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严格回归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1
作者 李楠 温俊健 +3 位作者 刘艳阳 凌惠祥 魏春 陈筠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3-1880,共8页
相比于传统SAR卫星应用方向,我国第一代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主要用于实现全球精准地表形变测量。为了达到重轨差分干涉优于5 cm的形变测量指标,首先需要解决卫星空间基准轨道高精度回归的工程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严格回归轨道优化... 相比于传统SAR卫星应用方向,我国第一代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主要用于实现全球精准地表形变测量。为了达到重轨差分干涉优于5 cm的形变测量指标,首先需要解决卫星空间基准轨道高精度回归的工程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严格回归轨道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地球重力场阶数需求分析建立卫星高阶动力学模型,将J4摄动下修正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参数作为优化算法初值,以卫星WGS-84坐标系位置、速度回归精度满足收敛阈值为目标,利用启发式多目标进化算法开展轨道参数寻优。仿真试验表明,寻优结果回归精度可达厘米级,优于既定工程指标,并且本文方法有效性和正确性已经过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在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回归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 高阶重力场 优化轨道设计 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
下载PDF
轻小型SAR卫星平飞模式设计
2
作者 范军 陈筠力 +3 位作者 肖锋 黄欣 黄智 刘艳阳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对于轻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在轨使用时对重点区域多目标观测效能提升的需求,提出轻小型SAR卫星平飞模式设计方法。介绍了卫星平飞模式设计方法,提出载荷平面相控阵天线距离维大角度扫描能力设计;针对区域多目标,提出条件触发方式... 对于轻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在轨使用时对重点区域多目标观测效能提升的需求,提出轻小型SAR卫星平飞模式设计方法。介绍了卫星平飞模式设计方法,提出载荷平面相控阵天线距离维大角度扫描能力设计;针对区域多目标,提出条件触发方式目标决策策略,以及星上雷达工作参数计算策略;基于建立的目标决策和任务规划模型,分别针对卫星左侧视、在侧视、平飞、左右机动侧视等4种工作模式下进行多目标观测效能评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卫星斜飞模式下,平飞模式目标观测效能可提升至41%;相比于卫星左右机动侧视模式下,平飞模式目标观测效能可提升至73%。因此,设计的卫星平飞模式可有效提升面向区域多目标的观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平飞模式 任务规划 多目标 效能提升
下载PDF
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影像射频干扰分析与流程化抑制方法
3
作者 陶明亮 李劼爽 +3 位作者 刘艳阳 陈筠力 刘一霏 李佳旺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6-1909,共14页
陆地探测一号(简称“陆探一号”,LT-1)是中国首个以陆地SAR干涉测量为核心任务的L波段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通过双星绕飞、跟飞两种工作模式,利用差分干涉形变测量和干涉测高的技术,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实现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地... 陆地探测一号(简称“陆探一号”,LT-1)是中国首个以陆地SAR干涉测量为核心任务的L波段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通过双星绕飞、跟飞两种工作模式,利用差分干涉形变测量和干涉测高的技术,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实现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地形测绘等任务。LT-1卫星运行于无线电业务分配比较密集的L波段,在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同频射频干扰影响。射频干扰会导致干涉影像质量退化、相位失真以及相干性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形变场产品反演精度,造成对地遥感观测科学数据的浪费。为了降低射频干扰的不利影响,本文系统地分析了LT-1卫星影像中的射频干扰特性,提出了针对LT-1单视复数影像的业务化、批量化射频干扰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大批量实测卫星影像数据验证,本文方法能够高效地抑制影像中的射频干扰,恢复提升干涉影像对的相干系数。本文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自然资源部陆探一号地面处理系统中,为卫星影像业务化形变场产品生产提供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探测一号卫星 L波段差分干涉 SAR 射频干扰 干扰检测与抑制
