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海东生态旅游气象条件及 舒适度评价
1
作者 雷生国 孙文慧 +1 位作者 安得香 雷彦 《青海科技》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利用2016—2023年海东市影响旅游舒适度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舒适度的影响,并通过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大气含氧量等参数综合分析,对海东特色旅游指数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 利用2016—2023年海东市影响旅游舒适度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舒适度的影响,并通过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大气含氧量等参数综合分析,对海东特色旅游指数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了海东市生态旅游舒适度。结果表明:(1)海东全年气候温凉、干爽舒适,风速较小,阳光充足,气温对旅游舒适性影响敏感,5-9月最为温暖舒适。(2)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人体舒适度均反映出海东市5—9月气候温凉,体感舒适;初春和晚秋气候偏冷,体感较不舒适;仲春至初秋气候温暖,体感舒适。全市大气含氧量为海平面的78%。(3)旅游气象指数与气候条件完全对应,能够反映出春季中期至秋季中期为全市旅游适宜期;旅游条件由河谷地区逐渐转好,夏季最适宜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东市 生态旅游 气象条件 舒适度评价
下载PDF
基于判别分析的海东市马铃薯晚疫病气象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得香 鲁晓瑛 +4 位作者 刘豫 赵全顺 郭守生 费生英 雷生国 《青海科技》 2023年第6期148-152,共5页
通过对2000-2022年青海省海东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面积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东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传播与温度、湿度、日照时数、气温、降水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与相... 通过对2000-2022年青海省海东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面积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东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传播与温度、湿度、日照时数、气温、降水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与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具有不同阶段的聚集性,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最终采用6个气象因子作为中期模型的预测因子得出了线性判别函数式。模型初始分组验证准确率为75.00%,6折交叉验证和“留一”法验证准确率分别为50.71%和5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气象条件 判别分析 预报模型 交叉验证
下载PDF
青海东部地区3~5月气候及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雷生国 时兴合 +1 位作者 周秉荣 刘蓉娜 《青海气象》 2008年第3期25-29,共5页
利用1961~2006年春季(3~5月)海东和西宁气象观测资料和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指数和海温距平指数等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对海东和西宁春季气温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组建了气温和降水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 利用1961~2006年春季(3~5月)海东和西宁气象观测资料和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指数和海温距平指数等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对海东和西宁春季气温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组建了气温和降水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海东和西宁春季的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降水呈微弱的增多趋势,气温每10a增加0.205℃;气温和降水分别存在准11a和22a的变化周期。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时,海东和西宁春季容易出现多(少)雨年。印度洋副高、极涡、西太平洋副高、西藏高原、印缅槽、北美副高、东亚槽等环流指数以及太平洋地区海温指数的变化对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 气候 环流特征 预测
下载PDF
海东地区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和气候变化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雷生国 时兴合 +1 位作者 刘蓉娜 何卓玛 《干旱气象》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Yam amoto方法对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突变分析,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进而讨论了该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年和春季的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增暖突变;北部地区的春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 利用Yam amoto方法对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突变分析,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进而讨论了该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年和春季的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增暖突变;北部地区的春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湟中、互助、大通3站的平均气温因迁址而产生了虚假突变,迁址对降水的影响不明显;在没有对比观测气差的情况下用相似法订正效果较好。西宁和海东的气温升高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降水各时段分布不均,总体有弱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检测 资料订正 西宁和海东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河谷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视程障碍现象关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雷生国 德力格尔 +2 位作者 蔡永祥 祁彩虹 刘蓉娜 《青海科技》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对青海省湟水河谷地区五个气象站1957~2007年的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其霾、雾等六种视程障碍现象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年、季、日变化特征明显:51年来大气能见度为双峰型且呈逐年弱增加趋... 本文对青海省湟水河谷地区五个气象站1957~2007年的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其霾、雾等六种视程障碍现象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年、季、日变化特征明显:51年来大气能见度为双峰型且呈逐年弱增加趋势;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能见度最高;早晨08时能见度最差,午后14时最好;冬季的霾、春季的浮尘和扬沙与秋季的轻雾对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变化特征 视程障碍现象 影响分析 湟水河谷
下载PDF
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雷生国 赵维梅 +1 位作者 马秀梅 祁彩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236-237,共2页
利用2004-2014年5-9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青海省东北部10个自动气象站的小时气象-素资料,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面气象-素特征、环流形势、云图TBB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 利用2004-2014年5-9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青海省东北部10个自动气象站的小时气象-素资料,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面气象-素特征、环流形势、云图TBB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主-集中在7-8月,以夜雨为主,16:00-24:00为主高峰;由副高压与高空槽形成的野东高西低冶的天气形势是出现短时强降水的主-形势;短时强降水出现前1-3 h地面气压开始上升,气温下降,表现为地面冷高压影响特征。短时强降水出现时间落后于TBB最大值出现时间1-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特征 青海省东北部
下载PDF
