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对细菌芽孢灭活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沈洁 程诚 +3 位作者 方世东 陈龙威 孟月东 罗家融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8-892,共5页
为研究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灭菌机理,设计了一种单电极等离子射流装置。使用该装置对枯草杆菌芽孢进行了细菌灭活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细菌芽孢的形貌变化;测量了等离子体处理后枯草杆菌芽孢蛋白质泄漏量,并... 为研究低温大气压等离子体灭菌机理,设计了一种单电极等离子射流装置。使用该装置对枯草杆菌芽孢进行了细菌灭活实验。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细菌芽孢的形貌变化;测量了等离子体处理后枯草杆菌芽孢蛋白质泄漏量,并进行了光谱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枯草杆菌芽孢经氩等离子体射流处理5 min后,芽孢杀灭率低于两个量级。温度和紫外光在细菌灭活中作用较小,羟基自由基不起主要作用。SEM结果显示氩等离子体处理5 min后枯草杆菌芽孢形态基本保持完整。根据SEM、蛋白质泄漏量和发射光谱分析结果,推断高能粒子在细菌灭活中起主要作用。高能粒子对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一定的刻蚀作用,并最终导致了枯草杆菌芽孢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灭活 等离子体射流 低温等离子体 枯草杆菌芽孢 扫描电镜 蛋白质泄漏
下载PDF
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方世东 孟月东 +3 位作者 舒兴胜 丛杰 沈洁 陈龙威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5期60-61,70,共3页
论述了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原理,介绍了国内中试规模的实验装置及相关的工艺操作条件,提出了反应器结焦原因及清焦方法。
关键词 氢等离子体 乙炔 裂解
下载PDF
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结焦物形成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方世东 李绪奇 +3 位作者 赵颖 陈龙威 沈洁 孟月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90-1595,共6页
为研究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中的结焦物形成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器内混合段和反应段结焦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结焦物形貌和石墨化程度不同:混合段结焦物以碳纳米管和碳微球为主,石墨化... 为研究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中的结焦物形成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器内混合段和反应段结焦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结焦物形貌和石墨化程度不同:混合段结焦物以碳纳米管和碳微球为主,石墨化程度最高;第一反应段结焦物中碳微球颗粒较大,石墨化程度较高;第二反应段结焦物中有炭黑颗粒,石墨化程度较低。结合化学平衡理论分析,推测了结焦物不同的原因是裂解产物经历了不同途径形成结焦:混合段中煤粉颗粒、气态碳、固态碳,在壁面形成结焦;第一反应段中气态碳的气相沉积对壁面结焦影响增加;第二反应段结焦以固相吸附而形成。对不同挥发份的煤进行了实验,发现挥发份高的煤结焦严重。因此为减少或抑制结焦物形成,应选用低挥发份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等离子体 裂解 乙炔 结焦物 石墨化
下载PDF
DBD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恶草酮工业废水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颖 陈龙威 姚日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64,共5页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恶草酮工业废水,对比了不同进气方式和不同放电功率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索了最佳的进气结构和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该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颜色、COD、BOD5和含盐质量浓度的削减均有比较积...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恶草酮工业废水,对比了不同进气方式和不同放电功率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索了最佳的进气结构和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该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颜色、COD、BOD5和含盐质量浓度的削减均有比较积极的影响。该废水从棕红色、刺激性气味转变为无色无味;含盐质量浓度由269 000 mg/L降至79 500 mg/L;COD由28 250 mg/L降至2 883 mg/L;BOD5由7 769 mg/L降至2 463 mg/L。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废水样品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3 d,COD由2 833 mg/L降至85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恶草酮 工业废水 降解
下载PDF
青海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龙威 王艳萍 +1 位作者 何建兰 王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863-12865,12869,共4页
[目的]为贵德县土壤微肥科学施用、作物合理布局和配方肥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姜黄素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贵德县376个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贵德县有效微量元素平均含量B为0.339 mg/kg,Cu为0.688 mg/kg,Fe... [目的]为贵德县土壤微肥科学施用、作物合理布局和配方肥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姜黄素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贵德县376个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贵德县有效微量元素平均含量B为0.339 mg/kg,Cu为0.688 mg/kg,Fe为3.798 mg/kg,Mn为13.145 mg/kg,Zn为2.554 mg/kg,其中Fe、B含量缺乏,Cu、Mn含量适中,Zn含量丰富。[结论]不同乡镇耕层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丰缺程度差异明显。不同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耕层土壤 丰缺指标
下载PDF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亮 刘亦飞 +5 位作者 陈龙威 王功 刘鸣 任兆杏 刘兵山 赵光恒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介绍了实验室研制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系统及初步研究结果,该系统包括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电子束引出极、聚焦线圈等。通过测量水冷靶电流和靶上的束斑尺寸,实验研究了微波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流强、聚束性... 介绍了实验室研制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系统及初步研究结果,该系统包括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电子束引出极、聚焦线圈等。通过测量水冷靶电流和靶上的束斑尺寸,实验研究了微波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流强、聚束性能等随电子束系统工作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输入功率越高、引出电压越高,引出电子束流强越大;工作气压对电子束流强的影响较复杂,随气压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在7×10-4Pa的极低气压下电子束流强可达75m A,引出电压9kV;能量利用率可达0.6;调整聚焦线圈的驱动电流,电子束的束斑直径从20mm减小到13mm,电子束流强未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回旋共振 等离子体阴极 电子束