下载PDF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筠力 刘艳阳 +1 位作者 陈重华 赵迪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3期96-108,共13页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了天基高效测绘手段的空白,产生了极大的应用效益,其中,德国TerraSAR-X/TanDEM-X系统、我国天绘-2卫星系统均为典型代表。同时,基于InSAR技术体制以及在轨数据的积累和研究,不断衍生新的技术方向、新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领域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InSAR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天基InSAR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应用。通过天绘-2卫星系统真实在轨数据的分析与解读,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工程与技术基础。通过分析天基InSAR主要应用方向的观测需求,给出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极化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监测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射频干扰抑制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筠力 陶明亮 +2 位作者 李劼爽 侯雨生 刘艳阳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射频干扰(RFI)是影响合成孔径雷达精确遥感的一个难点问题,严重阻碍了原始回波的采集、成像和后续解译过程。本文对适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RFI抑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的星载和地面RFI源以及其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影... 射频干扰(RFI)是影响合成孔径雷达精确遥感的一个难点问题,严重阻碍了原始回波的采集、成像和后续解译过程。本文对适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RFI抑制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的星载和地面RFI源以及其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影响,给出了典型RFI类型的信号模型和实测数据示例;然后系统地介绍了抑制RFI的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并从适用性的角度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从认知、综合和自适应的角度探讨了未来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射频干扰 干扰抑制
下载PDF
分布式SAR卫星偏航控制及精度要求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筠力 徐敏 朱杰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分布式SAR是一个复杂的协同工作编队多卫星系统,波束同步是实现干涉SAR的前提。针对分布式SAR卫星对偏航控制和波束同步要求的特点,文章对其两个重要参数多普勒中心频率fDC和多普勒中心频率差ΔfDC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沿迹基线的要求... 分布式SAR是一个复杂的协同工作编队多卫星系统,波束同步是实现干涉SAR的前提。针对分布式SAR卫星对偏航控制和波束同步要求的特点,文章对其两个重要参数多普勒中心频率fDC和多普勒中心频率差ΔfDC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沿迹基线的要求。利用偏航与俯仰联合控制来减小fDC,并提出了主、辅星采用相同的偏航控制角度、由相控阵天线实现波束同步的途径,以避免编队卫星面质比的差异。最后分析并得出了对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SAR 波束同步 多普勒中心频率 偏航控制
下载PDF
国外SAR卫星最新进展与趋势展望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筠力 李威 《上海航天》 2016年第6期1-19,共19页
为推进我国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介绍了德国TanDEM-X系统、意大利Cosmo-SkyMed星座、日本ALOS-2卫星、欧空局Sentinel-1星座等国外目前典型在轨SAR卫星的系统特点、任务现状、数据产品和典型应用,给出了农业变化检... 为推进我国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介绍了德国TanDEM-X系统、意大利Cosmo-SkyMed星座、日本ALOS-2卫星、欧空局Sentinel-1星座等国外目前典型在轨SAR卫星的系统特点、任务现状、数据产品和典型应用,给出了农业变化检测、超高精度地表高程数据、联合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数据研究冰原地区长时间变化、海冰提取与速度估计、CLOSEYE项目、灾害快速响应与监测、超大区域地表微小形变监测、建筑物高程测量等应用实例。分析了国际上CSG星座、NISAR卫星、TanDEM-L系统和RadarSAT星座等下一代系统的组成、工作模式和主要目标。展望了未来SAR卫星系统的低成本、轻型化、多模式、分布式、高分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TanDEM-X系统 Cosmo-SkyMed星座 ALOS-2卫星 Sentinel-1星座 CSG星座 NISAR卫星 TanDEM-L系统 RadarSAT星座
下载PDF
雷达遥感卫星频率分配与射频干扰抑制: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筠力 陶明亮 +2 位作者 刘艳阳 路瑞峰 粟嘉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雷达遥感卫星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对地观测,对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随着全域无线电业务的快速增长,频率共享导致的兼容冲突日益加剧,衍生出的射频... 雷达遥感卫星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对地观测,对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随着全域无线电业务的快速增长,频率共享导致的兼容冲突日益加剧,衍生出的射频干扰已成为困扰定量化精确遥感探测性能的共性难题。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典型波段的对地观测业务频率分配现状,介绍了射频干扰的定义和影响机理,提出了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干扰抑制新思路,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新一代雷达遥感卫星的频率优化设计提供知识依据,进而保障其在复杂电磁环境的对地观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卫星 频率管理 射频干扰 干扰检测 干扰抑制
