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颈椎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陶凤华 徐勇 +4 位作者 海鹰 卫爱林 贺斌 石志才 李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724-725,共2页
目的比较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前后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84例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A组,50例)或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B组,34... 目的比较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前后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84例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A组,50例)或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B组,34例)治疗。随访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情况,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术中出血量110~390ml,平均200ml,术后3例出现肩部放射痛。B组手术术中出血量300~850ml,平均410m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随访1~6年,前路植骨全部骨性愈合。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5%,优良率为82.3%;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4%,优良率为81.6%。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和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治疗前方软性压迫的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可使脊髓充分减压,术后脊髓前方的软性压迫缩小或消失,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手术 前后路手术
下载PDF
改良法原代培养兔髓核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凤华 李锋 +2 位作者 潘峰 陈文坚 周松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索兔髓核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DMEM/F12(1∶1,添加FBS10%,pH7.2)作为基础培养液,用酶消化及机械剪切法原代培养髓核细胞,检测细胞生长形态及代谢。结果髓核细胞多为多角形,另有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含... 目的探索兔髓核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DMEM/F12(1∶1,添加FBS10%,pH7.2)作为基础培养液,用酶消化及机械剪切法原代培养髓核细胞,检测细胞生长形态及代谢。结果髓核细胞多为多角形,另有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含空泡;改良法较酶消化组单层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结论改良法髓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髓核细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凤华 海鹰 +5 位作者 李锋 郭风劲 张伟 卫爱林 潘峰 贺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均行后路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在站立位片上测量手术前后侧凸畸形矫正率和脊柱平衡;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 冠状面Cobb角度和颈7距骶中线距离、矢状面胸5~胸12椎体后凸角度矫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失平衡数较实验组多3个.结论 Lenke1型侧凸患者顶椎可以作为选择下固定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椎 下固定椎 脊柱侧凸
下载PDF
初级纤毛参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介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调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凤华 蒋婷 向威 《骨科》 CAS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探究初级纤毛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 FGF 18)介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FGF18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初级纤毛表达的影响;设置对照组、FG... 目的探究初级纤毛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 FGF 18)介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FGF18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初级纤毛表达的影响;设置对照组、FGF18组、水合氯醛组和FGF18+水合氯醛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初级纤毛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分泌,Live/dead实验检测细胞活性,qPCR检测成软骨相关基因COL Ⅱ和SOX9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型蛋白COL Ⅱ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FGF18对软骨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20 ng/ml时效应最明显;FGF18能下调初级纤毛的发生率(0 ng/ml,77.91%±5.53%;5 ng/ml,52.91%±5.61%;10 ng/ml,42.12%±5.20%;20 ng/ml,36.53%±4.88%;40 ng/ml,33.44%±5.98%),但上调其平均长度[0 ng/ml,(1.63±0.67)μm;5 ng/ml,(2.67±0.90)μm;10 ng/ml,(2.71±0.97)μm;20 ng/ml,(2.76±1.37)μm;40 ng/ml,(2.79±1.13)μm];FGF18能维持细胞活性并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上调COL Ⅱ和SOX9基因表达;但水合氯醛破坏初级纤毛结构后,纤毛发生率为(9.10±2.44)%,活细胞占比为72.86%±2.95%,水合氯醛+FGF18组纤毛发生率为(10.01±2.23)%,活细胞占比为(76.94±5.62)%,相比对照组[纤毛发生率为(77.91±5.53)%,活细胞占比为(96.81±1.38)%]和FGF18组[纤毛发生率为(36.53%±4.88)%,活细胞占比为(96.29±2.17)%]均明显降低,同时,FGF18的促增殖和促基质分泌作用受到抑制,COL Ⅱ和SOX9基因表达下调;FGF18能促进CyclinD1、COL Ⅱ蛋白表达,并上调P-ERK/T-ERK的比值,破坏纤毛结构则抑制FGF18对相关蛋白的促表达效应。结论 FGF18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维持软骨表型,并且初级纤毛参与FGF18介导的软骨细胞生长发育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 初级纤毛 软骨细胞
下载PDF
连续置钉或间隔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秀统 李明 +4 位作者 赵颍川 谢阳 陶凤华 王传峰 沈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钉组);另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均间隔一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间隔置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术前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矫正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神经脊髓损伤。胸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连续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2.7°±12.7°、28.3°±11.6°;术后分别为14.5°±6.9°、20.5°±10.7°;间隔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3.9°±10.9°、28.1°±10.8°,术后分别为14.7°±6.4°、21.0°±10.3°;连续置钉组和间隔置钉组术前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的距离分别为-3.3±6.1cm、-4.4±4.8cm,术后分别为1.4±3.3cm、0.9±3.0cm。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隔置钉和连续置钉矫正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Ⅰ型 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 间隔置入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低剂量FK506对伤段组织电解质水含量失衡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峰 祝成亮 +2 位作者 陈安民 郭风劲 陶凤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抗移植排斥药物—FK506对伤段脊髓组织钙、镁离子及水含量的影响,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抗移植排斥药物—FK506对伤段脊髓组织钙、镁离子及水含量的影响,明确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做椎板切除术。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术后6、12、24h取材,采用干湿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钙、镁离子含量。[结果]伤段脊髓组织中水含量及钙离子水平升高,两者均于伤后12h达高峰,而镁离子水平降低,应用FK506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P<0.05,P<0.01)。