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腰椎巨大痛风石1例报道
1
作者 李伟龙 陈嘉裕 +1 位作者 刘展亮 朱思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4-896,共3页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发的一种疾病[1]。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2];与周围关节痛风比较,脊柱痛风相对较罕见[3]。目前我国的痛风患病率为1%~3%,且逐步年轻...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发的一种疾病[1]。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2];与周围关节痛风比较,脊柱痛风相对较罕见[3]。目前我国的痛风患病率为1%~3%,且逐步年轻化,男女比例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超重或肥胖[4]。我院收治了1例老年腰椎巨大痛风石患者,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结晶 痛风患者 痛风石 血尿酸水平 关节内 腰椎 患病率 老年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钟镕伟 陈嘉裕 刘展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继发麻木综合征将患者分为麻木综合征组(85例)和非麻木综合征组(344例)。基于PS...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继发麻木综合征将患者分为麻木综合征组(85例)和非麻木综合征组(344例)。基于PSM对麻木综合征组和非麻木综合征组患者进行1∶1匹配,2组分别纳入67例。比较匹配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匹配后数据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LDH患者术后麻木综合征发生率为19.81%(85/429)。匹配前,麻木综合征组男性占比、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病变节段为L_(3)~L_(4)或L_(4)~L_(5)节段者占比、椎间盘退变Ⅳ~Ⅴ级者占比、脱出/游离型突出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者占比、纤维环破裂者占比、有高脂血症史者占比、术后未进行康复锻炼者占比以及术后活动强度评分均高于或长于非麻木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麻木综合征组年龄、BMI、病程、椎间盘退变Ⅳ~Ⅴ级者占比、脱出/游离型突出者占比、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者占比、纤维环破裂者占比、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术后未进行康复锻炼者占比以及术后活动强度评分高于或长于非麻木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椎间盘退变Ⅳ~Ⅴ级、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纤维环破裂、有糖尿病史、未进行康复锻炼、术后高强度活动均为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HR=4.395、7.183、4.404、5.633、3.521、4.929、3.710,P<0.05)。结论基于PSM控制混杂因素后,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BMI、椎间盘退变Ⅳ~Ⅴ级、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纤维环破裂、有糖尿病史、未进行康复锻炼以及术后高强度活动,这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LDH术后继发麻木综合征的高风险患者,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麻木综合征 危险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髓核摘除
下载PDF
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龙 廖红兴 +3 位作者 刘展亮 陈嘉裕 黄岭志 黄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718-1720,共3页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石多见于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1]。脊柱痛风石是尿酸结晶盐沉积于脊柱关节内形成的痛风石,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个节段[2],由于该病的...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石多见于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1]。脊柱痛风石是尿酸结晶盐沉积于脊柱关节内形成的痛风石,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个节段[2],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低且特异性低,早期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易与其他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相混淆[3]。因此,本文报道1例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患者,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脊柱 腰椎 神经压迫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实施及存在问题探讨——以湖南省S市为例
4
作者 银周妮 李永军 +2 位作者 李西 李菁 陈嘉裕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152-157,共6页
当前正值“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对第一阶段(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尤为重要。文章以湖南省S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为例,利用网络问卷发放回收方式获得乡... 当前正值“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对第一阶段(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尤为重要。文章以湖南省S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为例,利用网络问卷发放回收方式获得乡村振兴实施民意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收集等手段获得乡村振兴实施调查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现阶段的乡村振兴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实施 问题 案例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钟镕伟 陈嘉裕 刘展亮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B组60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C组60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手术疗效。结果C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比实施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效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 经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血尿酸值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游离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李伟龙 陈嘉裕 +2 位作者 黄岭志 黄略 廖红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4期138-14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尿酸与髓核游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尿酸值,并通过磁共振及术中所见确定突出的间盘髓核...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尿酸与髓核游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尿酸值,并通过磁共振及术中所见确定突出的间盘髓核是否游离。统计学方法采用Spearman和Pearson分析腰椎间盘突出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变量分析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尿酸水平变化对髓核游离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变化与髓核游离具有相关性(r=-0.193,P<0.001)。在logistic回归中,血尿酸水平变化是出现髓核游离的重要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变化预测髓核游离的曲线下面积为0.624,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70%,截断值为99.1μmol/L。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髓核游离与血尿酸水平变化明显相关,血尿酸水平变化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游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游离 血尿酸 炎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嘉裕 高梁斌 +1 位作者 张亮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4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428-429,共2页
