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学因素探讨与临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韦人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5期2553-2555,共3页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发生主要与气道内寄生的烟曲霉诱发的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其多发于相关基础病患者,如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在ABPA发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可出现肺浸润、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发生主要与气道内寄生的烟曲霉诱发的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其多发于相关基础病患者,如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在ABPA发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可出现肺浸润、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加、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其肺组织出现不可逆破坏,如肺纤维化等,因此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并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现对ABPA的病理生理学、临床分期及诊断、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等进行展开概述,以便为临床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曲霉病 变态反应 临床分期 诊断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韦人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9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评价其用药前后病原菌清除率和血常规的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评价其用药前后病原菌清除率和血常规的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患者采用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采用阿米卡星治疗。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类型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检验指标。结果: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共检出16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28株,革兰阳性菌32株。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后病原菌清除率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10 d后总病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NE、CRP、PCT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BC、NE、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WBC、NE、CRP、P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降低血常规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哌拉西林 老年重症肺炎
下载PDF
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流涎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张敏 农金梅 +1 位作者 韦人瑜 苏春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帕金森病流涎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高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30例。低频刺激组采用低频(0.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高频刺激组采用高频(5 Hz)... 目的评价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帕金森病流涎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高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30例。低频刺激组采用低频(0.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高频刺激组采用高频(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则对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进行假刺激。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二部分(UPDRS-Ⅱ)、帕金森病流涎临床量表(SCS-PD)评分。结果低频刺激组治疗前UPDRS-Ⅱ、SCS-PD评分分别为(30.03±2.89)、(17.46±3.62)分,治疗后分别为(28.67±1.09)、(14.85±1.24)分;高频刺激组治疗前UPDRS-Ⅱ、SCS-PD评分分别为(31.67±8.24)、(17.26±3.48)分,治疗后分别为(21.32±6.92)、(13.81±1.65)分;假刺激组治疗前UPDRS-Ⅱ、SCS-PD评分分别为(31.32±5.02)、(17.62±4.17)分,治疗后分别为(28.08±4.99)、(14.99±1.66)分;三组治疗前的UPDRS-Ⅱ、SCS-P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UPDRS-Ⅱ评分和SCS-P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高频刺激组的UPDRS-Ⅱ评分和SCS-PD评分均显著低于低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治疗后UPDRS-Ⅱ、SCS-P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流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流涎 低频 高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