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味中药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慧群 张宪旗 +4 位作者 牟宽厚 冯捷 牛新武 刘超 党倩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6-527,532,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  14味中药分别用 70 %乙醇提取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 ,用包被纤维连接蛋白的 4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 ,用微孔膜研究黑素细胞迁移。... 目的 探讨单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  14味中药分别用 70 %乙醇提取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 ,用包被纤维连接蛋白的 4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 ,用微孔膜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结果 丹参、菟丝子和红花的乙醇提取物可促进黑素细胞黏附 ,刺蒺藜和黄芪可促进黑素细胞迁移 ,而补骨脂、女贞子和白芷可同时促进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结论 丹参、菟丝子、红花、刺蒺藜、黄芪、补骨脂、女贞子和白芷可能通过增加黑素细胞黏附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黑素细胞 迁移 白癜风
下载PDF
补骨脂、白芷对黑素细胞迁移和黏附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3
2
作者 马慧群 冯捷 +4 位作者 张宪旗 牟宽厚 刘超 牛新武 党倩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850-851,共2页
目的 比较中药补骨脂、白芷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 中药补骨脂、白芷分别用 70 %乙醇提取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 ,用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 4 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 ,用微孔膜研... 目的 比较中药补骨脂、白芷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黏附、迁移的影响。方法 中药补骨脂、白芷分别用 70 %乙醇提取 ,正常人黑素细胞来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 ,用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 4 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 ,用微孔膜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结果 补骨脂、白芷可同时促进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两者的促黑素细胞黏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t =1 4 5 ,P =0 .10 ) ,而促黑素细胞迁移作用有显著性差异 (t =2 .2 1,P =0 .0 3)。结论 补骨脂、白芷均可通过增加黑素细胞黏附和 /或迁移对白癜风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黑素细胞 迁移 白癜风
下载PDF
普乐康对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慧群 田中伟 +4 位作者 冯捷 宋向凤 曹毓琳 周心芳 曹二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8-609,6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普乐康对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乐康治疗前后 ,采用PHA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 ,观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并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 2和IFN γ浓度的变化 ;用LDH释放法测定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 目的 探讨中药普乐康对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普乐康治疗前后 ,采用PHA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 ,观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并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 2和IFN γ浓度的变化 ;用LDH释放法测定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用药后HIV/AIDS患者血液的淋巴细胞对PHA诱导的增殖能力、血清IL 2和IFN γ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 <0 .0 5 ) ;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普乐康可以改善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有助于患者机体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细胞免疫 NK细胞 LAK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下载PDF
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的原位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慧群 冯捷 +1 位作者 司履生 张秉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分析IL 8mRNA在正常健康人表皮及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 (ISH)的方法对IL 8mRNA在正常人表皮及寻常性银屑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皮内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IL 8mRNA在大多数银屑病皮损标本的表皮层内有... 目的 分析IL 8mRNA在正常健康人表皮及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 (ISH)的方法对IL 8mRNA在正常人表皮及寻常性银屑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皮内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IL 8mRNA在大多数银屑病皮损标本的表皮层内有特异性杂交信号 ,而在非皮损区、正常皮肤及临床治愈的银屑病皮肤表皮层无特异性杂交信号。结论 纠正IL 8在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紊乱 ,可能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原位杂交 角质形成细胞 IL-8
下载PDF
中医皮肤科学简史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慧群 马振友 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了解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皮肤科学和世界皮肤科学的贡献。方法通过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汇总了中医皮肤科学各个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史实。结果中国中医皮肤科学有文字记载的可上溯到公元前200年,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中... 目的了解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皮肤科学和世界皮肤科学的贡献。方法通过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汇总了中医皮肤科学各个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史实。结果中国中医皮肤科学有文字记载的可上溯到公元前200年,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中医皮肤科学理论和实践日臻完善,中医皮肤科医师精英辈出,成就辉煌。结论中国中医皮肤科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我国人民的皮肤健康事业和世界皮肤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学 历史 中国
下载PDF
点阵CO_2激光和Nd:YAG激光对高龄小鼠皮肤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慧群 李蕊联 +4 位作者 王冰 王永贤 王梅 张淑兰 周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3,459,共6页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 064nm波长)照射对小鼠皮肤HSP47、HSP70及TGF-β1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在真皮重塑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小鼠背部脱毛皮肤,分别在照射后2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取...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 064nm波长)照射对小鼠皮肤HSP47、HSP70及TGF-β1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在真皮重塑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小鼠背部脱毛皮肤,分别在照射后2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肤HSP47、HSP70及TGF-β1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两种激光照射作用的差异。结果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区在3个时间点HSP47、HSP70及TGF-β1的平均灰度值均较相应对照区低;点阵区灰度值低于长脉宽区,即阳性表达较高,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照射后HSP47、HSP70及TGF-β1的表达增加,提示其直接参与了真皮重塑,点阵CO2激光改善效果较Nd∶YAG激光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CO2激光 Nd YAG激光 HSP47 HSP70 TGF-β1 真皮重塑
