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沿海沙脊群表层沉积物Pb同位素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1
作者 饶文波 洪申申 +1 位作者 栗天宁 茅昌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物在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沿岸流作用下输移至远岸沙脊群海向区域。在苏北沿岸流作用下,老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输入对近岸沙脊群及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有影响;相反,诸如现代黄河口、济州岛和韩国河流等地沉积物输入对江苏沿海沙脊群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物质来源 表层沉积物 沙脊群 江苏沿海
下载PDF
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与同位素特征及有机质来源解析
2
作者 严维兵 饶文波 +3 位作者 栗天宁 徐祖阳 杨宇航 茅昌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是海陆过渡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沿海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选择江苏沿海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采集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查明其中的有机磷(OP)含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有机碳...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是海陆过渡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沿海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选择江苏沿海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采集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查明其中的有机磷(OP)含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有机碳和总氮同位素(δ^(13)C_(org)、δ^(15)N_(tot))特征,试图阐明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与粒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明显受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元素比值与同位素的定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由海洋生物提供,也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发现,海源对沿海沉积物有机质平均贡献比例达到56.9%,其次为陆源C3植物、土壤以及农业肥料,平均贡献比例为38.5%,生活污水的贡献比例仅为4.6%。海源有机质通过洋流和潮波输送至江苏沿海,而河流输入和沿海养殖可能是陆源输入的重要方式。尽管陆源输入不是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来源,但可能是沿海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质 有机磷 有机碳 总氮 稳定同位素 物质来源 江苏
下载PDF
北方风尘中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7
3
作者 饶文波 杨杰东 +2 位作者 陈骏 季峻峰 李高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组成变化 风尘 同位素组成 基础性工作 形成时代 迁移过程 化学手段 迁移路径 中国北方 化学处理 沉积物 成因 矿物 岩石 示踪 地球 样品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风成沙不同粒级组分的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饶文波 陈骏 +2 位作者 杨杰东 季峻峰 李高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和鄂尔多斯三个沙漠不同粒级组分的风成沙具有不同的εNd(0)和87Sr/86Sr比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别为-3^-5.3和0.712452~0.716895;腾格里沙漠中分别为-9.9^-12.3和0.716753~0.723033;鄂尔多斯沙漠中分别在-13.1^... 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和鄂尔多斯三个沙漠不同粒级组分的风成沙具有不同的εNd(0)和87Sr/86Sr比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别为-3^-5.3和0.712452~0.716895;腾格里沙漠中分别为-9.9^-12.3和0.716753~0.723033;鄂尔多斯沙漠中分别在-13.1^-18和0.714028~0.71678。三个沙漠不同的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有各自的物质源区。Nd同位素主要受各沙漠所处的地质、地貌单元所控制,Sr同位素还要受气候变化诱导的矿物差异风化与粒度分选作用的影响。同位素组成在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沙漠风成沙不同粒度组分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在鄂尔多斯沙漠中明显不同。鄂尔多斯沙漠风成沙粗、细颗粒组分有不同的物质来源,细颗粒组分,特别是<2μm组分可能有沙漠区外远源的贡献,而其他沙漠各自的风成沙不同颗粒组分则来自相同的物源区,沙漠区外远源输入的可能性较小。这一研究对深入认识北方沙漠物质的成因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沙漠 风成沙 物质来源 Sr-Nd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高寒干旱区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汽来源:以昆仑山北坡格尔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饶文波 李垚炜 +3 位作者 谭红兵 李永国 温川 张西营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6-1125,共10页
降水来源是高寒干旱区水文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格尔木河流域山区段纳赤台水文站为研究点,收集2019年6—10月的51个降水事件样品,开展了降水氢氧(H-O)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降水δ^(18)O与δ^(2)H值... 降水来源是高寒干旱区水文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格尔木河流域山区段纳赤台水文站为研究点,收集2019年6—10月的51个降水事件样品,开展了降水氢氧(H-O)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降水δ^(18)O与δ^(2)H值变化显著,气温是其变化的主控因素;(2)降水经历了多次蒸发-凝结过程,其同位素值大多落在全球降水线上方;(3)山区降水线方程为δ^(2)H=7.4×δ^(18)O+13.2,可视为流域降水线方程,为流域水循环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氘盈余分析揭示了西风环流及局地水汽循环是流域山区降水的主要贡献者。HYSPLIT模拟进一步表明流域山区高空水汽由西风环流携带而来而低空水汽还与内陆水体蒸发有关。该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寒山区水汽循环理论,可为当地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大气降水 HYSPLIT模拟 水汽来源 高寒干旱流域
