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涂春霖 和成忠 +3 位作者 马一奇 尹林虎 陶兰初 杨明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威胁着珠江流域水环境的安全。研究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可以为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科学管理提供支撑。收集了2009-2022年发表的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Pb、Cr、Cu和Zn)含量的数据...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威胁着珠江流域水环境的安全。研究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可以为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科学管理提供支撑。收集了2009-2022年发表的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Pb、Cr、Cu和Zn)含量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正交矩阵分解模型(PMF)探讨了珠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沉积物中As、Cd、Pb、Cr、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49.29、2.76、63.97、67.44、48.72和186.60mg∙kg^(-1),其中As、Cd、Pb和Zn超过了中国南方水系沉积物均值,而Cu和Cr接近中国南方水系沉积物均值。珠江流域沉积物中Cd和As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d主要为偏中度中度污染,As主要为轻度偏中度污染,其余重金属主要为轻度无污染。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危害指数排序为:Cd>As>Pb>Cu>Zn>Cr。Cd在整个珠江流域内都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危害程度,贡献了生态风险指数的70.73%~93.73%;As在西江、南北盘江和珠江三角洲危害程度均为中等;其余重金属Pb、Cr、Cu和Zn危害程度均为轻微。PMF解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为矿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复合污染源、燃煤和工业活动污染源、大气沉降和交通污染源以及自然源,贡献分别为21%、17%、35%和27%,其中前三者均属于人为来源,贡献累计可达73%。Cd和As主要受到矿业活动、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影响,Pb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和矿业活动,Cr主要为自然源,而Cu和Zn来源比较复杂,受到4种来源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源解析
下载PDF
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欢 刘振南 +5 位作者 马一奇 张云辉 陶兰初 陈庆松 符敦凯 吴湘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9.73,溶解性固体总量介于262~702 mg/L。通过采集落漏河流域内温泉热水和周边浅表冷泉水样,开展水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探讨温泉及地下水的水文循环过程、水化学演化及其成因模式。结果表明,受HCO_(3)-Ca型浅层地下冷水混合的影响,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化学组成受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溶滤控制。氢氧同位素分析指示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007~2307 m,补给区域为河谷西北部马耳山、北部锅盖山和中部左家山等山脉。通过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硅-焓混合模型和多矿物平衡模拟估算的温泉热储温度为68.4~150.0℃,冷水混合比例为77.9%~90.5%。落漏河流域温泉成因模式大致为:大气降水沿裂隙或岩溶通道下渗,历经深部地下循环被大地热流加热,循环深度为2872~3724 m,而后在高温和冷、热水密度差的驱动下沿白莲村隐伏断裂带上涌,在第四系地层以中低温温泉形式出露。研究成果可为落漏河流域温泉开发利用以及探索同类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漏河流域 温泉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多矿物平衡模拟 成因模式
下载PDF
滇东典型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3
作者 姜昕 马一奇 +5 位作者 涂春霖 黄安 胡要君 叶雷 和成忠 李世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40,共14页
【研究目的】研究区地处滇东重要煤炭和农业产区,弄清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来源,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确保农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网格布点法于2021年6月在典型煤矿区采集土壤样... 【研究目的】研究区地处滇东重要煤炭和农业产区,弄清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来源,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确保农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网格布点法于2021年6月在典型煤矿区采集土壤样品497件,分析了土壤pH、SOM、As、Cd、Cr、Cu、Hg、Ni、Pb和Zn,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分析了重金属潜在来源。【研究结果】土壤pH平均值为5.39,以酸性为主,SOM含量平均值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20倍,Cr、Cu、Cd、Ni、Zn和Hg含量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绝大部分采样点Cd、Cu、Cr、Ni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分别占94.97%、93.96%、91.35%、79.28%,少部分采样点As、Cd含量超过管制值,分别占0.20%、1.41%。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中等风险。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为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结论】煤矿区土壤中Cd、Hg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是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建议加强相关污染土地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农家肥不合理施用,强化煤炭工业污染排放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污染来源
下载PDF
滇东富源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4
