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furcation analysis and control study of improved full-speed differential model in connected vehicle environment
1
作者 艾文欢 雷正清 +2 位作者 李丹洋 方栋梁 刘大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5-266,共22页
In recent years,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research on traffic system control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Studying the bifur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flow systems ... In recent years,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research on traffic system control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Studying the bifur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flow systems and designing control schemes for unstable pivots can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 this work, the full-speed differenti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vehicl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in order to adjust the traffic fl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furcation control, the existence conditions of Hopf bifurcation and saddle-node bifurcation in the model are prov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stability mutation point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found. For the unstable bifurcation point, a nonlinear system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y using Chebyshev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and stochastic feedback control method. The advancement, postponement, and elimination of Hopf bifurcation are achieved without changing the system equilibrium point, and the mutation behavior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controlled so as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The changes in the stability of complex traffic systems are explained through the bifurcation analysis, which can better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flow. By adjusting the control parameters in the feedback controll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ffic system is adequately describ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unstable focuses and saddle points on the system are suppressed to slow down the traffic flow. In addition, the unstable bifurcation points can be eliminated and the Hopf bifurcation can be controlled to advance, delay, and disappear,so as to realize the control of the stability behavior of the traffic system, which can help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describe the actual traffic phenomena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urcation analysis vehicle queuing bifurcation control Hopf bifurcation
下载PDF
年轻人与中年人肝癌肝切除的预后比较: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薛辉 雷正清 +6 位作者 杨平华 司安峰 夏勇 李俊 阎振林 王葵 沈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比较年轻人(18—40岁)和中年人(41~65岁)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初诊为的HCC患者临床资料,纳入18~65岁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年轻组466例、中年组291... 目的比较年轻人(18—40岁)和中年人(41~65岁)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初诊为的HCC患者临床资料,纳入18~65岁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年轻组466例、中年组2918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间基本资料不均衡的变量并获得匹配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预测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SM前,年轻组和中年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73.0%、42.5%和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5%、76.8%、45.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9);按1:1PSM后分别获得452例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2%、72.3%、41.4%和97.5%、80.6%、48.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P=0.004)。亚组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大于3cm的年轻人肝癌预后较差(P=0.001),而小于3cm和中年人无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40岁、肿瘤最大径〉3cm、多发肿瘤、微血管侵犯等4个因素为18~65岁肝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人较中年人肝癌切除术后预后差,且肿瘤最大径〉3cm的年轻肝癌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倾向评分匹配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下载PDF
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新型评分系统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黎峰 夏勇 +2 位作者 李俊 雷正清 沈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肝癌术后预后的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的观察2003年至2009年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四科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93例病例,以死亡及复发作为终点,以Kaplan-meier和COX回归确定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肝癌术后预后的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的观察2003年至2009年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四科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93例病例,以死亡及复发作为终点,以Kaplan-meier和COX回归确定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最小加权法建立肝癌术后预后预测的评分系统,并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来评价该评分系统的准确性.