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梅帅 童童 +6 位作者 应纯洋 汪甜甜 章梅 汤萌萌 蔡天培 马友华 王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56,共13页
通过数字土壤制图可以高效、精准地获取土壤信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土壤-景观模型被广泛认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字土壤建模已成为数字土壤制图的主流思路,这为土壤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地统计学、... 通过数字土壤制图可以高效、精准地获取土壤信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土壤-景观模型被广泛认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字土壤建模已成为数字土壤制图的主流思路,这为土壤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地统计学、专家知识和个体代表性等传统制图技术的新模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土壤制图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土壤制图的基本理论、制图方法、展望三个方面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土壤制图领域的主要进展,其中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包括特征信息的选择、制图模型的选择和土壤图的精度验证。研究结果为全面、实时和精确获取土壤信息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机器学习 环境协同变量 预测模型 精度验证
下载PDF
安徽省典型区域农田地膜残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莹 武升 +6 位作者 童童 郑晶 曹迟 姜家生 黄文星 施俊生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1年安徽省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0.80 kg·hm^(-2),未超出国家标准限值(75.00 kg·hm^(-2))。各监测点3 a平均残膜量在0~30kg·hm^(-2)之间,残膜量为5~15 kg·hm^(-2)的监测点占53.33%。从不同区域来看,江淮丘陵区地膜残留量较多,其农田地膜残留量为3.62~25.76 kg·hm^(-2)。不同作物平均残膜量为马铃薯>露地蔬菜>烟草>果树>保护地蔬菜>大豆>瓜类>花生。保护地蔬菜地膜残留系数为1.59%,在沿用当前的覆膜生产模式下,此后连续覆膜8 a,残膜量将会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影响残膜量的因素有作物类型、覆膜年限、地膜规格。覆膜<10、10~19 a和20~30 a土壤的残膜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厚度地膜的不规范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膜回收的难度。研究表明:目前安徽省各监测点覆膜作物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主要回收方式为人工捡拾,机械化程度较低。回收后的地膜主要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占比为52.91%。安徽省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加强回收意识、提高回收率等方法来降低地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回收 分布特征 残留系数 农作物
下载PDF
基施与叶面施硒肥对富硒镉污染农田水稻降镉增硒的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晶 鲍广灵 +3 位作者 陶荣浩 吴承龙 马友华 叶文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2,共9页
为探讨基施硒肥和叶面施硒肥在轻度镉污染的富硒土壤中对水稻降镉增硒的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基施硒肥、叶面施硒肥和基施硒肥+叶面施硒肥3个处理,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对成熟期水稻产量、各部位镉和硒含量、富集与转运系数以... 为探讨基施硒肥和叶面施硒肥在轻度镉污染的富硒土壤中对水稻降镉增硒的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基施硒肥、叶面施硒肥和基施硒肥+叶面施硒肥3个处理,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对成熟期水稻产量、各部位镉和硒含量、富集与转运系数以及土壤中镉的形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面施硒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基施硒肥后,土壤pH提高了0.19个单位,提高率为3.01%,同时降低了土壤中镉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低率为2.96%,促进了镉从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变,从而降低了土壤中镉的有效性。而叶面施硒肥能显著降低水稻对镉转运特别是秸秆到糙米的转运系数,降低率达15.13%,同时提高水稻对硒的转运特别是根到秸秆的转运系数,提高率达18.69%。不同硒肥处理下,糙米中镉含量为0.159~0.183 mg·kg^(-1),硒含量为0.216~0.244 mg·kg^(-1),不同硒肥处理均能使糙米达到降镉增硒的效果,且叶面施硒肥处理相较于基施硒肥处理的效果更好,并在基施硒肥和叶面施硒肥同时使用下的效果最佳,其对糙米中镉含量的降低率达26.39%,硒含量的提升率达41.50%。综上,在轻度镉污染的富硒土壤中,基施硒肥或叶面施硒肥均能有效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并提高稻米对硒的富集,且基施硒肥+叶面施硒肥处理是降低糙米镉含量与提高糙米硒含量综合效果最好的一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硒肥 转运和累积
下载PDF
有机酸强化饲用玉米修复镉铅污染农田效果
4
作者 陶荣浩 高羽欣 +6 位作者 谢君豪 胡婧怡 曹迟 胡兆云 鲁洪娟 叶文玲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3-834,共12页
为探究饲用玉米在有机酸强化下对镉铅污染农田的修复和改良效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柠檬酸(CA)、酒石酸(TA)和聚天冬氨酸(PASP)强化饲用玉米的修复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均能够提高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 为探究饲用玉米在有机酸强化下对镉铅污染农田的修复和改良效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柠檬酸(CA)、酒石酸(TA)和聚天冬氨酸(PASP)强化饲用玉米的修复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均能够提高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在2.92%~8.37%。施用有机酸后,玉米籽粒镉、铅含量分别在0.13~0.90 mg·kg^(-1)和0.06~0.25 mg·kg^(-1)之间,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可作为植物性饲料原料;同时,玉米穗轴、秸秆和根中镉、铅含量较对照提升显著,秸秆和根对镉、铅的富集转运能力得到提高。按照修复0~20 cm耕层土壤计算,在酒石酸处理下,高玉2068和京科968分别对镉和铅提取量最高,达到了3.78 mg·m^(-2)和48.97 mg·m^(-2),理论上最短13 a可使该农田达到安全利用类耕地标准。施用有机酸后,玉米成熟期土壤pH值下降了0.09~0.19个单位,有效态镉和铅含量最高增幅达到了52.37%和63.22%,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提取能力,进而降低了土壤中全量镉和铅的含量。从经济效益看,在有机酸处理下,种植裕丰303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在1.18~1.78之间。本研究证明高玉2068在酒石酸和聚天冬氨酸强化下修复效果最显著,而裕丰303在柠檬酸强化下虽修复年限较长,但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二者均可推广应用于重金属污染耕地的边生产边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饲用玉米 镉铅污染 强化修复 农田
