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1
作者 陈衍景 韩金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2-1472,共21页
花岗伟晶岩与稀有金属(Li、Be、Nb、Ta等)矿床关系密切。关于伟晶岩成矿模式、伟晶岩与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等,已有大量研究和讨论,但仍然存在争议。新疆阿尔泰是我国著名的伟晶岩及稀有金属矿床集中区,研究资料丰富。本文系统分析了... 花岗伟晶岩与稀有金属(Li、Be、Nb、Ta等)矿床关系密切。关于伟晶岩成矿模式、伟晶岩与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等,已有大量研究和讨论,但仍然存在争议。新疆阿尔泰是我国著名的伟晶岩及稀有金属矿床集中区,研究资料丰富。本文系统分析了阿尔泰伟晶岩的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特征,阐明阿尔泰造山带伟晶岩与花岗岩存在3种关系:(1)缺乏成因联系,伟晶岩可能为变质脱水熔融形成的独立伟晶岩;(2)可能为“兄弟关系”;(3)可能为“母子关系”,共同构成花岗岩-伟晶岩成岩成矿系统。作者提出一个包含多种成因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构造模式,可能在矿带、矿田、矿床尺度上都适用。阿尔泰造山带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省的形成受到古生代地层的控制。阿尔泰造山带处于典型的幔坡带,为长期活跃的构造活动带,极易受到外部构造域的干扰,在晚三叠纪受到特提斯构造域的一系列陆块向北漂移并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的远程效应影响而发生大规模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在侏罗纪,其构造活动及成岩成矿作用则受新特提斯构造域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地质作用的远程效应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伟晶岩 花岗岩 阿尔泰造山带 伟晶岩成岩成矿构造模式 远程效应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唐荣贞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63-3684,共22页
世界超大型富铁矿床多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其中,70%以上的铁形成于成铁纪(2.5~2.3Ga),规模超过10^(5)Gt的铁建造也主要形成于成铁纪,且为Superior型。然而,华北克拉通BIF总体被视为太古宙(>2.5Ga)Algoma型,缺乏成铁纪甚至... 世界超大型富铁矿床多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其中,70%以上的铁形成于成铁纪(2.5~2.3Ga),规模超过10^(5)Gt的铁建造也主要形成于成铁纪,且为Superior型。然而,华北克拉通BIF总体被视为太古宙(>2.5Ga)Algoma型,缺乏成铁纪甚至古元古代Superior型BIF。本文系统搜集和分析了华北克拉通BIF的锆石年龄数据,初步确定太华群铁山庙组、荡泽河群铁山岭组、济宁群颜店组、五台群金岗库组、文溪组、柏枝岩组、大青山地区表壳岩系中的BIF形成于成铁纪;粉子山群小宋组、霍邱群吴集组、周集组中的BIF年龄数据跨越了成铁纪-层侵纪界线,但可能属成铁纪;吕梁群袁家村组、水底沟群孔兹岩系中的BIF形成于层侵纪;嵩山群五指岭组、阜平湾子群中BIF形成于造山纪。五台群中BIF属于Algoma型,其他属于Superior型。古元古代早期,生命活动和生物光合作用显著增强,海洋整体由还原向氧化状态过渡,导致大量Fe(Ⅱ)被氧化为Fe(Ⅲ),全球BIF爆发式沉积。华北克拉通BIF赋矿地层碎屑锆石记录了2.99~2.94Ga、2.76Ga、2.54Ga三次主要的岩浆活动及陆壳增生事件,以2.54Ga岩浆活动最强烈。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及古元古代早期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大规模克拉通盆地形成,造成了华北克拉通成铁纪BIF铁矿规模小、品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 BIF型铁矿 锆石U-PB年龄 物质来源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东天山钨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7
3
作者 邓小华 姜晓 +3 位作者 吴艳爽 薛东 赵鹏飞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7-1578,共22页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重要的铁、铜、镍、铅锌、金、钼、铷等矿床。近年来,东天山地区陆续发现了十余个大中型钨矿床,有望成为重要的钨矿资源基地。本文介绍了东天山地区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重要的铁、铜、镍、铅锌、金、钼、铷等矿床。近年来,东天山地区陆续发现了十余个大中型钨矿床,有望成为重要的钨矿资源基地。本文介绍了东天山地区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总结了东天山钨矿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东天山地区钨矿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及云英岩型,钨矿床的空间分布明显受控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成矿时间主要聚焦于三叠纪和晚石炭世。其中,中天山地块的矽卡岩型钨矿和东南缘的石英脉型钨矿形成于三叠纪,而中天山西南缘的矽卡岩型钨矿形成于晚石炭世,均与洋盆闭合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根据东天山地区钨矿成矿规律,本文认为东天山地区钨矿找矿潜力巨大,提出了“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化探异常”的钨矿找矿预测思路,针对不同尺度的钨矿找矿勘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时空分布 构造背景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东天山
下载PDF
