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卿 卜时嬴 靳令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独立性。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特别是下肢运动功能,纠正步速、步长、步频等步态参数异常,减少冻结步态发生,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平衡功能,最终改...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独立性。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特别是下肢运动功能,纠正步速、步长、步频等步态参数异常,减少冻结步态发生,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平衡功能,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阐述外骨骼机器人的分类和设计、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用于指导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步态 康复 机器人 综述
下载PDF
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靳令经 陈左权 韩洪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 治疗 药物涂层支架 入院 狭窄 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持续 水平 患者
下载PDF
肉毒毒素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靳令经 潘丽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29-534,共6页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神经毒素,通过抑制周围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达到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及医学美容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对BT结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特性研...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神经毒素,通过抑制周围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达到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及医学美容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对BT结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BT正在积极研发中,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有上市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不断提升,新适应证层出不穷。本文就BT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机制 治疗 应用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靳令经 杨振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PWI DWI 磁共振波谱分析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继发性无应答 被引量:2
5
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1 位作者 潘有贵 詹青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5-57,60,共4页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A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探讨继发性无应答现象的发生率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汉诺威医科大学连续接受肉毒毒素A治疗持续至少1年(治疗≥4次)的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符合继发性无应答...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A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探讨继发性无应答现象的发生率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汉诺威医科大学连续接受肉毒毒素A治疗持续至少1年(治疗≥4次)的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符合继发性无应答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和性抗体检测(小鼠膈肌实验)及痉挛模式再评估(肌电图分析)。结果共195例患者入选,其中接受Dysport(治疗者153例,平均单次剂量(389±144)U;接受Botox(治疗者42例,平均单次剂量(145±44 U)。患者经重复治疗后平均临床改善综合评分(GCI)为(2.4±0.5)。8例(4.1%)患者出现继发性无应答现象,其中4例(2.1%)中和性抗体检测阳性(接受Dysport(治疗3例,接受Botox(治疗1例)。抗体阴性者中3例证实痉挛模式改变,调整注射方案后GCI明显改善。结论肉毒毒素A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长期疗效肯定,继发性无应答发生率低,中和性抗体的产生及痉挛模式改变可能是继发性无应答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颈部肌张力障碍 继发性无应答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靳令经 陈左权 韩洪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YPHERTM 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1例。结果 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头颅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正常 ,DSA为右椎动脉起始部有一长 4 .6mm 90 %以上...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YPHERTM 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1例。结果 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头颅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正常 ,DSA为右椎动脉起始部有一长 4 .6mm 90 %以上狭窄 ,狭窄远端动脉直径 2 .6mm ,右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时右小脑后下动脉 (PICA)充盈欠佳 ,基底动脉未显影 ;左椎动脉造影时亦未见右PICA充盈。术前准备后置入 2 .75mm× 13mm球囊扩张式Cypher支架 ,再造影见狭窄消失 ,右PICA充盈良好 ,基底动脉显影。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已随访 1个月 ,未再有眩晕、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发作。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的成功应用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成形缩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靳令经 杨振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脑梗死患者 (超急性 2例 ,急性期 12例 ,亚急性期 8例 )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 ,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 单纯脑梗死DW...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脑梗死患者 (超急性 2例 ,急性期 12例 ,亚急性期 8例 )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 ,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 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 ,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 ;而T2WI/FLAIR检查中 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示责任病灶 ,急性期内仅 2例表现为高信号 ,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比 ,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PFLAIR=0 .0 0 1,PT2WI=0 .0 3 8) ,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 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 ,而DWI均为单发病灶 ,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 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利鲁唑对AMPA受体通道的拮抗效应初探