下载PDF
HDAC6siRNA对SCL-1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慧群 夏永华 +5 位作者 刘冬 李敏 付丹丹 张彩凤 李占国 田中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0-673,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deacetylase6,HDAC6)si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SCL-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CL-1细胞分为三组:A为未处理组;B为siRNA对照组;C为HDAC6siRNA转染组。利用脂质体2000分别介导HDA...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deacetylase6,HDAC6)siRNA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SCL-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CL-1细胞分为三组:A为未处理组;B为siRNA对照组;C为HDAC6siRNA转染组。利用脂质体2000分别介导HDAC6siRNA和对照siRNA至SCL-1细胞中,利用Westernblot研究HDAC6siRNA对SCL-1细胞中HDAC6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试剂和流式细胞术分别研究HDAC6siRNA对SCL-1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利用WesternBlot技术分析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21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HDAC6siRNA转染组中HDAC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和siRNA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组和siRNA对照组相比,HDAC6siRNA转染组中SCL-1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HDAC6siRNA转染组中SCL-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和siRNA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6siRNA转染组中Bcl-2表达明显下调,而P21和Bax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HDAC6可能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下调皮肤鳞癌中HDAC6的表达有望成为有用的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分子靶点
下载PDF
CGRP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慧群 刘超 +2 位作者 冯捷 唐智慧 田中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ropidineiodide,PI)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不同浓度的CGR...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ropidineiodide,PI)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不同浓度的CGRP和(或)CGRP的受体拮抗剂CGRP8-37培养48h的凋亡百分率。结果 SLE患者PBMC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献血员(P〈0.001).不同浓度(0.5×10^-8~1.5×10^-8moL/L)的CGRP对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SLE患者PBMC的凋亡(P〈0.05~0.001);当CGRP浓度超过1.0×10^-8moL/L时,其对SLE患者PBMC凋亡的抑制效应进入平台,增加CGRP浓度并不能进一步显著抑制SLE患者PBMC地凋亡。无论何种浓度的CGRP均不能使SLE患者PBMC的凋亡率降低至正常范围内。CGRP8-37本身对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是可以桔抗CGRP对SLE患者PBMC凋亡的影响。结论 CGRP通过受体影响PBMC地凋亡;CGRP浓度地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可导致SLE患者PBMC地凋亡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人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慧群 冯捷 彭振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0-373,共4页
人类致命性的疾病多源自器官功能的丧失,而最理想的治疗手段莫过于由人体自身重新长出一个新的组织或器官,对干细胞的探索使人们始终保持着这种“重生”的希望。皮肤作为人体组织的外在屏障,在抵御外环境物理创伤中首当其冲,所以表皮干... 人类致命性的疾病多源自器官功能的丧失,而最理想的治疗手段莫过于由人体自身重新长出一个新的组织或器官,对干细胞的探索使人们始终保持着这种“重生”的希望。皮肤作为人体组织的外在屏障,在抵御外环境物理创伤中首当其冲,所以表皮干细胞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表皮
下载PDF
中国皮肤科学大事记(三)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慧群 郑雯 马振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5-905,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科学 大事记 麻风病院 出版 公元 会东 口述 医科 山东 嘉约翰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硬皮病的FB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慧群 闫小宁 +1 位作者 张彩晴 袁景奕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构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CTGF、TGF-β1基因转染硬皮病患者皮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 目的构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CTGF、TGF-β1基因转染硬皮病患者皮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 CTGF、TGF-β1DNA质粒转染至传代培养的硬皮病FB中,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计算转染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GF、TGF-β1DNA质粒分组转染的各组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成功构建了CTGF、TGF-β1真核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后的CTGF、TGF-β1基因发出的稳定的绿色荧光的信号,转染率为(85.7±2.1)%、(66.9±3.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法显示正常组细胞凋亡较高(6.52%),而硬皮病和各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尤以CTGF转染硬皮病组最低(P<0.05)。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可有效介导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TGF、TGF-β1,且CTGF、TGF-β1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慧群 冯捷 +3 位作者 张宪旗 田中伟 刘超 邓翠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70-972,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 (K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NO供者S 亚硝酰 N 乙酰青霉胺 (SNA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C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的KCVEGF的表达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 (K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NO供者S 亚硝酰 N 乙酰青霉胺 (SNA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C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的KCVEGF的表达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培养的KC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表明NO可促进体外培养的KC产生VEGF ,上清液检测结果亦表明NO可明显增加KCVEGF的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S-亚硝酰-N-乙酰青毒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SIRT1与皮肤衰老的相关性
13
作者 马慧群 郑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6-668,共3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使多种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脱去乙酰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IRT1可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并具有抗衰老作用。本文就SIRT1与皮肤衰...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使多种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脱去乙酰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IRT1可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并具有抗衰老作用。本文就SIRT1与皮肤衰老可能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能为皮肤衰老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衰老 皮肤