东天山印支期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小华 吴昌志 +4 位作者 吴艳爽 陈西 张静 石煜 陈衍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621,共32页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以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特色。近年来,东天山成矿带陆续报道了一批印支期的成矿年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初步总结了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东天山印支...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以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特色。近年来,东天山成矿带陆续报道了一批印支期的成矿年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初步总结了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成矿元素丰富,金、钼、钨、铼、铷等均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还蕴含了锂、铍、铌、钽、钒、钛、铁等金属矿床,显示出东天山印支期成矿的重要性。印支期矿床的成因类型多样,既发育了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等岩浆矿床,又发育斑岩型钼铼矿床、矽卡岩型钨钼铷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等热液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印支期矿床集中分布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中天山地块及其东南缘,而其他构造单元成矿信息较少。虽然印支期矿床的分布具有时空相似性,但关键控矿要素明显不同,矽卡岩型钨矿床明显受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控制,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和斑岩型钼矿床受不同性质的侵入岩控制,而造山型金矿床明显受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因此,东天山印支期造山作用的资源潜力已初步显现,未来应加强东天山甚至新疆地区的印支期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矿床类型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印支期 构造背景 东天山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东天山晚古生代构造转折: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岩浆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2
5
作者 袁修财 吴艳爽 +1 位作者 吴昌志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51-2678,共28页
东天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强烈,是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然而,前人对东天山构造带由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东天山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广泛出... 东天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强烈,是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然而,前人对东天山构造带由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东天山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开展了野外考察和岩相学鉴定,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限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而探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岩浆岩主要为早石炭世火山岩和侵入岩,次为早二叠世侵入岩。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328.8±2.0Ma)和英安岩,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328.7±1.8Ma);早二叠世侵入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90.3±2.1Ma)和石英闪长岩(290.0±1.6Ma)。早石炭世岩浆岩富含角闪石和斜长石,为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富Rb、Ba、Th、U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是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对于早石炭世岩浆岩,早二叠世侵入岩富含黑云母和碱性长石,富集SiO_(2)、Na_(2)O和K 2O,贫Al_(2)O_(3)、MgO、Fe_(2)O T_(3)及CaO,同位素更亏损,为碰撞后背景下新生加厚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总之,红山南-天木东地区的早石炭世与早二叠世岩浆岩地球化学差异显著,指示东天山构造背景从早石炭世大洋俯冲体制转变为早二叠世碰撞后造山体制,即其构造转折时间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构造背景 东天山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552
6
作者 陈衍景 倪培 +4 位作者 范宏瑞 F Pirajno 赖勇 苏文超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85-2108,共24页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 型和 SEDEX 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 CO_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 CO_2的包襄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 CO_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 CO_2包襄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成矿系统 流体包裹体 矿床地质 探针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东北钼矿床地质 被引量:135
7