作者 陶兰初 邹祖建 +5 位作者 涂春霖 和成忠 马一奇 杨坤 刘振南 张七道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岩溶地下水是滇东富源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饮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为支撑区内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系统采集了区内68组岩溶地下水样品,综合运用水化学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岩溶地下水水化... 岩溶地下水是滇东富源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饮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为支撑区内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系统采集了区内68组岩溶地下水样品,综合运用水化学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地下水pH平均值为7.69,总体上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和HCO_(3)-Ca·Mg型,少部分为HCO_(3)·SO_(4)-Ca·Mg型。主要离子中除Ca^(2+)和HCO_(3)^(-)以外,其余各离子均表现出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区内岩溶地下水微量组分Sr质量浓度为30.00~3150.00μg/L,平均值为522.38μg/L,其中有40件岩溶地下水样品中Sr质量浓度达到了锶矿泉水的界限标准。此外,部分样品中Fe、Mn和Al含量较高,超过了Ⅲ类水质标准。区内岩溶地下水主要为当地大气降水补给,溶质组分主要受到碳酸盐岩溶解、人类活动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但是阳离子交换作用总体上较弱。水化学组分中Ca^(2+)、Mg^(2+)、HCO_(3)^(-)以及Sr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Cl^(-),K^(+), Na^(+)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而Fe、Mn、Al以及SO_(4)^(2-)主要来源于采煤活动产生的酸性废水,NO_(3)^(-)主要来源于农业施肥活动。因子分析表明,碳酸盐岩溶解、生活污水排放、采煤活动和农业施肥这4个因素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贡献率分别为45.85%、22.24%、21.51%和10.40%,说明了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水水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控制因素 因子分析 滇东富源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富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5
作者 寸得欣 令狐昌卫 +4 位作者 马一奇 尹林虎 陈庆松 刘振南 涂春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63-7573,共11页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降雨量、水系、道路工程、煤矿工程活动8个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对富源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工程活动与工程地质岩组是富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3.8 km^(2)(19.54%)、449.77 km^(2)(31.12%)、759.67 km^(2)(23.53%)、1004.99 km^(2)(13.93%)和630.97 km^(2)(11.89%),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与采煤活动分布较一致,是灾害点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ROC曲线验证,正确率为77.95%,表明区划较为合理,可以为富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源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层次分析 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上游河流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滇中大姚县主要河流为例
6
作者 黄加忠 张龙 +5 位作者 庞咏 涂春林 段文 马一奇 尹林虎 时雨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 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pH值为8.0,呈弱碱性。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各流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轻微级,总体处于清洁水平。全区各主要河流RI值中主要贡献者均为Cd、Hg元素,两者贡献率各占30%左右,说明重金属Cd、Hg是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江底河Cu平均含量为372.35 mg/kg,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9.3倍,长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10.6倍,其内梅罗污染指数达3.72,为重度污染,说明局部需关注矿业开采导致的Cu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沉积物 重金属 内梅罗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大姚县
下载PDF
广西岩溶区芒果园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翔 张连凯 +3 位作者 黄超 徐灿 马一奇 杨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46-3356,共11页
【目的】探究广西岩溶区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质背景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揭示岩溶区土壤养分循环规律及指导科学施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百色市田阳县芒果生... 【目的】探究广西岩溶区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质背景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揭示岩溶区土壤养分循环规律及指导科学施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百色市田阳县芒果生产基地选择典型岩溶样地,采集洼地、洼地—坡地过渡带、坡地和垭口等不同地貌部位表层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及相关土壤元素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岩溶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24、2.31和0.70 g/kg,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7.43、26.11和3.4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坡地最高,洼地最低;全磷含量以垭口最高,从洼地、洼地—坡地过渡带和坡地呈降低趋势;C∶N、C∶P和N∶P总体上表现为坡地>洼地—坡地过渡带>洼地>垭口。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阳离子交换量(CEC)、pH、含水率、容重及全钙含量对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特征具有很好的解释。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钙是有机碳和全氮的重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化学计量与CEC、全镉的相关性受钙制约;有效态元素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的相关性受pH和钙的制约较小。【结论】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受地貌部位影响,且土壤中全钙含量是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区农业生产上应选择元素有效性高的化肥施入,特别是磷元素,根据果树生长阶段需肥特点进行针对性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土壤 富钙偏碱 化学计量 峰丛洼地 广西
