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 被引量:71
1
作者 邓起东 张维岐 +9 位作者 张培震 焦德成 宋方敏 汪一鹏 B.C.伯奇菲尔 P.莫尔纳 L.雷登 陈社发 朱世龙 柴炽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4,共14页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左旋位移总量及全新世滑动速率,对海原走滑断裂带东南端发育的尾端挤压区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缩短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走滑量与端部挤压区地壳缩短量之...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左旋位移总量及全新世滑动速率,对海原走滑断裂带东南端发育的尾端挤压区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缩短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走滑量与端部挤压区地壳缩短量之间的转换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 走滑断裂带 尾端挤压构造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二) 被引量:65
2
作者 陈社发 邓起东 +4 位作者 赵小麟 罗志立 刘树根 CJL.Wilson P.Dirks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3-421,共9页
川西前陆盆地是从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期)以来开始发育的,其形成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自北西往南东持续推覆的结果。本区的构造发展经历了伸展裂陷、构造反转和持续推覆3个主要阶段。构造变形的力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北东~... 川西前陆盆地是从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期)以来开始发育的,其形成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自北西往南东持续推覆的结果。本区的构造发展经历了伸展裂陷、构造反转和持续推覆3个主要阶段。构造变形的力源主要来自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机制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及相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变形机制(一)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社发 邓起东 +4 位作者 赵小麟 罗志立 刘树根 CJL.Wilson P.Dirks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412,共9页
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发展过程,论证了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是由于其北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中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而逐渐发育起来的。推覆作用是晚三叠世晚期以来自北西往南东逐渐扩展的,... 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发展过程,论证了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是由于其北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中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而逐渐发育起来的。推覆作用是晚三叠世晚期以来自北西往南东逐渐扩展的,属前展式(背驮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变形机制 相关构造
下载PDF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被引量:437
4
作者 邓起东 陈社发 赵小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9-403,共15页
论述了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岷山隆起、成都平原和龙泉山地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构造活动特点和演化历史,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学问题。
关键词 龙门山 岷山 构造活动 动力学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岷山隆起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被引量:84
5
作者 赵小麟 邓起东 陈社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岷山隆起为一第四纪强烈抬升区,构成川西高原的西界。岷山隆起的东、西边界分别受岷江断裂与虎牙断裂的控制,为地震活动带,南部向龙门山构造带过渡。岷江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始于距今2Ma以前,为一逆走滑断层,观测到的左旋位移... 岷山隆起为一第四纪强烈抬升区,构成川西高原的西界。岷山隆起的东、西边界分别受岷江断裂与虎牙断裂的控制,为地震活动带,南部向龙门山构造带过渡。岷江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始于距今2Ma以前,为一逆走滑断层,观测到的左旋位移量为2.4km,左旋滑动速率为1mm/a。岷江断裂控制了沿隆起西界分布的地震活动,包括1933年叠溪和1960年漳腊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隆起 岷江断裂 虎牙断裂 构造地貌
