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
1
作者 陈心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155,共16页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性与人文性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质疑进...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性与人文性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质疑进行梳理,进而从逻辑、实证与有限理性方面对社会学的科学性进行定义。最后,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可能的“特色”来源与“特色”自觉意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扎根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土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下的“人文性”共同发挥作用,发展出中国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俱强且和谐一体的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的二重性 科学性 人文性 中国特色社会学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4
2
作者 陈心想 何绪生 +2 位作者 耿增超 张雯 高海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534-6542,共9页
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利用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两种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及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生物炭当季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5(5 t/hm2)、B10(10 t/hm2)、B15(15 t/hm2)和B20(20 t/hm2),氮... 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利用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两种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及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生物炭当季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5(5 t/hm2)、B10(10 t/hm2)、B15(15 t/hm2)和B20(20 t/hm2),氮磷钾肥均作基肥施用。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新积土糜子季土壤pH值,其他处理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显著增加新积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幅为1.5%—58.2%;显著增加两种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31.1%—272.2%;2)两种土壤的矿质态氮含量、新积土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氮磷钾增幅分别为6.0%—112.8%、3.8%—38.5%和6.1%—47.2%;3)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塿土上作物氮吸收量,而作物磷、钾吸收量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生物炭对小麦和糜子的增产效应尚不稳定,在试验最高用量时甚至产生轻微抑制作用。总之,施用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但生物炭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与土壤、作物类型及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塿土 新积土 土壤化学性质 小麦 糜子 产量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16
3
作者 陈心想 耿增超 +1 位作者 王森 赵宏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1-758,共8页
以小麦-玉米轮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对塿土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B60(60 t·hm-2)和B80(80 t·hm-2),氮磷钾肥... 以小麦-玉米轮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对塿土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B60(60 t·hm-2)和B80(80 t·hm-2),氮磷钾肥均作基肥施用。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玉米收获后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小麦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且显著提高土壤酶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用量为80 t·hm-2时效果最显著,但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增加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增幅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动态变化显示,越冬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低,但微生物量碳在拔节期出现高峰,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返青期出现高峰,与作物生育旺盛时期一致;显著减少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波动。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土壤酶指数为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征,可全面反映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的响应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塿土 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生物炭用量对模拟土柱氮素淋失和田间土壤水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心想 何绪生 +1 位作者 张雯 耿增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4,139,共6页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把由果树废枝干制备的生物炭以0,20,40,60 t·hm^-2和80 t·hm^-2的用量施入土壤,以探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硝铵态氮素淋失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NH4+-N和NO3...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把由果树废枝干制备的生物炭以0,20,40,60 t·hm^-2和80 t·hm^-2的用量施入土壤,以探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硝铵态氮素淋失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NH4+-N和NO3--N累积淋溶量,其中用量为80 t·hm^-2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和18.6%(P<0.05);NO3--N淋溶主要集中在前三次,其淋溶量占总量的97.3%~98.8%,生物炭能增加NO3--N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延缓淋失;在整个淋洗过程中,氮素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其累积淋溶量占NO3--N、NH4+-N淋溶总量的97.3%~98.14%;施用生物炭种植春玉米后,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增加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素淋失 NO3^--N NH4^+-N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心想 何绪生 +5 位作者 耿增超 尚杰 赵军 刘春言 王亚萍 殷笑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4,共8页