之后我们根据这一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个组,比较这三组人群的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 单、多因素分析表明,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以及手术切缘情况.用上述4个因素依据各自权重建立新的术后预测评分系统:微血管侵犯(有=2,无=0)+直径(>5cm =4,≤5cm=0)+肿瘤数目(多发=2,单发=0)+手术切缘(≤1cm=1,>1cm =0).该评分系统的C-index为0.747(95% CI,0.720~0.774).应用该评分系统将患者分成三个不同风险组,三组之间生存和复发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这一评分系统能够准确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可进一步为肝癌术后预防复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外科预后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征 雷正清 +1 位作者 李俊 沈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肝内胆管癌(ICC)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既往30年里,全球报道的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尽管肝切除术是目前ICC治疗的首要方法并获得较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病体现高度的侵袭特征... 肝内胆管癌(ICC)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既往30年里,全球报道的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尽管肝切除术是目前ICC治疗的首要方法并获得较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病体现高度的侵袭特征,肝切除后的总体疗效远差于HCC,主要为根治性切除率低,而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分期系统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微血管侵犯对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司安锋 黄鑫 +4 位作者 雷正清 程张军 江涛 王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肝移植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VI对OS和RFS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肝移植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VI对OS和RFS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1例肝癌肝移植患者,其中54例(38.3%)MVI阳性,87例(61.7%)MVI阴性。与MVI阴性患者比较,MVI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甲胎蛋白(AFP)和血小板水平,更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更大的肿瘤直径,更高比例的卫星灶、低分化肿瘤和超米兰标准病例(P<0.05)。随访截止于2020年1月15日,55例(39.0%)肿瘤复发,56例(39.7%)死亡。MVI阳性患者1、3、5、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8.1%、36.5%、36.5%和19.0%,低于MVI阴性患者的85.1%、76.8%、71.9%和60.0%(P<0.001)。MVI阳性患者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2.3%、42.3%和23.3%,低于MVI阴性患者的94.3%、83.6%、77.2%和68.4%(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VI、AFP水平、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R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MVI对肝癌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MVI侵犯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微血管侵犯(MVI) 预后
下载PDF
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肝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司安锋 王兵济 +4 位作者 雷正清 程张军 王小梅 江涛 王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对肝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肝切除术的3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前GLR中位数39.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LR组(GLR>39...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对肝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肝切除术的3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前GLR中位数39.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LR组(GLR>39)和低GLR组(GLR≤39)。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GLR与白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328例患者中,182例(55.5%)肿瘤复发,120例(36.6%)死亡。GLR>39组患者术后3、5、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3.3%、31.1%和18.0%,明显低于GLR≤39组的59.7%、49.2%和45.9%(P<0.001);GLR>39组患者术后3、5、8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9.7%和34.5%,也明显低于GLR≤39组的85.3%、74.9%和68.2%(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R>39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LR或许可以作为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Γ-谷氨酰转肽酶 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昔明 刘建伟 +3 位作者 雷正清 李俊 夏勇 沈锋 《腹部外科》 2016年第2期92-96,108,共6页
目的探索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HCC病人305例,均为单发直径<3 cm肿瘤,109例接受射频治疗,196例接受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并统计分析病人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索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HCC病人305例,均为单发直径<3 cm肿瘤,109例接受射频治疗,196例接受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并统计分析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FP≥400μg/L组和AFP<400μg/L组病人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66.9%、49.8%和96.2%、90.0%、74.7%(P=0.001),1、3、5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3%、61.2%、75.2%和17.6%、38.9%、59.0%(P=0.003)。COX多因素分析中,AFP≥400μg/L是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组和微波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79.5%、65.8%和94.8%、82.4%、69.4%(P=0.211)。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4.1%、50.6%、61.1%和21.4%、40.1%、59.7%(P=0.424)。结论 AFP≥400μg与肝癌预后的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肝癌病人术后预后的指标。早期肝癌射频和微波消融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下载PDF