作者 陈衍景 张成 +2 位作者 李诺 杨永飞 邓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3-1268,共46页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亚造山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叠加的区域,成矿作用复杂而强烈。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的钼矿床勘查和研究进展,形成如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已发现3个超大型、18个大型等70余处钼矿床,探明资源量仅次于东秦岭钼矿带;2)矿床成因...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亚造山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叠加的区域,成矿作用复杂而强烈。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的钼矿床勘查和研究进展,形成如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已发现3个超大型、18个大型等70余处钼矿床,探明资源量仅次于东秦岭钼矿带;2)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含爆破角砾岩型)、矽卡岩型,次为热液脉型;3)成矿岩浆岩多为高硅富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4)钼矿床集中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南大兴安岭、北大兴安岭和吉黑褶皱带等4个地区;5)与岩浆活动的多期多阶段性相一致,钼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但中生代最为重要,并集中在250~210、190~160和150~110 Ma等3个高峰期;6)钼矿床的辉钼矿Re含量变化较大,总体较低,显示成矿物质来源复杂,但以壳源为主;7)成矿时代越老,辉钼矿Re含量越高,Cu/Mo储量比越大;8)钼矿床主要形成于增生造山和大陆碰撞造山(含后碰撞)两种构造背景,单钼矿床始现于三叠纪,只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钼矿床 成矿时间 矿床地质 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中国北方石墨矿床及赋矿孔达岩系碳同位素特征及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26
8
作者 陈衍景 刘丛强 +2 位作者 陈华勇 张增杰 李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本文综合了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和石墨矿床的碳同位素数据 10 2件 ,发现片麻岩石墨 透辉岩石墨 <大理岩石墨 <石墨大理岩方解石 <大理岩方解石 ;混合岩化岩石中石墨δ1 3C总介于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 ;不同地体片麻岩石墨δ1 3C极... 本文综合了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和石墨矿床的碳同位素数据 10 2件 ,发现片麻岩石墨 透辉岩石墨 <大理岩石墨 <石墨大理岩方解石 <大理岩方解石 ;混合岩化岩石中石墨δ1 3C总介于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 ;不同地体片麻岩石墨δ1 3C极为一致 ,变化于 - 2 2 .8‰~ - 2 1.48‰ ,略低于世界有机质平均值 - 2 6± 7‰ ;大理岩的原岩碳酸盐δ1 3C高于 2‰ ,与2 330~ 2 0 6 0 Ma期间全球性δ1 3Ccarb正向漂移事件一致。地质流体是碳同位素分馏、均一化的重要因素 ,是石墨矿床的 3种主要碳源之一 ,是碳的 5种存在形式之一 ,也是碳循环的重要媒介和方式 ;导致热液矿床δ1 3C=- 5‰左右的因素较多 ,依据δ1 3Ccalcite - 5‰得出成矿物质和流体来自地幔的结论值得怀疑 ;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 ,可能为 2 30 0~ 2 0 5 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达岩系 石墨矿床 碳同位素 流体作用 赋矿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 被引量:248
9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2 位作者 张复新 Franco PIRAJNO 李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52,共19页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第二大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其地质背景与美国西部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省明显不同,位于大陆内部的碰撞造山带,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盆岭省。秦岭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主要赋存于板块缝合带及其前陆冲断带的海西—印支构造层中,以泥盆系和三叠系为主,主要岩性为潟湖—浅海相的含碳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即碳硅泥岩系;成矿元素为 Au—As—Sb—Hg—Ag,缺乏 Tl,共生矿种为 Sb,Hg,Ag,U和重晶石等;成矿温度为160~300℃,流体盐度为4%~10%(NaCl_(eq)),压力为5~50 MPa,深度约0.5~5 km,属于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与内华达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一致。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特点,C_2H_6 含量较高,显示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成矿同位素年龄介于 220~100 Ma之间,以170 Ma 为高峰,地球动力学背景属碰撞造山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成矿构造模式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陆陆碰撞过程中,沿龙门山、阿坝—黑水—平青、若尔盖—文县、玛曲—勉县—略阳、白龙江、双河—公馆、凤县—镇安、安康等大型断裂带的陆内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西秦岭地壳缩短增厚隆升,而且使俯冲板片变质脱水、熔融,派生成矿流体和相关熔体,流体和熔体的上升到仰冲板片次级构造带,形成了卡林—类卡林型和造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挤压向伸展转变期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下载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陈衍景 林治家 +2 位作者 李晶 Franco Pirajno 王海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1,共9页