下载PDF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萍 吕家珑 +1 位作者 刘占平 陈龙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00-3503,共4页
通过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和乐都县碾伯镇种植1~30年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0~20cm)土壤及剖面土壤(1~100 cm),分析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较露地土... 通过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和乐都县碾伯镇种植1~30年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0~20cm)土壤及剖面土壤(1~100 cm),分析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较露地土壤增加11.31%~219.97%。对碾伯镇日光温室剖面土壤的分析显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态势;硝态氮在表层含量较高,0~60 cm内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总体上变幅较小,为0.314~0.465 mg/L;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大,为0.946~45.36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限 日光温室 有机质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层匹配的骑线车辆检测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龙威 孙旭飞 《微型机与应用》 2014年第21期88-91,94,共5页
环形线圈检测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车辆检测器,但其在对骑线车辆的检测方面存在误判的可能性,这种误判影响车辆检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分析环形线圈检测原理,进而通过对车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层匹配的骑线... 环形线圈检测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车辆检测器,但其在对骑线车辆的检测方面存在误判的可能性,这种误判影响车辆检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分析环形线圈检测原理,进而通过对车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层匹配的骑线车辆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判别出骑线车辆,并具有较好的匹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线车辆 环形线圈检测器 分层匹配 EMD分解 序列转换
下载PDF
一种CAN总线终端电阻匹配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龙威 孙旭飞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4期37-41,共5页
提出了一种CAN总线终端电阻匹配系统设计方案,硬件电路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数字电位器MCP41010和CAN总线收发器MCP2551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该系统的主副节点软件通信流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稳定。系统... 提出了一种CAN总线终端电阻匹配系统设计方案,硬件电路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数字电位器MCP41010和CAN总线收发器MCP2551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该系统的主副节点软件通信流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稳定。系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测出CAN总线的较佳终端电阻阻值,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终端电阻 数字电位器 匹配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龙威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22期233-233,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不断提高,数量也不断的增加,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水利工程设计理念有了新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不断提高,数量也不断的增加,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水利工程设计理念有了新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运而生。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对生态资源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目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工程 设计理念 理论路线 技术路线
下载PDF
氦等离子体前处理对多晶硅薄膜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汝丽丽 孟月东 陈龙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采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microwav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enh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ECR-PEMS)和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microwave electroncyclotron resonance chemical vapor... 采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microwav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enh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ECR-PEMS)和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microwave electroncyclotron reson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ECR-CVD)技术,分别在单晶硅片(100)基底上低温制备了多晶硅薄膜.采用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微观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纯氦等离子体基底前期处理对所沉积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氦等离子体前处理技术能大幅提高多晶硅薄膜结晶度和颗粒尺寸,明显改善ECR-CVD法所得多晶硅薄膜的微观结构特性和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物理 多晶硅薄膜 电子回旋共振 等离子体增强 氦等离子体 磁控溅射 化学气相沉积 薄膜结晶度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变化动态
12
作者 王艳萍 李松龄 +2 位作者 吕家珑 刘占平 陈龙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56-4160,共5页