下载PDF
内蒙古莫古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地壳伸展-减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朝磊 邹滔 +6 位作者 祝新友 杨尚松 蒋昊原 袁伟恒 彭伟刚 柳玉龙 马一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63,共17页
莫古吐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莫古吐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U−Pb年... 莫古吐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莫古吐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莫古吐岩体形成于148.8~152.7 Ma,属晚侏罗世岩浆产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莫古吐花岗岩属于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具有富SiO2(73.64%~80.86%),富K2O(2.6%~6.0%),贫Al2O3(10.57%~13.88%)的特点,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Ba、Sr等元素,稀土配分型式呈燕式分布,δEu值为0.10~0.27,负Eu异常明显,锆石饱和温度较高,为795~911℃,属于高演化A型花岗岩。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数据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莫古吐花岗岩体的岩浆源区较浅,成岩物质主要以壳源物质为主,岩体形成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中,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制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伸展构造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大兴安岭南段 内蒙古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果园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宁静 马一奇 +5 位作者 杨慧 黎永生 姚蓉 黄超 徐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6-1118,共13页
【目的】分析西南岩溶地区地质高背景下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迁移富集关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岩溶区土壤合理开发利用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西较典型的岩溶区果园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区,同时采集不同母质的土壤进... 【目的】分析西南岩溶地区地质高背景下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迁移富集关系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岩溶区土壤合理开发利用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西较典型的岩溶区果园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区,同时采集不同母质的土壤进行对比,对果园和撂荒地内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及土壤剖面(0~100 cm)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镉(Cd)、铬(Cr)、砷(As)、汞(Hg)、铅(Pb)、铜(Cu)、锌(Zn)和镍(Ni)]含量进行研究,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富集系数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土壤及作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Cr、Cu、Pb、Ni和Zn含量平均值均超广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和Zn含量分别是广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7.7和5.4倍。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果园剖面土壤的Cd存在中度至重度污染,Zn的最大值存在中度污染;撂荒地剖面土壤的Cd存在中度污染,Zn存在无污染至中度污染。果园土壤剖面中Cd、Cu、Ni和Zn 4种元素最大迁移率均出现在50~60 cm处,撂荒地土壤中Ni和Cd元素最大迁移率出现在30~40 cm处,Cu和Zn元素最大迁移率则出现在60~80 cm处。果园和撂荒地土壤的Cd活化率最高,具有较强活性。果园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作物污染指数排序为Pb(22.09)>Ni(20.84)>Zn(3.24)>As(2.77)>Cr(1.43)>Cu(0.21)>Cd(0.01)。比较作物根、茎、叶和果实的生物富集系数,发现所有元素含量均在根系部位最大;果实中As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为0.07。除As和Pb 2个元素外,其他元素(Cu、Cd、Zn、Ni和Cr)的生物富集系数最小值均出现在果实。研究区内土壤和果实中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即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会影响作物重金属元素含量。【结论】研究区土壤中Cd和Zn的超标率较高,存在Cd污染现象;与土壤相比,研究区作物果实中Cd和Zn的生物富集系数总体较低,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元素总体表现出高含量、低活性和生态低风险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评价 岩溶区 土壤—作物系统 迁移富集
下载PDF
热带雨林区地质填图方法技术实践
10
作者 马一奇 和成忠 +1 位作者 姜昕 杨朝磊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1,共10页
热带雨林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如何有效利用覆盖层获取覆盖区的地质矿产信息,是热带雨林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云南勐满镇南罕寨研究区开展的热带雨林区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实践探索中,采... 热带雨林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如何有效利用覆盖层获取覆盖区的地质矿产信息,是热带雨林区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云南勐满镇南罕寨研究区开展的热带雨林区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实践探索中,采用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浅层取样钻为主,融合地质路线调查的地质矿产信息探测方法技术,所获取的地质界线与1∶5万地质填图基本吻合,同时圈定了3个具有一定找矿前景的综合异常。此次调查可为热带雨林区地质填图方法技术指南的编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区 矿产勘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取样钻
