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亚临界流体在反流式特斯拉阀中的压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家百 兰忠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13,共11页
超/亚临界流体急速泄压过程具有显著的节流膨胀效应,导致流动过程气液相变强度较常规两相流过程存在明显差别。针对这个问题,构建了流动过程分段节流膨胀模型,引入状态方程计算等焓过程的温度变化及相应产生的相变源,并耦合入流动相变方... 超/亚临界流体急速泄压过程具有显著的节流膨胀效应,导致流动过程气液相变强度较常规两相流过程存在明显差别。针对这个问题,构建了流动过程分段节流膨胀模型,引入状态方程计算等焓过程的温度变化及相应产生的相变源,并耦合入流动相变方程,使数值模拟结果更符合迅速泄压过程的流动相变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反流式特斯拉阀结构作为泄压部件的概念,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综合考虑案例工况、流速、降压效果、加工特性等因素,该反流特斯拉阀降压部件的优化参数:水力直径为10 mm、阀的半圆半径为20 mm、阀角为4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膨胀效应 特斯拉阀 压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补液蒸发传热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禹丹 徐晨 +2 位作者 阮达 春江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4-3436,共13页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线直径减小和高度增大,薄液膜蒸发传热系数增大,最高可达369kW/(m_(2)·K)。团簇内液膜在毛细力驱动下具有极高的爬升速度,使得小持液量下液膜仍位于团簇顶端蒸发。沟槽液膜完全润湿沟槽且与团簇顶端液膜相连通,为团簇蒸发补液,沟槽液位下降不影响团簇顶端蒸发,能够延伸薄液膜长度并减薄沟槽侧壁液膜厚度,进一步强化传热。纳米线团簇中液膜宏观传热系数显著高于沟槽,证明了团簇在整体蒸发中的决定性贡献,阐明了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薄液膜蒸发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团簇 毛细抽吸 V形沟槽 薄液膜 微尺度 蒸发 传热
下载PDF
喷嘴参数对超临界水热燃烧特性影响的模拟
3
作者 王芝安 兰忠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0-2200,共11页
反应器喷嘴的作用是维持水热火焰在复杂流场中保持稳定。建立内预热式蒸腾壁反应器(IPTWR)内甲醇超临界水热燃烧过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喷嘴的材料热物性和结构参数对进料混合特性及火焰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嘴材料传热特... 反应器喷嘴的作用是维持水热火焰在复杂流场中保持稳定。建立内预热式蒸腾壁反应器(IPTWR)内甲醇超临界水热燃烧过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喷嘴的材料热物性和结构参数对进料混合特性及火焰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嘴材料传热特性的提高使水热火焰朝高温和广域的方向发展;氧气-辅热混合段直径由18 mm减小到14 mm,反应器轴向温度峰值由954.84 K升高到981.60 K,火焰位置向远端移动;随着喷嘴缩进深度减小,水热火焰逐渐向喷嘴出口聚拢,表现为火焰收缩现象。在此喷嘴结构参数范围内小直径的短氧气-辅热混合流道有助于水热火焰的温度升高和聚拢稳定。结果可为内预热式蒸腾壁反应器的喷嘴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 反应器 超临界水 水热火焰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微通道换热器拓扑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彦松 阮达 +3 位作者 刘渊博 郑通 张帅帅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5,共13页
换热器结构拓扑优化可将传热强化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对于设计新颖高效换热器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难以直接解释优化结果的几何特征及相应强化机理。以传热量为目标,对微通道换热器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 换热器结构拓扑优化可将传热强化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对于设计新颖高效换热器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难以直接解释优化结果的几何特征及相应强化机理。以传热量为目标,对微通道换热器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换热器强化结构特征和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拓扑优化换热器的通道结构呈现多级分叉构型,分叉的数量随着入口Reynolds数、翅片传热效率和流体Prandtl数的增大而增多。在此基础上,采用耗散和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拓扑优化分叉通道与流体边界层厚度的内在联系,为换热器结构强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微通道 传递过程 分级通道结构 边界层理论
下载PDF
低中放射性废水处理吸附技术及材料
5
作者 代洪静 马学虎 王四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9-540,共12页
吸附技术是处理核工业产生的低中放射性废水高效、便捷的处理工艺之一。多数纳米吸附材料性能高效,但为适于工程应用需制备为复合吸附剂。本文分析了低中放射性废液的特点及吸附处理技术现状,对适于核工业应用的复合微珠吸附剂的研究进... 吸附技术是处理核工业产生的低中放射性废水高效、便捷的处理工艺之一。多数纳米吸附材料性能高效,但为适于工程应用需制备为复合吸附剂。本文分析了低中放射性废液的特点及吸附处理技术现状,对适于核工业应用的复合微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包括外原位固定微珠、聚合物微珠及磁性微珠。从芯材性质、载体特点、制备方法及吸附性能等方面分析了复合吸附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性能提升方法。最后,结合核工业对低中放射性废液的处理需求指出缺乏工程试验及带放射性试验研究为低中放射性废液吸附技术及材料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开发多核素吸附剂、加强低浓度核素吸附的数值模拟及加强复合吸附剂的工程应用考察等方面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水 吸附剂 复合材料 微珠
下载PDF
水下高压抗润湿V型槽分级铜纳米线簇超疏水表面的减阻研究
6
作者 张祺瑞 李启迅 +2 位作者 阮达 刘渊博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5,共8页