下载PDF
InSAR图像配准雷达几何法处理性能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路瑞峰 赵迪 +3 位作者 侯雨生 陈重华 魏春 陈筠力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6期71-78,共8页
图像配准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基于雷达几何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利用主辅雷达成像几何和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主辅SAR图像配准。基于SAR图像距离多普勒定位方程,系统梳理了配准处理精度的影响因素,对... 图像配准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基于雷达几何的InSAR图像配准方法。利用主辅雷达成像几何和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主辅SAR图像配准。基于SAR图像距离多普勒定位方程,系统梳理了配准处理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各误差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综合分析了该算法对重复航过和单次航过InSAR系统图像的配准处理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我国InSAR地面系统建设和相关卫星指标论证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配准 雷达几何 合成孔径雷达(SAR)距离多普勒方程 性能分析
下载PDF
敏捷SAR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永强 王赟 +3 位作者 刘德庆 陈筠力 于迎军 吴敬玉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5期67-73,97,共8页
面向具备波束指向捷变能力的小型化敏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成像需求,提出了通过平台姿态敏捷机动和载荷波束捷变扫描一体化控制实现条带成像、多条带拼接成像、滑动聚束成像等传统成像模式的方法。针对配合成像过程提出的大角度机动... 面向具备波束指向捷变能力的小型化敏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成像需求,提出了通过平台姿态敏捷机动和载荷波束捷变扫描一体化控制实现条带成像、多条带拼接成像、滑动聚束成像等传统成像模式的方法。针对配合成像过程提出的大角度机动和高精度高稳定度连续指向跟踪控制要求,采用5个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组成的“五面锥”构形控制力矩陀螺群作为执行机构,设计了基于姿态四元数和角速度反馈的改进型递阶饱和控制器,实现了平台的敏捷机动和对目标的稳定跟踪指向。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SAR卫星 滑动聚束 基准姿态确定 姿态指向控制 控制力矩陀螺
下载PDF
编队干涉SAR系统空间构形倾角确定准则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锦绣 穆冬 +1 位作者 曹喜滨 陈筠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7-1092,共6页
基于直角坐标系三维相对位置表示系统空间基线,提出了编队干涉SAR系统的构形倾角选择原则。以编队系统相对运动特性为出发点,从InSAR成像几何角度建立了编队干涉SAR系统高程测量模型并推导了系统高程测量误差影响模型。进而,给定空间基... 基于直角坐标系三维相对位置表示系统空间基线,提出了编队干涉SAR系统的构形倾角选择原则。以编队系统相对运动特性为出发点,从InSAR成像几何角度建立了编队干涉SAR系统高程测量模型并推导了系统高程测量误差影响模型。进而,给定空间基线各分量测量误差,在有效基线和投影基线固定情况下分别推导了系统构形倾角与高程测量误差的关系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有效基线长度固定时,可以近似认为系统构形倾角不影响高程测量精度;当系统垂直于飞行轨迹向投影基线固定时,取系统构形倾角近似等于雷达波束中心视线角可以使基线测量误差对高程测量精度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干涉SAR系统 构形倾角 基线测量误差 有效基线
下载PDF
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编队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德新 +1 位作者 陈筠力 邵晓巍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33-2439,共7页
天绘二号是我国首个近距离双星编队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它的出现使我国具备了全球数字表面模型和雷达正射影像获取能力。针对全球高程数据(1∶50 000)快速获取的需求,本文以天绘二号为背景,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提出一种分布式InSAR卫... 天绘二号是我国首个近距离双星编队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它的出现使我国具备了全球数字表面模型和雷达正射影像获取能力。针对全球高程数据(1∶50 000)快速获取的需求,本文以天绘二号为背景,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提出一种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编队设计、控制和规划技术指标体系论证方法。本文方法在充分考虑分布式InSAR卫星编队技术指标对系统应用性能耦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图像旁向重叠度、干涉成像基线和对地观测效能3类应用需求的编队技术指标论证模型。本文方法将编队理论融入工程实践,可实现快捷、高效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系统设计目标,支撑型号装备研制与地面运管系统开发。天绘二号在轨运行结果表明,卫星编队技术指标论证结果合理可行,各项性能指标分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 卫星编队 技术耦合 天绘二号
