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屏风颗粒联合百令胶囊对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力调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泉芳 覃寿明 +4 位作者 邹小英 王可 梁象东 梁秋丽 姚冬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百令胶囊调节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择期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疗程为2个周期;实验组加服玉屏风颗粒与百令胶囊。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分别测定免疫...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百令胶囊调节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择期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疗程为2个周期;实验组加服玉屏风颗粒与百令胶囊。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化疗后的IgG、IgA、IgM以及CD4+、CD8+的水平较化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化疗后的IgG、IgA、IgM以及CD4+、CD8+的水平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百令胶囊有助于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 百令胶囊 肺癌化疗 免疫力调节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5 位作者 邹小英 凌志安 巫艳彬 孔晋亮 徐邦浩 杜清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28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72)与无VTE组(n=210),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28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72)与无VTE组(n=210),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TE组的腺癌占65.28%、Ⅳ期占87.50%、血黏稠度增高占65.28%和D-二聚体增高占70.83%,均高于无VTE组的51.43%、75.71%、51.43%和56.67%(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年龄以及血黏稠度水平与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其OR值分别为3.802、2.339、5.814、3.875与6.4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效果:72例肺癌化疗合并VTE患者1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后36例治愈,8例好转,总有效率为61.11%。结论:Ⅳ期的肺腺癌、吸烟、高龄以及血黏稠度和D-二聚体的增高为肺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评估肺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可提高其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化疗
下载PDF
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4 位作者 邹小英 巫艳彬 蔡双启 白玉龙 黄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下载PDF
肺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郑家裕 严玲欣 +3 位作者 潘彦清 梁雨娴 王绍熙 陈泉芳 《蛇志》 2024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目的基于GEPIA数据库探讨正常组织与肺腺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差异表达基因与肺腺癌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该基因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和TIMER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通... 目的基于GEPIA数据库探讨正常组织与肺腺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差异表达基因与肺腺癌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该基因对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和TIMER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GEPIA数据库来获得正常组织和肺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获取差异表达基因与肺腺癌分期的关系,通过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这些基因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和通过使用TIMER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FAM83A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GEPIA中,肺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前10位分别为:RP11-40C6.2、XAGE1A、XAGE1B、RP5-940J5.9、IGHGP、CRABP2、FAM83A、SPP1、TMPRSS4、CEACAM5,均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水平;其中IGHGP、FAM83A基因表达水平与肺腺癌分期相关,而RP11-40C6.2、XAGE1A、XAGE1B、RP5-940J5.9、CRABP2、SPP1、TMPRSS4、CEACAM5基因表达水平与肺腺癌分期无显著相关;在Kaplan-Meier Plotter生存分析中,XAGE1A、XAGE1B、CRABP2、FAM83A、SPP1、TMPRSS4表达水平与OS呈负相关;XAGE1A、XAGE1B、CRABP2、FAM83A、SPP1表达水平与FP呈负相关;FAM83A表达水平与PPS呈负相关。在TIMER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中,CRABP2与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与肿瘤纯度呈负相关;FAM83A与B细胞、树突状细胞呈负相关;SPP1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与肿瘤纯度呈负相关;TMPRSS4与CD4+T细胞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CEACAM5与CD4+T细胞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qRT-PCR实验结果显示,FAM83A在肺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其中FAM83A在肺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分期、免疫细胞浸润、预后不良相关,可能是预测生存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存预后 影响分析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泉芳 邹小英 +9 位作者 陈一强 覃寿明 姚冬芳 巫艳彬 吴易 石昌荆 王可 梁象东 梁秋丽 刘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病例共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病例共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与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住院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16)d,少于对照组的(11.65±2.5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药品费用分别为(7 670.83±1 109.98)、(3 191.30±139.43)元,均低于对照组的(81 167.83±1 131.45)、(3 358.80±153.54)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的开展对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控制药品使用均有积极的作用,具备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临床路径 评价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泉芳 邹小英 +6 位作者 王威 陈一强 覃寿明 姚冬芳 巫艳彬 王可 石昌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2-924,共3页
目的: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该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PTE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 目的: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该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PTE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住院管理;实验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住院管理。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住院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药品费用分别为(17.13&#177;2.22) d、(16545.04&#177;1557.44)元与(7050.83&#177;372.74)元,均少于对照组的(19.77&#177;3.41)d、(17709.45&#177;1902.05)元与(7345.75&#177;450.8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3.47&#177;3.88)分与(90.90&#177;5.30)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PTE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路径 效果 评价
下载PDF