分析了生物炭不同用量条件下土生物活性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除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外,土壤其它生物活性指标与土壤容重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微生物量氮和三大类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 分析了生物炭不同用量条件下土生物活性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除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外,土壤其它生物活性指标与土壤容重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微生物量氮和三大类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蔗糖酶外,酶活性与三类微生物数量间显著相关,但蔗糖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间并不完全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脲酶和微生物量氮对土壤肥力影响以直接作用为主,而过氧化氢酶则以间接作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微生物因子、酶活性因子和速效磷因子进行综合描述土壤肥力特征。其中,各处理综合得分在玉米季大于小麦季,且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高用量生物炭对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生物活性 土壤肥力 土壤容重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心想 耿增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生物质炭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过热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溶性的固态物质。近年来,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促进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研究及应用,从生物质炭性质... 生物质炭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过热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溶性的固态物质。近年来,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促进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研究及应用,从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因素,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未来生物质炭在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影响因素 土壤性质 作物生长
下载PDF
市场机制、社会资本与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多维减贫政策目标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尹俊 孙博文 +1 位作者 强远 陈心想 《经济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276-307,共3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的精准扶贫使得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显著下降,继续改善农村多维贫困是新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本文在多维减贫政策目标下,考察了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的多维减贫效应及两者作用的关系。基于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的精准扶贫使得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显著下降,继续改善农村多维贫困是新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本文在多维减贫政策目标下,考察了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的多维减贫效应及两者作用的关系。基于2014、2016及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内生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农地流转市场化为代表的市场机制与农村社会资本都表现出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进一步分析两者作用的关系发现,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本的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显著替代作用,农地流转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资本的多维减贫效应更弱,更具体地表现为对集体社会资本而非个体社会资本的替代效应。随着市场化转型的推进,集体社会资本的作用被弱化了,市场机制发挥着更为关键的多维减贫效应。异质性分析中,与区域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以及农地转入样本相比,区域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农地转出样本中市场机制对集体社会资本的替代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市场机制和个体社会资本对各维度贫困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市场机制对集体社会资本的替代作用也较为稳健,但对个体社会资本的替代和互补作用在不同减贫渠道中均有体现。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化、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以及健全多维减贫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多维减贫 市场机制 社会资本
下载PDF
从“龙生龙,凤生凤”说起——布查德和他的双生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心想 《社会学家茶座》 2004年第8期59-65,共7页
关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发展与成就的影响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两者对人的影响也有着朴素的认识。在遗传方面,我们有着这样的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在环境影响的方面,我们... 关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发展与成就的影响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两者对人的影响也有着朴素的认识。在遗传方面,我们有着这样的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在环境影响的方面,我们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革”中“血统论”的拥护者打出这样一副对联:“老子英雄儿好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环境 托马斯·布查德 双生子 基因 心理差异