下载PDF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赵小麟 邓起东 陈社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2-428,共7页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由3条主要的逆断裂带组成,根据构造地貌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推测,其第四纪活动性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灌县-江油断裂控制了山地与平原或山地与丘陵区的分界以及第四系的厚度,根据这一...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由3条主要的逆断裂带组成,根据构造地貌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推测,其第四纪活动性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灌县-江油断裂控制了山地与平原或山地与丘陵区的分界以及第四系的厚度,根据这一特征可知该断裂的活动性自南向北,在大邑、灌县和彭县一带最强,绵竹次之,安县至江油最弱。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可能受龙门山北部南北向岷山隆起的控制。由于新构造活动分布在3条断裂上,所以区内以6级以下的中小地震活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逆断裂带 构造地貌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7
作者 陈社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的光辉节日!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50年来它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如今,它已成为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我国第四大油田,一个现代化的...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的光辉节日!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50年来它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如今,它已成为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我国第四大油田,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城以它璀璨的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油田勘探开发 社会主义建设 大油田 新中国 石油城 现代化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中段变形和变质历史(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Paul H.G.M.Dirks Christopher J.L.Wilson +2 位作者 陈社发 罗志立 刘树根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47,共12页
在龙门山的中段,四川盆地西缘的逆冲断层起源于紧靠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变质“根带”。汶川-茂汶断裂代表一条20~25km宽的剪切带的晚期脆性变形阶段。该剪切带活动于大约200Ma前的印支期。在汶川-茂汶剪切带北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中... 在龙门山的中段,四川盆地西缘的逆冲断层起源于紧靠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变质“根带”。汶川-茂汶断裂代表一条20~25km宽的剪切带的晚期脆性变形阶段。该剪切带活动于大约200Ma前的印支期。在汶川-茂汶剪切带北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中,印支期的NE-SW向挤压形成D_1逆冲断层,并被NW向F_2直立褶皱所叠加。当松潘-甘孜褶皱带受到D_1-D_2期缩短时,相邻的四川盆地并没有发生变形。两个地区的差异应变被发育于D_3的汶川-茂汶左行剪切带所容纳。松潘-甘孜褶皱带中持续的NE-SW向缩短导致了龙门山地区的SE向挤压。这种SE向挤压引起沿汶川-茂汶剪切带发生局部地壳加厚和巴罗型(Barrovian-type)变质作用。汶川-茂汶剪切带的运动学特点由D_3的左行剪切逐渐转变为D_4的SE向逆冲。这种逆冲作用引起了变质地区的初步隆起,以及龙门山地区第一期推覆体的就位。在印支期变形的后期(D_5),岩石发生褶皱并被花岗岩体侵入。现在的汶川-茂汶断裂位置是在更晚的变形阶段确立的。这个阶段的变形可能导致了彭灌基底杂岩沿着映秀-北川断裂发生隆起。在这一事件中,汶川-茂汶断裂是作为一条具有显著左行走滑分量的脆性正断层活动的。这一事件可能对应于龙门山地区的第二期推覆体运动,并且可能发生于侏罗纪—第三纪之间,或者是在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龙门山 断裂 中段 变形 变质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中段钨锡与铜多金属矿床的深部探测
9
作者 戴前伟 段旦 +6 位作者 刘飚 吴堑虹 严家斌 孔华 陈社发 宗琦 汤钰御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31-253,共23页
联合使用野外与显微构造调查、断层中方解石微量元素与C-O同位素分析、岩脉中锆石U-Pb定年与广域电磁测深来重建钦杭成矿带中段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揭示其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存在4期构造变形事件:D1变形为东西向挤压,D2... 联合使用野外与显微构造调查、断层中方解石微量元素与C-O同位素分析、岩脉中锆石U-Pb定年与广域电磁测深来重建钦杭成矿带中段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揭示其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存在4期构造变形事件:D1变形为东西向挤压,D2变形为从SE向NW的逆冲,D3变形为NW到SE的伸展事件,伴随着大规模的花岗岩体侵位以及与之有关的钨锡与铜铅锌成矿,D4变形为成矿后的右型走滑。另外,在野外露头与深部钻孔中发现两期方解石,第二期稀土配分型式主要为LREE富集型,具有低的δ^(18)OSMOW值(9.78‰~12.3‰),与矿床中方解石的稀土配分型式一致,证实断层中第二期方解石与钨锡和铜铅锌成矿关系密切。广域电磁剖面进一步揭示~5km深度的构造-岩浆岩矿床的几何学特征,花岗岩体的区域断层侵入。推测浅部的钨锡与铜铅锌矿体往深部(1.5~4km)具有稳定的延深。因此,地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与广域电磁测深结合的方法在覆盖区对钨锡与铜铅锌矿床的深部探测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花岗岩体 方解石 稀土模式 广域电磁测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