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和乐都县碾伯镇种植1~30年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土壤及剖面土壤(1~100 cm),分析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其有机质、全氮、速效... 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和乐都县碾伯镇种植1~30年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土壤及剖面土壤(1~100 cm),分析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最低值比露地(CK)土壤分别增加1.900 g/kg、0.405 g/kg、19.700 m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NH4+-N)在0.375 1~0.435 1 mg/kg范围内变化,变化最大幅度为0.060 0 mg/L;硝态氮在表层含量极高,60 cm以下硝态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硝态氮(NO3--N)含量在0.946~45.400 mg/kg内变化;铵态氮(NH4+-N)含量总体上变化趋势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 不同年限 日光温室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海省湟源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浩川 陈龙威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0-36,74,共8页
为了探索在高原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来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 为了探索在高原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来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条件下,由于土壤单元比较零散,相邻地块的高程变化有可能很大,评价单元的插值方法非常关键,分土类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精度最高,是在山地条件下的单元图土壤养分赋值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将初次评价结果进行检验,进而对评价因子做出修正,然后再次评价是提高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 青海省湟源县
下载PDF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晶硅薄膜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潇 魏钰 +2 位作者 陈龙威 舒兴胜 孟月东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利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ECR-PECVD)采用一步法直接在K9玻璃上低温沉积制备了多晶硅薄膜。研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薄膜沉积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实验分析方法对不同条件... 利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ECR-PECVD)采用一步法直接在K9玻璃上低温沉积制备了多晶硅薄膜。研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薄膜沉积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实验分析方法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并讨论了多晶硅薄膜沉积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玻璃衬底上多晶硅薄膜呈柱状生长,并有一定厚度的非晶孵化层;较高氢气比例和衬底温度有利于结晶,薄膜的结晶率达到了62%;晶粒团簇的最大尺寸约为5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 低温 直接制备 多晶硅薄膜
下载PDF
碳纤维石墨化技术综述 被引量:6
15
作者 卫新宇 张文瑾 +4 位作者 陈龙威 刘成周 林启富 江贻满 王晓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1-58,共8页
高性能碳纤维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碳纤维在石墨化后含碳量可达99%,且其拉伸模量和导电性能显著提升,热膨胀系数接近于0,适用于昼夜温差大的太空环境。因此,石墨化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领域。石墨化设备和手段是制备高... 高性能碳纤维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碳纤维在石墨化后含碳量可达99%,且其拉伸模量和导电性能显著提升,热膨胀系数接近于0,适用于昼夜温差大的太空环境。因此,石墨化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领域。石墨化设备和手段是制备高性能石墨纤维的关键,本文将石墨化设备按生产工艺和加热方式分为连续式和非连续式、间接加热式和直接加热式,分别介绍了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等离子体加热、微波加热、激光加热、γ射线加热和催化加热等石墨化技术,综述了上述石墨化方法和设备的优缺点,讨论并分析了碳纤维石墨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碳纤维性能的关联性,指出如何更新和优化传统石墨化设备,来克服当前石墨化设备能耗高、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为未来研发新兴的石墨化工艺、设备以及制备结构完备、性能优异的石墨纤维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石墨化 结构与性能 等离子体
下载PDF
高次模碳纤维微波加热装置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杰 单家芳 +3 位作者 朱梁 刘成周 陈龙威 马文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350-7355,共6页
为了使T300碳纤维达到微波石墨化的反应温度,需要对其进行微波加热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TM110高次横磁波模式的碳纤维微波加热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圆柱形谐振腔,腔体两侧分别存在一个轴向电场最大值区域,理论上可以同时加热多束碳纤维。... 为了使T300碳纤维达到微波石墨化的反应温度,需要对其进行微波加热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TM110高次横磁波模式的碳纤维微波加热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圆柱形谐振腔,腔体两侧分别存在一个轴向电场最大值区域,理论上可以同时加热多束碳纤维。为了保证碳纤维的加热效率,在设计时需要同时兼顾腔体的谐振频率和阻抗匹配特性。使用仿真软件优化了耦合点的具体位置,并对优化后的圆柱形谐振腔进行了多物理场的耦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出口处碳纤维的表面温度最高,且靠近耦合点的左侧碳纤维温度高于右侧。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碳纤维微波加热的可行性和装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微波加热 圆柱形谐振腔 谐振频率 阻抗匹配
下载PDF
碳纤维硼催化石墨化技术综述
17
作者 卫新宇 张文瑾 +2 位作者 夏许露 袁培楷 陈龙威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60,共10页
碳纤维具有质轻强度高、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应用最为广泛的T-300和T-700级别碳纤维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碳纤维石墨化过程是提升力学性能的必要一环,是制备性能更优碳纤维不可略去的一步。然而... 碳纤维具有质轻强度高、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应用最为广泛的T-300和T-700级别碳纤维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碳纤维石墨化过程是提升力学性能的必要一环,是制备性能更优碳纤维不可略去的一步。然而,传统石墨化过程的石墨化条件苛刻、能源消耗大,限制了碳纤维应用的普适性。硼催化石墨化旨在碳纤维石墨化的过程中掺杂硼原子,可有效降低石墨化的温度,加速碳纤维微观晶体结构演化的过程,提升碳纤维的性能,有望克服传统石墨化方法的劣势。为实现碳纤维的亲民化,满足各领域的需求,国内外研究者们针对硼催化石墨化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究。笔者从硼催化石墨化的具体过程出发,综述了硼催化石墨化中硼系催化剂的选择和硼掺杂的方法,分别对硼催化石墨化的机理与反应过程进行归纳,讨论并分析了催化石墨化温度的选择和硼催化石墨化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研发新兴的催化石墨化方法、高性能碳纤维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催化石墨化 硼掺杂 力学性能 抗氧化 烧蚀特性
