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3、FT4、FT3/FT4、TSH与克罗恩病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临床活动度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 陈延方 +3 位作者 陈璐 黄小莉 刘诗琦 陈洪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49-856,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克罗恩病(CD)患者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后临床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接受VDZ治疗且疗程超过3个月的C... 目的:探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克罗恩病(CD)患者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后临床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接受VDZ治疗且疗程超过3个月的CD患者54例,对照组89例。收集对照组及CD患者使用VDZ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FT3、FT4、FT3/FT4、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数据,用CD活动指数(CDAI)评估CD疾病活动度。比较CD患者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差异。根据VDZ治疗前后CDAI差值(ΔCDAI)是否≥100分分为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VDZ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及其差值(ΔFT3、ΔFT4、ΔFT3/FT4、ΔTSH)与ΔCDAI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差值对VDZ临床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CD患者治疗前FT3、FT3/FT4低于对照组(P<0.05);VDZ治疗3个月后FT3、FT3/FT4较前提高,FT4降低(P<0.05)。应答组FT3、FT4、FT3/FT4、CDAI在VDZ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Z治疗前后ΔFT3、ΔFT3/FT4与ΔCDAI间呈负相关(P<0.05),ΔFT4、ΔTSH与ΔCDA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ΔFT3、ΔFT3/FT4预测VDZ治疗临床应答潜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827,灵敏度为82.9%、80.5%,特异度均为81.8%。结论:血清游离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尤其是FT3、FT3/FT4变化与CD患者VDZ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变化呈负相关,并对其临床应答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维得利珠单抗 临床应答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延方 赵晔 施瑞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2期5171-5176,共6页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第8位,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给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一种新型内镜下切除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完全切除率和更低...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第8位,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给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一种新型内镜下切除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完全切除率和更低的复发率,目前已成为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标准方法.本文就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癌 机器人 铥激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腾冲火山岩岩浆源区性质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延方 《建材地质》 1997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据玄武岩及其斑晶橄榄石的成分估算了岩浆喷发前的进化程度,据玄武岩微量元素组成利用瑞利定量模型计算了原始岩浆及岩浆源区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本区火山岩源区具有显著的富集特征。
关键词 腾冲 火山岩 原生岩浆 岩浆源区
下载PDF
巴州区滑坡灾害分布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4
作者 李明 陈延方 +1 位作者 蔡长发 吴超源 《城市地理》 2016年第3X期61-61,共1页
本文通过介绍巴州区滑坡灾害分布特征,选取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危险性评价。
关键词 滑坡 模糊综合评判法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放疗治疗T1a-MM/T1b-SM期食管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5
作者 陈延方 刘仕倩 +2 位作者 李明月 陈蓉 施瑞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76-3682,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放疗治疗T1a-MM/T1b-SM期食管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T1a-MM/T1b-SM期食管鳞癌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ESD组(单纯ESD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放疗治疗T1a-MM/T1b-SM期食管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T1a-MM/T1b-SM期食管鳞癌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ESD组(单纯ESD治疗)和ESD-放疗组(ESD联合放疗),术后随访时间为(44±17)个月。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差异,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ESD-放疗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65±7)岁],ESD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67±9)岁]。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SD-放疗组1、3和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5%、92.9%和77.4%,均高于ESD组的85.2%、73.2%和62.7%(均P<0.05)。ESD-放疗组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7%和94.7%,ESD组分别为96.3%、96.3%和7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SD联合放疗(HR=0.19,95%CI:0.04~0.90,P=0.037)、肿瘤完全切除(HR=0.25,95%CI:0.07~0.86,P=0.027)以及脉管侵犯(HR=12.06,95%CI:1.61~90.26,P=0.015)是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ES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狭窄,联合放疗后未出现3级及以上放疗不良反应。结论ESD联合放疗是T1a-MM/T1b-SM期食管鳞癌患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姜靓婧 陈璐 +2 位作者 陈延方 陈依然 陈洪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5-400,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VDZ治疗的22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评... 