8
作者 靳令经 詹青 +1 位作者 聂志余 黄东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5-567,共3页
目的检测利鲁唑对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型(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通道的作用方式,探讨利鲁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方法在HEK293细胞上表达纯合型AMPA受体通道(GluR2L504Y)... 目的检测利鲁唑对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型(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通道的作用方式,探讨利鲁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分子药理学机制。方法在HEK293细胞上表达纯合型AMPA受体通道(GluR2L504Y),通过压电控制超快速脉冲式给药结合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利鲁唑加饱和谷氨酸联合给药及背景给药(药物脉冲前进行利鲁唑预灌注)模式下对AMPA受体通道电流特征的影响。结果在背景给药模式下,采用0.1 mM或更高浓度利鲁唑预灌注后所得最大电流强度、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下降(P<0.001),符合竞争性受体拮抗机制改变。联合给药模式下,谷氨酸加1 mM利鲁唑或3 mM利鲁唑时电流衰减时间常数进行性减小(P=0.02),且在加3 mM利鲁唑脉冲结束后观察到尾电流增大现象,提示还具有附加的开通道拮抗作用。结论利鲁唑对AMPA受体存在直接拮抗效应,影响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氨基酸损伤可能是其神经保护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PA受体 利鲁唑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临床常见问题
9
作者 靳令经 詹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13期7-7,共1页
为什么帕金森病症状会在紧张时加重?帕金森病会引起痴呆吗?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生性功能障碍?为什么帕金森病会引起腰腿痛?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常常“流口水”?帕金森病会影响视力吗?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抑郁吗?为什么帕金森病... 为什么帕金森病症状会在紧张时加重?帕金森病会引起痴呆吗?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生性功能障碍?为什么帕金森病会引起腰腿痛?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常常“流口水”?帕金森病会影响视力吗?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抑郁吗?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总是面无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症状 临床 性功能障碍 患者 腰腿痛 流口水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管强 韩红杰 +1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imed up and going test,TUGT)及Fugl-Meyer测评量表分别进行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以所有患者ABC量表评分的中位数70分为标准,将有跌倒史的28例患者分为ABC高分组(≥70分)8例、ABC低分组(<70分)20例。应用多因素分析法评估年龄、性别、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对ABC量表评分的影响。结果所有因素中,年龄、跌倒史、平衡功能与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BC低分组比较,ABC高分组BBS评分明显升高,TUG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和年龄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外跌倒 下肢 运动障碍 恐惧
下载PDF
进展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3
11
作者 聂志余 靳令经 +4 位作者 刘远洪 陈玉辉 李云霞 郭艳 管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分水岭梗死(W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31例进展型W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研究。结果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5.1±1.7)分,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2分者3例,mRS 3、4、5、6分者...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分水岭梗死(W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31例进展型W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研究。结果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5.1±1.7)分,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2分者3例,mRS 3、4、5、6分者分别为8、16、1和3例。发病后1周内有23例出现血压偏低。首次MRI显示,皮质下型伴皮质后型WI 16例、皮质下型WI 6例、皮质后型伴皮质前型WI 5例、皮质后型WI 3例、皮质前型1例。第2次MRI检查与第1次MRI间隔平均3.8 d,20例演变为大面积脑梗死,7例为W1灶扩大,另4例发展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结论进展型W1主要发生在≥70岁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期预后不良,多由皮质下型WI发展为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和低血压可能是发生进展型WI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琳 胡兴越 +13 位作者 董红娟 王文昭 黄月 靳令经 骆裕民 张为西 连亚军 梁战华 商慧芳 冯亚波 吴逸雯 陈俊 罗蔚锋 万新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119,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rA)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方法自2012—03-01—2012—08—31,采用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和医疗记录的方式,对全国15个运动障碍病中心门诊就诊的1033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rA)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方法自2012—03-01—2012—08—31,采用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和医疗记录的方式,对全国15个运动障碍病中心门诊就诊的1033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起病年龄、病程、曾经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内容。共有1003例资料完整病例最终纳人研究。