下载PDF
制度能否移植?——外来强加的激进变革后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心想 《社会学家茶座》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制度变革可以由外部强加吗?可以由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吗?制度变革是否必须像哈耶克主张的自然演变,而不是设计出来外部干预?制度是否必须“适应(appropiate)”该国家的具体环境?如果移植了,长期和短期后果各会怎么样?这... 制度变革可以由外部强加吗?可以由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吗?制度变革是否必须像哈耶克主张的自然演变,而不是设计出来外部干预?制度是否必须“适应(appropiate)”该国家的具体环境?如果移植了,长期和短期后果各会怎么样?这些问题的争议很大。笔者曾在介绍福山的《国家构建:21世纪的治理与世界秩序》一书的时候涉及这类问题(以《国家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革 移植 国家构建 激进 外部干预 世界秩序 21世纪 哈耶克
下载PDF
黑猩猩的权与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心想 《社会学家茶座》 2011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政治比人类还古老。近30年前,动物行为学家弗朗斯·德瓦尔出版了《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的权力与性》一书,用拟人的笔法描写和分析了荷兰阿纳姆动物园里黑猩猩们的政治行为,挖掘了黑猩猩玩权谋狡诈的“马基雅维利智慧”。这是... 政治比人类还古老。近30年前,动物行为学家弗朗斯·德瓦尔出版了《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的权力与性》一书,用拟人的笔法描写和分析了荷兰阿纳姆动物园里黑猩猩们的政治行为,挖掘了黑猩猩玩权谋狡诈的“马基雅维利智慧”。这是一本富含思想又非常有趣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猩猩 动物行为学家 政治行为 马基雅维利 动物园
下载PDF
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1
11
作者 高海英 何绪生 +2 位作者 陈心想 张雯 耿增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48-1955,共8页
为了促进生物炭研究和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基氮肥及相应生物炭对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养分状况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氮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效... 为了促进生物炭研究和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基氮肥及相应生物炭对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养分状况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氮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矿质态氮含量,增强土壤保肥能力,促进作物增产。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状况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作物增产效应不明显甚至减产。因此,将生物炭与肥料复合制成生物炭基肥料不但可以保持生物炭改良土壤的功能,还可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有利于生物炭农用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基硝酸铵 化学性质 养分状况 小麦 糜子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7
12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3 位作者 陈心想 赵军 耿荣 王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9-517,共9页
通过安排田间试验,在旱作农田土壤中施用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分层分析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 通过安排田间试验,在旱作农田土壤中施用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分层分析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3-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B0)显著增加87.22%、33.33%、18.76%、94.79%、178.80%;在10~20 cm土层,TOC、POC、TN、NO-3-N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EOC、MBC、A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分别比B0显著增加78.05%、23.85%、31.07%,而MBN在40 t·hm-2时达到最大,比B0显著增加50.87%;在20~30 cm土层,并没有直接地施用生物炭,但因为上层生物炭的影响,除NO-3-N外,其余各指标含量多在60 t·hm-2或80 t·hm-2时显著高于B0;此外,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氮储量在0~30 cm土层分别增加37.92%~108.31%和1.05%~14.94%,其中氮储量在生物炭用量为60 t·hm-2时达到最大。相关分析也表明,土壤TOC、EOC、POC、TN、AN、NO-3-N含量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因此,适量施用生物炭具有提高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增加土壤碳截留,提升土壤养分供应的能力。推荐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碳 全氮 旱作农田 储量 分布 用量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6
13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2 位作者 王月玲 陈心想 赵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娄)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娄)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t·hm^(-2)时达到最大,而在20—30 cm土层,SMBC和SMB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80 t·hm^(-2)时达到最大,且在整个测试土层,施炭处理均比对照(B0)含量高。(2)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6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指数(SEI),在0—1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显著增加1.6—2.7倍;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分别显著增加26.6%—39.5%和18.7%—21.7%,但用量达到80 t·hm^(-2)时,SEI则又显著下降。(3)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本研究的8个指标归纳为土壤活性因子和土壤强度因子,其综合得分在不同土层总体上表现为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不同处理综合得分为B60>B40>B20>B80>B0,在20—30 cm土层,综合得分为B60>B80>B40>B20>B0。【结论】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土娄)土土壤微生物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生物环境。总体而言,6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土娄)土
