7,共4页
虽然DE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研究运用中获取DEM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各种矢量高程信息通过插值而来,不同的插值算法必然会影响DEM分析的结果;以南方丘陵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样区的1∶10000的矢量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对不同算法生成... 虽然DE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研究运用中获取DEM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各种矢量高程信息通过插值而来,不同的插值算法必然会影响DEM分析的结果;以南方丘陵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样区的1∶10000的矢量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对不同算法生成不同分辨率的DEM坡度、坡向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坡度小于30°时,不同的算法对坡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大于30°时分辨率和算法均不会对坡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具有大量平坦区域的地区,尽管ANUDEM算法生成的DEM总体上的精度最高,但是不会产生平坦区域,所以并不适合于这类地区的地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 坡向 地形分析
下载PDF
等高线节点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吉龙 武伟 刘洪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9,49,共4页
以西南丘陵地区两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GIS软件平台研究不同等高线节点密度下的DEM精度,旨在揭示节点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节点密度所生成的DEM的高程主要差异区域分布在地形结构线附近;当比例尺为1∶2 000和1∶... 以西南丘陵地区两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GIS软件平台研究不同等高线节点密度下的DEM精度,旨在揭示节点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节点密度所生成的DEM的高程主要差异区域分布在地形结构线附近;当比例尺为1∶2 000和1∶1万,分辨率分别高于2 m和5 m时,节点的变化对DEM的精度并没有明显影响;分辨率低于2 m和5 m时,其理想的节点密度分别约为1/7个/m和1/12个/m,当大于此节点密度时,增加等高线节点并不能改善DEM的质量,反而会降低DEM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等高线 节点密度 精度
下载PDF
北京鸭腔上囊的研究Ⅸ.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的发育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上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在细胞群中的优势逐渐被分化晚期的中淋巴细胞和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上囊 淋巴细胞 分化 北京鸭 胚胎
下载PDF
北京鸭淋巴细胞中间纤维-核纤维-核内骨架体系与淋巴细胞分化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47,T008,共5页
用DGD包埋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北京鸭腔上囊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变化明显。淋巴母细胞的中间纤维呈致密的网络状,核纤层较薄,核内骨架纤维网络稀疏。中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的中间纤维网络... 用DGD包埋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北京鸭腔上囊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变化明显。淋巴母细胞的中间纤维呈致密的网络状,核纤层较薄,核内骨架纤维网络稀疏。中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的中间纤维网络变得稀疏,核纤层增厚,核内骨架呈现致密的纤维网络状结构,其上附着许多颗粒样物质,抗波形蛋白抗体和抗核纤层蛋白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同样表明,淋巴母细胞胞质的波形纤维呈网络状,核纤层呈弱阳性反应;中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的胞质波形纤维网络结构不明显,核纤层则呈强阳性反应。结果提示,淋巴细胞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的变化与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骨架 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应用果蝇yellow基因的分子模式分析基因转应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吉龙 刘洁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8年第2期43-50,共8页
基因转应作用(transvection)是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由等位基因配对及其相互作用所介导的。基因转应作用的现象已在果蝇的多种基因中发现。这种作用可产生正负两种效应。而且,在其它物种中,也逐渐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例如... 基因转应作用(transvection)是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由等位基因配对及其相互作用所介导的。基因转应作用的现象已在果蝇的多种基因中发现。这种作用可产生正负两种效应。而且,在其它物种中,也逐渐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例如,在植物中的基因现象(gene silencing)以及在小鼠中的基因转激活作用(transactivation)等。因此,阐明基因转应作用的机理,将有助于了解基因表达调节及增强子调控活动的分子基础本文应用果蝇yellow基因为模式来探讨基因转应作用的分子机制。前期研究表明,yellow基因转应作用发生于gypsy诱导的y^2突变种和yellow亚等位基因(y^h)这间。为了证实是否gypsy是基因转应所必需的DNA元件,我们鉴定了一种新的yellow突变种,称为y^2374。y^2374突变是一种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改变,这一改变使y^2374果蝇在翅和身体部位表皮着色呈突变型。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2374也可与y&h(如y^1#8)产生基因转应作用。y^1#8是一种无效的yellow等位基因,它包含一个启动子和部分编码区序列的缺失。然而,当y^2374与y^1#8杂交后,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可由y^2374也可与^h(如y^1#8)产生基因转应作用。y^1#8是一种无效的yellow等位基因,它包含一个启动子和部分编码序列的缺失。然而,当y^2374与y1#8杂交4后,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可由y^2374的突变型转变为野生型。进一步进行的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和原位杂交等研究后产生了两个新的发现。首先,研究表明了y^2374基因含有一个大片段的插入(Figs.1&)该插入子可能定位于yellow基因启动子和上游增强之间。y^2374突变的表现型可能是由于yellow基因翅和身体两种组织特异性增强子在远空间距离下推动对启动子的调控作用所造成的。其次,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实了gypsy转座子不是基因转应作用所的DNA元件(Fig.3)。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针对从y^2374果蝇的基因组文库中所分离的基因进行深入的分子分析,包括对插入子进行序列测定。这些结果将会使我们对基因转应作用有更精确的理解,并对同源基因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提出精确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yellow基因 分子模式 基因转应作用
