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2年重庆市巴南片区新发现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巧 雷小念 +3 位作者 尹家奇 陈小玲 黄雪梅 王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5期53-57,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片区2013—2022年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例的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重庆市艾滋病检测系统及巴南区艾滋病确证信息报告系统中,收集2013—202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片区2013—2022年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例的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重庆市艾滋病检测系统及巴南区艾滋病确证信息报告系统中,收集2013—2022年巴南片区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2022年重庆市巴南片区新发现HIV/AIDS病例6077例,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3.21%;45岁以上人群新发现病例的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4.97%;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43∶1;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51.69%;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占39.66%;职业为农民最多,占35.54%;有55.29%的新发现HIV/AIDS病例是在医疗机构就医时被发现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异性性传播,占95.06%。结论:目前,重庆市巴南片区防控AIDS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人群高危性行为发生。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性教育,全面普及宣传AIDS的防治知识,提升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体AIDS防治、性健康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风险意识,减少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增强人群的主动检测意识,扩大检测人群及检测量,从而进一步提升AIDS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疫情分析 高危性行为
下载PDF
2020—2022年重庆市巴南区活禽市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2
作者 尹家奇 陈小玲 +3 位作者 廖芸馨 左佳 黄雪梅 雷小念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2020—2022年重庆市巴南区活禽市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巴南区4个活禽市场的环境样本,包括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粪便标本、笼具表面擦拭标本,采用全自... 目的:探究2020—2022年重庆市巴南区活禽市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巴南区4个活禽市场的环境样本,包括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粪便标本、笼具表面擦拭标本,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标本进行通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样本再进一步按照H5、H7、H9亚型分型,结果采用Excel 2021和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巴南区禽流感阳性检出率为39.27%,不同年份禽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0,P=0.166)。H5、H7、H9、H5+H9、H7+H9、H5+H7+H9和未分型阳性率分别为9.59%、0.58%、42.73%、15.41%、0.29%、0.29%、31.10%,其中H9病毒亚型占比最高(42.73%),检出H7+H9(0.29%)、H5+H9(15.41%)、H5+H7+H9(0.29%)3种混合型样本。D农贸市场检出阳性率最高(47.81%),且不同监测场所禽流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6,P<0.001);粪便标本、笼具标本、案板擦拭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31%、39.38%和3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958);不同季度禽流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25,P=0.170)。结论:重庆市巴南区禽流感污染主要以H9为主,且阳性未分型样本占比较大,污染高峰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应加强对农贸市场禽流感病毒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禽类笼具、加工用具的消毒与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活禽市场 监测 重庆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法在手足口病病毒检测中应用价值研究
3
作者 雷小念 冯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2-3,共2页
分析实时荧光PCR法在手足口病病毒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院内就诊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105例,分别采取实时荧光PCR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进行检测,分析应用效果差异。结果:105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 分析实时荧光PCR法在手足口病病毒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院内就诊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105例,分别采取实时荧光PCR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进行检测,分析应用效果差异。结果:105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V阳性率、EV-71阳性率、CA-16阳性率与RT-PCR法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5例经综合诊断确诊73例;手足口病患者经实时荧光PCR法检出率与RT-PCR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在手足口病病毒检测中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法 手足口病病毒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重庆市某高校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溯源调查和病原分析
4
作者 王文斟 聂术君 +5 位作者 李志峰 王红 段刚 廖春艳 王玲 雷小念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对重庆市某高校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对11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型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测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目的对重庆市某高校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对11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型鉴定;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测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测序(WGS)进行分子分型、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1株沙门菌全部为鼠伤寒沙门菌;在测试的15种抗生素中,所有菌株仅对四环素耐药;所有菌株的PFGE带型一致;WGS鉴定与血清学表型实验结果一致,所有菌株均携带2个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和10个毒力岛;溯源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ST型相同,wgSNP进化树显示所有菌株可聚为一簇。结论11株鼠伤寒沙门菌序列高度同源,说明患者、环境和食品分离株来源相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由食品加工人员使用器皿生熟不分引起食品污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岛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