针对水下减阻超疏水表面气层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在金属铜基底上使用两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一种具有V型槽结构、区室化簇状结构和微纳分级结构的铜纳米线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水下高压气层稳定性测试和减阻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最高可... 针对水下减阻超疏水表面气层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在金属铜基底上使用两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一种具有V型槽结构、区室化簇状结构和微纳分级结构的铜纳米线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水下高压气层稳定性测试和减阻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最高可在0.45 MPa水压下维持76%的未润湿区域。同时,该表面在平板流变仪层流减阻测试中可取得高达56%的减阻率,具有优异的减阻性能。V型槽分级铜纳米线簇超疏水表面兼具水下高压气层稳定性和减阻效果,可应用到实际船舶航行领域,为解决超疏水表面减阻应用的瓶颈问题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减阻 分级结构 气层稳定性 铜纳米线
下载PDF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与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7
作者 马学虎 兰忠 +1 位作者 王四芳 李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3-242,共10页
回顾了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重点综述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排放盐水的组分、盐度、热污染、腐蚀产物、化学清洗剂等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法,说明浓盐水... 回顾了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重点综述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排放盐水的组分、盐度、热污染、腐蚀产物、化学清洗剂等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法,说明浓盐水零排放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海洋环境 浓盐水 零排放
下载PDF
低Re下板式换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马学虎 林乐 +4 位作者 兰忠 于庆杰 于春健 白涛 林英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8-44,共7页
实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板式换热器在低Re条件下(200<Re<1 300)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从板片波纹的倾斜角、间距、高度等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阻力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在低Re下,从对传热效果影响程度来看,波纹... 实验测定了两种不同板式换热器在低Re条件下(200<Re<1 300)的传热性能及阻力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从板片波纹的倾斜角、间距、高度等三方面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阻力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在低Re下,从对传热效果影响程度来看,波纹的间距要大于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而对压降的影响,波纹的间距要小于波纹的倾斜角、波纹高度。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相应板片传热系数、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为板式换热器在小流量、低流阻情况下的工业应用提供板型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低雷诺数 低流动阻力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功能表面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学虎 高大志 +3 位作者 安家明 朱晓波 陈嘉宾 邓新禄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处理表面镀铬铝管、PTFE铜管和纯铝氧化管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 ,研究了喷淋密度、热流密度、管内蒸汽速度和管表面处理对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表面蒸发区 ,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随... 研究了处理表面镀铬铝管、PTFE铜管和纯铝氧化管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 ,研究了喷淋密度、热流密度、管内蒸汽速度和管表面处理对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表面蒸发区 ,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随喷淋密度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冷凝侧传热系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传热系数对操作条件变化很不明显 ,表面阳极氧化膜使传热系数略有下降 ,但由于其优良的抗垢耐蚀性能 ,非常有必要再进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蒸发传热 功能表面 抗污垢耐腐蚀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
下载PDF
降液膜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学虎 薄守石 +3 位作者 兰忠 陈嘉宾 陈宏霞 白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5,共6页
建立了溴化锂溶液沿平板降膜的流动模型。利用VOF方法捕捉降液膜的自由流动表面,利用CSF模型考虑表面张力对降液膜流动的作用,研究了入口扰动频率、降膜Re和平板倾斜角对降膜波动演化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口处的低频率扰动发展... 建立了溴化锂溶液沿平板降膜的流动模型。利用VOF方法捕捉降液膜的自由流动表面,利用CSF模型考虑表面张力对降液膜流动的作用,研究了入口扰动频率、降膜Re和平板倾斜角对降膜波动演化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口处的低频率扰动发展为孤波,随着频率的增加,波长减小,孤波与孤波通过他们之间的波后、衬底和毛细波相互影响,而高频率扰动演变成毛细波。随着Re的增加,波幅和波长增加,同时波峰处的循环流动强度增加。随着倾斜角的增加,重力沿流动方向的分力增加,波发展速度增加。同时分析了波内的速度场和壁面切应力等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R 降膜 波动力学 模拟
下载PDF
浓盐水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学虎 郝婷婷 +1 位作者 兰忠 郑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41,共11页