下载PDF
滇东高原煤矿聚集区扎外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春霖 马一奇 +2 位作者 令狐昌卫 和成忠 寸得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470-12480,共11页
采煤废水是影响中国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岩溶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的影响,可以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理统计、离子比例系数、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扎外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 采煤废水是影响中国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岩溶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的影响,可以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理统计、离子比例系数、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方法,分析了扎外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矿坑水水化学类型为SO_(4)-Ca和HCO_(3)·SO_(4)-Ca·Na型,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和HCO_(3)-Ca·Mg型,而受采煤废水影响,地表水由HCO_(3)-Ca型过渡为HCO_(3)·SO_(4)-Ca和HCO_(3)·SO_(4)-Ca·Na型。碳酸盐岩风化是研究区Ca^(2+)、Mg^(2+)、HCO^(-)_(3)离子的主要来源;SO^(2-)_(4)离子则主要源于煤系地层黄铁矿的氧化和碳酸盐岩地层中石膏的溶解;硅酸盐风化是Na^(+)的主要来源,岩盐的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也对Na^(+)有部分贡献。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H_(2)CO_(3)和H_(2)SO_(4)参与的碳酸盐岩风化、农业活动、硅酸盐风化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综合控制了研究区水化学特征。矿业活动不仅改变了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组分,还不同程度影响了流域内岩石的风化溶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外河流域 采煤废水 水化学类型 水化学特征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滇东老厂地区地热水成因:来自水化学和碳氢氧硫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兰初 朱星强 +4 位作者 马一奇 张七道 庞龙 涂春霖 和成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10,共16页
滇东弥勒-师宗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研究程度较低,成因机制不明,制约了区内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以弥勒-师宗断裂带北段老厂地区天然温泉水和地热钻孔水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野外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方法,... 滇东弥勒-师宗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研究程度较低,成因机制不明,制约了区内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以弥勒-师宗断裂带北段老厂地区天然温泉水和地热钻孔水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野外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方法,对区内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区内地热水pH值介于7.30~8.12之间,TDS在224~382 mg/L之间,属于弱碱性淡水。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型和HCO_(3)·SO_(4)-Ca·Na型,且含有较高含量的Fe、As、Sb等微量组分,不宜饮用。地热水中HCO_(3)−的δ^(13)C值为−3.31‰~−7.79‰,计算得出参与水岩作用的CO_(2)的δ^(13)C值为−9.50‰~−15.68‰,具有明显的沉积有机质来源特征。离子比值分析及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碳酸盐岩矿物和石膏的溶解是区内地热水主要离子来源的控制因素,此外赋存于浅部断裂带内的硫化物矿体氧化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地热水水化学组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氢氧同位素特征及^(14)C测年结果表明区内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晚更新世时期温度较低的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1984.9~2283.9 m,补给区位于研究区周边的山区。硅焓方程计算的冷水混合比例为71.9%~82.4%,综合硅焓方程计算的热储温度和校正后的石英地热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认为区内地热水的热储温度为87.5~135.7℃,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538.0~2502.0 m。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滇东弥勒-师宗低温热水带地热水成因研究水平,为区内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及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地区 弥勒-师宗断裂带 地热水 水化学 碳氢氧硫同位素
下载PDF
云南待补镇-德泽镇一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和成忠 武睿 +3 位作者 郭军 邹祖建 李权衡 马一奇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云南省待补镇-德泽镇地区位于曲靖-石林(褶冲带)Au-Pb-Zn-Cu-Fe-P-重晶石-煤-煤层气矿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磷、铅锌聚集区。笔者通过对待补-德泽镇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不同时代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查... 云南省待补镇-德泽镇地区位于曲靖-石林(褶冲带)Au-Pb-Zn-Cu-Fe-P-重晶石-煤-煤层气矿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磷、铅锌聚集区。笔者通过对待补-德泽镇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不同时代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查明了区域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及组合特征。重点对小米戛磷钼铅锌HS-23-甲1异常和藤子洼-热水村铅锌金HS-24-甲1异常进行了系统研究,查明前者P、Mo、Pb、Zn异常由灯影组三段、寒武系筇竹寺2个含矿层位引起,并圈定2个磷矿体,异常区找矿前景较高;后者Pb、Zn异常由铅锌矿细脉引起,Au异常由地表次生富集引起,找矿潜力较低,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区内磷矿和铅锌矿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区域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待补-德泽镇 地球化学特征 异常评价 找矿标志