达日地区夏季低云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刘蓉娜 雷生国 《青海环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文章利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2005~2007年6~8月低云量以及五种低云状的逐月、逐日、逐时资料,统计分析了达日地区各类低云的月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不同低云日变化的贡献,以及低云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达日 低云 分布特征
下载PDF
1956—2015年海东市雾霾及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雷生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193-193,196,共2页
利用海东市6个台站1956—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霾、浮尘、扬沙、轻雾、雾天气,结果表明:浮尘和霾是影响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天气,轻雾和扬沙次之;这些天气从中东部民和、乐都向西呈阶梯状递减;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多发时期,21世... 利用海东市6个台站1956—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霾、浮尘、扬沙、轻雾、雾天气,结果表明:浮尘和霾是影响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天气,轻雾和扬沙次之;这些天气从中东部民和、乐都向西呈阶梯状递减;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多发时期,21世纪20年代初5年有所增加;其中霾、浮尘和扬沙冬、春季较多,霾冬季最多,浮尘和扬沙春季最多,轻雾和雾集中在夏、秋季,秋季最多;近年来海东市雾霾和沙尘天气有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沙尘 变化特征 青海海东 1956-2015年
下载PDF
湟水河谷气候变化的检测研究
9
作者 雷生国 时兴合 刘蓉娜 《青海气象》 2007年第4期30-34,共5页
利用Yamamoto方法对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突变分析,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进而讨论了该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增暖的突变;北部地区的春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 利用Yamamoto方法对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突变分析,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进而讨论了该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增暖的突变;北部地区的春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湟中、互助、大通3站的平均气温因迁址而产生了虚假突变,迁址对降水的影响不明显;在没有对比观测气差的情况下用相似法订正效果较好。西宁和海东的气温升高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降水各时段分布不均,总体有弱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检测 资料订正 西宁和海东
下载PDF
2015年秋季青海东部一次罕见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生国 谭丽娜 《青海科技》 2019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10月30日发生在青海东部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秋季大到暴雪过程,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2)影响系统主要为500h Pa新疆东移南...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5年10月30日发生在青海东部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秋季大到暴雪过程,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2)影响系统主要为500h Pa新疆东移南下的切断低压减弱后的低压槽南下,配合700h Pa低涡及切变线,以及地面锢囚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东部河谷地形等共同影响造成;(3)此次过程降雪量大的另一个原因是中、低层水汽充沛,并持续向暴雪区输送,形成水汽汇;另外,由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强辐散抽吸作用和高、中、低空影响系统的配合为暴雪区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西宁和互助地区出现暴雪天气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 秋季暴雪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青海东北部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生国 《青海气象》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运用高空、地面、自动站、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资料对2012年8月16日发生在青海东北部大通和互助两县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做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小槽南下东移和副高向高原地区的伸展与北抬为这次短时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 运用高空、地面、自动站、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资料对2012年8月16日发生在青海东北部大通和互助两县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做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小槽南下东移和副高向高原地区的伸展与北抬为这次短时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东移的低空切变线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东西两路冷空气相遇迅速抬升暖湿气团是这次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地形辐合抬升影响和中小尺度涡旋为这次短时强降水天气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北部 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分析
下载PDF
海东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卓玛 马学莲 +1 位作者 王志远 雷生国 《青海气象》 2008年第2期18-20,共3页
利用天气学及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对2006年3月12~13日海东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主要成因为强暖平流致使西西伯利亚脊加强北挺,脊点伸至新地岛、太梅尔半岛一带,脊前强烈偏东... 利用天气学及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对2006年3月12~13日海东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主要成因为强暖平流致使西西伯利亚脊加强北挺,脊点伸至新地岛、太梅尔半岛一带,脊前强烈偏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南下,并在脊前形成横槽及地面冷锋,逐渐南压,促成这次海东地区寒潮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西伯利亚脊 横槽 急流冷锋 寒潮冷锋
下载PDF
2015年7月13日青海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13
作者 雷生国 马秀梅 雷彦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36-236,241,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青海省2015年7月13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典型蒙古冷涡后部的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不断南移,低空暖湿舌和蒙古冷涡干冷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高空急流、低层不稳定层结...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青海省2015年7月13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典型蒙古冷涡后部的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不断南移,低空暖湿舌和蒙古冷涡干冷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高空急流、低层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线,易出现严重冰雹灾害,冰雹移动路径与地面辐合线移动方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0℃层在4 500 m处,-20℃层则出现在7 500 m,从地面至6 000 m有明显风垂直切变,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大气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出现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冰雹 天气形势 青海省 2015年7月13日
下载PDF
2016年8月22—23日海东市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14