海水淡化或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盐水。浓盐水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了局部海水温度和盐度升高,还造成了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给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浓盐水进行综合处理,实现盐和水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对于降低浓... 海水淡化或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盐水。浓盐水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了局部海水温度和盐度升高,还造成了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给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浓盐水进行综合处理,实现盐和水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对于降低浓盐水排放的环境污染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综述了主要的浓盐水零排放工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结合典型过程工业废水处理分析了国内外盐水零排放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盐水零排放技术主要有蒸发塘技术、膜-蒸发结晶技术和多效蒸发-蒸发结晶技术,以及在3种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多技术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盐水 零排放 蒸发塘 膜法 热法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学虎 刘延来 +2 位作者 陈嘉宾 朱晓波 安家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围内 ,滴状冷凝传热通量和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结果提高 30—47倍。同时发现 ,在大气压附近 ,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都随着水蒸气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薄膜 表面滴状冷凝传热 实验研究 蒸气温度效应 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
下载PDF
功能表面材料与流体界面相互作用对垂直降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学虎 高大志 +4 位作者 兰忠 张宇 白涛 杨俊玲 陈嘉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通过调节水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铝合金壁面表面改性处理来改变降膜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表面自由能差值,运用JDC-2000型精密测微仪测定垂直降液膜的厚度,研究固体表面和液体间相互作用对流体垂直降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考察了液膜雷... 通过调节水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铝合金壁面表面改性处理来改变降膜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表面自由能差值,运用JDC-2000型精密测微仪测定垂直降液膜的厚度,研究固体表面和液体间相互作用对流体垂直降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考察了液膜雷诺数、流体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固体表面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对垂直壁面降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固体表面与降液膜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即改变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流体的降膜流动特性。降液膜平均厚度随液固表面自由能差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表面自由能差效应 降液膜流动 功能表面 液膜厚度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寿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学虎 王补宣 +1 位作者 徐敦颀 林纪方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在滴状冷凝传热寿命测试装置上,对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DIMI)技术制备的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商状冷凝传热寿命进行了间歇实验测试。满状冷凝已维持约500h(间歇操作总时间为1,000h),实验现象及传热性能趋于基本稳定。同... 在滴状冷凝传热寿命测试装置上,对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DIMI)技术制备的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商状冷凝传热寿命进行了间歇实验测试。满状冷凝已维持约500h(间歇操作总时间为1,000h),实验现象及传热性能趋于基本稳定。同时表明聚合物与金属基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传热 寿命 聚合物 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冷冻保护剂导入细胞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学虎 范文霞 +3 位作者 潘广生 刘洋 刘天庆 崔占峰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4-330,共7页
在细胞的低温保存中,通常需要导入冷冻保护剂来减轻冷冻过程对细胞的损伤。利用Kedem-Katchalsky模型模拟冷冻保护剂导入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以及胞内保护剂浓度的变化,考察导入过程对细胞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以达到优化保护剂的... 在细胞的低温保存中,通常需要导入冷冻保护剂来减轻冷冻过程对细胞的损伤。利用Kedem-Katchalsky模型模拟冷冻保护剂导入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以及胞内保护剂浓度的变化,考察导入过程对细胞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以达到优化保护剂的导入过程的目的。结果表明:低浓度(1~2mol/L)保护剂一步导入过程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很小。因此在导入保护剂时可采用一步法;对于高浓度(6~9mol/L)的保护剂,相对于一步导入,分步导入和连续导入能显著减轻保护剂导入过程对细胞造成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另外,分步导入以四步较好,连续导入可采用线性梯度和S型曲线梯度导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K—K模型 体积损伤 渗透损伤
下载PDF
固液界面能差效应与冷凝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学虎 宋天一 +2 位作者 兰忠 周兴东 杨锦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63-1775,共13页