下载PDF
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
5
作者 王翠婷 童童 +4 位作者 汤萌萌 江文娟 丁琪洵 王强 马友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高效地进行,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基于莫兰指数,结合耕地质量、灌溉排水能力的空间分布,以地块为最小单元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结...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高效地进行,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基于莫兰指数,结合耕地质量、灌溉排水能力的空间分布,以地块为最小单元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结果表明:凤阳县耕地质量等级为中等,平均等级为4.367等;全县耕地质量等级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有73.45%的耕地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灌溉排水能力的可改善程度可分为1~9级,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的空间相关性和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划分为优先建设区、次级建设区、后备建设区和暂不建设区,其中优先建设区为空间相关性为高-低(HL)型且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较大的区域。采用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程度较大的区域均处于优先建设区和次级建设区。研究结果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可为有序和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莫兰指数 建设时序 灌溉排水能力
下载PDF
芜湖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适用技术分析
6
作者 骆美 甘曼琴 +3 位作者 马中文 武升 李陈 马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54-57,共4页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分析了沿江重要城市芜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稳定塘、化粪池)和生物处理(生物膜处理、A^(2)O工艺)等主要...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分析了沿江重要城市芜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稳定塘、化粪池)和生物处理(生物膜处理、A^(2)O工艺)等主要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芜湖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芜湖市各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差异较大,污染物排放量为无为市>南陵县>弋江区>鸠江区>湾沚区>繁昌区>镜湖区,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和总氮为主。由生物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组合的工艺比单一的处理技术有较大的优势,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尚存在资金缺口和监管运维不完善等问题。以此提出创新投资运营和管护模式,加强政府企业村民联动,统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经营与移交,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的建议,为芜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技术 生态处理 生物处理 适用性 芜湖市
下载PDF
地膜污染对农田土壤与作物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7
作者 刘莹 常珺枫 +4 位作者 李陈 黄文星 施俊生 徐湘博 马友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224-2230,共7页
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增温保水、除草、节省肥料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范围的扩大、不合理使用以及残膜回收机制的匮乏,使得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对土壤性状、作物产量及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文章综述了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 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增温保水、除草、节省肥料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范围的扩大、不合理使用以及残膜回收机制的匮乏,使得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对土壤性状、作物产量及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文章综述了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作物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同时对地膜污染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从政策法规、地膜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地膜污染控制对策,旨在为地膜污染监测、治理提供科学引导和参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污染 土壤 作物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陶荣浩 袁旭峰 +5 位作者 吴新德 王垚 鲁洪娟 叶文玲 陈勇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6,共11页
