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者肺泡破坏指数的测定及其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项轶 黄绍光 +2 位作者 万欢英 吴华成 郑宁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6-379,i001,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者肺泡、肺泡囊破坏情况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13例吸烟者术前进行肺功能测定,手术切除肺标本经支气管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HE染色制片,光镜下以点计数法计数肺泡破坏指数(DI)。结果肺泡破坏指数值与FEV1/FVC%... 目的探讨吸烟者肺泡、肺泡囊破坏情况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13例吸烟者术前进行肺功能测定,手术切除肺标本经支气管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HE染色制片,光镜下以点计数法计数肺泡破坏指数(DI)。结果肺泡破坏指数值与FEV1/FVC%显著负相关(r=-06324,P=001),与TLC%pred显著正相关(r=06605,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肺泡破坏指数测定是一种简单、可靠、可重复性高的衡量肺气肿的程度和严重性的方法。肺泡破坏指数值可以反映出吸烟者肺通气阻塞的程度,肺总量增加的程度,与临床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及分级的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者 肺泡破坏指数 肺功能损害 通气阻塞 肺总量
下载PDF
吸烟者肺小气道病理形态学半定量化标准研究及其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项轶 黄绍光 +1 位作者 万欢英 吴华成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观察吸烟者小气道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小气道炎症病变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建立新的肺小气道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半定量化标准.方法吸烟者肺手术标本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染色制片,以图像分析软件观察测量9项病理形态学指标,根据各... 目的观察吸烟者小气道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小气道炎症病变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建立新的肺小气道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半定量化标准.方法吸烟者肺手术标本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染色制片,以图像分析软件观察测量9项病理形态学指标,根据各项病理指标半定量化标准分别计分.结果小气道管壁结缔组织数量的病理得分占最高预计值比及阳性率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pred)皆呈负相关性(P<0.05);管腔狭窄、阻塞的病理得分占最高预计值比与MVV%pred呈负相关(r=-0.4085,P<0.05),与残气量占肺总量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呈正相关(r=0.5467,P<0.05).小气道管腔的狭窄、阻塞与杯状细胞化生(r=0.5268 P<0.05)及结缔组织增生(r=0.8045,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小气道炎症变化是引起小气道功能和肺通气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证实了小气道炎症病变在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早期肺小气道功能损害机制中的重要性.标化后的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定量化标准较经典法客观、敏感,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小气道 病理形态学 肺功能
下载PDF
9-顺式-维甲酸联合8-cl-cAMP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项轶 姚迪 +1 位作者 黄绍光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9-顺式-维甲酸(9-cis-RA)联合8-cl-cAM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460和H29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9-cis-RA 1、5、10、20μmol/L组;8-cl-cAMP 5、10、20、50μmol/L组;9-cis-RA(5、10μmol/L)+8... 目的探讨9-顺式-维甲酸(9-cis-RA)联合8-cl-cAM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460和H29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实验分为9-cis-RA 1、5、10、20μmol/L组;8-cl-cAMP 5、10、20、50μmol/L组;9-cis-RA(5、10μmol/L)+8-cl-cAMP(10μmol/L)联合组和阴性对照组。以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DNA凝胶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9-cis-RA明显抑制H460细胞生长,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诱导凋亡(P<0.01),5μmol/L 9-cis-RA诱导48 h凋亡率最高;同样条件下,H292细胞对9-cis-RA不敏感。8-cl-cAMP抑制H460和H292生长,有浓度依赖性;与相同剂量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H460细胞和H29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人NSCLC细胞株H460和H292对9-cis-RA的敏感性不同,9-cis-RA明显抑制H460细胞生长,诱导凋亡,H292则表现耐药;9-cis-RA联合8-cl-cAMP对H460和H292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并可部分逆转H292细胞对9-cis-RA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9-顺式-维甲酸 8-cl-cAMP 生长抑制 凋亡
下载PDF
肺癌肾上腺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项轶 万欢英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肾上腺转移 影像学诊断 CT扫描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人种微粒体环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与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
5
作者 项轶 黄绍光 +1 位作者 万欢英 程齐俭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的微粒体环氧化物酶 (mEPHX)基因多态性与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吸烟者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 % )≥ 70 % ,轻度COPD组FEV1/FVC ...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的微粒体环氧化物酶 (mEPHX)基因多态性与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吸烟者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 % )≥ 70 % ,轻度COPD组FEV1/FVC %为≥ 5 0 %~ <70 % ,中、重度COPD组FEV1/FVC % <5 0 %。采集吸烟者的外周血或肺手术标本 ,常规抽提DNA ;采用PCR技术扩增mEPHX外显子 3和 4 ;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V或RsaⅠ酶切外显子 3和外显子 4 ;以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酶切片产物片段 ,观察mEPHX外显子 3和 4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检测 5 1例吸烟者的mEPHX外显子 3和 74例吸烟者的mEPHX外显子 4的基因多态性 ,其中有 4 3例测定 2个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COPD组外显子 3的等位基因突变纯合子检出率和突变检出率分别为 2 4 .14 % (7/ 2 9例 )和 86 .2 1% (2 5 / 2 9例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9.0 9% (2 / 2 2例 )和 6 3.6 4 % (14 / 2 2例 ) ;3组间外显子 3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OPD组外显子 4等位基因突变杂合子的检出率为 2 8.95 % (11/ 38例 ) ,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4 1.6 7% (15 / 36例 ) ,且 3组间外显子 4的突变杂合子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3组中外显子 3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显子 COPD 吸烟者 基因多态性 对照组 易感性 FEV1/FVC 人种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汉族人