目的 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 目的 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8年。术后3 d伤椎前缘压缩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obbs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3例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 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伤椎 植骨
下载PDF
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骨科》 CAS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随访时间为1.0-4.0年,平均1.8年。患者术后3 d伤椎前缘的压缩比值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Cobb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例患者术后1年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骨移植
下载PDF
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3 位作者 张惠城 杨永迁 黄岭志 杨志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 目的比较研究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1.15±0.10)分、ODI评分(28.55±18.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0.36)、(43.40±19.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 小切口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观察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比术前及术后JOA评分,...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观察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比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在cT上测量c5,节段椎管术前、术后6个月的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观察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2分,术后平均JOA评分14.8分。节段椎管矢状径术前为8.6±1.1mm,术后6个月为16.1±0.9mm,椎管扩大率为(74.3±14.4)%。术后6个月,可以观察到单开门门轴侧骨融合,无螺钉松动及再“关门”现象。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防止再关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微型钛板
下载PDF
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张惠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通道下行椎间...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QUADRANT通道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1 位作者 杨志发 杨永迁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与传统丝线悬吊法比较,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法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52例,其中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法22例(微型钛板组),应用传... 目的与传统丝线悬吊法比较,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法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52例,其中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法22例(微型钛板组),应用传统丝线悬吊法30例(丝线悬吊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JOA评分、C5节段椎管矢状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4.2±18.2)%,丝线悬吊组为(55.6±21.7)%,两组手术后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t=5.36、5.75,P<0.05),但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3个月的椎管扩大率丝线悬吊组为(38±12)%,微型钛板组为(68±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7,P<0.05)。微型钛板组病人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丝线悬吊组(χ2=10.6,P<0.05)。微型钛板组无C5神经根麻痹,丝线悬吊组术后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和传统丝线悬吊均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型钛板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与疗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3 位作者 张惠城 杨永迁 黄岭志 杨志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科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Mimics软件上计算出伤体内骨水泥弥散容积。骨水泥弥散容积比=骨水泥弥散容积/伤锥体积,...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科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Mimics软件上计算出伤体内骨水泥弥散容积。骨水泥弥散容积比=骨水泥弥散容积/伤锥体积,将骨水泥弥散容积比分为3级,1级<25%,25%<2级<50%,3级>50%,对比术前与术后随访(12个月)的模拟VAS评分与腰疼ODI评分。结果37例患者实施PVP,术后获12~27个月随访(平均16.8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骨水泥弥散容积比分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25%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增加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体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陈嘉裕 高梁斌 +1 位作者 张亮 张志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42-143,共2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9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低龄儿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影像学测量
16
作者 陈嘉裕 刘展亮 +3 位作者 张惠城 杨志发 黄领志 杨永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8期6-8,共3页