为探讨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处理,并与应用较为广泛的石灰进行安全利用效果对比,研究对镉污染稻田水稻不同部位镉吸收转运、有效态镉含量、镉化学形态和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处理,并与应用较为广泛的石灰进行安全利用效果对比,研究对镉污染稻田水稻不同部位镉吸收转运、有效态镉含量、镉化学形态和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肥料和紫云英联合施用可以使水稻产量较不添加土壤调理剂增产9.01%,施用修复肥料或紫云英也有一定增产效果;修复肥料和紫云英单施及二者联合施用均有效降低糙米镉含量,联合施用的降镉效果最好,达到了28.64%,石灰处理后糙米镉含量也均低于GB 2762—2017限量值;修复肥料和紫云英联合施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分别提高0.20和0.32个单位,效果好于石灰处理(分别提高0.08个和0.23个单位),修复肥料单施和与紫云英联合施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32.25%和40.54%,降镉效果接近石灰处理(27.87%和42.85%);修复肥料和紫云英联合施用降低了土壤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含量,提高了残渣态镉含量。此外,修复肥料和紫云英的联合及单独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紫云英和修复肥料单施和二者配施的投入产出比较高,分别为1.76、1.73和1.72。综合来看,在镉污染稻田紫云英还田时,配合修复肥料施用可降低稻米镉含量、提高稻谷产量、改善土壤酶活性,其投入产出比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修复肥料 稻田 土壤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深耕深松对土壤特性和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丁琪洵 汪甜甜 +2 位作者 童童 王强 马友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1,共8页
土壤板结、耕层变浅等障碍因素影响了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深耕深松耕作方式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作物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深耕深松对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养分指标、生物性状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深耕... 土壤板结、耕层变浅等障碍因素影响了土壤肥力特征和作物产量,深耕深松耕作方式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农作物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深耕深松对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养分指标、生物性状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深耕深松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增加耕层厚度和土壤孔隙度;短期降低耕地土壤浅层的养分含量,但秸秆还田后深耕可增加耕地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深耕深松可以增加微生物数量、土壤有机碳储存,增强绝大多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但会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生物量碳;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其他技术组合利于玉米、香蕉等作物深层根系吸收养分,带动荚果对镁、磷及籽仁对锌的吸收,增加作物糖分积累、蛋白质含量、百果质量等,达到作物增产的效果。但不同地区土壤深耕深松效果有一定差异,尤其是水稻田深耕深松技术模式及效果需要进一步开展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耕 深松 微生物 容重 产量
下载PDF
污泥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铬污染耕地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迟 周晓天 +7 位作者 高羽欣 马中文 王垚 应纯洋 谢君豪 周福红 蒋浩永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53-2463,共11页
为探索污泥堆肥在铬污染耕地上的资源化合理利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常规施肥、单施污泥堆肥以及不同比例污泥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处理,并将其与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效果对比,从玉米生物量、铬吸收、土壤铬含量及其有效性... 为探索污泥堆肥在铬污染耕地上的资源化合理利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常规施肥、单施污泥堆肥以及不同比例污泥堆肥替代化肥配施处理,并将其与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效果对比,从玉米生物量、铬吸收、土壤铬含量及其有效性等方面探讨污泥堆肥施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铬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不同用量污泥堆肥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范围为15.24%~36.65%,其中污泥堆肥替代20%化肥配施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相较于常规施肥增产了7.16%。各替代化肥处理下玉米籽粒中重金属铬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的限值,其中污泥堆肥30%替代化肥处理玉米籽粒降铬效果最好。污泥堆肥施用量在750~1 500 kg·hm^(-2)时玉米地上部分对铬的携出量大于污泥铬的携入量。当季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总铬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各替代化肥处理下土壤有效态铬含量相较对照降幅为5.59%~12.68%。施用污泥堆肥不会对作物产生盐害并且能够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速效氮磷钾含量。综合来看,在铬污染耕地,污泥堆肥替代化肥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还能显著降低籽粒铬含量,并且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即能保障玉米安全、高产,且不会对土壤造成富集铬的风险,并能有效提高土壤各养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污泥堆肥 污泥农用 土壤 养分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基于GIS的环巢湖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童童 梅帅 +5 位作者 刘莹 常珺枫 梁华忠 范其龙 王强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究环巢湖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变异规律,在研究区域共采集8073个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并使用地统计方法和Moran′s I指数法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 