下载PDF
快速变迁时代的社会教育力
14
作者 陈心想 《今日教育》 2016年第11期13-15,共3页
与传统社会相比,我们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以科技发明为引擎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变迁。由于传统社会变迁缓慢,一个人的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文化,几乎从父辈那里可以口耳相传,成年之前所掌握的谋生本领几乎可以使用终生。几近静止的社会,一代... 与传统社会相比,我们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以科技发明为引擎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变迁。由于传统社会变迁缓慢,一个人的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文化,几乎从父辈那里可以口耳相传,成年之前所掌握的谋生本领几乎可以使用终生。几近静止的社会,一代一代复制着类似的生活方式,应付着生活的需要。而在现代社会,这些都成了明日黄花,不仅上一代人应付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生活之需,而且在知识和技术更新加快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力 口耳相传 上一代人 科技发明 物质文化 技术更新 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 社会变迁 终身教育
下载PDF
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特征及其作物肥效评价 被引量:60
15
作者 高海英 陈心想 +2 位作者 张雯 何绪生 耿增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8,85,共11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物肥效。【方法】以竹炭、木炭、硝酸铵为原材料,分别制备了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采用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等离子光谱仪、pH计和红外光谱,对2种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氮...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物肥效。【方法】以竹炭、木炭、硝酸铵为原材料,分别制备了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采用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等离子光谱仪、pH计和红外光谱,对2种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氮肥的部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进行分析。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在壤土和砂土上,研究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对作物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竹炭和木炭2种生物炭的含碳量高达60%以上。竹炭灰分含量高于木炭,而负载硝酸铵量低于木炭,分别约为8%和18%。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分别呈蜂窝状和管状结构,基本保持了竹炭和木炭的微观形态。在制备生物炭基氮肥的吸附过程中,竹炭、木炭与硝酸铵以物理吸附相结合,吸附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竹炭、木炭均呈碱性,吸附氮肥后pH值显著降低。在壤土和砂土上,施用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可显著促进小麦、糜子的生长和增产,并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延长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存留期,减少养分淋失。【结论】将生物炭作为肥料载体制备的生物炭基肥料,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还有利于生物炭农用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基氮肥 理化性质 小麦 糜子 生物肥效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糜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4 位作者 陈心想 张雯 赵军 王森 王亚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1,158,共7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和糜子产量的影响,采用糜子盆栽种植方式,分别在砂土、壤土和盐土三种土壤上设置了生物炭施用量为B0(0 t·hm-2)、B15(15 t·hm-2)、B30(30 t·hm-2)、B45(45 t·hm-2)和B60(60 t·hm... 为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和糜子产量的影响,采用糜子盆栽种植方式,分别在砂土、壤土和盐土三种土壤上设置了生物炭施用量为B0(0 t·hm-2)、B15(15 t·hm-2)、B30(30 t·hm-2)、B45(45 t·hm-2)和B60(60 t·hm-2)五个水平。结果表明:砂土、壤土和盐土这三种土壤分别对应生物炭用量为45 t·hm-2、45 t·hm-2和30 t·hm-2时土壤总体酶活性(Et)达到最高,并且盐土、砂土和壤土的总体酶活性指标最大值分别比相应对照B0增加16.59%、7.29%、4.07%,说明生物炭对盐土酶活性的影响显著高于砂土,砂土高于壤土;在砂土中施用生物炭后,对糜子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壤土和盐土上增产效果不显著;生物炭的施用还促进了砂土中糜子生物量的积累,并且在壤土上糜子的生物量的积累高于盐土和砂土。总之,在土壤中施用生物炭,不仅可以促进糜子增产,增加土壤总体酶活性,还可以改良土壤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蔗糖酶 过氧化氢酶 脲酶 碱性磷酸酶 总体酶活性指标 糜子产量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典型森林类型土壤主要肥力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姜林 耿增超 +6 位作者 张雯 陈心想 佘雕 张强 崔乐乐 王宏翔 郭永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2-1993,共12页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典型森林类型下土壤的主要剖面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受森林凋落物的累积、分解和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的影响,贺兰山、六盘山主要森林土壤的剖面肥力具...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典型森林类型下土壤的主要剖面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受森林凋落物的累积、分解和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的影响,贺兰山、六盘山主要森林土壤的剖面肥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土壤孔隙度(54.50%—72.22%,剖面均值,下同)受有机质影响显著,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容重(0.72—1.21 g/cm3)、比重(2.55—2.68 g/cm3)随土层加深显著增大,且六盘山各样地比重大于贺兰山。