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安哥拉感染埃及血吸虫的输入性病例1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雷俊川 刘忠湘 黄豫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患者男性,37岁,陕西省人,于2005年3月-2006年1月在非洲安哥拉从事铁路建设后勤工作,期间曾在当地湖中游泳及垂钓。回国后,于2006年3月开始出现无痛性血尿,尿线流畅,为终末血尿。血尿量约2~3 ml,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上述血尿间断出现... 患者男性,37岁,陕西省人,于2005年3月-2006年1月在非洲安哥拉从事铁路建设后勤工作,期间曾在当地湖中游泳及垂钓。回国后,于2006年3月开始出现无痛性血尿,尿线流畅,为终末血尿。血尿量约2~3 ml,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上述血尿间断出现,无明显规律,共发生10余次。病初曾用消炎药等输液治疗,效果不佳。于4月曾行膀胱镜检查,未明确诊断。5月初入西安市西京医院泌尿外科,膀胱镜检查并行活检查见虫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血吸虫 安哥拉 输入性病例 无痛性血尿 膀胱镜检查 感染 后勤工作 铁路建设
下载PDF
四环素调控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雷俊川 宫卫东 +3 位作者 赵亚 姜河 刘忠湘 易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分析四环素调控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p)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TL-8扩增7个Teto序列,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 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将7个Teto序列亚克隆入pGL3-Basic/C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C... 目的:分析四环素调控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p)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TL-8扩增7个Teto序列,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 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将7个Teto序列亚克隆入pGL3-Basic/C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Cp启动子的上游,以构建质粒pGL3-Basic/7t/Cp。将能表达TetR的质粒pTL-8的荧光素酶编码基因切除后,与pGL3-Basic/7t/Cp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宫颈癌细胞系HeLa,绿猴肾细胞系COS-7,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系HT-29,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在这些不同细胞系中的活性,以鉴定四环素调控系统对Cp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质粒pGL3-Basic/7t/Cp,将其转染入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系后表明将7个teto序列克隆入Cp上游后增强了Cp在各细胞系中的活性。结论:四环素调控系统明显增强了Cp的转录活性。但同时,Cp失去了其组织特异性的特点,即在这些细胞系中均有较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调控系统 CP 肝细胞特异性 荧光素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的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的鉴定
3
作者 雷俊川 宫卫东 +2 位作者 赵亚 姜河 易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克隆adr亚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Cp)并鉴定其在肝细胞系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UC19/3HBV扩增adr亚型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 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 目的克隆adr亚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Cp)并鉴定其在肝细胞系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UC19/3HBV扩增adr亚型乙肝病毒核心启动子,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 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重组载体pGL3-Basic/Cp分别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宫颈癌细胞系Hela、绿猴肾细胞系COS-7、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系HT-29,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在这些不同细胞系中的活性,以确定所克隆的基本核心启动子是否具有肝细胞特异性活性。结果从HBV基因组中成功克隆了Cp,Cp在肝细胞系中具有明显的活性,而在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系中几乎没有活性。结论克隆得到的核心启动子具有明显的肝细胞特异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核心启动子(Cp) 肝细胞特异性 荧光素酶
下载PDF
应用四环素调控系统建立可调控抗恶性疟原虫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雷俊川 缪军 +3 位作者 李珣 Kai Schonig Hermann Bujard 薛采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 :应用四环素 (tetracycline,Tet)可调控系统建立可调控的抗恶性疟原虫的DNA疫苗。方法 :首先构建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 1(AMA 1)基因和转录激活因子 (tTA或rtT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TL 8/AMA 1和pTL 8/AMA 1(rtTA) ,并大量制备这... 目的 :应用四环素 (tetracycline,Tet)可调控系统建立可调控的抗恶性疟原虫的DNA疫苗。方法 :首先构建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 1(AMA 1)基因和转录激活因子 (tTA或rtT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TL 8/AMA 1和pTL 8/AMA 1(rtTA) ,并大量制备这两种质粒及表达转录抑制子 (tTS)的质粒pUHS6 1。