为探究环巢湖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变异规律,在研究区域共采集8073个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并使用地统计方法和Moran′s I指数法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均值分别为6.07、19.97 g·kg^(-1)、1.16 g·kg^(-1)、112.95 mg·kg^(-1)、18.21 mg·kg^(-1)、130.88 mg·kg^(-1)和378.58 mg·kg^(-1),除有效磷为强变异外,其他养分均为中等程度变异;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半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机质和碱解氮为高斯模型;pH和速效钾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养分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弱,表明养分空间变异主要受人为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各养分均为极显著空间正相关,其空间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有效磷>速效钾>pH>缓效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且有效磷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大于其他养分。总体上看,环巢湖地区养分分布较为分散,南北方向有逐渐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且养分高低值聚集区域也有明显的南北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半变异函数 Moran′s I指数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钝化材料作用机制及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含秀 周晓天 +4 位作者 张慧敏 鲍广灵 曹迟 胡宏祥 马友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3,共8页
对钝化材料修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及其在耕地中对土壤环境、植物影响、钝化作用期等安全利用效果进行了综述。钝化材料包括无机类、有机类、复合材料、新型钝化材料,钝化修复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络合等作用降低土壤... 对钝化材料修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及其在耕地中对土壤环境、植物影响、钝化作用期等安全利用效果进行了综述。钝化材料包括无机类、有机类、复合材料、新型钝化材料,钝化修复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络合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迁移性。轻中度重金属污染耕地宜采用成本低、施用量少的石灰类、有机肥、农作物秸秆等材料,在受污染较重的耕地宜采用硅酸类、含磷材料、金属及其氧化物类、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及新型钝化材料,液体材料宜采取叶面喷施减少施用量。为保证长期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钝化材料的选取应结合当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建议合理配比有机类及无机类材料增强其作用性能,完善钝化材料用量标准。未来应研究、开发重金属种类和土壤条件针对性更强的钝化材料、与农业投入品相结合的钝化剂(如修复肥料等),加强钝化材料与农艺、生物措施结合的技术研究,实现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耕地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修复 耕地 钝化材料 安全利用 生物有效性 迁移性
下载PDF
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琪洵 詹雪洁 +4 位作者 张天恩 许诺 马秀婷 张长坤 马友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5,共9页
分析土壤养分时空演变是实施精准农业与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宿州市2010年和2019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2019年宿州... 分析土壤养分时空演变是实施精准农业与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宿州市2010年和2019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2019年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总体略微提升。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总体分布为砀山县、萧县和泗县较缺,埇桥区中部乡镇较丰,均值为17.95 g·kg^(-1),增幅6.15%,土壤有机质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6.00%;土壤全氮含量基本持平,均值为1.06 g·kg^(-1),土壤全氮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80%;耕地土壤有效磷总体分布为砀山县南部乡镇较丰,埇桥区北部、泗县北部及南部乡镇较缺,均值为16.44 mg·kg^(-1),增幅10.73%,土壤有效磷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33%;耕地土壤速效钾总体分布为萧县、砀山县中等,埇桥区中部乡镇、灵璧县西部乡镇、泗县北部乡镇丰富,均值为149.37 mg·kg^(-1),增幅9.84%,土壤速效钾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7.30%。砂姜黑土、水稻土和黄褐土有效磷含量明显提升,增幅分别为27.76%、23.08%和16.68%。砂姜黑土和水稻土速效钾含量略微提升,增幅为18.37%和14.62%。石灰岩土速效钾略微降低,降幅11.86%。研究表明,2010—2019年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呈有机质总体上升、全氮稳定、有效磷明显上升、速效钾稳中有升的变化规律。宿州市北部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东部可考虑补充磷肥、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有机质 全氮 有效磷 速效钾 GIS 宿州市
下载PDF
不同有机养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倩 武升 +3 位作者 刘莹 曹迟 廖霞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91-2300,共10页