综述了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机制及其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过程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引入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后的膜状冷凝、滴状冷凝和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及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介绍了利用固... 综述了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机制及其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过程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引入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后的膜状冷凝、滴状冷凝和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及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介绍了利用固液界面效应强化纯蒸气和含不凝性气体的混合蒸气冷凝传热的强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效应 强化冷凝传热 冷凝传热模型 传热强化机理
下载PDF
表面分割方式对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学虎 汪琳 +2 位作者 陈嘉宾 朱晓波 安家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实验研究了滴膜面积比为1:1且滴状区域采用较厚的有机涂层时,垂直管外滴膜共存表面的滴膜区域分割方式对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分割方式一定时,滴膜共存表面的冷凝传热性能随着表面分割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总仍是介于全部... 实验研究了滴膜面积比为1:1且滴状区域采用较厚的有机涂层时,垂直管外滴膜共存表面的滴膜区域分割方式对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分割方式一定时,滴膜共存表面的冷凝传热性能随着表面分割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总仍是介于全部表面为滴状冷凝和全表面为膜状冷凝型态之间的传热特性。分析表面分割数分别为2和4的滴膜共存表面的传热结果,发现凝液环的缓冲作用对于滴膜共存表面的冷凝强化传热具有重要作用。滴膜共存表面上滴状冷凝区面积对其下游膜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不仅与滴膜区域的面积比有关,而且实验操作条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最佳匹配值,即此时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割方式 滴膜共存冷凝 传热特性 实验研究 滴膜区域 面积比
下载PDF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学虎 兰忠 +7 位作者 温荣福 彭本利 徐威 朱霞 阎雪峰 江红 王永长 闫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0-1216,共7页
针对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关键技术,依托1 t·d-1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实验平台,考察了装置运行性能的稳定性,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海水进料量及首效蒸汽温度对造水比、浓缩比和产品水质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 针对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关键技术,依托1 t·d-1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实验平台,考察了装置运行性能的稳定性,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海水进料量及首效蒸汽温度对造水比、浓缩比和产品水质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随着首效蒸汽温度提高,海水的浓缩比先减小后增加,而首效温度对造水比的影响较小;在一定首效温度下,浓缩比随着海水进料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造水比随海水进料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验范围内,产品水的固体总溶解浓度均低于5 ppm。小型海水淡化平台关键技术的实验研究为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在扩大化中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效蒸发 海水淡化 首效蒸发温度 造水比 浓缩比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滴膜共存冷凝传热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学虎 李香琴 +1 位作者 周兴东 陈嘉宾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5-98,共4页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Matlab语言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及泛化能力,能够很好的评价和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冷凝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膜共存冷凝 传热速率 冷凝传热特性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蒸汽冷凝型态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学虎 陈嘉宾 +1 位作者 徐敦颀 林纪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7-460,共4页
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 33.3mJ·m-2 时蒸汽在该表面上呈现滴状冷凝的必要条件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与 33.3mJ·m-2范围内 ,表面强化冷... 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 33.3mJ·m-2 时蒸汽在该表面上呈现滴状冷凝的必要条件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与 33.3mJ·m-2范围内 ,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效果将取决于表面自由能差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 ,强化效果越明显 .这对深化表面涂层强化冷凝传热的机理以及选择传热表面涂层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与文献报道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 ,该判据排除了静态接触角判据中测量温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型态判据 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强化冷凝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