下载PDF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与肺疾病 被引量:3
6
作者 项轶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0年第1期37-39,41,共4页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是一种生物转化酶,催化范围广泛的各种外源性环氧化物水解,形成更易溶于水的反式二氢二醇,是参与化学去毒和/或活化过程的重要控制点。近来发现该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气肿关系密切,是可能的易感因素。本文...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是一种生物转化酶,催化范围广泛的各种外源性环氧化物水解,形成更易溶于水的反式二氢二醇,是参与化学去毒和/或活化过程的重要控制点。近来发现该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气肿关系密切,是可能的易感因素。本文就mEH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体 环氧化物水解酶 阻塞性肺疾病 肺疾病
下载PDF
上海城区60岁以上人群5年内COPD患病率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龚益 时国朝 +9 位作者 万欢英 李敏 李庆云 程齐俭 杨昆 汤葳 项轶 刘嘉琳 戴然然 倪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城区5年内6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病率的变化及原因。方法 2008—2009年对上海城区4个街道12个社区≥60岁的人群(n=767)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与2003—2004年的资料(n=333)进行比较,包括COPD患病率、肺功能和高... 目的探讨上海城区5年内6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病率的变化及原因。方法 2008—2009年对上海城区4个街道12个社区≥60岁的人群(n=767)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与2003—2004年的资料(n=333)进行比较,包括COPD患病率、肺功能和高危因素。结果 2008—2009年收集的上海城区≥60岁人群共入选710人,COPD患病率为14.61%,较2003—2004年增加8.3%;除年龄外,在2008—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吸烟、儿童期肺部感染史及性别因素较明显。对非COPD人群和COPD患者肺功能随年龄下降的情况比较发现,两组FEV1与FVC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FEV1和FVC随年龄下降的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8—2009年上海城区≥60岁人群的COPD患病率较2003—2004年明显升高;吸烟、年龄、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仍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人口老龄化可能是COPD患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行病学调查 患病率
下载PDF
烟雾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系列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变化半定量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庆云 黄绍光 +7 位作者 吴华成 程齐俭 项轶 许海敏 李敏 郭雪君 万欢英 邓伟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3-166,I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模型及进行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常规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在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中,气...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模型及进行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常规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在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中,气道病理变化呈逐渐加重过程,至第7周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理变化。结论 混合烟雾吸入法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是用于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发生发展的简便、可靠的模型;半定量分析的形态学评价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更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 大鼠 慢性支气管炎 半定量评价 动物模型 病理评分
下载PDF
大鼠吸烟致慢性支气管炎模型气道炎症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庆云 黄绍光 +5 位作者 吴华成 程齐俭 项轶 万欢英 许海敏 邓伟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1-35,48,共6页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系列模型,探讨早期不同阶段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光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系列模型,探讨早期不同阶段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光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炎症细胞计数和分类,生化测定肺组织和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 随着烟雾刺激时间的增加,大鼠气道炎症病损逐渐加重,至第7周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理变化,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增加趋势(P<0.05),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1周时处于较高水平(P<O.05),以后则保持一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肺组织MPO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混合烟雾吸入法大鼠模型用于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的发生发展简便、可靠;半定量分析的形态学评价为其提供了更客观的方法。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早期,支气管管腔内炎症细胞类型符合慢性炎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慢性支气管炎模型 气道炎症 炎症细胞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建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敏 张田婧 +31 位作者 常双 冯晓霞 魏伟 李俊 赵红梅 费广鹤 李家斌 陈飞虎 戴敏 孟晓明 王华 项轶 曹孟淑 陈晓阳 叶贤伟 许杜娟 胡晓文 姜玲 王昌会 汪永忠 刘浩 谢海棠 方平 钱震东 唐超 杨刚 腾小宝 钱朝霞 丁国正 孙艳 范晓云 张玲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30,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流行三年之久,虽然病毒的不断变异使得其致病力减弱,但伴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仍是新冠病毒重症感染的高危人群。随着对新冠病毒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的不断认识,抗新冠病毒药物相继上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流行三年之久,虽然病毒的不断变异使得其致病力减弱,但伴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仍是新冠病毒重症感染的高危人群。随着对新冠病毒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的不断认识,抗新冠病毒药物相继上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重症率及死亡率。该文就目前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的5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老年人抗新冠病毒治疗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建议