地塞米松两种给药途径对控制肺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泉芳 孔晋亮 +1 位作者 王威 姚冬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80例肺癌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按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注射组与穴位注射组。静脉注射组于化疗前30min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针5mg,而穴位注...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80例肺癌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按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注射组与穴位注射组。静脉注射组于化疗前30min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针5mg,而穴位注射组化疗前30min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针各2.5mg;两组均于化疗前15min及化疗后4h分别静脉推注恩丹西酮注射液各8mg以及行护胃、补液等综合治疗。记录两组化疗后第1、2、3d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第1d两组恶心、呕吐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d两者的恶心、呕吐的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恶心、呕吐的反应更少;完全控制率分别为40%与50%、17.5%与37.5%、40%与70%,第ld两组完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d两组的完全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注射组完全控制率更高。结论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比静脉注射对控制肺癌患者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化疗 穴位注射 静脉注射 胃肠道反应
下载PDF
耳穴贴压法治疗肺结核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4 位作者 邹小英 王可 刘丽华 巫艳彬 姚冬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止吐、护胃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法。记录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止吐、护胃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法。记录两组治疗后第1、7、14d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以及完全控制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化疗后第1、7、14d胃肠道恶心、呕吐的反应率比较,第1d两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d两组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更少;治疗后第1、7、14d对照组与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60%与70%、26.67%与53.33%、40%与66.67%。第ld两组完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d两组的完全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完全控制率更高。结论耳穴贴压法对控制肺结核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肠道反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法 肺结核 化疗 胃肠道反应
下载PDF
PBL医学教育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泉芳 邹小英 姚冬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23期3676-3677,共2页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在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最早提出并应用此方法[1]。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内科教学 应用 教育法 PBL 价值 呼吸 教育学院
下载PDF
临床班级导师对医学本科生的引导作用浅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泉芳 赖铭裕 +3 位作者 李松峰 陈一强 邹小英 蒋晓波 《蛇志》 2015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班级导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引导作用。方法通过总结担任2014级10班临床班级导师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分析临床班级导师对医学本科生的影响。结果担任临床班级导师能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同时对学生提... 目的探讨临床班级导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引导作用。方法通过总结担任2014级10班临床班级导师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分析临床班级导师对医学本科生的影响。结果担任临床班级导师能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同时对学生提前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强化专业思想和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提供了帮助,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结论临床班级导师制是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基础课程与临床科学有机整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班级导师 医学本科生 引导作用
下载PDF
参与式教学在呼吸内科留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泉芳 王威 舒礼佩 《蛇志》 2019年第2期294-29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呼吸内科留学生见习教学中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2019学年下学期某高等医学院校大学五年级留学生班级,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该班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27名)和对照组(27名)。干预组采用参与式教...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呼吸内科留学生见习教学中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2019学年下学期某高等医学院校大学五年级留学生班级,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该班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27名)和对照组(27名)。干预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见习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资料采集、病历汇报、处理措施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所接受的参与式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LBL教学(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模式明显优于LBL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到达教师的授课目的,又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加适合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LBL教学 见习
下载PDF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呼吸内科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泉芳 《蛇志》 2020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对留学生呼吸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2019年春季学期的大学四年级留学生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干预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干...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对留学生呼吸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2019年春季学期的大学四年级留学生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干预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平时成绩及期考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学生对案例式立体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LBL教学的对照组(P<0.05);第2、3、4周的到课情况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显示出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到立体化的转变,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立体教学 LBL教学 内科学
下载PDF
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13
作者 陈泉芳 陈一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见习 胸片 初步诊断 呼吸内科 临床思维能力 同学 医德教育 肺结核 传尸痨 呼吸道感染 临床工作 呼吸系统 解剖学 阳性体征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泉芳 《蛇志》 2020年第1期100-102,116,共4页