巨块型肝内胆管癌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有效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司安锋 雷正清 +3 位作者 杨平华 江涛 王轩 程张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巨块型肝内胆管癌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125例巨块型肝内胆管癌(最大径≥10 cm)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35例术后TACE,90例无... 目的:探讨巨块型肝内胆管癌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125例巨块型肝内胆管癌(最大径≥10 cm)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35例术后TACE,90例无术后TACE,分别为TACE组和非TACE组。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病人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Cox回归探索影响病人术后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减少组间差异。根据肝内胆管癌第8版TNM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探索术后TACE治疗的获益病人。结果:TACE组和非TACE组具有相似的复发率和生存率(5年复发率:85.7%比84.4%,P=0.487;5年生存率:22.9%比20.0%,P=0.426)。1∶1倾向评分配对后,两组各33例病人,术后复发率(P=0.114)和生存率(P=0.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亚组分析,61例TNMⅠ期,64例TNMⅡ期。分期分析显示Ⅰ期病人TACE组和非TACE组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期病人TACE组5年复发率较低(91.7%比97.5%,P=0.022),5年生存率较高(12.5%比2.5%,P=0.002)。在矫正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和癌胚抗原≥5μg/L后,TACE仍是显著影响Ⅱ期病人肿瘤复发(风险比:0.564,95%CI:0.327~0.974)和生存(风险比:0.449,95%CI:0.259~0.777)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TACE有可能改善巨块型肝内胆管癌TNMⅡ期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块型肝内胆管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远期生存 TNM分期
下载PDF
T3期胆囊癌手术治疗联合辅助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发才 胡晶 +9 位作者 苏天杭 耿智敏 张楷 丁俊 雷正清 易滨 李敬东 汤朝晖 程张军 邱应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3-870,共8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后T3期胆囊癌患者行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7家医疗机构肝胆中心通过外科治疗的415例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251例, 女性164例, 年龄(61±11)岁(范围:26~8...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后T3期胆囊癌患者行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7家医疗机构肝胆中心通过外科治疗的415例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251例, 女性164例, 年龄(61±11)岁(范围:26~88岁)。根据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接受辅助治疗, 将患者分为单纯根治性切除组(A组, n=358)和根治性切除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组(B组, n=5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1∶1匹配, 卡钳值取0.02。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并将具有至少一项独立预后因素的患者归类为高危临床病理学亚型, 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具有高危临床病理学亚型患者根治性切除后接受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各有42例, B组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癌的发生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高于A组(χ^(2)=9.224、2.570, P值均<0.05)。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CA19-9>39 U/ml、神经侵犯、肿瘤位于肝脏侧或双侧、TNM分期为ⅢB~ⅣB期、肿瘤分化程度低是T3期胆囊癌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均<0.05)。329例(79.3%)患者具有高危临床病理学亚型, 其中根治性切除后接受和未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个月和34个月, 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0.0%、21.3%和46.0%、46.0%(χ^(2)=4.042, P=0.044);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3个月, 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3.4%、13.6%和30.2%、18.2%(χ^(2)=0.992, P=0.319)。结论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再行辅助治疗没有明显提高T3期胆囊癌患者的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率, 但可以显著延长具有高危临床病理学亚型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 T3期 根治性切除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肿瘤负荷评分联合淋巴结分期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发才 游川 +5 位作者 雷正清 李伟男 段安琪 邱应和 李敬东 程张军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BS)联合淋巴结分期(TBS-N分期)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大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335例ICC...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BS)联合淋巴结分期(TBS-N分期)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大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335例I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9例,女166例;年龄23~87岁,中位年龄6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计算患者的TBS,结合TBS评分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Ⅰ、Ⅱ和Ⅲ期。采用ROC曲线分析TBS-N分期对I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能力。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TBS最佳界值为4.22,其中TBS-N分期Ⅰ期84例,Ⅱ期202例,Ⅲ期49例。TBS-N分期与ICC患者的肿瘤直径(F=77.639,P<0.05)、术中出血量(Z=11.385,P<0.05)、HBV感染率(χ^(2)=6.590,P<0.05)、手术切除范围(χ^(2)=9.796,P<0.05)、血管侵犯(χ^(2)=12.332,P<0.05)、TNM分期(P<0.05)、术后并发症(χ^(2)=7.210,P<0.05)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BS>4.22、N1分期、肿瘤低分化是I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29,2.100,1.724;P<0.05)。TBS-N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1.4、22.7和12.0个月,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7,P<0.05)。TBS、N分期和TBS-N模型预测I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6、0.602和0.660。结论TBS、N分期均是I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TBS-N分期能更好地评估ICC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预测价值优于单独的TBS和N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肿瘤负荷评分 淋巴结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雷正清 司安锋 +5 位作者 杨平华 张齐 郭光猛 王轩 周家华 程张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 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中期肝癌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尉文新 雷正清 +1 位作者 王葵 沈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7-410,共4页