目的:测量低龄儿童(5~10岁)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参数,为临床实施寰枢椎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寰枢椎CT扫描的低龄儿童(5~10岁)影像学资料。采用CT三维成像测量... 目的:测量低龄儿童(5~10岁)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参数,为临床实施寰枢椎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寰枢椎CT扫描的低龄儿童(5~10岁)影像学资料。采用CT三维成像测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包括寰椎椎弓根的宽度、高度及长度;枢椎椎弓根的宽度、高度及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的长度为左侧(31.27±2.37)mm,右侧(31.13±2.42)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为左侧(7.04±0.63)mm,右侧(7.06±0.59)mm;寰椎椎弓根的高度为左侧(5.59±0.47)mm,右侧(5.68±0.41)mm;枢椎椎弓根长度为左侧(26.68±0.86)mm,右侧(26.42±0.81)mm;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为左侧(5.45±0.53)mm,右侧(5.52±0.61)mm;枢椎椎弓根的高度为左侧(6.67±0.73)mm,右侧(6.68±0.75)mm。结论:低龄儿童(5~10岁)可以容纳3.5 mm直径的椎弓根螺钉,理论上可以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寰枢椎 椎弓根 影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展亮 张惠城 +1 位作者 陈嘉裕 李晓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前VAS为(7.3±1.6)分,术后3d VAS为(2.9±1.5)分,术后3个月VAS为(2.6±1.3)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压缩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未见术后治疗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下载PDF
单节段融合双节段置入物固定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亮 靳安民 +4 位作者 闵少雄 陈嘉裕 高梁斌 李健 赵卫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9期7639-7642,共4页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Dennis分型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无明显损伤,为了减少融合节段,保留正常间盘,单节段椎体融合(伤椎与上位椎体)手术方式已有人提出,但由于伤椎本身的损伤,切除部分椎体后置入固定螺钉容易松动,甚至无法固定。而将固定螺...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Dennis分型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无明显损伤,为了减少融合节段,保留正常间盘,单节段椎体融合(伤椎与上位椎体)手术方式已有人提出,但由于伤椎本身的损伤,切除部分椎体后置入固定螺钉容易松动,甚至无法固定。而将固定螺钉置入伤椎下位椎体,通过单节段融合双节段固定来稳定脊柱,是否完全可行尚无定论。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单节段融合双节段置入物固定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体外对比观察,于2007-06/2008-06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取7~9月龄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3~L3节段)20具,其中10具为完整标本,10具为通过预损伤逐级撞击法制备的L1爆裂性骨折B型标本。方法:收集新鲜猪T13~L3节段胸腰椎标本,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实验分为4组,完整标本组(n=10):新鲜猪T13~L3节段标本;失稳组(n=10):采用预损伤逐级撞击法制备的L1爆裂性骨折B型标本;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n=10):失稳组经生物力学检测后,切除伤椎上位椎间盘连同椎体上1/2,取髂骨植骨,使用山东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U-FRONT胸腰椎前路双棒系统侧前方固定T14~L2椎体。切除两椎间盘内固定组(n=10):将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检测后切除伤椎及下位椎间盘,髂骨植骨,用威高U-FRONT系统前侧方固定T14~L2椎体。植骨块长度比植骨区长1mm。主要观察指标:在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检测并记录加载力矩为10N?m时各组T14~L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轴向旋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失穏组在伸屈、左右侧弯、轴向旋转方面表现出明显不稳,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1)。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及切除两椎间盘内固定组初始稳定性则有明显提高,伸屈、左右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与失稳组相比亦明显减小(P<0.05);两组标本伸屈、左右侧弯的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相比均明显减少,而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轴向旋转小于切除两椎间盘内固定组(P<0.05)。结论:单节段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B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方向均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左右旋转初始稳定性较传统的切除两椎间盘伤椎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生物力学 单节段融合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惠城 刘展亮 +2 位作者 陈嘉裕 杨志发 杨永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老年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老年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胸腰椎恢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复位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对老年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伤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后路复位固定术 椎体间植骨融合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志发 刘展亮 +2 位作者 张惠城 陈嘉裕 杨永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对比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112个椎体)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与PKP组,各48例(56个椎体),均给予相应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对比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112个椎体)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与PKP组,各48例(56个椎体),均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PKP组患者前椎、后椎高度分别为(83.6±10.3)、(85.4±11.7)mm,明显高于PVP组(75.9±9.2)、(78.3±10.5)mm(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30.4%低于PVP组60.7%(P<0.05);术后PKP组与PVP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1.1±0.5)、(1.2±0.6)分]及活动能力评分[(1.2±0.2)、(1.3±0.3)分]相比术前疼痛程度评分[(2.4±1.5)、(2.2±1.6)分]及活动能力评分[(2.4±0.6)、(2.3±0.4)分]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与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恢复椎体高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