下载PDF
洛川黄土剖面中矿物固定态铵的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饶文波 李晓彪 +1 位作者 高振敏 罗泰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5-688,共4页
对洛川黄土中的固定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黄土古土壤层中,固定铵态氮含量在130-1之间变化。黄土中的固定铵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古土壤。13万a以来洛川黄土剖面中固定铵的分布呈~210现三次大的低高值的振荡特征,即末次间... 对洛川黄土中的固定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黄土古土壤层中,固定铵态氮含量在130-1之间变化。黄土中的固定铵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古土壤。13万a以来洛川黄土剖面中固定铵的分布呈~210现三次大的低高值的振荡特征,即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中固定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冰后期的S0古土壤层,末次冰期形成的马兰黄土中固定铵态氮含量最低;在马兰黄土中同样体现出三次小的低高值的波动特征。黄土与μm组分的分布具有相似性,这些特征反映了洛川黄土中固定铵态氮的含量变化与气互层的古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分布与黄土高原区气候的冷暖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13万a以来洛川黄土剖面中固定铵的分布与磁化率和<2候条件有紧密的联系,揭示了黄土中固定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指示黄土高原区古气候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 黄土-古土壤 黄土剖面 冰后期 矿物 间冰期 古气候 铵态氮 固定态铵 黄土高原区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4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陶琰 谱传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7-586,共10页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组合,并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勐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云南 矿化蚀变岩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3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陶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29,共4页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和U、贫Ba和Sr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红色粘土型金矿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上芒岗金矿床
下载PDF
云南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7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顾俊生 胡广耀 李雁鹏 李玉本 普传杰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中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为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来自燕山中晚期形成的中侏罗勐嘎组中段与二叠系的沙子坡组的断层接触破碎带内的卡林型金矿。在湿热条件下 ,金发生活化、迁移、富集 ,在潜水面附近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地质特征 成因模式 金矿床 迁移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4 位作者 罗泰义 杨竹森 李红阳 陶琰 谱传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 ,K2 O、Fe2 O3 、Al2 O3 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 ,呈双峰曲线变化 ,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 ;而SiO2 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 ,K2 O、Fe2 O3 、Al2 O3 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 ,呈双峰曲线变化 ,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 ;而SiO2 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对比分析表明了红色粘土可能来源于地层和矿化蚀变岩。常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常量元素与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K2 O、Fe2 O3 、Al2 O3 在红色粘土中为共生元素 ;金的富集主要受红色粘土中褐铁矿和伊利石的吸附影响。红土化参数分析说明了红色粘土剖面经历两次红土化作用 ,残积带相对于其它带经受过较强的红土化作用 ,但整个红色粘土剖面遭受的红土化作用不强 ,红土化程度低 ,仅处于粘土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 红土化参数
下载PDF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成矿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2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 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 ,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 ,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 :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 ,红土化程度低 ;对源岩依存度...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 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 ,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 ,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 :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 ,红土化程度低 ;对源岩依存度高 ;铁铝含量低、硅含量高 ;矿石处在富粘土矿物阶段 ,少见三水铝石 ,一般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共存。金在红色粘土中以微细粒分散形式存在 ,且在红色粘土剖面中由于表生淋滤作用而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红土型金矿床 成矿特征 中国 地质构造 表生淋滤作用