为探究有机肥种类和替代比例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N),优化减量施肥(ON),优化减量配施15%(ONL^(-1)5%)、30%(ONL-30%)和50%(ONL-50%)沼液氮,优化减量配施30%堆肥氮(ONC-30... 为探究有机肥种类和替代比例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N),优化减量施肥(ON),优化减量配施15%(ONL^(-1)5%)、30%(ONL-30%)和50%(ONL-50%)沼液氮,优化减量配施30%堆肥氮(ONC-30%),优化减量配施30%商品有机肥氮(ONS-30%)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N处理相比,ON、ONL^(-1)5%和ONL-30%处理均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ONL^(-1)5%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较CN和ON处理分别增产16.18%和14.08%,该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也由CN处理的18.41%增至36.46%,表明优化减量配施15%沼液氮肥为减氮配施沼液最佳比例。在30%替代比例下,不同种类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与ON处理相比,沼液配施增加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而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小麦产量。堆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的积累,商品有机肥配施对缓解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好效果。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减少32.60%~65.91%硝态氮在耕层土壤的残留,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研究表明:堆肥和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培肥土壤;沼液与化肥配施通过促进土壤有效氮供应,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增加小麦产量,在施氮量为165 kg·hm^(-2)时,以沼液替代15%化肥氮比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减量化肥 小麦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对水稻镉铅吸收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婧怡 陶荣浩 +5 位作者 周晓天 张慧敏 胡含秀 高羽欣 谢君豪 马友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8-1318,共11页
为深入探讨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对镉铅污染农田水稻安全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处理,单次用量均为1.5 L·hm^(-2),加水稀释400倍后,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硅和硒肥叶面调控,研究其对镉铅污染农... 为深入探讨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对镉铅污染农田水稻安全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处理,单次用量均为1.5 L·hm^(-2),加水稀释400倍后,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硅和硒肥叶面调控,研究其对镉铅污染农田水稻产量、糙米镉铅含量、镉铅吸收转运及糙米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和灌浆期均喷施硅肥较对照显著增产4.49%,叶面喷施硒肥处理较对照显著增产3.21%~5.08%(P<0.05)。抽穗期和灌浆期均喷施硅(33.64%)或硒(34.67%)降低镉铅的效果显著高于抽穗期或灌浆期单次喷施(P<0.05),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3个生育时期喷施硅或硒肥与2个生育时期喷施相比则差异不显著(P>0.05)。喷施硅肥或硒肥2次及以上均能够使糙米镉含量降至国家标准(GB 2762—2022)限值以下(<0.2 mg·kg^(-1)),喷施1次能够使糙米铅含量降至标准限值以下(<0.2 mg·kg^(-1))。稻谷糙米中镉铅含量随喷施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硅和硒肥叶面调控能够降低水稻植株对镉铅的富集能力,镉铅富集系数降幅分别为10.86%~27.00%和4.35%~69.57%。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可降低水稻植株中镉铅向糙米转运的能力,进而降低糙米镉铅含量。硅和硒肥叶面调控处理糙米中硅和硒含量分别为2.227~2.550 mg·kg^(-1)和0.145~0.176 mg·kg^(-1),均较对照显著提升(P<0.05),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叶面硅或硒肥2次及以上对糙米氮磷钾含量提升效果更为显著(P<0.05)。综合分析,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硅或硒肥共2次均能够将糙米中镉铅含量降至国家标准限值以下,同时能够提高糙米中氮磷钾的含量,且具有可操作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调控 农田 水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代维 马友华 +2 位作者 吴雷 王强 王肖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6-1035,共10页
及时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对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前沿和进展,利用文献计量法探究了该领域近20年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利用Vosviewer软件和Bibliometrix程序包,分析了Web of Scienc... 及时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对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前沿和进展,利用文献计量法探究了该领域近20年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利用Vosviewer软件和Bibliometrix程序包,分析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中2000-2022年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领域的867篇文献,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国内发文机构、载文期刊、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时序等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领域整体发文量呈指数上升;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为197篇,国际合作最多的也是中国,中文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89篇)、中国农业科学院(38篇);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选择遥感影像、提取方法以及特征;通过对热点关键词进行时序变化分析发现,当前和未来的研究热点数据是基于时间序列的多源数据融合,热门分类方法主要是以面向对象并结合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提取,热门特征指数还是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主并结合其他特征选择最优特征组合。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未来将聚焦在如何向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提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结构 遥感 文献计量 Vosviewer
下载PDF
