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ERF亚族转录因子参与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德周 王丽丽 +5 位作者 陈祥龙 李永波 黄琛 隋新霞 楚秀生 樊庆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小麦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逆境胁迫的影响。AP2/EREBP是植物特有的一个庞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普遍参与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进程。ERF类转录因子是AP2/EREBP转录因子超家族的一个亚族。本研究... 小麦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逆境胁迫的影响。AP2/EREBP是植物特有的一个庞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普遍参与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进程。ERF类转录因子是AP2/EREBP转录因子超家族的一个亚族。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了小麦ERF亚族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布,重点阐述近年来小麦ERF亚族转录因子响应高盐、干旱、低温、重金属、病原菌侵染等逆境胁迫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ERF亚族转录因子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RF亚族 转录因子 胁迫响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麦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隋新霞 樊庆琦 +1 位作者 李根英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是小麦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该技术具有稳定杂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和分离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单核中晚期花药接种在C17培养基上花药培养效果比较好。小麦花药培养力的高低受到基... 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是小麦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该技术具有稳定杂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和分离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单核中晚期花药接种在C17培养基上花药培养效果比较好。小麦花药培养力的高低受到基因型的显著影响;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雄核发育受到基因型的影响;白化苗的产生机理主要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突变产生的。花药培养技术在育种和分子遗传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绿苗分化 白化苗 花培能力
下载PDF
部分CIMMYT小麦种质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隋新霞 樊庆琦 +2 位作者 谢振义 李根英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58,共3页
为了有效利用多年来引自CIMMYT的小麦种质材料,采用SDS-PAGE技术对63份CIMMYT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共有8种HMW-GS类型,Glu-A1位点上有Null、1、2*,以2*亚基为主要类型(占52.4%);Glu... 为了有效利用多年来引自CIMMYT的小麦种质材料,采用SDS-PAGE技术对63份CIMMYT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共有8种HMW-GS类型,Glu-A1位点上有Null、1、2*,以2*亚基为主要类型(占52.4%);Glu-B1位点上有7+9、7+8、17+18,以7+9为主要类型(占74.6%);Glu-D1位点上只有5+10和2+12两种类型,其中5+10亚基的频率高达77.8%,是山东近期育成小麦品种的5.85倍。CIMMYT小麦品种的亚基组合类型共有12种,其中主要亚基组合为“2*,7+9,5+10”,占3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与太谷核不育小麦Tal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隋新霞 孙兰珍 +3 位作者 李传友 姚方印 刘保申 高庆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本试验采用 5 99个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稳定的特异引物OPO0 1,用该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进行RAPD分析 ,从而确定了OPO0 190 0 与Ta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7± 0 8... 本试验采用 5 99个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稳定的特异引物OPO0 1,用该引物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群体进行RAPD分析 ,从而确定了OPO0 190 0 与Tal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7± 0 8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太谷核不育小麦 TAL基因 近等基因素 基因连锁 RAPD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隋新霞 崔德周 +5 位作者 张荣亭 樊庆琦 布玉成 李永波 黄琛 楚秀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小麦叶锈病是重要的小麦叶部病害,系由小麦叶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策略。培育具有持久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是育种家的理想,成株期抗病基... 小麦叶锈病是重要的小麦叶部病害,系由小麦叶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策略。培育具有持久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是育种家的理想,成株期抗病基因则是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基础。与全生育期抗叶锈病基因相比,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目前仅正式命名了15个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本文对这些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和分子标记开发现状进行综述,为抗叶锈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成株期抗性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隋新霞 刘学俊 +5 位作者 樊庆琦 崔德周 李永波 黄琛 黄承彦 楚秀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灌浆期高温胁迫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建立有效的小麦耐热鉴定技术,对耐热小麦新品种培育、耐热种质资源筛选以及小麦耐热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1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在智能温室设置高温胁迫处理并... 灌浆期高温胁迫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建立有效的小麦耐热鉴定技术,对耐热小麦新品种培育、耐热种质资源筛选以及小麦耐热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1个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在智能温室设置高温胁迫处理并比较不同耐热指标,确定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的方法。结果表明,35℃是利用智能温室鉴定小麦灌浆期耐热性较为适宜的高温胁迫温度;主穗粒重最能客观反映小麦品种(系)受高温胁迫影响的程度,是判定智能温室小麦品种(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利用智能温室对小麦进行耐热性鉴定,不受周围环境及气候因素影响,可以精准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对小麦耐热性划分更加精准可靠。根据该技术判定小麦品种郑麦7698、安农0711、淮麦33、烟农19和济麦23具有较好的灌浆期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耐热性 鉴定 热感指数 智能温室
下载PDF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隋新霞 孙兰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9-244,共6页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且对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在小麦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遗传分析、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在种质资源创新和小麦育种上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且对其研究和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雄性不育 TAL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细胞子特征 种质资源创新
下载PDF