 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蚀变岩和矿石的δ18O明显高于未蚀变岩石,指示岩石在水岩作用过程中从流体中汲取18O。19件早阶段流体δ18OW变化于4.2‰~13.4‰(平均8.1‰),8件δDW介于-66‰...  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蚀变岩和矿石的δ18O明显高于未蚀变岩石,指示岩石在水岩作用过程中从流体中汲取18O。19件早阶段流体δ18OW变化于4.2‰~13.4‰(平均8.1‰),8件δDW介于-66‰~-88‰之间(平均-78‰),1件δ13C铁白云石=1.5‰,指示流体来源于含碳酸盐地层的变质脱水作用;晚阶段δ18OW为-2.0‰~-0.6‰,1件δDW=-56‰,3件δ13C铁白云石为-1.6‰~-2.2‰,指示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成分;3件中阶段样品δ18OW为1.9‰~4.5‰,δ13为-1.2‰~0.5‰,均介于早、晚阶段之间,指示中阶段为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CCO2混合流体作用。大量硫化物沉淀导致中阶段流体(δDW=-113‰~-94‰),显著低于早、晚阶段。28件中阶段硫化物δ34S为显著的负值(-19.2‰~-6.3‰),指示成矿流体系统中存在大量生物硫。理论分析表明,尽管熊耳地体的太华超群、熊耳群、燕山期花岗岩类和下伏地壳、地幔被前人解释为成矿流体的来源,但它们之一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均不可能成为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的主导性物源,唯一可能是熊耳地体南侧的管道口群-栾川群CSC(含碳质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在中生代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管道口群-栾川群沿马超营断裂A型俯冲到熊耳地体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流体 成矿作用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CMF模式 东秦岭
下载PDF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216
11
作者 陈衍景 翟明国 蒋少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95-2726,共32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型银、铅锌、铜、钼等矿床的发现或识别,将造山金矿的概念和成矿分带模式拓展为造山型矿床;确定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北缘均发生了印支期成矿事件,尤其是浆控高温热液型钼矿床;发现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成矿系统以富CO_2、富钾、富氟为特征,不同于岛弧区同类矿床;挤压造山带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系统也以含CO_2-H_2O包裹体而区别于弧后盆岭省的同类成矿系统;发现中央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在成矿类型、优势矿种等方面差异显著,缘于它们分别经历了弱增生-强碰撞和强增生-弱碰撞的造山作用;确定华北陆块及其陆缘造山带东部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自西向东成矿年龄梯级变新,优势成矿类型和矿种不同,缘于太平洋板块作用叠合于造山带自身的演化;发现碰撞前的热液成矿系统均或多或少地遭受改造,甚至活化、再就位成另类矿床;在秦岭造山带新发现了1.9Ga和1.75Ga浆控热液钼矿床以及430Ma的造山型银金钼矿床,在兴蒙造山带新发现了泥盆纪造山型铜金矿床,据此预测了前中生代矿床的找矿潜力;提出矿床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探针,厘定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120Ma之后的隆升剥蚀幅度总体小于10km,平均每年0.04mm,快速隆升剥蚀只能发生在130Ma之前;初步厘定古亚洲洋沿索伦-延吉缝合带自西向东闭合于260~250Ma,古特提斯洋北支最终闭合于220Ma;揭示华北克拉通对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ea超大陆事件均有响应,发现了拉马甘迪(Lomagundi)事件的碳同位素正向漂移现象,确定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2.3Ga以后。提出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是大陆碰撞造山事件的起止时限和标志,前中生代成矿系统的识别和预测,燕山期大规模成矿的区域规律性和差异性,构造域叠合-转化过程的细节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亚造山带 中央造山带 成矿作用 造山作用
下载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陈衍景 李晶 +2 位作者 Franco Pirajno 林治家 王海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2,共12页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网脉贯入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形成于张剪环境;晚阶段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形成于伸展引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从早阶段富CO2型,经中阶段富CO2型、贫CO2型和纯CO2型组合,向晚阶段贫CO2型演化。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320℃,300℃~220℃和200℃~120℃;早、中阶段的压力分别为285MPa~200MPa和160MPa~100MPa。中阶段流体离子(如SO42-,Cl-,K+)质量分数高,(K+Na)/(Mg+Ca)比值高,pH值高,Eh值低,属于碱性还原性质的过饱和流体,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和Au,Ag,Te等自然元素的快速沉淀。中阶段包裹体可见异相均一现象,具有较低的CO2/H2O比值,表明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现象。东秦岭(含熊耳地体)三叠纪-早侏罗世地壳缩短、增厚、隆升,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造山带挤压向伸展转折和隆升,白垩纪造山带伸展、断陷。这种区域构造演化的3阶段特征与上宫金矿含矿构造、矿石组构、成矿过程和包裹体组合的3阶段演化特征完全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流体包裹体 熊耳地体 CMF模式 东秦岭