抗凝剂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关键,早期肝素的初始应用对生存至关重要。低分子量肝素、间接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素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急性肺栓塞的初始治疗;直接口服抗凝剂以固定剂量给药,而不需要任何实验室凝血监测,更加简化了急性肺栓塞的... 抗凝剂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关键,早期肝素的初始应用对生存至关重要。低分子量肝素、间接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素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急性肺栓塞的初始治疗;直接口服抗凝剂以固定剂量给药,而不需要任何实验室凝血监测,更加简化了急性肺栓塞的初始治疗、预防和长期管理。然而,尽管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素的疗效优于普通肝素,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直接口服抗凝剂在大多数患者中对预防复发性急性肺栓塞的作用与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相似;另外,基于普通肝素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目前仍有迹象肯定了普通肝素在肺血栓栓塞症的初始治疗中初步应用的效果。本文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抗凝
下载PDF
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基本技能教学效果观察
15
作者 陈泉芳 邹小英 +2 位作者 覃寿明 巫艳彬 孔晋亮 《蛇志》 201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呼吸内科轮转实习医师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应用SP进行培训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式教学,并对两组基本技能教学质量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呼吸内科轮转实习医师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应用SP进行培训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式教学,并对两组基本技能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病历书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病人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基本技能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呼吸内科 临床诊断 基本技能
下载PDF
美国医师教育模式及对我国医师培训的思考
16
作者 陈泉芳 邹小英 +2 位作者 王威 巫艳彬 孔晋亮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14-15,共2页
美国医学教育不同于我国医师培训模式,笔者对比了中美两国医师培训模式的差异,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培训途径。
关键词 美国 医学教育 培训模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威 尹瑞兴 +5 位作者 陈泉芳 巫艳彬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194例,其中男162例,女3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9±7.1)岁.明确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并按就诊时间(visiting time,VT)的不同分为4组:0 h<VT≤2 h组(25例)、2 h<VT≤4 h组(54例)、4 h<VT≤6 h组(55例)以及VT>6 h组(60例).分别记录各组Q波、R波、ST段以及T波的改变情况,并对各组的阳性改变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4组间的性别、年龄及Killi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发生改变总阳性率为26.3%(51/194),其中有Q波改变的占11.8%(6/51),有R波改变的占17.6%(9/51),有ST段改变的占25.5%(13/51),有T波改变的占45.1%(23/51).0 h<VT≤2 h组、2 h<VT≤4 h组、4 h<VT≤6 h组以及VT>6 h组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分别为24.0%(6/25)、38.9%(21/54)、18.2%(10/55)以及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2 h<VT≤4 h组心电图阳性改变率均高于4 h<VT≤6 h组和VT>6 h组( P<0.05),且2 h<VT≤4 h组的阳性改变率最高(38.9%).结论 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集中在发病的2 ~4 h,以T波改变多见;识别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临床特点,有助于及早诊断AMI,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威 陈泉芳 +5 位作者 巫艳彬 李其斌 苌海华 廖园莉 白玉龙 黄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常见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院前急救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急诊抢救与住院的102例眼镜王蛇与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根据咬伤蛇类将患者分为眼镜王蛇组35例和银环蛇组6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诊时间、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呼吸机治疗情况、预后情况及院外与院内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措施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王蛇组危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银环蛇组(80.00%和58.21%,P=0.028)。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全身症状,眼镜王蛇组局部肿痛发生率(8.57%和0,P=0.0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0.00%和5.97%,P=0.030)高于银环蛇组,出现呼吸肌麻痹时间短于银环蛇组〔(3.8±2.2)h和(7.1±8.4)h,P=0.042〕。眼镜王蛇组治愈率低于银环蛇组(77.14%和95.52%),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22.86%和4.48%),且眼镜王蛇组院外死亡率高于银环蛇组(11.43%和1.49%,P=0.027)。结论相对于银环蛇,被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病情更为凶险,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时间更短,MODS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更高,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关键性,加强神经毒类毒蛇咬伤院前急救策略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眼镜蛇科 眼镜蛇神经毒素蛋白质类 眼镜王蛇 银环蛇 疾病特征 入院前急救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威 李其斌 +2 位作者 陈泉芳 苌海华 黄锟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3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情况、植皮率以及病死率等。就诊... 目的分析与总结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情况、植皮率以及病死率等。就诊时间≤12 h组112例,就诊时间>12 h组144例,以器官功能障碍率、植皮率与病死率为疗效观察指标,探讨就诊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患者主要系务农与从事捕蛇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率100%、局部反应率100%、全身反应率与器官功能障碍率均为57.03%(146例)、植皮率为17.19%(44例)、病死率1.56%(4例);就诊时间≤12 h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率为37.50%、植皮率为7.14%,均明显低于就诊时间>12 h组的72.22%与25.00%(P均<0.01)。结论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主要系务农与从事捕蛇职业的青壮年男性,受伤部位多为四肢,发病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临床表现均有皮肤软组织肿胀坏死、局部反应明显、中毒途径以局部扩散蔓延为主;疗效与就诊时间相关,12 h内行常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蛇咬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威 李其斌 +3 位作者 陈泉芳 苌海华 白玉龙 廖园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白唇竹叶青蛇咬伤56例(占62.9%),普通竹叶青蛇咬伤33例... 目的分析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广西境内两种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白唇竹叶青蛇咬伤56例(占62.9%),普通竹叶青蛇咬伤33例(占37.1%)。分析其蛇体外形、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外形上蛇体两侧腹部纵线纹白唇竹叶青蛇多为白色,普通竹叶青蛇多为黄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6,P=0.000)。白唇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均出现出血症状,12例伴有患肢局部肿胀,7例伴有轻微疼痛,凝血四项检查均出现异常;普通竹叶青蛇咬伤中毒患者6例出现出血症状,出现时间较晚,均有疼痛、患肢局部肿胀症状,6例凝血四项检查异常。伤情分级:白唇竹叶青蛇中毒轻13例,重38例,危5例;普通竹叶青蛇中毒轻27例,重4例,危2例;两组伤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65,P<0.01)。89例竹叶青咬伤中毒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白唇竹叶青蛇咬伤比普通竹叶青咬伤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唇竹叶青蛇体两侧腹部纵线纹多为白色,咬伤病情较重,全身出血多见、早发,需及早处理;普通竹叶青两侧腹部纵线纹多为黄色,咬伤病情较轻,以患处疼痛、肿胀多见,全身出血症状少见、迟发,建议临床医学观察时间为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属 蛇咬伤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