下载PDF
最近13万年以来洛川黄土剖面中P_(org)/P_(inorg)分布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饶文波 罗泰义 +1 位作者 高振敏 李晓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对末次间冰期以来洛川黄土进行了有机磷/无机磷(Porg/Pinorg)比值测量。结果表明,黄土中Porg/Pinorg比值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是有机磷和无机磷在不同时期随气候变化相互转化的结果。此指标的变化与黄土-古土壤的变化大致相... 对末次间冰期以来洛川黄土进行了有机磷/无机磷(Porg/Pinorg)比值测量。结果表明,黄土中Porg/Pinorg比值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是有机磷和无机磷在不同时期随气候变化相互转化的结果。此指标的变化与黄土-古土壤的变化大致相关,与洛川黄土磁化率曲线相一致,与深海氧同位素可进行很好的对比。此比值与夏季风强弱程度乃至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的联系。Porg/Pinorg比值可作为一种反映古气候环境变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洛川 黄土 有机磷 无机磷 比值 测量 磁化 古气候
下载PDF
YTT事件在洛川黄土中的记录:来自固定铵和速效钾的证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文波 罗泰义 +2 位作者 李晓彪 朱丹 周明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9,共5页
Toba火山活动是第四纪最大的火山事件,其中最年轻的约0.074 Ma的火山活动被称为YTT事件(TheYoungest Toba Tuff)。已有的研究表明,YTT事件对第四纪的环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黄土S1/L1界面处的磁化率和粒度等因子突变所反映的夏季... Toba火山活动是第四纪最大的火山事件,其中最年轻的约0.074 Ma的火山活动被称为YTT事件(TheYoungest Toba Tuff)。已有的研究表明,YTT事件对第四纪的环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黄土S1/L1界面处的磁化率和粒度等因子突变所反映的夏季风迅速回撤可能响应了这一事件。对洛川黄土S1/L1界面处的固定铵和速效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TT在洛川黄土S1/L1界面处有很清楚的记录,具体表现为固定铵和速效钾的特殊异常。固定铵的异常主要记录了YTT事件所产生的酸雨沉降,速效钾的异常则是由于YTT微细火山灰尘在黄土剖面及其广阔的物源区伴随酸雨沉降的结果,厚达1 m的异常带表明末次冰期冬季风逐渐强盛和南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铵 速效钾 YTT事件 洛川黄土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2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 ,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 ,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 ,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 ,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 ,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等...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 ,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 ,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 ,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 ,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 ,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矿物表面或裂隙中 ,在红色粘土剖面中与Mo、Sb、Hg、As等元素紧密共生 ,金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活化、迁移 ,在潜水面附近再沉淀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体为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要矿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率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化学分析法 X射线衍射 矿床地质 云南 成矿物质
下载PDF
最近13万年以来洛川黄土剖面中固定铵态氮的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饶文波 罗泰义 +1 位作者 高振敏 李晓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对13万年以来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固定铵态氮进行了分析。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中固定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冰后期S0古土壤,末次冰期形成的马兰黄土最低;而且,固定铵态氮的分布在马兰黄土中也能体现出三次小的低-高值的波动特征。洛川... 对13万年以来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固定铵态氮进行了分析。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中固定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冰后期S0古土壤,末次冰期形成的马兰黄土最低;而且,固定铵态氮的分布在马兰黄土中也能体现出三次小的低-高值的波动特征。洛川黄土13万年以来固定铵态氮的分布与磁化率和<2μm组分的分布相似。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兰黄土中粒度与固定铵态氮的相关关系,计算了S1古土壤中固定铵的分布,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推测S1古土壤中固定铵态氮有轻微的损失,尽管如此,S1古土壤中固定铵态氮含量仍然高于黄土。鉴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固定铵态氮的分布与粉尘粒度有密切的关系,能与气候变化较好地对应,它可视为反映黄土高原区东亚冬季风强-弱周期性变化较好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固定铵态氮 古气候 洛川 气候变化 非交换性铵
下载PDF
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罗泰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1-55,共5页