下载PDF
显微注射Lambda DNA入去核中华蟾蜍卵细胞中进行核重构试验
11
作者 陈吉龙 张五廉 +1 位作者 林金星 潘爱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外源Lambda DNA导入去核的中华蟾蜍卵细胞中。DNA荧光染色显微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去核卵细胞中,外源Lambda DNA可诱发构建细胞核。注射后1h开始有核样结构形成,随后形成的重构核逐渐增多,3.5 h后基本恒定。重... 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外源Lambda DNA导入去核的中华蟾蜍卵细胞中。DNA荧光染色显微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去核卵细胞中,外源Lambda DNA可诱发构建细胞核。注射后1h开始有核样结构形成,随后形成的重构核逐渐增多,3.5 h后基本恒定。重构核直径在8—23μm,具有类染色质、核膜孔、双层核膜等结构、核周隙较宽。本文结果证明,外源DNA能在去核卵细胞中诱导核重构的发生。本研究建立了去核卵细胞中核重构的实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重构 中华蟾蜍 去核卵细胞 LAMBDA DNA
下载PDF
北京鸭B淋巴细胞的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
12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4-350,共7页
以北京鸭腔上囊为实验材料,应用细胞分级抽提方法与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的电镜制样技术相结合,显示出B细胞中相互连结的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的超微结构及其分布。中间纤维交织成网络状,纤维直径在9-11nm,其成份... 以北京鸭腔上囊为实验材料,应用细胞分级抽提方法与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的电镜制样技术相结合,显示出B细胞中相互连结的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的超微结构及其分布。中间纤维交织成网络状,纤维直径在9-11nm,其成份是分子量为55kD、等电点约为6.2的波形蛋白。核纤层呈片层状结构环绕在核区周围,其主要成份是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偏酸性的Lamin B.核内骨架由粗细不一的纤维形成网络结构,其上附有许多颗粒样物质。核内骨架蛋白成分复杂,分子量主要集中在43-67kD之间,等电点在pH4.0-7.5。实验结果还表明了该体系组分对盐溶液和非离子去垢剂处理的稳定性依次是:核纤层>中间纤维>核内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中间纤维 核纤层 核骨架 B细胞
下载PDF
鸭胚B淋巴细胞中间纤维的研究
13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06-711,共6页
从26天北京鸭胚胎的腔上囊中分离B淋巴细胞。应用细胞选择性系列抽提方法与DGD包埋——去包埋剂的电镜制样技术相结合,显示出了B细胞的中间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分布特点:纤维致密交织呈网络状,其特点是均匀地遍布于整个胞质空间,纤维单丝... 从26天北京鸭胚胎的腔上囊中分离B淋巴细胞。应用细胞选择性系列抽提方法与DGD包埋——去包埋剂的电镜制样技术相结合,显示出了B细胞的中间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分布特点:纤维致密交织呈网络状,其特点是均匀地遍布于整个胞质空间,纤维单丝直径在9—11nm。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B细胞的胞质对波形蛋白单抗呈阳性反应,且也显示出了波形纤维呈网络状的结构形式。本文采用单向电泳、双向电泳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证实了B细胞中间纤维波形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5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中间纤维 胚胎 B细胞
下载PDF
淋巴细胞核内骨架的核心纤维
14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细胞核 核骨架 核心纤维
下载PDF
北京鸭腔上囊不同发育阶段B细胞内肌动蛋白聚合状态的变化
15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研究北京鸭腔上囊发育过程中B细胞系内肌动蛋白聚合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26d龄胚和出生后3周龄的腔上囊B细胞中,肌动蛋白主要以聚合型存在。而出生后12周龄退化期的腔上囊中B细胞内,肌动蛋白则以单体型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推测腔上囊B... 研究北京鸭腔上囊发育过程中B细胞系内肌动蛋白聚合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26d龄胚和出生后3周龄的腔上囊B细胞中,肌动蛋白主要以聚合型存在。而出生后12周龄退化期的腔上囊中B细胞内,肌动蛋白则以单体型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推测腔上囊B细胞肌动蛋白的聚合程度,可能是与腔上囊B细胞功能状态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腔上囊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淋巴细胞骨架的研究
16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2-56,共5页
淋巴细胞骨架的研究陈吉龙,王平(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北京大学生物系)关键词淋巴细胞,细胞骨架,核骨架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和核骨架)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淋巴细胞是形态... 淋巴细胞骨架的研究陈吉龙,王平(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北京大学生物系)关键词淋巴细胞,细胞骨架,核骨架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和核骨架)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淋巴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均较多变的一类细胞,有关其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细胞骨架 核骨架
下载PDF
北京鸭腔上囊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中间纤维-核纤维-核内骨架体系的蛋白质成分分析
17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42,共6页