下载PDF
西天山艾肯达坂组火山岩系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衍景 鲍景新 +4 位作者 张增杰 刘玉琳 陈华勇 蔡文俊 Herb Helmstaedt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5,共10页
 西天山二叠纪艾肯达坂组红色陆相火山岩建造不整合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之上,未经变形和变质。主要岩石类型有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w(SiO2)介于41.69%~65.99%,低于上陆壳平均成分(66%)。w(Na2O+K2O...  西天山二叠纪艾肯达坂组红色陆相火山岩建造不整合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之上,未经变形和变质。主要岩石类型有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w(SiO2)介于41.69%~65.99%,低于上陆壳平均成分(66%)。w(Na2O+K2O)随SiO2增加而增加;SI随SiO2增高而变小;w(TiO2)一般小于1.3%;w(Al2O3)较高(12.82%~18.37%),由此显示艾肯达坂组属于典型的橄榄安粗岩系。其中,玄武岩和玄武粗安岩的w(SiO2)低于54.4%(下陆壳平均值),表明它们应源于地幔,而非陆壳;相反,w(SiO2)>54.4%的粗安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可能来自陆壳或经历了壳内分异作用。玄武岩类和玄武粗安岩类ΣREE,LREE,Zr,Hf,Nb,Ta,Ba,Sr,Pb,Y等的质量分数和LaN/YbN均高于世界同类岩石平均值,而Cr,Co,Ni等的质量分数低于同类岩石,指示源区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玄武岩类和玄武粗安岩类的Eu/Eu*<0.94,Sr由亏损变化到正异常,显示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此不均一性可能由上壳物质返回地幔所致。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Eu/Eu*平均0.59,低于上陆壳平均值0.65;Sr亏损显著;但ΣEEE,LREE,LREE/HREE,LaN/YbN,Ce/Ce*反而低于粗安岩;Sm/Nd平均值为0.25,与下陆壳(Sm/Nd=0.25)相一致;La,Ce,Nd,Sm等相对于Y和Yb富集;Ba正异常,Nb,Ta,Hf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肯达坂组 橄榄安粗岩系 元素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西天山
下载PDF
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衍景 薛莅治 +3 位作者 王孝磊 赵中宝 韩金生 周可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71-2995,共25页
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分为LCT(Li-Cs-Ta)型和NYF(Nb-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是全球重要锂矿来源。本文分析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各大陆代表性伟晶岩型锂矿床,发现锂矿空间分布不均匀,成矿时间具有多期性... 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分为LCT(Li-Cs-Ta)型和NYF(Nb-Y-F)型,其中LCT型伟晶岩是全球重要锂矿来源。本文分析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各大陆代表性伟晶岩型锂矿床,发现锂矿空间分布不均匀,成矿时间具有多期性和阶段性,成矿事件主要发生在汇聚造山作用的晚期,伴随超大陆汇聚事件。LCT型伟晶岩富含挥发分,与后碰撞S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多产于中高级变质岩区,就位深度较大,多沿断裂构造贯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床 LCT型伟晶岩 花岗岩 造山作用 超大陆
下载PDF
试论中国陆相油气侧向源——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拓展和运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1 位作者 刘丛强 何顺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贫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贫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制,建立了盆山转换过程流体作用与油气侧向源模式。从油气田富集金属元素,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含烃类等有机组分,盆地沉积所堆积的有机质随盆山转换而形成油气,现代油气盆地与造山带金属矿集区空间耦合等4个方面论证了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客观性和流体运移成藏模式的科学性。讨论了中国陆相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油气田 盆山转换 油气侧向源 低温热液金属矿床 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 中国
下载PDF
成矿系统:地球动力学的有效探针 被引量:77
16
作者 陈衍景 肖文交 张进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59-1073,共15页