下载PDF
云南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朝磊 李灿锋 +4 位作者 田瑜峰 周洪 何建宁 刘建平 马一奇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2期2573-2591,共19页
耕地“非粮化”是不同社会要素与自然资源要素相互耦合的综合作用结果,“非粮化”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该现象长期演变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却很少有人关注,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产生严重影响,亟须引起... 耕地“非粮化”是不同社会要素与自然资源要素相互耦合的综合作用结果,“非粮化”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该现象长期演变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却很少有人关注,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产生严重影响,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基于此,该文选择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农业数据收集,对该省的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1989—2018年,云南省的耕地“非粮化”趋势不断上升,1989年全省粮作比例为0.809,2018年已下降至0.606,年均下降0.67%,根据粮作比例变动强度,可将该省的16个州市分为5个等级:昭通(-0.098%^-0.550%)>大理、怒江、曲靖、保山、迪庆、丽江(-0.551%^-0.837%)>普洱、红河、西双版纳(-0.838%^-0.995%)>德宏、临沧、楚雄、昆明、文山(-0.996%^-1.492%)>玉溪(-1.493%),其中,昭通市的粮作比例变动强度最小,表明其种植业结构相对稳定,而玉溪市的“非粮化”趋势则最为突出。耕地“非粮化”会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环境与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土壤污染、耕地肥力下降、水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变劣、地下水位下降、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现象,十分不利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减缓GHG排放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下一步应从“非粮化”主导因素、生态价值损失估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及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与制定合理比例的“山、水、林、田、湖、草”均衡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非粮化 生态环境效应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富源县老厂镇拖竹东坡崩塌群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瑞刚 柴楚 +1 位作者 马一奇 邹石林 《云南地质》 2022年第4期536-543,共8页
富源县老厂镇拖竹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发育,对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对该区崩塌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煤矿开采活动是该区大部分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较陡的地形和上硬下软的破碎... 富源县老厂镇拖竹地区崩塌地质灾害发育,对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对该区崩塌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煤矿开采活动是该区大部分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较陡的地形和上硬下软的破碎岩体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分析了崩塌的稳定性、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群特征 成因分析 防治措施建议 富源老厂拖竹东坡 云南
下载PDF
关于云贵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认识
16
作者 杨朝磊 李灿锋 +2 位作者 田瑜峰 马一奇 朱志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9-2644,共1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影响地加剧,云贵高原的生态环境系统正变得愈发脆弱与敏感,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湖泊湿地服务功能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制约着区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影响地加剧,云贵高原的生态环境系统正变得愈发脆弱与敏感,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湖泊湿地服务功能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制约着区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式融合发展,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体系,开展多站点-多尺度-多方法-多要素-多过程的立体化协同观测与科学研究实验,成为了当前一项战略性、紧迫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基于云贵高原生态地理、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重特征,结合现有观测站点概况,本研究提出了构建高山峡谷冰川湿地水文气象生态植被综合观测网、高原盆地农田湿地水文气象生态植被综合观测网、中低山丘陵脆弱环境水文气象生态植被综合观测网3个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的体系建设构想,并从观测指标体系、站点融合共建、天空地立体化观测、重大科学问题研究4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为云贵高原观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资源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要素 综合观测 体系建设 未来构想
下载PDF
滇东富源古敢水族乡热水塘锶—氟—硅—氡型理疗热矿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7
作者 陶兰初 朱星强 +6 位作者 张七道 马一奇 魏总 庞龙 涂春霖 和成忠 刘红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972,共14页
