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T3aN0-1M0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目的: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T3aN0-1M0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患者336例,以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队列(268例)和内部验证队列(68例)。采用双向Lasso回归筛选变量绘制预测T3aN0-1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CSS的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列线图的判别和校准能力及临床效益。根据列线图得分划分危险分层,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CSS。结果: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asso回归筛选结果,最终纳入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肉瘤样变、T3a特征、淋巴结转移5个变量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训练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08(0.708~0.907)、0.903(0.838~0.969);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AUC分别为0.843(0.725~0.961)、0.923(0.844~1.002);各队列的校准曲线均显示实际CSS与预测概率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各队列的DCA曲线均显示列线图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净效益;两个队列共计336例患者,其中肿瘤特异性死亡35例,术后复发69例。根据列线图将0~117分的患者划分为低危组,119-284分的患者划分为高危组,其中低危组(282例)肿瘤特异性死亡16例,术后复发36例,高危组(54例)肿瘤特异性死亡19例,术后复发33例。低危组和高危组的PFS和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构建并验证了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C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协助临床精准评估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的影像组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6年6月278例R...目的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的影像组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6年6月278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至少随访3年,86例(30.9%)发生BCR。以患者术后病理切片为参考,采用认知融合的方式在术前mpMRI相应层面的T2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片上勾画前列腺癌灶轮廓,获得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MRI片ROI内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提取。最小绝对选择与收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联合Cox回归模型用于影像组学特征降维、筛选及影像组学标签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BCR的预后因素。结果由T2WI和ADC图中各获取444个影像组学特征,共888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及筛选,最终获得6个非零参数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上述特征,结合Cox回归模型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标签(HR=2.404,95%CI:1.543~3.747,P=0.000)与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HR=1.235,95%CI:1.027~1.486,P=0.025)是BCR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共获得6个非零系数的bp-MRI影像组学特征,以此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与RP后BCR显著相关。该标签可能有助于辅助识别RP治疗后BCR高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穿刺活检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协助选择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并且接受前列腺癌根治...目的:分析穿刺活检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协助选择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并且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53例,患者年龄(69.7±6.9)岁(54~81岁)。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9.70±5.24)μg/L(1.69~25.69μg/L),前列腺体积为(50.70±28.39)mL(12.41~171.92 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39例(73.6%)、11例(20.8%)和3例(5.7%),临床分期T1期、T2期和T3期者分别为6例(11.3%)、44例(83.0%)和3例(5.7%)。按年龄、术前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和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术后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20例(37.7%)、21例(39.6%)和10例(18.9%),另有2例(3.8%)为pT0;病理分期T0期、T2a期、T2b期、T2c期和T3期者分别为2例(3.8%)、9例(17.0%)、2例(3.8%)、29例(54.7%)和11例(20.8%);11例(20.8%)手术切缘阳性,10例前列腺包膜外侵犯(18.9%),1例(1.9%)精囊侵犯。术后肿瘤呈多灶状分布42例(79.2%),双侧分布37例(69.8%)。与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比较,术后Gleason评分下降3例(5.7%),不变28例(52.8%),升级20例(37.7%),其中有2例(3.8%)为pT0;与临床分期比较,术后病理分期下降2例(3.8%),不变10例(18.9%),升级41例(77.4%)。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微灶癌组(n=8)和非微灶癌组(n=45),经比较,两组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density,PSAD)和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穿刺活检判断癌灶位于尖部的方法,假阴性率41.4%(12/29),假阳性率50.0%(12/24)。实际清扫淋巴结和保留性神经的病例,与根据术后病理再次判断方案选择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是前列腺微灶癌的预测因素。37.7%病例发生病理分级升级和77.4%病例发生病理分期升级,选择手术方案(如性神经保护、淋巴结清扫、尖部的处理等)时,需要综合分析肿瘤危险度分层、列线图预测因素、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以及术中情况等多因素。展开更多