不同穗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隋新霞 李根英 +3 位作者 吴祥云 楚秀生 管延安 黄承彦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利用冬小麦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种类型品种,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品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系中0966615、多穗型亲本中品系94(6)100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组合0955070... 利用冬小麦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种类型品种,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品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系中0966615、多穗型亲本中品系94(6)100是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组合0955070×94(6)100是本试验中的最优组合。本研究考察的各性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而不孕小穗数受非加性基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遗传特点 加性基因 非加性基因
下载PDF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4
9
作者 隋新霞 樊庆琦 +1 位作者 李根英 黄承彦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穗型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系统测定表明:单叶叶绿素含量消长的一般规律是,其变化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缓降期和速降期。随叶位上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逐渐延长,但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较倒二叶为短。对于三种穗型来说...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穗型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系统测定表明:单叶叶绿素含量消长的一般规律是,其变化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缓降期和速降期。随叶位上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逐渐延长,但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较倒二叶为短。对于三种穗型来说:其高位叶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相差不大,但其速降期随叶位升高而缩短。叶绿素最高含量、平均含量均以小穗型品种为最高,大穗型、中穗型则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品种 叶绿素含量 消长动态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隋新霞 楚秀生 +2 位作者 李根英 吴祥云 黄承彦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6期48-50,共3页
外源DNA导入技术打破了植物科、属、种的界限,甚至能对动植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置换,变异类型广,是一种建立在DNA分子操作基础上的新的育种途径。小麦是较早进行分子育种的作物之一,本文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发展、导入后代的变异、导入后... 外源DNA导入技术打破了植物科、属、种的界限,甚至能对动植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置换,变异类型广,是一种建立在DNA分子操作基础上的新的育种途径。小麦是较早进行分子育种的作物之一,本文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发展、导入后代的变异、导入后的变异机理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外源DNA导入 小麦 育种 变异机理
下载PDF
易花药培养的早熟小麦新种质K35 被引量:2
11
作者 隋新霞 黄承彦 +2 位作者 楚秀生 李根英 樊庆琦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小麦新种质K35是本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系,兼有早熟、抗白粉病和易花药培养等突出特点,是一个良好的花药培养遗传育种材料。
关键词 小麦 K35 早熟性 花药培养
下载PDF
植物非寄主抗性的遗传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隋新霞 郭栋 尤升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42-145,149,共5页
植物的非寄主抗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为广泛的植物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抗性,是植物的免疫系统。植物非寄主抗性具有持久和广谱抗性的特点,是作物抗病育种重要的潜在抗病资源,是抗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非寄主抗性的遗传研究和抗... 植物的非寄主抗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为广泛的植物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抗性,是植物的免疫系统。植物非寄主抗性具有持久和广谱抗性的特点,是作物抗病育种重要的潜在抗病资源,是抗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非寄主抗性的遗传研究和抗性机理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植物非寄主抗性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非寄主抗性 质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
下载PDF
小麦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根英 黄承彦 +3 位作者 隋新霞 何中虎 孙其信 夏先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良好的组织培养效果是提高植物基因转化效率的基础。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10个优良品种(系)为材料,对这些品种的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筛选每一基因型最适合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类型,为... 良好的组织培养效果是提高植物基因转化效率的基础。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10个优良品种(系)为材料,对这些品种的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筛选每一基因型最适合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类型,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禽伤诱导率和再生成苗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密切相关。8802在花药和成熟胚培养中表现突出,花药出愈率达119.5%,愈伤分化成苗率19.9%;烟农19的幼穗愈伤直接分化成苗率最高,这43.5%;8802、烟农19和潍麦8号三个基因型的幼胚培养效果差异不显著,其愈伤分化成苗率分别为26.3%、24.5%和24.8%。蔗糖浓度在3%~9%之间,对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很小。高浓度蔗糖降低愈伤生长速度。在一定蔗糖浓度下,愈伤诱导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再生不利。MS+4mg/L2,4-D对于成熟胚的脱分化相对较好,MS和MS+0.4mg/L NAA+0.6mg/L KT作为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再生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花药 幼胚 幼穗 成熟胚 愈伤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羽 樊庆琦 +5 位作者 张利 隋新霞 李根英 楚秀生 张宪省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5-760,共6页
为探讨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分别以高花药培养特性和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麦材料为母本和父本,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两个组合不同世代小麦材料的花药出愈率、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花药绿苗率三个花培性状进行了遗传... 为探讨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分别以高花药培养特性和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麦材料为母本和父本,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两个组合不同世代小麦材料的花药出愈率、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花药绿苗率三个花培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出愈率在组合I检测到一对主基因,组合II中检测到两对主基因。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绿苗率均检测到两对主基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为增效,显性效应(h)除组合II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外均为减效。互作效应在组合I中,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jab(第一对主基因的d与第二对主基因的h间的互作效应)和花药绿苗率的jba(第一对主基因的h与第二对主基因的d间的互作效应)较小。在组合II中,花药出愈率的jba较小;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l(显性互作效应)较大;花药绿苗率的各效应值比较平均。多基因效应中,对于组合I的花药绿苗率和组合II的花药出愈率,d和h均为增效,且h大于d;组合II中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d和h均为减效,且d大于h。不同组合F2代花药出愈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存在明显差异,组合I为55.01%,组合II为84.54%,其余两花培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差异较小,均在90%以上。研究认为,3个性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影响,且主基因起决定作用,花药出愈率可以作为衡量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培性状 遗传模型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遗传率
