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梢去除处理对板栗结果枝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吕梦炀 马亚特 +4 位作者 肖丽静 张海娥 齐永顺 张京政 王东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34,共13页
分析尾梢去除处理对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可为了解隐芽萌发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燕秋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第1 d(TA,5月25日)、第21 d(TB,6月14日)和第41 d(TC,7月4日)进行尾梢去除处理,并在每次去除尾梢后第5 d、第10 d、第1... 分析尾梢去除处理对基部芽激素含量的影响,可为了解隐芽萌发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燕秋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第1 d(TA,5月25日)、第21 d(TB,6月14日)和第41 d(TC,7月4日)进行尾梢去除处理,并在每次去除尾梢后第5 d、第10 d、第15 d、第20 d取1次基部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测定不同处理的板栗结果枝基部芽中的独脚金内酯(SL)含量、赤霉素(GA)含量、生长素(Auxin)含量、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脱落酸(AB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对板栗结果枝去除尾梢后均促进了基部芽平均萌发一年生枝条总数;TA处理提高了基部芽平均萌发一年生结果枝占比(16.67%)、一年生枝平均发育枝枝长及结果枝枝粗;TB处理、TC处理后基部芽只萌发出了发育枝。对照基部芽未萌发,仅顶端芽萌发一年生枝,平均为3.0个,其中结果枝占比为20.00%。尾梢去除后SL含量在TA处理下降幅度较大;GA含量在TB处理下降幅度较大;Auxin含量在TA处理下降,TB处理上升幅度较大;CTK含量波动幅度与对照相似,差异不显著;ABA含量在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而在TA处理下降。吲哚-3-乙酸(IAA)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总体下降,其中TC处理下降幅度较大;IA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在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波动较明显;AB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在TA处理下降,TC处理上升幅度较大。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基部芽赤霉素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6),而处理基部芽29种激素间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之间,其中IA(吲哚-3-丙烯酸)含量与IAA-Ala[N-(3-吲哚乙酰基)-L-丙氨酸]、ICA(吲哚-3-甲酸)、TRA(色胺)、cZROG(顺式-玉米核苷-O-糖苷)、ABA-GE(脱落酸葡萄糖酯)、DHZ7G(双氢玉米素-7-糖苷)、ICAld(吲哚-3-甲醛)、tZOG(反式-玉米素-9-B-葡萄糖苷)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PR(异戊烯腺嘌呤核苷)含量、tZR(玉米素核苷)含量均与TRA含量、ILA(吲哚-3-乳酸)含量、cZROG(顺式-玉米核苷-O-糖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对板栗进行尾梢去除后会促进基部芽的萌发,同时TA处理会促使基部腋芽萌发结果枝。尾梢去除后整体上降低了GA的含量,低水平的GA含量有助于促进腋芽生长。低水平的ABA含量有助于基部芽萌发结果枝;高水平ABA含量与GA含量的比值会抑制腋芽萌发结果枝。合理区间内的低水平IAA含量,可能会促进板栗基部芽萌发结果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尾梢处理 基部芽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激素
下载PDF
基于3种分析方法的板栗果实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魏源 吕梦炀 +3 位作者 马亚特 刘静 王旋 王东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9,共9页
通过对燕山地区12个板栗品种(系)的7个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对各营养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应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K-均值聚类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比较不同分析方法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以期为选育优良板栗品种提供参... 通过对燕山地区12个板栗品种(系)的7个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对各营养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应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K-均值聚类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比较不同分析方法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以期为选育优良板栗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个板栗品种(系)的果实单粒质量、单粒质量标准差、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含水量差异显著,其中,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建立各指标的线性隶属函数,根据最低隶属原则进行品质排序,前5名分别为迁西42号、抚宁12号、燕宝、燕龙、兴隆1号。采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整体评价指标可分别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647%,根据3个主成分得分及相应权重累加综合计算得分,确定前5名分别为燕宝、兴隆1号、青龙47号、迁西42号、抚宁12号。通过K-均值聚类法,根据果实品质指标对12个板栗品种(系)进行聚类,确定优质板栗品种(系)为燕龙、抚宁8号、燕京8号、燕宝、青龙47号、兴隆1号、迁西42号。3种分析方法对不同板栗品种(系)的算法和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在3种评价方法中综合品质均优质的有燕宝、兴隆1号和迁西42号3个品种(系)。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板栗坚果品质的综合评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综合评价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法 隶属函数法 K-均值聚类法 种质资源筛选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分析燕山板栗果实糖组分及其含量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源 马亚特 +3 位作者 吕梦炀 张海娥 张京政 王东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5-352,共8页
以燕山板栗品种(系)‘大板红’‘燕宝’‘燕龙’“抚宁-12”“抚宁-8”“青龙巨栗”果实为试材,利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总量、组分含量,并计算其生化甜度值,分析不同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的特点与差... 以燕山板栗品种(系)‘大板红’‘燕宝’‘燕龙’“抚宁-12”“抚宁-8”“青龙巨栗”果实为试材,利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总量、组分含量,并计算其生化甜度值,分析不同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的特点与差异,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6个燕山板栗品种(系)果实中共检测出24种可溶性糖组分,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麦芽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高,占所有检出可溶性糖组分的98%~99%。不同的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组分结构基本一致,但占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总检出量的64.71%~91.11%,平均占比达到82.17%,其次是麦芽糖,其含量占比为3.36%~17.49%,平均占比为8.60%,再者是由肌醇与葡萄糖组成的单糖,其含量占比为1.97%~4.14%。D-半乳糖、D-果糖、棉子糖占比较低,平均占比分别为0.52%、0.42%和0.7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糖与蔗糖表现出显著正相关,D-果糖与肌醇同样也呈显著的正相关,D-半乳糖与生化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PCA,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系)分别为“抚宁-12”、‘燕龙’和‘燕宝’。该研究结果可为燕山地区板栗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可溶性糖组分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自交对板栗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马亚特 袁国梅 +6 位作者 李哲 李慧颖 于立洋 黄瑞敏 鲍民胡 杜宏儒 王东升 《河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探究燕山地区板栗自交与自然授粉对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影响,挖掘表型性状信息,为板栗高糖品种的良种繁育提供理论支持。将燕山早丰、燕露、塔丰、燕紫、北京8号分别进行自交与自然授粉,测定蔗糖、麦芽糖、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 探究燕山地区板栗自交与自然授粉对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影响,挖掘表型性状信息,为板栗高糖品种的良种繁育提供理论支持。将燕山早丰、燕露、塔丰、燕紫、北京8号分别进行自交与自然授粉,测定蔗糖、麦芽糖、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棉子糖含量并计算生化甜度,随后进行差异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OPLS-DA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板栗在自交和自然授粉处理间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板栗自交后肌醇含量均显著提高。板栗可溶性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D-半乳糖含量最低。棉子糖变异系数均最高,在自交中变异系数为72.197 7%,在自然授粉中为68.826 8%。自交后D-果糖变异系数降低,其余可溶性糖组分变异系数均上升。蔗糖与生化甜度呈极显著正相关,D-半乳糖与棉子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板栗自交后葡萄糖与麦芽糖也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的特性。板栗自交后生化甜度有所升高。OPLS-DA分析筛选出4个差异可溶性糖组分:蔗糖、棉子糖、葡萄糖和肌醇。聚类分析发现,板栗自交后差异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普遍较自然授粉的高。板栗自交后可溶性糖组分变异丰富,不同板栗资源可溶性糖组分区别较大,为种质资源优化、改善板栗糖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自交 自然授粉 糖组分 可溶性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