下载PDF
养肺消积分期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应海峰 朱伟嵘 +4 位作者 刘中良 高蓓莉 汤崴 项轶 沈小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观察养肺消积分期疗法对晚期(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6例,其中综合治疗组82例,单纯西医组74例,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养肺消积分... 目的观察养肺消积分期疗法对晚期(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6例,其中综合治疗组82例,单纯西医组74例,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养肺消积分期疗法按阶段治疗,以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中位生存期(MST)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肿瘤控制率(DCR)、不良反应等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综合治疗组第1年、第2年总生存率分别较单纯西医组提高了23.9%、14.6%(P<0.05);与单纯西医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提高了3个月(P<0.01);综合治疗组瘤体控制率比单纯西医组提高13.2%(P<0.05)。结论养肺消积分期疗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增加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小,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肺消积分期疗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益气养阴 清热解毒 消瘤散结 生存分析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系统教学法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剑平 陈巍 +3 位作者 项轶 高蓓莉 周敏 李庆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78-79,共2页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体化指导与系统性教学,由培训老师就受训医生纤支镜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受训医生操作技能显著提高。采用个...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体化指导与系统性教学,由培训老师就受训医生纤支镜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受训医生操作技能显著提高。采用个体化系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科住院医师纤支镜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系统性教学 个体化指导 实践与分析
下载PDF
胸腺瘤切除术后伴发空洞型肺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剑平 项轶 +1 位作者 时国朝 李庆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1-274,共4页
胸腺瘤(thymoma)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具有形态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其预后情况与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手术切除程度相关[2‐3]。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需与胸腺瘤术后复发相鉴别。现将我院1例胸腺瘤术... 胸腺瘤(thymoma)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具有形态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其预后情况与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手术切除程度相关[2‐3]。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需与胸腺瘤术后复发相鉴别。现将我院1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以提高对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诊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空洞型肺结核 免疫状态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柳柳 高蓓莉 +1 位作者 项轶 周剑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5期962-964,共3页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以肺部及淋巴系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神经系统情况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为5%,且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通过一例以...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以肺部及淋巴系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神经系统情况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为5%,且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通过一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对结节病神经系统累及表现的认识,从而减少相关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文献复习 主要表现 结节病 肉芽肿性疾病 上皮样肉芽肿 神经系统表现 临床误诊
下载PDF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庞 项轶 +3 位作者 高蓓莉 万欢英 李庆云 倪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61-62,共2页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tracheobronch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亦称骨形成性气管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样增生,并向管腔生长,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窗甚至阻塞的良性气道病变。现报道1例TO并...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tracheobronch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亦称骨形成性气管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样增生,并向管腔生长,引起管壁变硬,管腔狭窗甚至阻塞的良性气道病变。现报道1例TO并作文南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良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38例结节病诊断方法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靓雯 周敏 +3 位作者 周剑平 陈巍 项轶 孙蕴伟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5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病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5月-2016年6月确诊的38例结节病病人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对诊断有一定辅助。38例病人中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结... 目的探讨结节病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5月-2016年6月确诊的38例结节病病人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对诊断有一定辅助。38例病人中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结节病者27例(71%),病理未明确但临床治疗后回顾性诊断11例,2/11例患者经眼科会诊后发现眼底典型结节病表现。EBUS-TBNA阳性结果 3例,EBUS-TBNA联合纤支镜其他标本获取手段(BALF+EBB+TBB)阳性结果 4例,EBUS-TBNA联合EUS-FNA阳性结果 3例。结论结节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而EBUS-TBNA联合EUS-FNA的临床应用前景较有优势,但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数据能对此做出有力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PET/CT EBUS-TBNA EUS-FNA
