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震波碎石机碎石125人次临床分析
1
作者 陈照祥 潘慈康 +2 位作者 张开明 叶仲如 李茂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1989年第1期11-11,共1页
我院采用北京中科院 KDE-1型干湿两用碎石机,于1988年11月24日至1989年1月14日共收治11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125人次碎石治疗。110例中,男7 6例,女34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体重30公斤-75公斤,平均58公斤。110例结石患者中,... 我院采用北京中科院 KDE-1型干湿两用碎石机,于1988年11月24日至1989年1月14日共收治11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125人次碎石治疗。110例中,男7 6例,女34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体重30公斤-75公斤,平均58公斤。110例结石患者中,肾盂结石5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震波碎石机 肾盂结石 输尿管结石 铸形结石 碎石效果 上段 冲击次数 临床分析 排石率 解痉止痛
下载PDF
五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肾癌和肾盂癌的评价
2
作者 陈照祥 潘慈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1989年第1期12-12,共1页
肾癌和肾盂癌是肾脏常见的肿瘤,除一般检查方法外,经我院手术和病理证实25例肾癌和6例肾盂癌。本文比较和评价术前尿路造影,同位素扫描、B 超、肾动脉造影和CT 检查,在肾癌和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肾盂造影31例,肾盂、肾盏有虫蚀状改变... 肾癌和肾盂癌是肾脏常见的肿瘤,除一般检查方法外,经我院手术和病理证实25例肾癌和6例肾盂癌。本文比较和评价术前尿路造影,同位素扫描、B 超、肾动脉造影和CT 检查,在肾癌和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肾盂造影31例,肾盂、肾盏有虫蚀状改变和变形的21例(占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癌 肾动脉造影 肾盂造影 同位素扫描 肾实质癌 影像学检查 肾血管 占位病变 血管断裂 血管脂肪瘤
下载PDF
前列腺外周带血流高阻力指数(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3
作者 岳林先 邓立强 +4 位作者 刘军 冉青 陈照祥 潘静 周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双平面直肠腔内探头检测前列腺 ,重点检测前列腺外周带血流参数指标。结果 前列腺增生 67例 ,前列腺癌 5 8例。前列腺外周带血流 2级以上前列腺增生 5 8... 目的 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双平面直肠腔内探头检测前列腺 ,重点检测前列腺外周带血流参数指标。结果 前列腺增生 67例 ,前列腺癌 5 8例。前列腺外周带血流 2级以上前列腺增生 5 8% ,前列腺癌 74.13 % ,P <0 .10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Vmax均值分别是 10 .77cm/s和12 .91cm/s ,RI分别是 0 .71和 0 .82 ,Vmax和RI在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以RI 0 .75为临界值 ,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87.5 %、特异性 92 .4%、准确性 75 %和阳性预测值 84%。结论 前列腺外周带血流增多 ,RI >0 .75时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经直肠 彩色多普勒超声 阻力指数
下载PDF
前列腺癌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阎洪涛 龚百生 +2 位作者 廖勇 杨红 陈照祥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29-430,共2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P5 3蛋白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47例前列腺癌(Pca)、3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中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①Pca组与BPH组中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 1.9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P5 3蛋白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47例前列腺癌(Pca)、3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中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①Pca组与BPH组中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 1.91%和6.66% ,显示Pca组P5 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BPH组(P <0 .0 0 5 ) ,P5 3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64 %、2 9.41%和5 3 .85 % ,显示分化程度越低,P5 3阳性表达率越高。②前列腺癌PCNA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及预后均相关(P <0 .0 0 5 ) ,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③PCNA表达强度受P5 3表达强度的影响。结论 P5 3基因与PCNA可能通过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二者的异常表达对估计Pca的恶性程度、推测预后、术后随访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P53 PCNA
下载PDF
舍尼通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5
作者 阎洪涛 廖勇 +1 位作者 龚百生 陈照祥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30-931,共2页
目的 :评估舍尼通对于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舍尼通对 1 0 6名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开放临床试验 ,口服舍尼通每天 2次 ,每次 1片 (含 70mg水溶性提取物P5及 4mg脂溶性提取物EA1 0 )。 结果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 ,尤... 目的 :评估舍尼通对于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舍尼通对 1 0 6名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开放临床试验 ,口服舍尼通每天 2次 ,每次 1片 (含 70mg水溶性提取物P5及 4mg脂溶性提取物EA1 0 )。 结果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 ,尤以尿频、尿急、会阴部疼痛等改善最为明显 ,客观指标也有显著性改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舍尼通是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有效药物 ,具有疗效较高且安全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尼通 ⅢA型前列腺炎
下载PDF
p53和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阎洪涛 龚百生 +2 位作者 董丹丹 杨红 陈照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同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ca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调节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46例Pca组织及20例良性...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同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ca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调节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46例Pca组织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结果Pca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0%(19/46)和71.74%(33/46),均明显高于BPH组(P<0.05);p53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p53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易转移,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Pca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是检测Pca的较好分子标志物;Pca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Pca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Pca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53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气化电切膀胱肿瘤21例临床报告
7
作者 陈照祥 《医学科技》 1997年第2期56-57,共2页