肝癌分期与其他实体肿瘤不同,需综合考虑肿瘤因素和肝脏的功能状态。目前有多个肝癌临床分期及顶后系统。中期肝癌常见于临床。但此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多样,治疗选择争议较多,疗效的异质性明显。笔者对中期肝... 肝癌分期与其他实体肿瘤不同,需综合考虑肿瘤因素和肝脏的功能状态。目前有多个肝癌临床分期及顶后系统。中期肝癌常见于临床。但此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多样,治疗选择争议较多,疗效的异质性明显。笔者对中期肝癌的定义,治疗现状和再分期,尤其是肝切除术对中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探讨提高中期肝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期 再分期 治疗
原文传递
Bolondi再分期模型对中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尉文新 雷正清 +4 位作者 王葵 夏勇 李俊 阎振林 沈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6-503,共8页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中期肝细胞癌(肝癌)Bolondi再分期模型对肝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43例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人院...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中期肝细胞癌(肝癌)Bolondi再分期模型对肝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43例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人院后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完善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根据评估结果行肝切除术。研究方法:(1)按Bolondi再分期模型将患者分为B1组、B2组和B3/4组,并分析各组患者的预后。(2)分析影响B1组和B2组患者预后的因素。(3)以微血管侵犯(MVI)情况,将B1组和B2组患者分为4组(M1组:B1组MVI阴性,M2组:B1组MVI阳性,M3组:B2组MVI阴性,M4组:B2组MVI阳性)进行分层分析。观察指标:(1)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2)B1组、B2组和B3/4组患者生存情况。(3)影响B1组和B2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4)B1组和B2组患者MVI分层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后采用电话或门诊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检查1次腹部超声,肝功能和血清AFP。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2月。连续变量资料以M(Qn)表示,分类变量以例数及百分比方式表示。多组间连续性变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变量采用,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若为单向有序分类变量,则选择Kruskal-Wallis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343例肝癌患者中,B1、B2、B3/4组患者分别为143例、183例、17例(B3期12,B4期5例)。3组患者在年龄、腹腔积液、TBil、Alb、ALT、PT、PLT、AFP、肝切除范围、手术切缘侵犯、肿瘤直径、肿瘤数目、Edmondson-Steiner分级、Up-to-7评分、Up-to-7标准、Child-Pugh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7,NA,11.245,32.616,6.884,11.564,33.100,12.902,NA,NA,239.089,10.357,χ^2=8.906,F=251.508,χ^2=343.000,106.790,P〈0.05)。(2)患者生存情况:3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7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7个月。B1、B2、B3/4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8%、72.8%、52.9%,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47.5%、16.8%,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30.4%、8.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5.1个月、35.1个月、12.2个月。3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00,P〈0.05)。(3)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腹腔积液、Alb、Hb、AFP、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切缘侵犯、肿瘤直径、MVI和Edmondson-Steiner分级是影响B1组和B2组中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HR=2.04,2.46,2.50,1.78,1.55,3.54,1.71,1.76,1.69,95%可信区间:1.13~3.69,1.20-5.02,1.51~4.15,1.29~2.45,1.06~2.25,1.65~7.61,1.23~2.38,1.23~2.51,1.08~2.6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lb〈35g/L、Hb低于正常下限、肿瘤侵犯手术切缘、肿瘤直径〉5cm以及MVI阳性是影响B1组和B2组的中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2,2.16,2.93,1.48,1.53,95%可信区间:1.37~5.80,1.27~3.69,1.33~6.44,1.05~2.09,1.06~2.22,P〈0.05)。(4)B1组和B2组326例患者中,M1组61例,M2组82例,M3组57例,M4组126例。M2组与M3组的术后生存表现极似,将其合并为M2/3组,M1、M2/3、M4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0.0%、83.2%、67.7%,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59.9%、41.6%,5年生存率分别为52.7%、42.1%、23.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0个月、49.2个月、24.9个月,3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0,P〈0.05)。结论Bolondi再分期模型对中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B1期和B2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Bolondi再分期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晚期巨大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转化治疗后行根治性切除1例
14
作者 余泽前 雷正清 +2 位作者 程张军 朱光宇 周家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7,共3页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右上腹痛3个月余,加重5 d”于2020年10月28日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中等程度疼痛,呈持续性,不伴发热、恶心、呕吐。外院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后叶实性占位,肝癌可能;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右叶...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右上腹痛3个月余,加重5 d”于2020年10月28日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中等程度疼痛,呈持续性,不伴发热、恶心、呕吐。外院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后叶实性占位,肝癌可能;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右叶巨大占位,考虑为巨块型肝癌。近5 d来患者感右上腹疼痛加重,但尚能忍受。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有吸烟及饮酒史50余年,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体检: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肝区轻度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史 超声检查结果 肝脏右叶 巨块型肝癌 实性占位 肝区 肝右后叶 叩痛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破裂危险因素及其行肝切除术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倩 陈怡然 +7 位作者 徐畅 乔国梁 来雪峰 雷正清 江平 张中林 杨智勇 袁玉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5-912,918,共9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破裂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肿瘤破裂本身对肝癌接受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肝切除治疗的106例肝...