为支撑滇东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热水塘温泉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笔者等通过采集区内水样进行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对温泉的形成机理及其理疗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水塘温泉温度为37.8~42.2℃,pH值为7.24~7.75,TDS(溶解固态物... 为支撑滇东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热水塘温泉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笔者等通过采集区内水样进行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对温泉的形成机理及其理疗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水塘温泉温度为37.8~42.2℃,pH值为7.24~7.75,TDS(溶解固态物质总量)的质量浓度为1245~1840 mg/L,属于中低温弱碱性热矿水。温泉水中偏硅酸的质量浓度为48.20~60.57 mg/L,F为2.86~2.94 mg/L,Sr为8.60~14.40 mg/L,均达到了硅水、氟水、锶水的理疗水质标准,此外温泉水中222Rn浓度达到了129.4 Bq/L,接近于氡水的理疗水质标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热水塘温泉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_(4)^(2-)、HCO_(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SO_(4)^(2-)—Ca^(2+)·Mg^(2+)型。石膏和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是控制热水塘温泉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石膏的溶解占据了主导地位。参与水岩反应的CO_(2)的δ^(13)CCO_(2)(V-PDB)值为-11.64‰~-14.24‰,具有明显的沉积有机质来源特征。14C测年结果表明热水塘温泉年龄为3291a BP,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热水塘温泉由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101.9~2138.3 m,补给区温度为5.9~6.2℃。利用硅—焓方程法计算得出热水塘温泉的冷水混合比例为0.84~0.89,综合硅—焓方程计算的热储温度和校正后的SiO2地热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得出热水塘温泉的热储温度为173.1~220.3℃,循环深度为2059.7~2661.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疗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滇东古敢水族乡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诊断成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1例
18
作者 马一奇 高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2期181-184,191,共5页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颅外肿瘤,但在成人中较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腹膜后NB患者,患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入院后完善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上腹多发占位,住院期间进行超声内镜引导...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颅外肿瘤,但在成人中较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腹膜后NB患者,患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入院后完善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上腹多发占位,住院期间进行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取得细胞和组织,最终确诊为NB,给予化疗及其他对症治疗,随访肿瘤未见进展。成人腹膜后NB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确诊多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但腹膜后的手术风险较大。该病例通过EUS-FNA获取细胞和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患者机体损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 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浅谈中西造园水法的异同
19
作者 马一奇 《科技与经济发展》 2008年第6期71-73,共3页
中西方历史发展和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生活习惯、饮食、建筑风格等等,文章就中西造园水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使两者的特点在互衬之下更加鲜明,并进而探讨了中西造园水法在当代的融合及未来趋向。
关键词 中西 造园水法 异同
原文传递
珠江源区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4
20
作者 涂春霖 尹林虎 +3 位作者 和成忠 寸得欣 马一奇 令狐昌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85-1897,共13页
为研究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小黄泥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采集了小黄泥河干流及支流河水和矿坑水样品,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小黄泥河河水的水化学组成、空... 为研究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小黄泥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采集了小黄泥河干流及支流河水和矿坑水样品,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小黄泥河河水的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并评估了不同来源对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小黄泥河流域河水pH值总体呈弱碱性,变化范围7.17~9.14,均值为8.00;TDS值变化范围为154~460 mg·L^(-1),均值为257.39 mg·L^(-1),与西江干流相当;优势阳离子为Ca^(2+),占阳离子总和的69%;优势阴离子为HCO_(3)-和SO_(4)^(2-),分别占阴离子总和的65%和30%.小黄泥河干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受矿业活动影响,支流河水从HCO_(3)-Ca型过渡为HCO_(3)·SO_(4)-Ca和HCO_(3)·SO_(4)-Ca·Na型.河水溶质主要受到硫酸和碳酸参与的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的控制,其中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水离子组分贡献率为63%,硅酸盐岩风化贡献率为16.33%;人类活动对小黄泥河流域河水溶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矿业活动贡献率为13.4%,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贡献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源区 小黄泥河流域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