多原发肿瘤并不常见,其中包含肾神经鞘瘤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合并肾神经鞘瘤的多原发肿瘤的诊治。患者为女性,曾患左卵巢皮样囊肿、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左前臂神经鞘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手术治疗。1个月前体检发现左肾肿物伴...多原发肿瘤并不常见,其中包含肾神经鞘瘤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合并肾神经鞘瘤的多原发肿瘤的诊治。患者为女性,曾患左卵巢皮样囊肿、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左前臂神经鞘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手术治疗。1个月前体检发现左肾肿物伴左肾上腺肿物,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结节切除术、左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动脉阻断时间18 min,出血20 m L。病理检查示左侧肾富于细胞型神经鞘瘤伴局灶囊性变,肿瘤直径约3 cm。免疫组织化学S-100(+),Ki-67(15%+)。短期随访无复发。本研究患者神经鞘瘤为异时性,分别予手术切除,其肾神经鞘瘤为良性,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不但创伤小、恢复快,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肾组织,避免术前病理的不确定性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4月我科对12例膀胱肿瘤行NBI辅助TURBT,术中用白光和NBI分别对膀胱进行检查,切...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4月我科对12例膀胱肿瘤行NBI辅助TURBT,术中用白光和NBI分别对膀胱进行检查,切除可疑病灶。结果术中发现8例单发肿瘤,4例多发,肿瘤最常分布于膀胱三角区(25%)、左侧壁(35%)及右侧壁(20%)。与初次电切相比,复发肿瘤多为扁平病变,NBI较白光下看到的肿瘤数量更多或范围更大。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低级别,4例高级别。术后住院2~12 d,平均4.6 d,未见明显并发症。12例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NBI辅助TURBT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影像学不能发现的复发膀胱癌。膀胱三角区及侧壁是肿瘤的易发部位,术中应注意观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T3aN0-1M0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患者336例,以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队列(268例)和内部验证队列(68例)。采用双向Lasso回归筛选变量绘制预测T3aN0-1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CSS的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时间依赖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列线图的判别和校准能力及临床效益。根据列线图得分划分危险分层,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CSS。结果: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asso回归筛选结果,最终纳入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肉瘤样变、T3a特征、淋巴结转移5个变量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训练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08(0.708~0.907)、0.903(0.838~0.969);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AUC分别为0.843(0.725~0.961)、0.923(0.844~1.002);各队列的校准曲线均显示实际CSS与预测概率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各队列的DCA曲线均显示列线图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净效益;两个队列共计336例患者,其中肿瘤特异性死亡35例,术后复发69例。根据列线图将0~117分的患者划分为低危组,119-284分的患者划分为高危组,其中低危组(282例)肿瘤特异性死亡16例,术后复发36例,高危组(54例)肿瘤特异性死亡19例,术后复发33例。低危组和高危组的PFS和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构建并验证了预测非转移性T3a肾细胞癌患者术后3年C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协助临床精准评估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
文摘目的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的影像组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6年6月278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至少随访3年,86例(30.9%)发生BCR。以患者术后病理切片为参考,采用认知融合的方式在术前mpMRI相应层面的T2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片上勾画前列腺癌灶轮廓,获得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MRI片ROI内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提取。最小绝对选择与收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联合Cox回归模型用于影像组学特征降维、筛选及影像组学标签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BCR的预后因素。结果由T2WI和ADC图中各获取444个影像组学特征,共888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及筛选,最终获得6个非零参数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上述特征,结合Cox回归模型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标签(HR=2.404,95%CI:1.543~3.747,P=0.000)与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HR=1.235,95%CI:1.027~1.486,P=0.025)是BCR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共获得6个非零系数的bp-MRI影像组学特征,以此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与RP后BCR显著相关。该标签可能有助于辅助识别RP治疗后BCR高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