下载PDF
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张军 牛新武 +4 位作者 肖生祥 Khan Abidullah 刘彦婷 马慧群 彭振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47,156,共5页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cm2,UVB为22.6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测定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比较,模型组皮肤出现粗糙增厚、弹性丧失、粗深皱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及皮革样外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不规则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超微结构显示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周期性横纹不清,横断面胶原纤维直径增大,粗细不等;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造模成功。结论利用改良的自制造模装置建立ICR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复性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皮肤 光老化 动物模型 方法改良
下载PDF
茶树生长稀释在农药降解中的定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夏会龙 王运浩 +2 位作者 万海滨 马慧群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不同年度、季节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速率的差异及新梢生长对农药的稀释作用。研究表明,同一品种茶梢生长速率年度间差异不大,而不同季节和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不同生育年龄新梢的生长速率也有明显差异。还证明了新梢的生长... 本文报道了不同年度、季节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速率的差异及新梢生长对农药的稀释作用。研究表明,同一品种茶梢生长速率年度间差异不大,而不同季节和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不同生育年龄新梢的生长速率也有明显差异。还证明了新梢的生长速率常数即为其生长稀释速率常数。决定生长稀释速率的因子是田间茶树上不同生育年龄新梢的生长速率及茶园中各种新梢的比例。在同样的条件下,茶树生长稀释对不同农药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对残留期短的农药(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生长稀释在总降解中的作用不足10%,对杀螟硫磷、乐果、亚胺硫磷的作用约占20%,而对残留期长的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氯杀螨醇、乙硫磷的作用可达50%左右。本文还提出了茶园中新梢对农药的群体生长稀释速率常数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农药降解 茶树生长稀释 残留预测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宪旗 冯捷 +2 位作者 马慧群 牟宽厚 李建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 ,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 ;②用双抗体夹... 目的 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关系 ,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 ;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KC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 ①银屑病皮损处VEGF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和正常人皮肤 (P均 <0 .0 0 1) ,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体外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处和非皮损处KC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 (P均 <0 .0 0 1) ;银屑病皮损处KC与非皮损处KC相比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VEGF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冬云 马慧群 +2 位作者 谭升顺 马韵琴 陈庆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5-376,共2页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方法 将分离自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 (BSA)上 ,经氨基黑染色后 ,测量蛋白分解区。结果 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方法 将分离自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 (BSA)上 ,经氨基黑染色后 ,测量蛋白分解区。结果 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带菌者。结论 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毒力 酸性蛋白酶 测定
下载PDF
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冬云 马慧群 +1 位作者 刘平 谭升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西安地区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1200株,...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西安地区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1200株,其中须癣毛癣菌306株(25.50%),红色毛癣菌241株(20.08%),白念珠菌228株(19.00%)。结论:须癣毛癣菌仍占优势;白念珠菌从199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说明在西安地区,白念珠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浅部真菌病 流行病学 调查研究 癣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 白念珠菌
下载PDF
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俊 应朝霞 +3 位作者 王永贤 马慧群 张淑兰 李蕊联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 探究常规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长期照射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根据308nm准分子光照射时间(4周、8周、12周、16周、20周和24周)不同分为6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参考人非增生性皮肤病变治疗剂量... 目的 探究常规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长期照射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根据308nm准分子光照射时间(4周、8周、12周、16周、20周和24周)不同分为6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参考人非增生性皮肤病变治疗剂量,初始照射剂量60mJ/cm2,1次/周,再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治疗剂量。照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无明显改变,P53阳性表达率随照射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P>0.05);308nm准分子光照射16周后,部分小鼠皮肤开始出现角质形成细胞的非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照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照射16周、20周和24周时,308nm准分子光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致癌性,致癌风险同照射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nm准分子光 小鼠 皮肤癌 P53蛋白
下载PDF
染料窄谱脉冲光(Dye-PL)治疗痤疮后红斑患者4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建文 应朝霞 +5 位作者 王永贤 马慧群 周俊 李蕊莲 苏慧 刘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比较染料窄谱脉冲光(Dye—PL)500—600nm波长与宽谱强脉冲光(IPL)560—1200nm波长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痤疮后红斑患者随机分为Dye-PL和宽谱强脉冲光(IPL)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治疗3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 目的比较染料窄谱脉冲光(Dye—PL)500—600nm波长与宽谱强脉冲光(IPL)560—1200nm波长治疗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痤疮后红斑患者随机分为Dye-PL和宽谱强脉冲光(IPL)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治疗3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结果首次治疗后,Dye-PL组与IPL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次治疗后,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Dye.PL和IPL对痤疮后红斑均有明显临床疗效,Dye—PL疗效优于IPL,前者治疗能量密度明显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窄谱脉冲光(Dye—PL) 强脉冲光(IPL) 痤疮后红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