以pTL 8/AMA 1、pTL 8/AMA 1(rtTA)和pTL 8/AMA 1(rtTA)加pUHS6 1/tTS免疫小鼠后 ,用四环素类似物强力霉素 (doxcycline ,dox)诱导或抑制上述DNA载体内AMA 1的表达 ,并分离小鼠血清检测针对AMA 1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TL 8/AMA 1和pTL 8/AMA 1(rtTA) ;②pTL 8/AMA 1和pTL 8/AMA 1(rtTA)在没有被诱导表达时 (仅基础表达 ) ,可诱导明显的免疫应答。在以pTL 8/AMA 1(rtTA)与含tTS的pUHS6 1共同免疫后 ,可极大地降低其免疫应答。应用dox诱导pTL 8/AMA 1(rtTA)中的AMA 1基因表达后 ,可明显引起免疫应答。结论 :pTL 8/AMA 1(rtTA)附加pUHS6 1构成了可调节的DNA免疫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DNA疫苗的免疫机制和调控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可调控系统 DNA疫苗 顶端膜抗原1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及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雷俊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寄生虫病在人群中分布率的改变,课时数的减少,新的教学手段、Internet技术的普及,要求进行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并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DNA与改良痘苗病毒组合疫苗诱导小鼠抗体应答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4 位作者 薛采芳 缪军 雷俊川 刘忠湘 王宪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用重组病毒追加强化,采用DNA/MVA组合方案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及其亚类水平,经腹腔接种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进行攻击。结果DNA免疫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抗MSP1-190抗体,其终点稀释度为1∶2500,GM-CSF质粒共免疫组抗体的终点稀释度为1∶11150,抗体亚类的测定表明GM-CSF质粒显著促进了IgG1类抗体应答,MVA追加可使单独免疫组和共免疫组抗体分别增加53和10倍;两实验组产生了水平相近的抗19000抗体(1∶32000),其含量占血清中MSP1总IgG的1/4-1/3。经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P>0.05)。结论采用合成MSP1全基因进行DNA/MVA组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体应答,抗体的详细特性和保护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抗体应答 痘苗病毒 疫苗诱导 组合 改良 BALB/c小鼠 ELISA测定 DNA免疫 伯氏疟原虫 MSP1 血清IgG MVA CSF 免疫组 人工合成 表达质粒 重组病毒 IgG1 抗体亚类 总IgG 存活时间 MSPI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细胞因子表达质粒对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DNA免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珣 缪军 +4 位作者 雷俊川 薛采芳 王宪锋 刘忠湘 李淑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表达质粒对小鼠DNA免疫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方法 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 1(AMA1)完整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 2 0 /E ,构建编码小鼠细胞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IL)如IL 4和IL 12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表达质粒对小鼠DNA免疫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方法 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 1(AMA1)完整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 2 0 /E ,构建编码小鼠细胞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 (IL)如IL 4和IL 12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GM CSF、pcDNA3 .1( ) /IL 4和pIL 12以及双顺反子质粒pGM CSF/pTPA E ,分组免疫小鼠 ,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及其亚类的水平 ,取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增殖。 结果  3种细胞因子质粒均有效增强了小鼠针对VR10 2 0 /E的免疫应答 ,抗体水平增加 7至 10倍 ,其中pcDNA3 /GM CSF质粒和pIL 12质粒分别显著促进了小鼠的IgG1和IgG2a应答 ,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水平亦有明显提高。 结论 利用编码GM CSF、IL 4和IL 12的表达质粒作为佐剂可有效增强小鼠针对AMA1DNA的免疫应答 ,并对免疫应答的类型产生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表达 质粒 恶性疟原虫 顶端膜抗原1 DNA免疫 调节作用 佐剂
下载PDF
插入四环素操纵子对恶性疟原虫血型糖蛋白结合蛋白130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宪锋 薛采芳 +4 位作者 刘忠湘 李珣 李淑梅 雷俊川 缪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 构建四环素操纵子 (TetO)修饰的恶性疟原虫血型糖蛋白结合蛋白 13 0基因 (GBP13 0 )启动子 ,并探讨TetO插入后对启动子活性影响的位置效应。 方法 将 7个拷贝的TetO ( 7cot)序列分别克隆入GBP13 0启动子转录起始点附近的 4个位... 目的 构建四环素操纵子 (TetO)修饰的恶性疟原虫血型糖蛋白结合蛋白 13 0基因 (GBP13 0 )启动子 ,并探讨TetO插入后对启动子活性影响的位置效应。 方法 将 7个拷贝的TetO ( 7cot)序列分别克隆入GBP13 0启动子转录起始点附近的 4个位点 ,上、下游各两个 ,产生 4个衍生质粒pG/ 7T( -5 ) ,pG/ 7T( -2 ) ,pG/ 7T( +2 )和pG/ 7T( +5 )。瞬时转染后通过CATELISA检测和分析pGBPCATΔ2和 4个衍生质粒中CAT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DNA测序证明质粒构建成功。转染和CAT检测表明 ,7cot插入到GBP13 0启动子的 4个位点中均可提高启动子的活性 ,并且定位于启动子下游比定位于上游具有更高的活性 ,其中于 +5位点启动子活性最高。 结论 在疟原虫四环素诱导性转基因表达系统中质粒pG/ 7T(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血型糖蛋白 载体蛋白质类 四环素 转基因表达系统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红内期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俊 刘忠湘 +4 位作者 赵亚 雷俊川 李淑梅 李珣 薛采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制备小鼠抗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bMIF)的抗体,并检测PbMIF在伯氏疟原虫红内期的表达。