下载PDF
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的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7
作者 周灵 项轶 +1 位作者 时国朝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sE-cad)水平,探讨sE-cad对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将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感染性胸腔积液组和漏出液组3组,其中感染性胸腔积液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两...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sE-cad)水平,探讨sE-cad对于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将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感染性胸腔积液组和漏出液组3组,其中感染性胸腔积液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两个亚组,取第一次胸腔穿刺术所得的胸腔积液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中sE-cad的浓度。结果发现恶性胸腔积液中sE-cad浓度为(38.38±4.15)ng/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14.17±0.80)ng/mL,与良性胸腔积液中各亚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42.90±5.39)ng/mL和肺外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所致恶性胸腔积液(26.07±3.55)ng/mL,两者间sE-cad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胸腔积液中sE-cad浓度与癌胚抗原(CEA)呈显著相关(P<0.001)。根据ROC曲线,sE-cad取17.68 ng/mL为临界值,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6.00%,特异性为85.00%,阳性预测值为88.00%,阴性预测值为85.00%,准确性86.67%,诊断效能中等。sE-cad和CEA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最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测定胸腔积液中sE-cad浓度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价值,与CEA联合诊断恶性积液时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 胸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管正常化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静 张文超 +2 位作者 钱子君 高蓓莉 项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靶向治疗方式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诱导的血管正常化效应机制,可以逆转肿瘤内部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新生血管,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间隙高压、低氧和酸中毒,提高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正常化 提高 肿瘤治疗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及与紫杉醇联合治疗肺癌荷瘤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静 张文超 +2 位作者 钱子君 高蓓莉 项轶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方法选取成功构建的人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54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贝伐珠单抗组...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方法选取成功构建的人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54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贝伐珠单抗组各12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贝伐珠单抗5 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1、3、5、8天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3只,测量瘤体体积及裸鼠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瘤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第二部分小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紫杉醇单药组和贝伐珠单抗单药组各5只及联合组15只。联合组于贝伐珠单抗给药当天及给药后第3、5天各选取5只腹腔注射紫杉醇,紫杉醇和贝伐珠单抗的剂量分别为3 mg/kg和5 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3、7、10、14、17、20天共6个时间点测量瘤体体积,21天后处死裸鼠称取瘤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瘤体VEGF水平和MVD。结果在第一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组给药后肿瘤的生长得到抑制,以第三天抑制效应最显著,此时瘤体的体积最小,瘤体内VEGF含量表达减少,瘤体MVD也相应减少。在第二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不同时间点联合紫杉醇给药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以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第三天给药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且瘤体的体积、质量、VEGF含量及MVD均较其他联合给药组少。结论贝伐珠单抗诱导的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可能在给药后第1~3天,在该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可达到最大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紫杉醇 联合给药 血管正常化时间窗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锦 戴然然 项轶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4期578-581,共4页
肺癌是所有癌症患者中死亡率最高的,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肺癌病人的85%左右[1],由于晚期局部浸润和转移,大多数临床诊断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根治性的手术,被迫接受系统化学疗法。2009年Ⅲ期临床研究FASTACTⅡ,在2013年的ASCO会议中揭... 肺癌是所有癌症患者中死亡率最高的,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肺癌病人的85%左右[1],由于晚期局部浸润和转移,大多数临床诊断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根治性的手术,被迫接受系统化学疗法。2009年Ⅲ期临床研究FASTACTⅡ,在2013年的ASCO会议中揭示了接受GC(吉西他滨+顺铂或者卡铂)序贯厄洛替尼组较安慰组的患者的PFS有明显的延长。然而,由于造血,肝肾和胃肠道毒性,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多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此外,化学治疗剂还会损害宿主的免疫系统并下调抗肿瘤免疫力。最终,这些事件降低了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的可能性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不良的生活质量(QOL)和预后的恶化。因此,迫切需要改进治疗策略[2]。对于检测出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靶向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虽然靶向药物总体相对安全,但也有文献报道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本文将对靶向治疗和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病人 厄洛替尼 靶向治疗 血小板减少 化学疗法 安慰组 吉西他滨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