受有机质归还作用影响,有机碳(24.03—65.37 g/kg)、全N(1.48—3.49 g/kg)、NO-3-N(1.88—10.50 mg/kg)、NH+4-N(5.02—11.01 mg/kg)、全P(0.37—1.19 g/kg)、有效P(4.82—13.38 mg/kg)、速效K含量(82.03—244.62 mg/kg)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全K含量(18.92—26.14 g/kg)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且六盘山各样地全K含量大于贺兰山。土壤C/N(11.74—19.88)呈现B层>C层>A层,且贺兰山各样地C/N大于六盘山。土壤CEC(23.94—40.30 cmol/kg)受有机质的主导作用明显,随土层加深显著减小,pH值(7.09—8.09)、ESP(0.59%—2.47%)及BSP(51.24%—80.57%)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且贺兰山各样地pH值、ESP大于六盘山。粘粒(5.46%—10.20%)、TDS(0.33—1.12 g/kg)及CaCO3(1.44—14.23 g/kg)均未出现明显积聚,且贺兰山各样地TDS、CaCO3含量大于六盘山。因子分析显示,对于该区域各样地土壤的肥力特征,可以应用有机质因子、环境因子和NO-3-N因子进行综合描述。其中青海云杉、山杨混交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因子得分最高,贺兰山各样地环境因子得分显著大于六盘山,NO-3-N因子得分则以小叶金露梅灌丛和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六盘山 森林土壤 剖面 肥力特征 理化性质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不同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殷金岩 耿增超 +3 位作者 孟令军 王海涛 张雯 陈心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12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马铃薯"早大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用量(0(CK),1.5,3.0,6.0,10.0mg/kg)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生物炭基硒肥、保水...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马铃薯"早大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用量(0(CK),1.5,3.0,6.0,10.0mg/kg)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4种硒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4种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硒肥用量为1.5mg/kg(除亚硒酸钠硒肥外)时马铃薯产量增加,之后随着硒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总硒含量和有机硒的转化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马铃薯的产量、总硒含量及有机硒的转化率,硒肥用量以3.0mg/kg为宜。在适宜硒肥用量3.0mg/kg时,4种硒肥不会影响马铃薯淀粉的累积。【结论】4种硒肥中,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硒肥用量以3.0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硒肥 马铃薯
下载PDF
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军 耿增超 +4 位作者 张雯 陈心想 尚杰 王秋铭 孙怡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2种生物炭(竹炭、木炭)及生物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糜子、冬小麦连续种植盆栽试验,在砂土和壤土土壤上各设置6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 【目的】研究2种生物炭(竹炭、木炭)及生物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糜子、冬小麦连续种植盆栽试验,在砂土和壤土土壤上各设置6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及施用硝酸铵(AN)、竹炭(BC)、木炭(WC)、竹炭基氮肥(BAN)、木炭基氮肥(CAN),测定糜子、小麦收获后2种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砂土土壤中2季作物收获后,各处理蔗糖酶活性从高到低为CAN>BAN>AN>WC>BC>CK,且CAN、BAN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糜子收获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CAN处理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而小麦收获后,除CAN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糜子季均有大幅度增加。在壤土土壤中,收获2季作物后,各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AN>AN>CAN>WC>BC>CK;第1季糜子收获后,碱性磷酸酶活性CAN处理最强,BC处理最低;小麦收获后,AN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BC处理最低。不论是在糜子季还是小麦季,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种土壤中表现基本相同,均以CAN处理最强,BC处理最弱。在2种土壤中,糜子收获后,各处理脲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BAN>CAN>AN>CK>BC>WC;在小麦收获后,各处理脲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AN>AN>BAN>BC>CK>WC。【结论】与CK相比,施用BAN和CAN仅对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而施用BC、WC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除砂土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外,2种土壤中各施肥处理在糜子季的酶活性均较小麦季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基氮肥 蔗糖酶 过氧化氢酶 碱性磷酸酶 脲酶
下载PDF
生物质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海英 陈心想 +4 位作者 张雯 何绪生 耿增超 佘雕 郭永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0,共7页
通过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较系统分析和评价竹炭和木炭两种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基硝酸铵的部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及土壤水分吸持特征,以为生物质炭作肥料缓释载体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通过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较系统分析和评价竹炭和木炭两种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基硝酸铵的部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及土壤水分吸持特征,以为生物质炭作肥料缓释载体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实验所用生物质炭含碳量高达60%以上,并含有N、H、O等元素。竹炭比木炭富含灰分,而竹炭比木炭负载硝酸铵量低,其分别约为8%和18%。生物质炭基硝酸铵呈无定形、多孔状结构,基本保持生物质炭的微观形态。生物质炭与氮肥复合是靠物理吸附相结合的,复合中未发生化学变化。供试生物质炭呈碱性,吸附氮肥后pH值降低。两种生物质炭对土壤持水容量或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改善程度与土壤质地有关。传统工艺竹炭、木炭也可作肥料养分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硝酸铵 生物质炭基硝酸铵 理化性质 形貌结构 水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