方法用纯化的PbMIF蛋白免疫BABL/c小鼠,制备小鼠抗PbMIF的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用免疫印迹(Western ... 目的制备小鼠抗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bMIF)的抗体,并检测PbMIF在伯氏疟原虫红内期的表达。方法用纯化的PbMIF蛋白免疫BABL/c小鼠,制备小鼠抗PbMIF的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二氨基联苯胺(DAB)底物显色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ECL)的方法,用上述制备的抗血清检测PbMIF在红内期伯氏疟原虫的表达情况。结果ELISA测得小鼠抗PbMIF抗体的效价>1∶106,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抗体可与原核表达的PbMIF蛋白特异性结合。ECL结果表明感染的红细胞中存在PbMIF。结论成功制备了小鼠抗PbMIF的抗体。红内期伯氏疟原虫表达PbM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多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陕西及其周边地区包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豫晓 李英辉 +1 位作者 雷俊川 刘忠湘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0-440,共1页
关键词 肝包虫感染 流行病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片段诱导小鼠保护性抗体应答
11
作者 李珣 薛采芳 +4 位作者 刘忠湘 王宪锋 丁劲 雷俊川 甄荣芬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分析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AMA1)主要结构域在诱导保护性抗体应答中的作用,为正确选择疫苗应用片段提供依据。方法 PCR扩增编码P.fAMA1相应结构域的基因序列,构建pET原核表达载体,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BAL... 目的 分析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AMA1)主要结构域在诱导保护性抗体应答中的作用,为正确选择疫苗应用片段提供依据。方法 PCR扩增编码P.fAMA1相应结构域的基因序列,构建pET原核表达载体,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抗体效价,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用小鼠免疫血清进行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实验。结果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代表AMA1不同结构域的重组抗原片段,包括完整的胞外域片段E、结构域Ⅰ+Ⅱ、Ⅰ、Ⅱ和Ⅲ,免疫小鼠后分别诱导出不同滴度的IgG抗体,免疫血清可特异地识别天然AMA1抗原,重组蛋白E和Ⅰ+Ⅱ免疫血清可明显抑制疟原虫的体外生长。结论 AMA1胞外结构域的完整性是构成保护性抗体表位的重要基础,保护性抗体表位主要分布在结构域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顶端膜抗原 抗体应答 疫苗
下载PDF
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小鼠红内期疟原虫杀伤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刘忠湘 李英辉 +4 位作者 赵亚 雷俊川 薛采芳 夏爱军 张献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寻不影响正常红细胞活性及功能且能够有效杀伤血液中疟原虫的γ射线辐照方法。方法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P.y)种鼠血液,设实验组(辐照组,n=5)和对照组(未辐照,n=5),辐照组采用Gammacell 1000 Elite血液辐照仪,分别经... 目的探寻不影响正常红细胞活性及功能且能够有效杀伤血液中疟原虫的γ射线辐照方法。方法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P.y)种鼠血液,设实验组(辐照组,n=5)和对照组(未辐照,n=5),辐照组采用Gammacell 1000 Elite血液辐照仪,分别经γ射线25、35、45Gy单次均匀照射后,将所有的血液样本置于4℃存放,分别于辐照后1、3及5d取样,感染小鼠,间隔2d采血涂片镜检,计算各组小鼠原虫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小鼠出现原虫血症较早(1—2d),疟原虫感染率明显高于辐射组(3.7%vs0.07%),辐照剂量越大,血液中的原虫存活数量越少,小鼠存活时间也随之延长(8—12d);45Gy辐照剂量组4℃放置5d的血液感染小鼠,红细胞内未见疟原虫;对照组血检阳性,小鼠全部死亡。结论血液经45Gy辐照4℃放置5d,可以有效杀伤小鼠红细胞内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照 疟原虫 红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初级文库构建方法的建立及其实验参数的优化
13
作者 赵亚 李英辉 +4 位作者 刘忠湘 黄豫晓 雷俊川 李淑梅 薛采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609-2612,共4页
目的建立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初级文库的构建方法并优化其实验参数。方法体外合成可编码随机12肽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克隆入带有EGFP标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QCX-IX-EGFP,连接产物电击转化大肠杆菌,转化所得菌液即为可表达随... 目的建立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初级文库的构建方法并优化其实验参数。方法体外合成可编码随机12肽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克隆入带有EGFP标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QCX-IX-EGFP,连接产物电击转化大肠杆菌,转化所得菌液即为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初级文库,其间通过大量的实验优化:插入片段与载体的摩尔比、连接反应的条件、连接产物的DNA浓度以及电击转化参数等关键的实验参数。结果按照本研究所确立的方法和最佳实验参数构建的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初级文库的滴度为2.85×105cfu/mL,成功转化子的比例接近100%,编码随机12肽的DNA序列正确率为83%。结论成功建立了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初级文库的构建方法,并确定了最佳的实验参数,为后续的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库 逆转录病毒 电击转化
下载PDF
QIAGEN质粒DNA纯化柱的再生利用
14