采用经尿道电切或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特别是浅表肿瘤,都比开放手术优越,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相对长,术后脱痂继发出血,和置留尿管冲洗时间长等。为了更好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在以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 采用经尿道电切或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特别是浅表肿瘤,都比开放手术优越,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相对长,术后脱痂继发出血,和置留尿管冲洗时间长等。为了更好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在以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基础上,于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对21例膀胱肿瘤,采用气化电切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VP 膀胱肿瘤 气化 电切术 治疗
下载PDF
肾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阎洪涛 龚百生 +2 位作者 廖勇 杨红 陈照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肾细胞癌(RCC)及10例正常肾组织进行VEGF单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RCC的VEGF表达与MVD...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肾细胞癌(RCC)及10例正常肾组织进行VEGF单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RCC的VEGF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R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P<0.001)。结论VEGF与MVD可客观准确反映RCC的生物学行为,上述二项指标可作为评估RCC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阎洪涛 龚百生 +1 位作者 杨红 陈照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2期40-41,共2页
目的 研究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6 . 5 1%... 目的 研究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6 . 5 1%及 5 1 .16 % ,p5 3和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率均呈正相关。PCNA表达强度受p5 3表达强度的影响。结论 p5 3基因与PCNA可能通过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参与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 ,二者的异常表达对估计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推测预后、术后随访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表达 癌组织中 膀胱移行细胞癌 临床意义 膀胱癌组织 P53蛋白 调控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肾几种术式临床应用的比较(附39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明星 王东 +3 位作者 邹建华 龚百生 陈照祥 潘慈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肾的手术治疗,并比较三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我院从1960-2003年共手术治疗马蹄肾39例。其中经腰部腹膜外切口手术9例、腹部入路手术13例、经下腹部入路手术1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峡部切除术。三种...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肾的手术治疗,并比较三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我院从1960-2003年共手术治疗马蹄肾39例。其中经腰部腹膜外切口手术9例、腹部入路手术13例、经下腹部入路手术1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峡部切除术。三种手术入路相比,经下腹部径路双肾暴露好,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10%),手术时间较短[(178±24.1)min],住院时间短[(10±1.4)d]。结论经下腹径路切口较优于其他两种径路,可用于有任何并发症的马蹄肾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肾 峡部切断术 手术径路
下载PDF
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洪涛 杨红 +1 位作者 陈照祥 潘慈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提高对各种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对213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进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_(12)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标记,特异地显示前列腺基底细胞及间接了解基细胞层... 目的 提高对各种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对213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进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_(12)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标记,特异地显示前列腺基底细胞及间接了解基细胞层的完整性。结果 前列腺腺癌基底细胞均丢失,而前列腺增生性病变基底细胞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只有少数Ⅲ级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和非典型性瘤样增生基底细胞不完整。大多数前列腺腺癌PSA低表达,少数分化好的癌组织呈阳性,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PSA高表达。结论 联合应用特异显示基底细胞的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_(12)及间接了解基细胞层完整性的PSA标记物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肿瘤 腺癌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方法
下载PDF
尿道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黄翔 张红英 +1 位作者 扬宇如 陈照祥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目的 :探讨尿道瘢痕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尿道狭窄段瘢痕组织以及脑死亡患者的正常尿道组织各 10例 ,作为研究标本。分别对研究标本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粘多糖染色及Ⅰ型、Ⅲ型胶原的免疫... 目的 :探讨尿道瘢痕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尿道狭窄段瘢痕组织以及脑死亡患者的正常尿道组织各 10例 ,作为研究标本。分别对研究标本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粘多糖染色及Ⅰ型、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尿道瘢痕以大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海绵体组织 ,二者互相交错 ,无明显分界 ;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增多 ,弹性纤维减少 ,并伴有较多的粘多糖沉积。尿道瘢痕和正常尿道的Ⅰ型∶Ⅲ型比值分别为 5 .6 8,3.6 5。结论 :尿道瘢痕的病理学特点与其僵直性、非依从性的特点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尿道狭窄 病理学
下载PDF
PCNA与CK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百生 阎洪涛 +1 位作者 杨红 陈照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与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在各种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68例前列腺癌、235例前列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CNA及...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与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在各种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68例前列腺癌、235例前列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CNA及CK34βE1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前列腺增生组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1);PCNA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加(P<0.001);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P<0.01)。②前列腺癌基底细胞均丢失,而前列腺良性病变基底细胞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只有少数3级前列腺上皮内肿瘤和非典型性瘤样增生基底细胞不完整。③CK34βE12表达阴性时,PCNA表达越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结论联合检测PCNA与CK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对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PCNA CK34ΒE12