生物化学分析表明,在北京鸭腔上囊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胞质内波形蛋白含量逐渐减少,而核内骨架成分变得丰富。IEF-SDS-PAGE双向电泳分析显示,216日胚腔上囊淋巴细胞核内骨架成分含20多种多肽,生后3周龄腔上囊淋... 生物化学分析表明,在北京鸭腔上囊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胞质内波形蛋白含量逐渐减少,而核内骨架成分变得丰富。IEF-SDS-PAGE双向电泳分析显示,216日胚腔上囊淋巴细胞核内骨架成分含20多种多肽,生后3周龄腔上囊淋巴细胞核内骨架成分含40多种多肽,并出现了分子量为35KD和37KD、等电点约为5.2和5.5的两个含量丰富的多肽。生后12周龄退化期的腔上囊的淋巴细胞核内骨架成分也趋于简单化,仅显示出10多种多肽。腔上囊淋巴细胞核纤层的主要成分是LaminB,而LaminA和C含量很少。腔上囊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LaminB的含量呈渐增趋势。以上表明,在腔上囊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的中间纤维-核纤层-核内骨架体系蛋白质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变化,其与腔上囊功能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蛋白 核骨架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阻力赋值对景观连接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陈春娣 吴胜军 +4 位作者 Meurk Colin Douglas 吕明权 温兆飞 姜毅 陈吉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367-7376,共10页
景观连接度是研究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互馈关系的重要内容。在最小成本路径模拟中整合图论理论可有效辨识、评价斑块之间的潜在连接,近些年逐步应用于景观连接模拟、生态网络构建等研究中。理论上,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生物体通过不同景... 景观连接度是研究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互馈关系的重要内容。在最小成本路径模拟中整合图论理论可有效辨识、评价斑块之间的潜在连接,近些年逐步应用于景观连接模拟、生态网络构建等研究中。理论上,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生物体通过不同景观单元的阻力系数应根据观测与实验等实证研究获取,但大多数情况下简化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合专家经验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打分,存在一定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设计了1个三因素(阻力赋值方式、景观粒度和景观整体破碎度)的析因实验,以SIMMAP2.0景观中性模型产生的8个模拟景观为对象,研究不同的景观格局下,阻力赋值方式对连接模拟的影响;探讨、总结经验赋值带来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均对景观连接模拟产生显著影响,并存在一定交互作用;阻力赋值绝对大小不会对模拟产生影响;而赋值倾向性能够显著改变最小成本路径的空间位置,并且这种影响程度依赖于景观粒度大小,而与景观整体破碎度交互关系不显著。针对阻力赋值方式与景观结构特征交互作用下连接模拟的规律性变化,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连接模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成本路径 图论 成本阻力面 景观连接 生态网络
下载PDF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66
19
作者 吕明权 吴胜军 +6 位作者 陈春娣 姜毅 温兆飞 陈吉龙 王雨 王小晓 黄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04-3518,共15页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是一条特殊的生态脆弱带,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使得这一生态过渡区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9—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是一条特殊的生态脆弱带,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使得这一生态过渡区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9—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三峡消落带研究的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三峡消落带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内容包括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代分布、研究机构、发表期刊和重要主题等。1989—2013年间,国内外总共发表三峡消落带研究的论文478篇,其中中文论文436篇,英文论文42篇;文章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09年以后,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消落带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北和北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发表论文数量在研究机构中名列前三;《生态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3种期刊的载文数量最多,《生态学报》主要报道消落带植物研究成果,《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关注的领域较为宽泛,《环境科学》主要报道土壤和环境问题的研究;研究地点主要分布在长江支流上,其中澎溪河流域的消落带面积比例最大,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相对更多;生态是消落带研究最大的主题,土壤和植被是消落带研究的主要生态要素,磷、氮和重金属在土壤的循环过程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何生态重建消落带生态系统是目前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以后,需要加强三峡消落带的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及加强特殊水位脉动下物质在消落带内部、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迁移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滨海盐沼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林林 李国胜 +3 位作者 欧阳宁雷 陈吉龙 廖华军 赵耕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018-7029,共12页
以辽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数据,采用CASA模型模拟并分析该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土壤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 以辽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数据,采用CASA模型模拟并分析该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土壤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PP空间分异显著,区域变异系数为43.71%,且同种植被类型内部NPP也变化显著;(2)N、P和K对芦苇NPP的限制形式是协同限制,且随土壤电导率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因子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K、P和N;营养限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K、N和P;(3)土壤水盐对芦苇NPP的影响也基本符合抛物线模式,芦苇NPP对土壤电导率的敏感性和土壤电导率对芦苇NPP的影响程度都大于土壤含水量,且土壤含水量越高,芦苇NPP对土壤电导率的敏感性越低。本文最终得出只有各土壤因子达到组合最优时,芦苇NPP才最大,这对滨海盐沼湿地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因子 空间分异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