笔者介绍了矿床研究促进地球动力学或大地构造研究突破的实例,证明成矿系统是理想的地球动力学探针。其原因之一是成矿系统往往由多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形成,更全面地记录了地质作用的信息;原因之二是矿床的研究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的地质体... 笔者介绍了矿床研究促进地球动力学或大地构造研究突破的实例,证明成矿系统是理想的地球动力学探针。其原因之一是成矿系统往往由多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形成,更全面地记录了地质作用的信息;原因之二是矿床的研究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的地质体,能够更准确地给出地球动力学演化的信息。作为尝试,笔者初步建立了重要成矿系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链接,提出了一些似可通过成矿系统研究而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地球动力学探针 构造环境 新思路
下载PDF
西天山艾肯达坂组火山岩系同位素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衍景 刘玉琳 +4 位作者 鲍景新 张增杰 陈华勇 蔡文俊 Herb Helmstaedt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西天山艾肯达坂地区较好发育了艾肯达坂组红色陆相火山岩建造,它不整合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之上,未经变形和变质,属于陆陆碰撞晚期的橄榄安粗岩系,其年龄确定是厘定从碰撞造山向陆内构造演化的关键。因此,通过16件新获得的钾氩年...  西天山艾肯达坂地区较好发育了艾肯达坂组红色陆相火山岩建造,它不整合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之上,未经变形和变质,属于陆陆碰撞晚期的橄榄安粗岩系,其年龄确定是厘定从碰撞造山向陆内构造演化的关键。因此,通过16件新获得的钾氩年龄测值,确定艾肯达坂组火山岩系形成在260Ma~270Ma之间,属早二叠世,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石炭纪;西天山的陆陆碰撞应在二叠纪末结束,此后进入陆内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肯达坂组 同位素定年 陆陆碰撞 陆内造山 火山岩系 西天山 中酸性岩石
下载PDF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61
18
作者 陈衍景 陈华勇 +2 位作者 K.ZAW F.PIRAJNO 张增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83,共27页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型金矿 大规模成矿作用 碰撞造山作用 挤压-伸展转变期 CMF模式
下载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衍景 唐国军 +2 位作者 Franco PIRA JNO 祁进平 林治家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7,共6页
 赋存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的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长期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底太华超群(所谓原生矿源层)、盖层熊耳群(所谓衍生矿源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者下伏地壳或地幔。但是,这些观点与放...  赋存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的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长期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底太华超群(所谓原生矿源层)、盖层熊耳群(所谓衍生矿源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者下伏地壳或地幔。但是,这些观点与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可以认为成矿物质侧向来源于熊耳地体以南的管道口群栾川群沉积地层,后者沿马超营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导致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系统的发育和矿床形成。此外,成矿早阶段石英40Ar/39Ar年龄为222.8Ma±24.9Ma;成矿早、中、晚阶段矿物或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2Ma±10Ma,165Ma±7Ma和113Ma±6Ma,表明成矿发生在250Ma~100Ma之间,同步于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放射成因同位素 大陆碰撞
下载PDF
胶东矿集区大规模成矿时间和构造环境 被引量:195
20
作者 陈衍景 Franco PIRAJNO +1 位作者 赖勇 李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7-922,共16页
本文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讨论了该区金矿床大规模成矿的时间和构造背景.数据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中生代,以110~130Ma为高峰;成矿事件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铷锶和锆石SHRIMP年龄表明中生代花... 本文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讨论了该区金矿床大规模成矿的时间和构造背景.数据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中生代,以110~130Ma为高峰;成矿事件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铷锶和锆石SHRIMP年龄表明中生代花岗岩类形成于多次热事件,大量继承锆石的存在和较高的ISr值(>0.709)指示花岗岩浆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或重熔.矿石和成矿流体的Isr值普遍高于0.709,并略高于中生代花岗岩类,指示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内部.讨论显示,中生代华北与华南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是导致胶东矿集区形成的主导因素;花岗岩类侵入和大规模成矿作用耦合于碰撞造山带的3阶段地球动力学演化,即早阶段挤压-地壳缩短-隆升,中阶段岩石圈拆沉并转向伸展构造体制,晚阶段伸展;最强烈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挤压向伸展转变期;已建立的碰撞造山成岩成矿和流体作用模式可以较好解释胶东矿集区的矿床、花岗岩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矿集区 金矿床 花岗岩 同位素年龄 ISR 陆陆碰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