下载PDF
基于倾角修正的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主动控制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向成 魏春 陈筠力 《上海航天》 2016年第2期63-67,共5页
研究通过近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倾角修正控制使卫星降交点地方时反向漂移的方法,给出了控制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倾角控制的电源、轨控推力器和地面测控系统等约束条件并提出了轨道控制方案。介绍了我国首次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倾角修正控制... 研究通过近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倾角修正控制使卫星降交点地方时反向漂移的方法,给出了控制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倾角控制的电源、轨控推力器和地面测控系统等约束条件并提出了轨道控制方案。介绍了我国首次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倾角修正控制的在轨实践,对轨道倾角控制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修正过程中利用陀螺常值漂移对姿态机动的影响,使倾角控制对半长轴产生有利的耦合作用,减少了推进剂消耗。在轨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法对降交点地方时漂移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同步轨道 倾角修正 降交点地方时 反向漂移控制 陀螺常值漂移
下载PDF
星载SAR的GMTI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岩 陈筠力 +1 位作者 王贇 王文峰 《上海航天》 2009年第6期60-64,共5页
根据地面动目标回波信号特性,研究了用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沿航迹干涉(ATI)、DPCA-Radon和DPCA-Frft-ATI等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算法。讨论了以实现GMTI为任务的分布SAR小卫星的构型和工作模式,分析了GMT... 根据地面动目标回波信号特性,研究了用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沿航迹干涉(ATI)、DPCA-Radon和DPCA-Frft-ATI等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算法。讨论了以实现GMTI为任务的分布SAR小卫星的构型和工作模式,分析了GMTI的最大可检测速度、最小可检测速度和盲速等系统指标,以及分布式SAR系统实现GMTI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动目标检测 相位中心偏置天线 沿航迹干涉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最小可检测速度
下载PDF
X波段在南极地区穿透深度的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冬红 刘卓 +4 位作者 王意军 李佳 刘艳阳 郭磊 陈筠力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1期90-96,共7页
高精度极地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于我国极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空间局开发的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绘卫星TanDEM-X已经被证明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DEM的有效工具。X波段在冰雪表面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会导致极地DEM存在... 高精度极地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于我国极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空间局开发的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绘卫星TanDEM-X已经被证明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DEM的有效工具。X波段在冰雪表面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会导致极地DEM存在偏差。目前国内外针对X波段在极地冰雪表面的穿透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TanDEM-X单发双收干涉数据生成高分辨率南极冰雪地区DEM,通过与同季节的高分辨率光学DEM(REMA)差分来估计X波段穿透深度。实验结果表明:靠近Mellor冰川下游的Lambert盆地中部冰盖表面穿透深度大部分为0.5 m,少数地区可达到2 m以上;Lambert冰川下游的冰流表面大部分为1~2 m左右;山区冰雪表面可达3.9 m。高穿透值多数分布在高海拔内陆地区,而低穿透值多分布在冰流和低海拔沿海地区。穿透深度随地表含水量升高而降低。估计X波段穿透深度是明确TanDEM-X卫星在极地测绘精度的前提,对于优化后续国产分布式SAR测绘星座极地工作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X波段 冰雪穿透 TanDEM-X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
下载PDF
分布式InSAR基线转换及其误差分析
16
作者 路瑞峰 高强 +1 位作者 李科 陈筠力 《上海航天》 2012年第2期7-12,共6页