目的:初步观察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VDZ治疗的22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评估VDZ用药0、2、6、14周疾病活动情况、相关炎症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缓解率、临床应答率,同时评估VDZ用药14周后的内镜应答率与内镜缓解率,进一步分析影响VDZ疗效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VDZ用药后临床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VDZ治疗0、2、6、14周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分别为181.01分(160.11分,231.56分)、148.45分(134.88分,200.52分)、127.46分(91.44分,163.62分)、82.35分(63.50分,121.84分),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5.72 mg/L(3.59 mg/L,11.10 mg/L)、2.86 mg/L(0.86 mg/L,5.27 mg/L)、1.55 mg/L(0.86 mg/L,9.89 mg/L)、2.86 mg/L(0.86 mg/L,3.12 mg/L),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4.23、9.69,P<0.001、=0.021);在治疗2、6、14周CDAI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0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30.00、80.00、33.00,=102.00、109.00、98.00;P=0.017、<0.001、<0.001,=0.026、0.045、0.011)。VDZ治疗14周的红细胞沉降率(ESR)为8.00 mm/1 h(4.00 mm/1 h,17.00 mm/1 h),较治疗0周[17.00 mm/1 h(12.25 mm/1 h,21.75 mm/1 h)]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2.50,P=0.020)。VDZ治疗2、6、14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4.5%(12/22),68.2%(15/22)和86.4%(19/22),临床应答率分别为18.2%(4/22)、54.5%(12/22)和95.5%(21/22)。VDZ治疗14周后17例患者复查内镜,其中9例获内镜应答,3例获内镜缓解。疾病行为狭窄型(β=-4.586,OR=0.010,P=0.010)、穿透型(β=-5.005,OR=0.007,P=0.025),以及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β=-3.371,OR=0.034,P=0.045)为VDZ治疗未获得临床缓解的危险因素,VDZ用药疗程达14周为保护因素(β=2.475,OR=11.885,P=0.011)。结论:VDZ能够有效缓解处于活动期的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活动,克罗恩病的疾病行为、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和VDZ用药疗程可能与VDZ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生物制剂 维得利珠单抗 疗效
原文传递
血清胆红素与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刘诗琦 陈延方 +4 位作者 陈璐 王清霞 王艳 黄小莉 陈洪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与疾病临床活动度和内镜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的CD患者以及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人口学特...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与疾病临床活动度和内镜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的CD患者以及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和相关临床数据,比较CD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D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6例CD患者和196例健康对照组。CD活动组患者的血清Tbil、Ibil和Dbil水平分别为7.2(5.4,9.7)μmol/L、4.6(3.4,6.6)μmol/L和2.5(1.7,3.6)μ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11.5(8.6,15.0)μmol/L、7.2(5.2,10.0)μmol/L和4.0(3.1,5.3)μmol/L,以及CD缓解组的11.8(8.5,14.6)μmol/L、8.2(5.1,9.5)μmol/L和4.0(2.8,5.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在CD患者中,缓解组、轻、中、重度活动组间血清Tbil、Ibil、Dbil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临床活动度高的患者胆红素水平低;在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中,<3分、3~6分、7~15分、≥16分的CD患者的血清Tbil、Ibil、Dbil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5),且内镜活动度高的患者胆红素水平低。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与最高四分位数血清胆红素水平相比,血清低水平的Tbil、Ibil、Dbil与CD活动指数和SES-CD增高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D疾病活动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患者疾病活动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血清胆红素 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
原文传递
支架内套支架技术移除难取性食管自膨式金属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8
作者 赵晓丹 李明月 +3 位作者 唐夏姣 朱叶 陈延方 施瑞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2449-2452,共4页
探讨食管支架内套支架(SIS)技术应用于移除难取性食管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应用SIS技术诊治的难取性食管SEMS患者,分析支架取出成功率及不良事... 探讨食管支架内套支架(SIS)技术应用于移除难取性食管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应用SIS技术诊治的难取性食管SEMS患者,分析支架取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共纳入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0~73(62.7±8.5)岁。内侧支架置入术临床成功率为12/12,中位留置时间为[M(Q_(1),Q_(3)),64.5(52.0,90.8)d],术后移位率及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2和3/12。所有患者的食管双支架均一次性成功取出。所有患者SIS术后均出现黏膜少量渗血,随访90 d,无患者发生手术操作相关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支架内套支架技术 难取性食管自膨式金属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阿达木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9
作者 刘瑶瑶 陈延方 +4 位作者 刘娟 陈璐 姜靓婧 孙瑞 陈洪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阿达木单抗的41例克罗恩病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同时评估基线... 目的初步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阿达木单抗的41例克罗恩病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同时评估基线及用药12周、24周、48周疾病活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阿达木单抗每2周皮下注射给药1次, 按照160 mg/第1次、80 mg/第2次、此后每次40 mg的剂量用药。结果阿达木单抗用药后12周、24周、48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3.9%(18/41)、60.6%(20/33)、60.9%(14/23), 临床应答率分别为75.6%(31/41)、69.7%(23/33)、56.5%(13/23)。12周、24周、48周的内镜下缓解率分别为4/14、2/6、1/4, 有1/14患者在用药24周达到黏膜愈合。原发性失应答率为17.1%(7/41), 继发性失应答率为14.6%(6/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41)。结论阿达木单抗能有效地缓解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内疾病活动, 值得广泛使用。病程<2年、无英夫利西用药史、基线简化CD活动指数评分(HBI)低、疗程长的患者疗效可能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阿达木单抗 有效性研究 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