90年代初,在我国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类型金矿,它有别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如博丁顿金矿、巴依尔金矿等,被涂光炽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所谓红色粘土型金矿是指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堆积)不彻底的氧... 90年代初,在我国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类型金矿,它有别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如博丁顿金矿、巴依尔金矿等,被涂光炽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所谓红色粘土型金矿是指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堆积)不彻底的氧化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成矿条件 成矿机理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分布特征
17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1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滇西 矿床 卡林型金矿 下二叠统 硅化 中侏罗统 灰岩 断裂 破碎带
下载PDF
黄铁矿载金的原因和特征 被引量:73
18
作者 高振敏 杨竹森 +3 位作者 李红阳 罗泰义 姚林波 饶文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对 10 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 ,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 ,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 ,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 ]2 - ,对硫形成... 对 10 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 ,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 ,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 ,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 ]2 - ,对硫形成过程中对金离子具还原效应。成核因素表现在自然金成核常选择原子排布与之最接近的黄铁矿表面为衬底 ,以降低成核能。电化学因素表现在黄铁矿的热电性导致金离子在其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沉淀结晶。对黄铁矿载金能力的分析表明 ,细粒、它形、裂隙发育程度高、As和Sb含量高以及P型的黄铁矿载金能力高 ,自形黄铁矿中的 { 2 10 }、S面 { 10 0 }及其聚形晶的载金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载金矿物 载金原因 晶体生长
下载PDF
贵州丹寨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红阳 高振敏 +2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饶文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 ,SiO2 、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 ,CaO、CO2 和MgO含量逐步降低 ;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 ,CaO和CO2 含量增高 ,SiO2 含量降低 ;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 ,SiO2 、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 ,CaO、CO2 和MgO含量逐步降低 ;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 ,CaO和CO2 含量增高 ,SiO2 含量降低 ;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总体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 ,成矿溶液为富Cl- 型 ,爆裂温度为 2 0 0~ 3 3 8℃。同位素研究揭示 ,δ3 4S硫化物 =(1 6 0 78~ 2 0 48)× 1 0 - 3 ,δ18O =(1 9 4~ 2 0 3 )× 1 0 - 3 ,δD =(- 1 1 0~- 47)× 1 0 - 3 ,2 0 6 Pb 2 0 4 Pb =1 8 2 88~ 1 9 2 0 2 ,2 0 7Pb 2 0 4 Pb =1 5 6 85~ 1 5 793 ,2 0 8Pb 2 0 4 Pb =3 8 3 6 6~40 40 1。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 ,仅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床 地球化学 丹寨金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中国沙漠的同位素分区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杰东 陈骏 +2 位作者 饶文波 李高军 季峻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524,共9页
系统采集了中国10个主要沙漠或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样品,并在黄土高原西峰、环县和洛川剖面采集了马兰黄... 系统采集了中国10个主要沙漠或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样品,并在黄土高原西峰、环县和洛川剖面采集了马兰黄土(L1)样品。通过选择合适的粒级和样品处理方法,对样品酸不溶物进行了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中国10个沙漠或沙地的Nd同位素组成εNd(0)的变化范围大,为-1.2~-17.2。根据Nd同位素组成范围,10个沙漠或沙地的εNd(0)从高到低可以分为4个区域:A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呼伦贝尔沙地(-1.2~-4.0);A2: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4.4~-7.0);B:塔克拉玛干沙漠、柴达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7.4~-11.7);C: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11.8~-17.2)。中国沙漠Nd同位素组成的分区性与中国北方的大地构造和山脉分布密切相关,并表明中国沙漠具有近源性,即沙漠物质主要来源于其邻近周围的山脉和基底岩石的风化侵蚀。通过对比,黄土高原黄土Nd和Sr同位素组成与柴达木沙漠和阿拉善高原的沙漠(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相同,而与其他沙漠不同。塔克拉玛干沙漠碳同位素组成为0.19‰~0.62‰;柴达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黄土高原马兰黄土碳同位素组成都落在1.20‰~2.40‰之内。黄土高原马兰黄土碳同位素组成与柴达木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相类似,而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本次研究为Liuetal.(1996)的推论,即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最终来源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同位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黄土 ND同位素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