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数字化改革探索
1
作者 冯振洲 茅克勤 +3 位作者 王鹏 朱骏侠 陈集景 陈冲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国土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空间资源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针对用海管理中存在的海洋数据分散、用海审批周期长、海洋监管闭环难等问题,统筹建设了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海洋空... 国土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空间资源管理进行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针对用海管理中存在的海洋数据分散、用海审批周期长、海洋监管闭环难等问题,统筹建设了省、市、县三级贯通的海洋空间资源智管场景。系统设计并建设了综合驾驶舱、项目用海审批、疑点疑区监管等业务应用,并赋予了项目卡、前置审查、全景三维可视化等特色功能,夯实了海洋资源数据底座,提升了项目审批效率,完善了海洋监管体系,打通了海洋空间资源管理的堵点、痛点。可为各地提高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效能、打造海洋管理新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海洋空间资源 数字化改革 用海审批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集景 周蕾 迟永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2-560,共9页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近年来全球植被稳定性面临重大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逐步成为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稳定性的定义、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近年来全球植被稳定性面临重大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逐步成为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稳定性的定义、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目前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个多维结构,主要包括抵抗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三个方面。稳定性及其影响机制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依赖性,主要表现为在站点尺度由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因素控制,而在区域及全球尺度则由温度、降水、辐射等非生物因素控制。目前植被稳定性的研究中尚存在数据源噪声难以去除,量化方法未标准化等问题。未来稳定性的研究可逐步由站点等局部尺度向区域、大陆等全局尺度扩展,并形成标准化的稳定性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稳定性 抵抗力 恢复力 时间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整合分析 被引量:54
3
作者 赵宁 周蕾 +6 位作者 庄杰 王永琳 周稳 陈集景 宋珺 丁键浠 迟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648-7658,共11页
国家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的研究对于提升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话语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改进生态系统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 国家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的研究对于提升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行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话语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改进生态系统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国家清查、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大气反演等手段。然而,由于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未形成国家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整合分析。通过搜集已发表的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碳源/汇的59篇文献,整合国家清查、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大气反演3种研究手段,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大小以及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960s—2010s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为(0.213±0.030)Pg C/a,其中森林、草地、农田和灌木生态系统碳汇分别为(0.101±0.023)Pg C/a、(0.032±0.007)Pg C/a、(0.043±0.010)Pg C/a和(0.028±0.010)Pg C/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汇远大于土壤碳汇,然而这种格局在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却相反,而且1960s—2010s期间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系统碳汇总体上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融合多源数据(地面观测、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多尺度数据(样地尺度、站点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多手段数据(联网观测、森林清查、模型模拟),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清查 生态系统模型 大气反演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应用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丁键浠 周蕾 +6 位作者 王永琳 庄杰 陈集景 周稳 赵宁 宋珺 迟永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机制、量化植被光合作用时空格局以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对比了叶绿素荧光主动观测与被动观测的优缺点,展示...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机制、量化植被光合作用时空格局以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对比了叶绿素荧光主动观测与被动观测的优缺点,展示了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的仪器设备组成,探讨了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在探索叶绿体尺度-叶片尺度-冠层尺度能量在光合、荧光以及热耗散中的分配,阐明叶绿素荧光与总初级生产力的关联机制,验证星基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解译叶绿素荧光光谱形状4个方面的应用前景。综上,叶绿素荧光的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对于揭示各尺度上荧光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联机制,改善全球尺度植被生产力模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星基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非光化学淬灭 陆地生物圈模型 能量分配 荧光光谱形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