下载PDF
带蒂腰大肌肌瓣治疗肾下垂285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明星 熊国兵 +3 位作者 龚百生 王东 陈照祥 潘慈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总结带蒂腰大肌肌瓣治疗症状性肾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症状性肾下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均行腹部平片和静脉尿路或逆行平卧与站立位的肾盂造影对比证实为肾下垂,均采用带蒂腰大肌肌瓣行肾固定术。结果285例患者中共... 目的总结带蒂腰大肌肌瓣治疗症状性肾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症状性肾下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均行腹部平片和静脉尿路或逆行平卧与站立位的肾盂造影对比证实为肾下垂,均采用带蒂腰大肌肌瓣行肾固定术。结果285例患者中共461个下垂肾脏,其中425个肾脏行手术处理(其余36个肾脏不需手术处理);手术时间为40-85min(平均60.5min),术后卧床时间为6-12d(部分患者同期处理合并症,平均7.22d);共261例患者获IVU、RP或CT随访(91.58%),随访时间1-10年(平均6.2年),未见复发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总体满意率为96.14%。结论带蒂腰大肌肌瓣肾固定术是治疗症状性肾下垂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垂 腰大肌肌膜瓣 尿路造影术 泌尿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明星 郭凯 +2 位作者 黄翔 陈照祥 潘慈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0年至 2 0 0 1年间 3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资料 ,并与 1978年至 1989年同种病例作比较。结果 近 10年患者病理分期更趋向早期 ,更易行根治性切除 ,5年...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0年至 2 0 0 1年间 3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资料 ,并与 1978年至 1989年同种病例作比较。结果 近 10年患者病理分期更趋向早期 ,更易行根治性切除 ,5年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影像学的发展 ,使患者易早期诊断 ;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癌 诊断 治疗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勇 阎洪涛 +4 位作者 王东 龚百生 邹建华 杨红 陈照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61例BTCC,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①BTCC组织中MVD明显比正常膀胱组织高(P<0.01);②浸润型... 目的探讨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61例BTCC,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①BTCC组织中MVD明显比正常膀胱组织高(P<0.01);②浸润型BTCC组MVD明显高于浅表型BTCC组(P<0.01);③肿瘤分化越差MVD值越高(P<0.01);④高MVD组较低MVD组复发率高(P<0.01)。结论MVD与BTCC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是BT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一种较理想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在上尿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建华 黄翔 +1 位作者 邱明星 陈照祥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在上尿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肾切除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2 6例。结果  2 6例手术时间 1.5~ 2 .5h ,平均 2h ,腹膜后引流管留置 2 4~ 4 8h ,导尿管...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在上尿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肾切除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下段输尿管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2 6例。结果  2 6例手术时间 1.5~ 2 .5h ,平均 2h ,腹膜后引流管留置 2 4~ 4 8h ,导尿管留置 3~5d ,术后未见出血、尿瘘、感染及切口肿瘤种植等。 2 2例获得随访 4~ 74个月 ,平均 38个月 ,3例手术后 6~ 9个月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或TUR Bt术 ,患侧输尿管走行区及输尿管膀胱开口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效果良好 ,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 下段输尿管 上尿路肿瘤 肾盂 适应证
下载PDF
PAP和PSA与前列腺癌诊治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明星 廖勇 +2 位作者 潘慈康 陈照祥 符本琪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第11期471-473,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检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 5 2例 ,同时以 PAP、PSA辅助诊断。结果 :PSA阳性率明显高于直肠指... 目的 :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检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 5 2例 ,同时以 PAP、PSA辅助诊断。结果 :PSA阳性率明显高于直肠指检、B超和 PAP(P <0 .0 5 )。PAP和 PSA升高与前列腺癌的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PAP和 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前列腺特异抗原 PAP PSA
下载PDF
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东 邱明星 +3 位作者 冷冰 吴慧敏 陈照祥 潘慈康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596-597,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女性患者170例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受检者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如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压... 目的探讨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女性患者170例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受检者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如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压力测定等均较正常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排尿困难的诊治中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排尿困难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前列腺癌PSA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百生 阎洪涛 +2 位作者 廖勇 杨红 陈照祥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BPH组织中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76例前列腺癌(PCa)、40例BPH组织中PSA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对PSA染色,大多数前列腺癌表达低(62/76),少数分化好...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BPH组织中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76例前列腺癌(PCa)、40例BPH组织中PSA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对PSA染色,大多数前列腺癌表达低(62/76),少数分化好的癌组织呈阳性表达(14/76);而BPH组织中,PSA呈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前列腺癌PSA表达下调(P<0.01);PSA表达与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BPH组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P<0.05)。③PSA与PC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PSA和PCN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二者结合对其肿瘤的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判断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特异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