结果在入组患者中,男:女之比1:I.8。起病年龄15~92岁,平均(46.6±11.5)岁。起病高峰在41~50岁,病程0~49年(中位病程6.o年)。BTX—A注射(66.5%)、针灸(62.6%)和口服药(51.1%)是患者接受最多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中BTX—A重复治疗比例最高(68.7%),针灸重复治疗的比例最低(I.6%)。BTX-A治疗起效时间1~30d(中位数4d),疗效持续时间2~128周(中位数16周),总有效率98.9%,严重度和功能中度以上改善率95.9%,显著改善率58.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角歪斜(22.0%)和闭眼困难(15.2%)。结论BTX-A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非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方法,重复治疗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治疗 A型肉毒毒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司来吉兰联合复合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斐 管强 +2 位作者 郑玉果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司来吉兰联合复合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多巴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司来吉兰治疗,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3、6... 目的探讨司来吉兰联合复合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多巴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司来吉兰治疗,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除UPDRSⅢ评分降低外(P<0.01),UPDRSⅠ、Ⅱ、Ⅳ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其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P<0.01);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UPDRSⅠ、Ⅲ、Ⅳ评分降低均降低(P<0.01,P<0.05);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其UPDRSⅠ~Ⅳ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UPDRSⅠ~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司来吉兰联用复合多巴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复合多巴 司来吉兰 UPDRS评分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燕 吴萍 +2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侯辉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5例PD患者和65名正常人的血尿酸、血清铁和血红蛋白水平,分析PD患者血尿酸与血清铁、血红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D组血尿酸水平[(271.8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5例PD患者和65名正常人的血尿酸、血清铁和血红蛋白水平,分析PD患者血尿酸与血清铁、血红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D组血尿酸水平[(271.88±7.20)μmol/L]比正常对照组[(313.46±5.52)μmol/L]明显降低(P<0.01);PD组的血尿酸与血清铁、血红蛋白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其与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水平无相关性。提示低血尿酸水平可能导致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尿酸 血清铁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管强 赵丽娟 +1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115例,有跌倒史患者46例,无跌倒史患者69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115例,有跌倒史患者46例,无跌倒史患者69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评分评估患者FOF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统一PD评定量表姿势与步态部分(posture and gait subscores of the UPDRS,UPDRS-PG)评估患者姿势与步态损伤。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FOF的影响因素。结果有跌倒史与无跌倒史患者AB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24.2)分vs(71.7±18.4)分,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2次跌倒史、UPDRS-PG和BBS评分是FOF的影响因素(P<0.05,P<0.01),UPDRS-Ⅲ评分不是FOF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次跌倒史、平衡功能障碍、姿势步态损伤是影响PD患者FOF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意外跌倒
下载PDF
上海市中青年医师科研工作现状调研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宣淼 朱雯晴 +2 位作者 吴韬 游佳琳 靳令经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市中青年医师的科研工作现状、困难及需求,为提高中青年医师科研积极性、改善科研条件、扩大科研成果、增加科研产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个体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通过"问卷星&q... 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市中青年医师的科研工作现状、困难及需求,为提高中青年医师科研积极性、改善科研条件、扩大科研成果、增加科研产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个体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全市部分医疗机构医师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有2662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内容包括中青年医师的一般状况、科研方面经历和成果、困难和需求等。结果:90.4%的医生认为单位支持科研工作,82.7%的医生个人认为科研工作重要。仅有不到20%的医生经过系统化的科研培训,77.7%的医生认为单位没有完备的实验室,医生希望得到多方面的帮助,73.3%希望得到学科带头人的全程指导、60.1%希望帮助寻求合作单位,57.3%缺少启动资金。仅有20.97%的医生承担过科研课题,32.1%的医生有科研成果产出,仅13.8%的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SCI期刊上。结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单位和个人的普遍认同,但需要完善相关举措培养优秀的临床科研人员,提升科研的质和量。建议对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科研培训,提高人才薪酬待遇,提供优质工作平台,制定合理人才培养制度,从而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科研 中青年医师 科研工作 科研管理
下载PDF
全科住培医师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蕾 胡世钰 +2 位作者 汪浩 崔海松 靳令经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4期7-11,共5页