作者 刘忠湘 缪军 +3 位作者 王宪锋 李王旬 雷俊川 薛采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S203-S204,共2页
关键词 DNA提取 纯化柱 再生利用 QIAGEN 质粒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下游克隆入Teto序列后其在不同细胞系中转录活性的变化
15
作者 易军 雷俊川 +4 位作者 宫卫东 赵亚 姜河 刘忠湘 王岭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将Teto序列克隆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p)下游后对该启动子在不同细胞系中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TL-8中扩增7个Teto序列,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将7个Teto序列亚克隆入pGL3-Basic/Cp... 目的:探讨将Teto序列克隆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p)下游后对该启动子在不同细胞系中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TL-8中扩增7个Teto序列,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将7个Teto序列亚克隆入pGL3-Basic/Cp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Cp启动子的下游,以构建质粒pGL3-Basic/Cp/x7t。将能表达TetR的质粒pTL-8的萤光素酶编码基因切除后,与pGL3-Basic/Cp/x7t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宫颈癌细胞系HeLa、绿猴肾细胞系COS-7、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系HT-29,通过双萤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萤光素酶在这些不同细胞系中的活性,以分析将Teto序列克隆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下游后对Cp在不同细胞系中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构建了质粒pGL3-Basic/Cp/x7t,将其转染HeLa、COS-7、HepG2、MDA-MB-231和HT-29细胞后其相对萤光素酶活性分别为56.14、171.52、211.03、6.11和34.24。结论:将Teto序列克隆入Cp下游并不能明显提高Cp的转录活性,而且破坏了Cp的组织特异性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调控系统 核心启动子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特异性 萤光素酶
下载PDF
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的建立及评价
16
作者 赵亚 李英辉 +5 位作者 黄豫晓 刘忠湘 雷俊川 李淑梅 刘军 薛采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6期814-816,共3页
目的:建立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方法:体外合成编码随机12肽的DNA片段;在最优化的实验参数和反应条件下将DNA片段克隆入带有EGFP标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分批次电击转化大肠杆菌,合并转化所得菌液即为可表达随机12肽库... 目的:建立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方法:体外合成编码随机12肽的DNA片段;在最优化的实验参数和反应条件下将DNA片段克隆入带有EGFP标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分批次电击转化大肠杆菌,合并转化所得菌液即为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原始载体库;半固体扩增法扩增该原始载体库,提取质粒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在EGFP表达最强的时间点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即为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库。结果: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原始载体库的库容量为3.14×106cfu;扩增后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库滴度为5.2×109cfu/mL,库容量为2.34×1011cfu;转染了已扩增的载体库质粒后的GP2-293包装细胞可以成功地表达随机12肽库。结论:建立了可表达随机12肽库的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为抗病毒寡肽的筛选以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库 逆转录病毒 电击转化 转染
下载PDF
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3例
17
作者 刘忠湘 雷俊川 +1 位作者 黄豫晓 薛采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399-1400,共2页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诊断 结核 肺/诊断 误诊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8
作者 甄荣芬 赵亚 +4 位作者 刘忠湘 雷俊川 王宪锋 缪军 刘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63-63,共1页
以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为主线 ,首先进行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结构改革 ;在此基础上 ,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改革的途径 ,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合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课程结构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最优化
19
作者 赵亚 甄荣芬 +1 位作者 刘忠湘 雷俊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89-89,共1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两大热点。我们充分利用这二者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 。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计算机多媒体 互联网
下载PDF
用套式PCR检测外周血、淋巴液和骨髓液诊断犬利什曼病
20
作者 雷俊川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6期283-283,共1页
动物利什曼病在临床上和免疫学方面的表现多样,而且很多属于隐性感染,因而诊断比较困难。用于诊断利什曼病的传统方法有病原学检查(淋巴结、骨髓穿刺物镜检、培养或动物接种),免疫学检查(ELISA、Western印迹分析)和淋巴液、骨髓液的PCR。
关键词 套式PCR 检测 外周血 淋巴液 骨髓液 诊断 犬利什曼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