建立了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的基线模型,给出了部位修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授时、插值和配准等主要误差源与基线误差的关系,在Matlab软件中仿真分析了各误差源对基线及测高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测量误差对测高精... 建立了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的基线模型,给出了部位修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授时、插值和配准等主要误差源与基线误差的关系,在Matlab软件中仿真分析了各误差源对基线及测高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PS测量误差对测高精度的影响严重;合成孔径雷达(SAR)及GPS天线相位中心相对安装点的误差对测高精度的影响较大;安装及热变形误差对测高精度的影响较小;姿态测量误差、配准误差,以及GPS授时误差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 测高精度 误差分析
下载PDF
螺旋桨目标的ISAR回波信号建模与分析
17
作者 姜岩 陈筠力 王赟 《上海航天》 2009年第5期36-40,共5页
建立了一种螺旋桨回波散射点叠加模型(BSPS)。给出了基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的螺旋桨调制模型(IBJEM)。根据螺旋桨的ISAR回波特性,对三种有不同螺旋桨结构的桨叶回波进行了成像仿真,讨论了螺旋桨结构参数对桨叶回波特性的影响。... 建立了一种螺旋桨回波散射点叠加模型(BSPS)。给出了基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的螺旋桨调制模型(IBJEM)。根据螺旋桨的ISAR回波特性,对三种有不同螺旋桨结构的桨叶回波进行了成像仿真,讨论了螺旋桨结构参数对桨叶回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逆合成孔径雷达 螺旋桨调制模型 调制效应 回波特性 结构参数
下载PDF
螺旋桨目标的雷达回波信号相位解缠技术
18
作者 姜岩 陈筠力 王赟 《上海航天》 2010年第3期54-59,共6页
建立了螺旋桨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对模型回波信号的相位混叠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回波相位混叠效应出现的原因,通过模型改进获得了螺旋桨的雷达回波相位的理论表达式。提出插值与可调门限相结合的算法和自适应数值积分算法两种相... 建立了螺旋桨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对模型回波信号的相位混叠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回波相位混叠效应出现的原因,通过模型改进获得了螺旋桨的雷达回波相位的理论表达式。提出插值与可调门限相结合的算法和自适应数值积分算法两种相位解缠方法,分别用于桨叶数为偶数和奇数时的相位解缠。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雷达 混叠效应 相位解缠 调制效应
下载PDF
卫星编队InSAR系统设计系列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楼良盛 缪剑 +3 位作者 陈筠力 刘志铭 张笑微 张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72-1385,共14页
天基InSAR系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快速获取数字表面模型和雷达正射影像,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测量及影响产品精度误差传递模型,阐述了基于卫星编队InSAR系统;然后,从系统获取干涉数据和... 天基InSAR系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快速获取数字表面模型和雷达正射影像,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测量及影响产品精度误差传递模型,阐述了基于卫星编队InSAR系统;然后,从系统获取干涉数据和确保产品精度两方面出发,提出在不考虑SAR技术的情况下,卫星编队InSAR系统设计主要关键技术有:系统相干性、基线选择、卫星编队设计、双星协同工作、产品精度控制等;最后,在归纳总结天绘二号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对这些关键技术所涉及的性能及核心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所关注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编队 相干性 时间、空间、相位三同步 相位误差控制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谱优化的HRWS SAR系统通道相位偏差估计算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斌 刘艳阳 +1 位作者 李真芳 陈筠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26-3033,共8页
方位多通道SAR系统通过抑制多普勒模糊,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HRWS)对地观测。针对通道间幅相偏差会导致成像结果中出现目标模糊分量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通道相位偏差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通道间相位偏差会造成多通道重构方位谱... 方位多通道SAR系统通过抑制多普勒模糊,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HRWS)对地观测。针对通道间幅相偏差会导致成像结果中出现目标模糊分量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通道相位偏差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通道间相位偏差会造成多通道重构方位谱在主瓣内展宽的特性,通过优化多谱勒谱能够实现通道相位偏差的有效估计。该算法在通道相位偏差估计前不需要进行多普勒中心估计,减小了由多普勒中心估计不准引入的误差,并且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基于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实验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多通道 数字波束形成 通道相位偏差估计 多普勒谱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