目的 :了解全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住培医师)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的现状,分析人口社会学因素和职业倦怠对全科住培医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2017年,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全国10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抽取135名全科住培医师进... 目的 :了解全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住培医师)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的现状,分析人口社会学因素和职业倦怠对全科住培医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2017年,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全国10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抽取135名全科住培医师进行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问卷调研。结果:135名住培医师的离职意愿总分为(18.07±4.120)分,其中62人(45.92%)离职意愿很高或较高;职业倦怠3个分维度得分依次为情绪枯竭(17.76±6.188)分,去人格化(7.02±3.835)分和个人成就感(26.77±8.098)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有工作经历和已规培时间长的住培医师离职意愿总分高于无工作经历和规培时间较短者(P<0.05)。离职意愿与情绪枯竭(r=0.393)和去人格化(r=0.310)呈显著正相关(P<0.01)。分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与离职意愿总分相关的因素中,工作经历与已规培时间的效应显著;引入职业倦怠的3个分维度后,工作经历和已规培时间对离职意愿总分的预测效益仍显著。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情绪枯竭对离职意愿总分所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0.130(P<0.001)。结论:中国全科住培医师的离职意愿相对较高,且随工作年限增长而升高,职业倦怠对全科住培医师的离职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建议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三管齐下,提高全科住培医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预防其职业倦怠,降低离职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离职意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学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宁 滕飞 +5 位作者 陈玉辉 聂志余 胡斌 陈晓宇 王戈鹰 靳令经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 目的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所有患者的痉挛评定均由同一人进行。结果纳入患者185例,完成随访114例,32例发生痉挛,上下肢均发生痉挛的有22例。最易受累的是肘关节(26例),其次为踝关节(22例)、指关节(20例)、腕关节(19例)、膝关节(18例)、肩关节(15例)和髋关节(7例)。统计分析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痉挛组(4.64,0-23分)显著高于无痉挛组(2.41,0-7分,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3,2-6分)痉挛组明显高于无痉挛组(1,0-2分,P〈0.001);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痉挛组(71.2分,5-100分)明显低于无痉挛组(91.7分,45-100分,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及出院时BI评分与痉挛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在上下肢同时发生最常见,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其中肘关节最易受累,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与出院时BI评分有助于预测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痉挛 分布情况 危险因素
下载PDF
DWI及FLAIR技术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国晨 靳令经 杨振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8期609-611,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技术对不同阶段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5 4例脑梗死患者共计完成 75例次DWI及FLAIR成像检查 (超急性 8例 ,急性期 30例 ,亚急性 15例 ,慢性期 2 2例 )。分析不同时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技术对不同阶段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5 4例脑梗死患者共计完成 75例次DWI及FLAIR成像检查 (超急性 8例 ,急性期 30例 ,亚急性 15例 ,慢性期 2 2例 )。分析不同时期梗死灶在各序列的表现 ,并比较不同序列上病变核心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信号强度比 (rDWI、rFLAIR)。结果 :①超急性脑梗死灶DWI为高信号 ,FLAIR为等信号 ,rDWI与rFLAIR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3)。②急性期病灶DWI表现为高信号 ,FLAIR为略高、高信号 ;信号强度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DWI优于FLAIR。③亚急性期脑梗死灶DWI、FLAIR均以高信号为主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85 )。④慢性期信号强度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6 4 2 ) ,但DWI表现不一 ,而FLAIR上表现一致 ,均为高信号。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对于不同时期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DWI对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于FLAIR ;亚急性期内两种方法基本相同 ;慢性期总体上不如FL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升压治疗对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聂志余 陈玉辉 +2 位作者 李艳成 封亮 靳令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讨升压治疗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24h内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升压治疗组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等常规... 目的 探讨升压治疗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发病24h内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升压治疗组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升压治疗,将入院时的SBP上升约20mmHg,维持3d。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采用NIHSS评分,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和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NIHSS减少16%以上视为升压治疗有效;mRS≤2分定义为功能恢复良好,BI〉75定义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结果 入院2周时升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3.7%,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8%(P〈0.05)。发病6个月升压治疗组mRS≤2分和BI〉75者分别占75.0%和82.5%,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2%和63.2%(P〈0.01)。结论 短期升压治疗可能会改善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升压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