下载PDF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学作用及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9
15
作者 鲁守平 隋新霞 +1 位作者 孙群 孙宝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027-1032,共6页
药用植物的很多有效成分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萜类、酚类、甙类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理调节、自身保护、生存竞争、协调与环境关系等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生态环境因素包括光、温度、土壤、... 药用植物的很多有效成分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萜类、酚类、甙类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理调节、自身保护、生存竞争、协调与环境关系等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生态环境因素包括光、温度、土壤、空气以及生物因素均影响到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过程。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与生态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药用植物药用有效成分地域性差异的原因,可为药用植物的育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次生代谢 生态因素
下载PDF
超级小麦育种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承彦 管延安 +2 位作者 楚秀生 隋新霞 李根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进入21世纪,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对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入WTO后小麦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形势要求我国小麦单产要有突破性提高,品质要有大幅度改善。因... 进入21世纪,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对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入WTO后小麦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形势要求我国小麦单产要有突破性提高,品质要有大幅度改善。因此"超级小麦"成为新世纪小麦育种的标志,并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分析了"超级小麦育种"提出的背景,论述了超级小麦的概念和目标,就超级小麦种质创新、育种策略、育种技术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产量构成、源-库关系协调和物候发育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超级小麦育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小麦 种质创新 育种策略 育种技术 产量构成因素 源库关系 物候发育控制
下载PDF
山东小麦地方品种资源铁和锌含量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樊庆琦 楚秀生 +3 位作者 李玉莲 隋新霞 李根英 黄承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8-142,162,共6页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426份山东小麦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铁和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摸清了山东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铁和锌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山东小麦地方品种资源铁含量的分布范围为5.2~44.1mg/kg,锌含量的分布范围为6.2~5...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426份山东小麦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铁和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摸清了山东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铁和锌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山东小麦地方品种资源铁含量的分布范围为5.2~44.1mg/kg,锌含量的分布范围为6.2~50.4mg/kg。铁含量最高的种质是土耳其和落麦,分别为44.1mg/kg和41.8mg/kg;锌含量最高的种质是大青芒,为50.4mg/kg。利用这些铁锌含量高、子粒商品性及面制品口味好的小麦地方品种作育种亲本,对培育子粒中富含铁锌微量元素的高营养小麦新种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资源 地方品种 子粒 铁锌含量 分析
下载PDF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素辉 尹燕枰 +7 位作者 李文阳 李勇 隋新霞 顾峰 梁太波 张体彬 王平 王振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06-2715,共10页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强势粒 弱势粒 淀粉 库强度
下载PDF
面粉高白度小麦种质资源筛选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华东 樊庆琦 +5 位作者 刘爱峰 李玉莲 隋新霞 黄承彦 李根英 楚秀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了挖掘面粉白度高、品质优的小麦种质,对1 24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面粉白度测定,并对面粉白度值超过80的小麦种质的籽粒硬度、淀粉RVA糊化特性以及面团揉混特性等有关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面粉白度值≥80的小麦种质195个,其籽... 为了挖掘面粉白度高、品质优的小麦种质,对1 24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面粉白度测定,并对面粉白度值超过80的小麦种质的籽粒硬度、淀粉RVA糊化特性以及面团揉混特性等有关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面粉白度值≥80的小麦种质195个,其籽粒硬度指数分布范围为15~77;淀粉RVA糊化特性参数峰值黏度范围为1 030~3 407cP,稀懈值范围为629~1 522cP,回生值范围为5~1 546cP,糊化温度范围为65.3~88.2℃,最终黏度范围为755~3 870cP;面团形成时间范围为1.3~4.2min,衰落角范围为3~35度,沉降值范围为21~58.7mL。研究结果还表明,面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低,则面粉白度就高,仅靠延长面粉储存时间不会大幅度提高面粉白度。筛选出的14个高白度优异小麦种质可用于培育中强筋面粉高白度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 籽粒硬度 面粉白度 淀粉RVA糊化特性 面团揉混特性
下载PDF
小麦K35早熟特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羽 樊庆琦 +5 位作者 张利 隋新霞 李根英 楚秀生 张宪省 黄承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7-960,999,共5页
为探讨小麦早熟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并为小麦育种提供具有早熟优良性状的亲本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品种K35和晚熟品种Wesley杂交组合的P1、P2、F1、F2的早熟特性进行了分析。... 为探讨小麦早熟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并为小麦育种提供具有早熟优良性状的亲本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品种K35和晚熟品种Wesley杂交组合的P1、P2、F1、F2的早熟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性状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模型,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均为负值;但根据F1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有可能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因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可能是增效,且d大于h为正向部分显性。F2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0.82%,多基因遗传率为0.38%,环境因素影响为18.8%。说明主基因对于该性状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熟性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数量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