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破裂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肿瘤破裂本身对肝癌接受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肝切除治疗的106例肝癌破裂病人(破裂组)和201例肝癌病人(未破裂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和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伴有高血压、肝硬化、总胆红素水平、肿瘤大小和腹腔积液与肝癌破裂独立相关。倾向性评分匹配前所有307例肝癌病人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0%、37.3%和33.8%,破裂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7.7%、19.6%、14.7%低于未破裂组(分别为82.8%、58.3%、43.0%)(P<0.001),两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4.5%、29.7%、19.4%和66.6%、44.1%、3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破裂组和未破裂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1.5%、23.5%、17.5%和70.8%、47.1%、37.6%;两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4%、35.1%、27.1%和55.4%、38.2%、27.4%。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单、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肝癌破裂与病人总体生存独立相关,但与病人无瘤生存无相关性。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病人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医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有高血压、肝硬化、高水平的总胆红素、肿瘤直径>5 cm及腹腔积液是肝癌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破裂本身是影响肝切除术肝癌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不是病人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肝癌破裂与否并未影响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破裂 肝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风伟 雷正清 +6 位作者 张茜茜 高瑜振 夏勇 李俊 邹奇飞 阎振林 王葵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628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建... 目的建立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628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其中建模组471例,男409例,女62例;平均年龄(52±21)岁。验证组157例,男135例,女22例;年龄(52±1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建模组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癌PHLF的nomogram模型。通过计算一致性系数(C-index)和校准图形法在建模组、验证组中分别检测PHLF nomogram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建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13 s(OR=2.522,95%CI:1.384~4.596;P<0.05)、TB>17.1μmol/L(OR=2.088,95%CI:1.342~3.251;P<0.05)、ALT>44 U/L(OR=1.710,95%CI:1.141~2.562;P<0.05)、HBe Ag阳性(OR=1.658,95%CI:1.058~2.597;P<0.05)、术中输血(OR=3.407,95%CI:1.945~5.967;P<0.05)、肝硬化(OR=1.835,95%CI:1.200~2.805;P<0.05)是影响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后,建模组与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27、0.719,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表示模型符合度良好。结论成功建立预测HBV相关肝癌PHLF的nomogram模型,该模型对于HBV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列线图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淋巴结转移个体化术前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伟虎 雷正清 +5 位作者 余秋石 肖茜茹 汤浩澜 司安锋 杨平华 程张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3-371,共9页
目的构建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并探讨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肝部分切除的1031例ICC患者的临床和... 目的构建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并探讨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肝部分切除的1031例I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82例,女性349例;平均年龄54.7岁(范围:18~82岁)。行淋巴结清扫(清扫组)562例,未清扫(未清扫组)469例。在清扫组的患者中,采用Lasso回归的方法筛选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术前变量并建立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及拟合度。根据模型预测概率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低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中行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患者的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结果通过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与ICC淋巴结转移有关的6个因素,包括乙肝表面抗原、CA19-9、年龄、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和肿瘤最大径,据此建立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4,一致性指数为0.754,一致性曲线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淋巴结转移率一致性良好。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组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差于低中风险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4.6个月比27.0个月,P<0.01;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9.1个月比15.5个月,P<0.01);在高风险组的患者中,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和未清扫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6.7个月和6.3个月(Log-rank检验:P=0.187;Wilcoxon检验:P=0.046),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4.8个月(P=0.403);低中风险组中,PSM后清扫组和未清扫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2.7个月和26.7个月(P=0.288),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14.5个月(P=0.306)。结论该模型可用于IC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及预后分层。对于模型预测为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应积极清扫;对于预测为低中风险的患者,经权衡利弊后可有选择性地不清扫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肿瘤转移 肝内胆管细胞癌 淋巴结清扫 列线图 预测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