作者 雷生国 郑志红 谭丽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241-241,共1页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8月22—23日海东市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同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大尺度高低空环流系统的有利配置,地面辐合线促进水汽辐合及垂直输送...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8月22—23日海东市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同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大尺度高低空环流系统的有利配置,地面辐合线促进水汽辐合及垂直输送,成为强降雨有利发展机制。海东市水汽充足;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高低空配置促使低层产生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500 h Pa与700 h Pa的Δθse≥10 K,K指数达36℃,SI<0℃,CAPE值为786.3 J/kg,具备热力及不稳定能量条件。Δθse700-500≥10 K、K指数、SI及CAPE均可作为海东市强降雨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天气 过程分析 天气形势 青海海东 2016年8月22—23日
下载PDF
青海东北部一次副高边缘型大到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15
作者 雷生国 郑志红 +1 位作者 孙文慧 张铖玉 《青海气象》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2019年8月19日青海东北部大通至互助地区出现罕见的大到暴雨天气,降水空间集中,雨量大,强度强,致灾重。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高低空配置、对流产生的条件、风暴特征等... 2019年8月19日青海东北部大通至互助地区出现罕见的大到暴雨天气,降水空间集中,雨量大,强度强,致灾重。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高低空配置、对流产生的条件、风暴特征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高原短波槽东移与副高边缘切变线合并加深是此次大到暴雨产生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②翻越祁连山脉的小股冷空气触发了此次强对流天气,倒灌形成的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大到暴雨产生的主要中小尺度天气系统;③高空干冷空气侵入和地面增温作用使不稳定度加强;④低空偏东急流的加强为暴雨提供了低层水汽输送条件;⑤暴雨区出现在云团南部的TBB梯度大值区;雷达回波特征为低质心强降水回波,中心强度达到66dBz,强回波中心高度在3km,VIL达到15~20kg/m^2,有局地中气旋和径向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雨 副高边缘 诊断分析 青海东北部
下载PDF
青海海东夏季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16
作者 雷生国 郑志红 《青海气象》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5—27日青海海东夏季的久旱转雨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背景,中低层影响系统,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湖低涡低槽建立与副高退出青藏高原,"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是此次久...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5—27日青海海东夏季的久旱转雨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背景,中低层影响系统,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湖低涡低槽建立与副高退出青藏高原,"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是此次久旱转雨过程大尺度环流调整的转折性信号。高原南部西南气流发展和东部边缘偏南气流形成的水汽通道与低层偏东方向水汽的垂直叠加是转折性降水最重要的条件。前期中低层持续的暖平流和高空逆温层使不稳定能量积蓄,低层冷空气侵入和地形抬升是对流发展的触发机制。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叠加成为此次转折性降水的又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旱转雨 环流形势 诊断分析 青海海东
下载PDF
青海省黄河谷地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17
作者 雷生国 王志远 刘蓉娜 《青海科技》 2010年第5期54-57,共4页
利用1961~2008年黄河谷地6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用小波分析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检验了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结果表明:黄河谷地年度和四季各年代的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 利用1961~2008年黄河谷地6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用小波分析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检验了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结果表明:黄河谷地年度和四季各年代的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秋、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比较显著。年平均气温存在准22年和准11年的变化周期,在1996~1997年附近发生了明显增暖的突变;黄河谷地的年降水量略有减少,冷季降水量略有增加,而暖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年降水量存在准12年和3~6年的变化周期,20世纪70~80年代初期发生了增多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突变检验 黄河谷地
下载PDF
湟水河谷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18
作者 祁彩虹 德力格尔 +1 位作者 蔡永祥 雷生国 《青海科技》 2009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利用1961~2007年湟水河谷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湟水河谷霾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5月是霾的高发时段;霾主要发生在阻塞型、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环流形势;霾发生时... 本文利用1961~2007年湟水河谷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湟水河谷霾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5月是霾的高发时段;霾主要发生在阻塞型、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环流形势;霾发生时的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气象要素 湟水河谷
下载PDF
青海东部高等级公路沿线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远 雷生国 《青海科技》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文依据青海省高等级公路网沿线10个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气侯整编资料以及2004~2007年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青海高等级公路沿线的降雨、降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高等级公路沿线暴雨出现次数虽然少,但全线... 本文依据青海省高等级公路网沿线10个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气侯整编资料以及2004~2007年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青海高等级公路沿线的降雨、降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高等级公路沿线暴雨出现次数虽然少,但全线均存在发生暴雨的可能,湟中、大通、互助是出现中~大雨的高频区;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出现在午后~前半夜,持续时间短、范围小、局地性强。高等级公路沿线西马高速降雪日数、积雪日数少,降雪和积雪初日迟、终日早,积雪深度小,即雪害相对其他高等级公路轻而少。雪害较严重的地段有平阿高速化隆段、西塔高速湟中段、宁互一级互助段和西湟一级湟源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降水 积雪 影响分析 青海东部
下载PDF
海东地区一次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秀梅 雷生国 殷显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188-188,190,共2页
2010年8月7日海东地区出现了冰雹天气,最大冰雹的直径是6 mm,对海东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利用高空、地面、物理量等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北气流、低层冷温槽、地面辐合线等是造成此次冰雹... 2010年8月7日海东地区出现了冰雹天气,最大冰雹的直径是6 mm,对海东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利用高空、地面、物理量等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北气流、低层冷温槽、地面辐合线等是造成此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环流形势 物理量 青海海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