[结论]低剂量FK506可减轻伤段脊髓组织水肿和电解质失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肿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结直肠癌MDM2基因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玫 陶凤华 +3 位作者 成志强 单军 苏学劲 王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MDM2癌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为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DM2 ,p5 3和PCNA在 72例结直肠癌的表达特点 .结果 :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MDM2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9.3%和...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MDM2癌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为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DM2 ,p5 3和PCNA在 72例结直肠癌的表达特点 .结果 :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MDM2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9.3%和 78.0 % )与非肝转移组 (30 .0 %和5 5 .0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组MDM2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8.8%和 79.4 % )明显高于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2 8.9%和 5 2 .6 % ,) ,两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静脉侵袭组MDM2表达阳性率 (6 0 .7% )高于无静脉侵袭组 (31 .8% ) ,MDM2基因异常表达同静脉侵袭有关 (P <0 .0 5 ) .结论 :MDM 2和p5 3基因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MDM2和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基因 P53基因 PCNA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胫骨远端内侧、前内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8
作者 曹辉 +3 位作者 赵迎春 郑剑 叶佳 陶凤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0期3032-3034,3037,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取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Mazu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zu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B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踝关节Mazu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踝关节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入路对治疗Pilon骨折均有效,在手术过程中并无差异,但是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相比,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内侧入路 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 PILON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抑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2 位作者 郭风劲 祝成亮 陶凤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968-1973,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冲击伤后应用低剂量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暴露脊髓T10节段,以重量为10g的铁锤从4cm高处自由落下,造成T10段脊髓冲击伤。假手术组5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实验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于伤后7d达高峰,两者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脱噬作用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FK506
下载PDF
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1 位作者 祝成亮 陶凤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 目的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两种后肢行为学评估标准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天分别采用Tarlov评分和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对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arlov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只在1、3、7天时差异才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按百分制换算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仅在伤后7天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大鼠两组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1、3、7天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BB评分的敏感性和区分度优于Tarlov评分,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 行为学 评估标准 比较研究 大鼠
下载PDF
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孝海 海鹰 +3 位作者 卫爱林 陶凤华 贺斌 郑啸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患者症状明显,通过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部分重度患者,因同时存在前方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及颈椎管狭窄,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效果有限,为了更好...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患者症状明显,通过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部分重度患者,因同时存在前方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及颈椎管狭窄,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效果有限,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压迫,我们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后前路联合手术
下载PDF
FK506抑制脊髓挫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3 位作者 郭风劲 祝成亮 陶凤华 赵东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挫伤后早期应用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脊髓挫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生...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挫伤后早期应用FK506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脊髓挫伤后5 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生理盐水。伤后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行脊髓组织尼氏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病理学观察和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iN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于伤后7 d达高峰,两者表达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FK506能抑制大鼠脊髓挫伤后iNOS表达,减轻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FK506 大鼠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8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海鹰 贺斌 +5 位作者 卫爱林 陶凤华 李孝海 杨俭 袁敏 沈其孝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CSM 38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_...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CSM 38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 JOA评分[术前(7.1±0.9)比术后(3.6±1.2)]及VAS评分[术前(5.2±2.8)比术后(2.3±1.1)]较术前改善明显,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变化[术前(36.9±6.3)度比术后(32.7±2.4)度,P>0.05];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第5天改善,发生C,神经根麻痹1例,于术后2个月改善,未发生脊髓损伤、钛板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是治疗CSM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持续维持扩大椎管的管径,取得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且有利于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型钛板固定