下载PDF
氢气稀释比例对多晶硅薄膜微观结构和沉积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宋莎莎 左潇 +2 位作者 魏钰 陈龙威 舒兴胜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ICP-PECVD)直接在普通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多晶硅薄膜,主要研究了不同氢气稀释比例对薄膜沉积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在不同氢气...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ICP-PECVD)直接在普通玻璃衬底上低温沉积多晶硅薄膜,主要研究了不同氢气稀释比例对薄膜沉积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在不同氢气比例条件下所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微结构、形貌,并对不同条件下样品的沉积速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气体中硅烷比例的增加,薄膜的沉积速率不断增加;晶化率先增加,后减小;当硅烷含量为4.8%时,晶化率达到最大值67.3%。XRD和SEM结果显示多晶硅薄膜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呈柱状生长,且晶粒排列整齐、致密,这种结构可提高载流子的纵向迁移率,有利于制备高效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多晶硅薄膜 氢气比例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the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in the Hydrogen-Carbon System in a Hydrogen Plasma Torch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龙威 沈洁 +3 位作者 舒兴胜 方世东 张立鹏 孟月东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1-326,共6页
Effects of the hydrogen/carbon mole ratio and pyrolysis gas pressure on the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in the hydrogen-carbon system in a plasma torch were numerically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hemical thermodynamic equil... Effects of the hydrogen/carbon mole ratio and pyrolysis gas pressure on the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in the hydrogen-carbon system in a plasma torch were numerically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hemi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method of Gibbs free energ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and the pyrolysis gas pressure play crucial roles in acetylene formation. Appropriately abundant hydrogen, with a mole ratio of hydrogen to carbon about 1 or 2, and a relatively high pyrolysis gas pressure can enhance the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a compromised project consisting of an appropriate hydrogen flow rate and a feasible high pyrolysis gas pressure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the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from coal pyrolysis in the hydrogen plasma to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chemi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Gibbs free energy
下载PDF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xial-Type Microwave Excited Linear Plasma:a Simple Numerical Analysis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龙威 孟月东 +3 位作者 左潇 任兆杏 吴克难 王帅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2-383,共12页
To unvei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vailabl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coaxial-type microwave excited line-shape plasma, the effects of parameters including microwave power, working pressur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ex... To unvei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vailabl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coaxial-type microwave excited line-shape plasma, the effects of parameters including microwave power, working pressur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n the plasma distribution we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solving a coupled system of Maxwell's equations and continuity equations.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microwave power, relatively high working pressure,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shaped magnetic field profiles will help produce a high-density and uniform plasma source. Exciting both ends by microw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gh-density and uni- form plasma source as well. Possible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olarization model of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processes of the line-shape plasma mainly depend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aspects, i.e. the transmitted part, penetration part and absorptive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literature. More elaborate descriptions of the three aspects and corresponding interactions among them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furth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the line-shape pla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analysis mechanism microwave plasma line-shape plas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