文摘目的:分析穿刺活检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协助选择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并且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53例,患者年龄(69.7±6.9)岁(54~81岁)。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9.70±5.24)μg/L(1.69~25.69μg/L),前列腺体积为(50.70±28.39)mL(12.41~171.92 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39例(73.6%)、11例(20.8%)和3例(5.7%),临床分期T1期、T2期和T3期者分别为6例(11.3%)、44例(83.0%)和3例(5.7%)。按年龄、术前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和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术后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20例(37.7%)、21例(39.6%)和10例(18.9%),另有2例(3.8%)为pT0;病理分期T0期、T2a期、T2b期、T2c期和T3期者分别为2例(3.8%)、9例(17.0%)、2例(3.8%)、29例(54.7%)和11例(20.8%);11例(20.8%)手术切缘阳性,10例前列腺包膜外侵犯(18.9%),1例(1.9%)精囊侵犯。术后肿瘤呈多灶状分布42例(79.2%),双侧分布37例(69.8%)。与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比较,术后Gleason评分下降3例(5.7%),不变28例(52.8%),升级20例(37.7%),其中有2例(3.8%)为pT0;与临床分期比较,术后病理分期下降2例(3.8%),不变10例(18.9%),升级41例(77.4%)。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微灶癌组(n=8)和非微灶癌组(n=45),经比较,两组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density,PSAD)和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穿刺活检判断癌灶位于尖部的方法,假阴性率41.4%(12/29),假阳性率50.0%(12/24)。实际清扫淋巴结和保留性神经的病例,与根据术后病理再次判断方案选择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是前列腺微灶癌的预测因素。37.7%病例发生病理分级升级和77.4%病例发生病理分期升级,选择手术方案(如性神经保护、淋巴结清扫、尖部的处理等)时,需要综合分析肿瘤危险度分层、列线图预测因素、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以及术中情况等多因素。
文摘多原发肿瘤并不常见,其中包含肾神经鞘瘤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合并肾神经鞘瘤的多原发肿瘤的诊治。患者为女性,曾患左卵巢皮样囊肿、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左前臂神经鞘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手术治疗。1个月前体检发现左肾肿物伴左肾上腺肿物,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结节切除术、左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动脉阻断时间18 min,出血20 m L。病理检查示左侧肾富于细胞型神经鞘瘤伴局灶囊性变,肿瘤直径约3 cm。免疫组织化学S-100(+),Ki-67(15%+)。短期随访无复发。本研究患者神经鞘瘤为异时性,分别予手术切除,其肾神经鞘瘤为良性,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不但创伤小、恢复快,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肾组织,避免术前病理的不确定性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文摘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白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总结NBI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麻醉后行TURBT。术中先在白光下寻找膀胱肿瘤并切除,完整取出病理标本。换成NBI,寻找可疑病灶并切除,将病理标本完整取出。两组术后标本区分开分别送病理科,记录白光下病灶的数目、位置及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记录NBI下白光残留病灶的情况。计算白光下电切后膀胱肿瘤残留的比例,评估NBI的效果。后期病例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3组,统计各组的临床数据,观察NBI辅助白光下TURBT的学习曲线。结果:参加研究的患者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3~89岁,平均65.2岁。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发生。术中发现9例为单发,36例为多发,肿瘤最大径0.5~4.0 cm,平均2.2 cm。白光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另有19例白光切除后NBI辅助下再次切除标本病理诊断阳性(42.2%)。按时间顺序将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白光下切除后3组NBI的真阳性率分别为33.3%、46.7%、46.7%,假阳性率分别为60.0%、46.7%、26.7%。结论:TURBT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式,NBI是白光的有效补充,能增加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术后复发。NBI光源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随着病例的增加,NBI下假阳性率逐渐降低,而术者NBI经验丰富后,在白光下对扁平样肿瘤的辨识度也逐渐提高,白光下肿瘤切除后NBI辅助治疗肿瘤残留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