下载PDF
应用SSCP-PCR技术研究非小细胞肺癌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玫 成志强 +2 位作者 陶凤华 苏学劲 王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50-1652,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p5 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评价检测 p5 3基因点突变作为基因标记物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 ,检测 31例NSCLC及5例肺良性病变...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p5 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评价检测 p5 3基因点突变作为基因标记物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 ,检测 31例NSCLC及5例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标本 p5 3基因的点突变 .结果 :肺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率为 4 8% (15 / 31) ,肺良性病变未检出该基因突变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织学类型肺癌p5 3基因 5~ 8外显子点突变检出频率为 :鳞状细胞癌 9例(9/ 16 ) ,腺癌 3例 (3/ 10 ) ,肺泡细胞癌 1例 (1/ 3) ,大细胞癌 2例 (2 / 2 ) .肺腺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率比鳞状细胞癌低 .Ⅲ Ⅳ期肺癌点突变率明显高于Ⅰ期肺癌 (P <0 .0 5 ) ,p5 3基因点突变与临床分期有关 ,在低分化肺癌其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肺癌 (高分化和中分化肺癌 ) ,p5 3基因突变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结论 :应用PCR SSCP技术检测 p5 3基因突变能够反映肺癌的进展情况、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 ,是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预后 多态现胆 单链构象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p53
下载PDF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峰 海鹰 +4 位作者 任岳 李章华 郭卫春 陶凤华 贺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51例,其中23例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 目的 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51例,其中23例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VAS评分在术前1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周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椎旁肌损伤,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他克莫司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峰 陈安民 +4 位作者 陶凤华 陈家禄 海鹰 彭昊 祝成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后治疗组颈后皮下注射他克莫司(1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行双侧坐骨神经切断。术后治疗组颈后皮下注射他克莫司(1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点取L4~6脊髓,应用Westernblotting技术及免疫荧光标记对脊髓组织中HGF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定位检测。[结果]HGF在脊髓灰质前角、中间带和后角的各类神经元中均有表达;损伤组与正常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GF的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GF的表达在术后7、14d时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1)周围神经损伤本身并不能使脊髓组织中HGF的表达上调;(2)他克莫司能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HGF的高表达,从而保护相应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创伤与损伤 肝细胞生长因子 他克莫司
下载PDF
他克莫司后处理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峰 祝成亮 +4 位作者 陶凤华 陈安民 李章华 范里 海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10-12,15,66,共5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行再灌注,TP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mg/kg。再灌注后7、14天采用Tarlov评分法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SO组大鼠各时间点后肢Tarlov评分均为5分,形态学检测显示脊髓组织结构正常;IR组大鼠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脊髓组织呈现出坏死、水肿、空腔形成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TP组大鼠Tarlov评分结果显著优于IR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IR组为轻。结论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初步证实他克莫司后处理能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他克莫司后处理
下载PDF
FK506诱导热休克反应对大鼠脊髓冲击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峰 陶凤华 +3 位作者 祝成亮 海鹰 陈家禄 彭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33-2435,共3页
目的:探讨FK506诱导热休克反应对大鼠脊髓冲击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和FK506组,FK506组脊髓冲击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损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术后行改良Tarlov评分,... 目的:探讨FK506诱导热休克反应对大鼠脊髓冲击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和FK506组,FK506组脊髓冲击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损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术后行改良Tarlov评分,尼氏染色和热休克蛋白7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K506组尼氏染色和行为学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损伤组(P<0.05);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FK506组较损伤组明显增加(P<0.05),于伤后24h达高峰。结论:FK506能诱导脊髓冲击伤后热休克蛋白70的高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FK506 大鼠
下载PDF
兔髓核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锋 李光辉 +3 位作者 陶凤华 郭风劲 许涛 潘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新西兰大白兔髓核细胞(nucleuspulposuscells)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共培养时,兔髓核细胞与大鼠MSCs直接和间接接触对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DAPI(4',6-二咪基-2'-苯吲哚盐... 目的研究体外新西兰大白兔髓核细胞(nucleuspulposuscells)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共培养时,兔髓核细胞与大鼠MSCs直接和间接接触对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DAPI(4',6-二咪基-2'-苯吲哚盐酸)标记原代髓核细胞后,分别与第三代MSCs按接触组和非接触组(Transwell培养系统)共培养。每隔24小时应用免疫荧光观察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II型胶原和可凝集蛋白多糖(Aggrecan)的表达。结果直接接触培养组中可见分化的MSCs形态和功能接近髓核细胞;非直接接触组的MSCs未见变化。结论髓核细胞与MSCs的直接接触,是诱导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颈椎后路肿瘤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海鹰 贺斌 +2 位作者 卫爱林 陶凤华 李孝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16例在切除肿瘤后均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中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16例在切除肿瘤后均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中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脊髓功能进行判断,术前术后行 JOA 评分。结果本组16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中脊髓监测均无脊髓损伤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3~29个月),JOA 评分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术后无脊髓损伤或症状加重,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固定效果满意,术后复查 X 线及 CT 提示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颈椎管内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肿瘤 后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