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常珺枫 刘莹 +2 位作者 李陈 骆美 马友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69-75,共7页
农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风险,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提供依据。本研究综述了农田氮磷的流失途径、形态、浓度和流失量研究,并分析了施肥、降雨、耕作方式、... 农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风险,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提供依据。本研究综述了农田氮磷的流失途径、形态、浓度和流失量研究,并分析了施肥、降雨、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农田排水口和田间沟渠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现代农业新栽培方式、种养结合模式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还有待更加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氮磷流失 施肥 降雨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雨洪调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文强 马友华 +2 位作者 吴雷 高原 詹雪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为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雨洪调蓄能力的影响,以1980—2020年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为基础,采用GIS和SC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降雨尺度下巢湖流域径流产生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980—2020年巢湖流域土地利... 为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雨洪调蓄能力的影响,以1980—2020年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为基础,采用GIS和SC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降雨尺度下巢湖流域径流产生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980—2020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的增加及耕地和林地的减少;流域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持续增长,其中高强度土地利用区面积从127 km^(2)增长到了1624 km^(2)。1980—2020年渗透性差的地区从1706.0 km^(2)增加到了2398.1 km^(2),以城市区域扩张为主。2020年相较于1980年,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相同降雨量时径流量明显增大,且主要在巢湖流域的合肥地区,而在增加降雨量时,径流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在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日降雨量为50、100、250 mm)径流量分别增大了6.11%、2.61%和0.96%。因此可以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量是次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城市规划及城市雨洪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雨洪调蓄能力 SCS模型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指标与评价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萌萌 江文娟 +2 位作者 丁琪洵 王强 马友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6期131-136,共6页
耕地质量作为反映耕地不同性状的综合性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技术中存在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跨度短、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 耕地质量作为反映耕地不同性状的综合性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技术中存在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跨度短、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耕地质量的快速、准确评价。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地形特征、田间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农田环境状况等指标识别方法。文章在介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基础上,归纳了植被指数协同评价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获取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快速、准确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 指标获取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等级与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提升分区——以安徽省青阳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昕云 蒋园园 +3 位作者 赵文 王翠婷 马友华 马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了解耕地质量现状是耕地质量提升的基础,明确限制因子是进行耕地改良的关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青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地块限制因子类型并判定改良难度,在此基础上划分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分区。结果表... 了解耕地质量现状是耕地质量提升的基础,明确限制因子是进行耕地改良的关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青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地块限制因子类型并判定改良难度,在此基础上划分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质量等级以4~6等地为主,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受地形部位、灌溉能力限制的耕地分布面积最大,限制因子改良难度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基于耕地质量评价与限制因子诊断结果,将青阳县耕地划分为重点提升区、综合提升区、一般提升区、保护提升区和限制提升区,针对分区特点提出相关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限制因子 质量提升 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