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关晓楠 刘文婷 +7 位作者 黄雯 马桂伶 胡玫 齐丹 宗敏 赵华 李飞鸥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托洛尔组62例和伊伐布雷定组48例。比较2组治疗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均低于初诊(P<0.01);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0±7.0)次/min vs(72.1±7.0)次/min,P=0.401;(76.5±7.2)次/min vs(77.4±7.6)次/min,P=0.573]。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8.7%vs 89.6%,3.2%vs 2.1%,0%vs 0%,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伊伐布雷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P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美托洛尔 伊伐布雷定 心率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桂伶 关晓楠 +3 位作者 李飞鸥 齐丹 魏妤 张建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81-484,494,共5页
目的 评价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且术后静息心率>80次/min的S... 目的 评价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且术后静息心率>80次/min的STEMI患者,根据是否服用伊伐布雷定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及出院3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化验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指标,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左心衰、心衰再住院、心绞痛再住院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伊伐布雷定组70例,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出院时伊伐布雷定的日剂量为6.6±2.7 mg,伊伐布雷定的服用疗程为28.0±7.7 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两组间心率、血压、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发现伊伐布雷定组患者的心率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LVEDD、LVEF的改善更显著(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住院期间伊伐布雷定组3例、对照组4例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门诊随访期间对照组3例因心衰加重再入院、2例因心绞痛再住院。伊伐布雷定组2例患者心率<50次/min,伊伐布雷定减量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 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有助于逆转急性STEMI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伊伐布雷定 左心室重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珊 关晓楠 +1 位作者 马桂伶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青年与中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超声指标、实验室化验、临床用药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 目的观察青年与中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超声指标、实验室化验、临床用药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348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62例(≤50岁)和中老年组286例(>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化验、心脏超声指标、临床治疗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及心衰再入院。应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男性、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肥胖性心肌病及心肌炎后心衰、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比例高于中老年组,体重指数、心率、舒张压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射血分数更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更大,应用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及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K-M曲线显示,青年组24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衰再入院率更低(P<0.05),两组间死亡率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91,95%CI 1.173~3.049)、缺血性心肌病(OR=2.415,95%CI 1.498~3.895)、肌酐>150μmol/L(OR=1.981,95%CI 1.018~3.855)是影响心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心衰患者男性、超重比例高,合并症相对少,心功能受损严重,但预后相对较好。男性、缺血性心肌病、肌酐>150μmol/L是影响心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后 青年 心力衰竭再入院
下载PDF
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关晓楠 李艳兵 +3 位作者 刘文婷 宗敏 马桂伶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心源性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年龄≥60岁患者311例,将30 d内再次插管的41例为失败组,成功撤机的270例为撤机...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心源性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年龄≥60岁患者311例,将30 d内再次插管的41例为失败组,成功撤机的270例为撤机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0 d内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获益率。结果失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30 d内病死率较撤机组显著升高(23.4%vs 10.9%,P=0.016;23.4%vs 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级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是再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后,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敏感性73.3%,特异性8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概率3%~76%内具有临床获益。结论心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多,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 人工 气管插管拔除 预测
下载PDF
螺内酯对左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乐音 马桂伶 张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应用螺内酯后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门诊随访的LVEF为40%~49%且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125 pg/ml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应用螺内酯后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门诊随访的LVEF为40%~49%且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125 pg/ml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螺内酯10~20 mg/d,共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随访前后血压、心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钾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LVEF、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VE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延长,临床总有效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及累积无心血管病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无高钾血症等不良事件。结论HFmrEF患者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螺内酯安全并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中间范围 心力衰竭 螺内酯 预后
下载PDF
EBP50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
6
作者 郑君芳 刘琨 +2 位作者 马桂伶 陈鹏 贺俊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HELA细胞增殖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 蛋白酶表达 P50抑制 MMP-9 EB 细胞迁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德英 乐音 +1 位作者 马桂伶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1~7月因NSTE-ACS行冠脉造影患者共122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以e 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1~7月因NSTE-ACS行冠脉造影患者共122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以e 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轻度减退组及中度减退组,比较各组间Gensini积分水平,分析e GF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e GFR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549,P〈0.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e GFR的降低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TEACS患者e GF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e GFR水平的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小球滤过率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子痫前期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桂伶 李艳芳 张麟 《临床医学进展》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子痫前期以高血压、蛋白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其发病率为3%~5%,是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重症患者只有及时终止妊娠才可阻止孕妇和胎儿情况的进一步恶化。目前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近来,多项研究... 子痫前期以高血压、蛋白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其发病率为3%~5%,是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重症患者只有及时终止妊娠才可阻止孕妇和胎儿情况的进一步恶化。目前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近来,多项研究证实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存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通过专一识别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发挥作用。本文旨在综述这些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地高辛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桂伶 张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0-1161,共2页
洋地黄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8世纪William Withering首次将地高辛用于水肿的患者。200多年来,地高辛与利尿剂曾被认为是心力衰竭(心衰)治疗的基础;但随着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地高辛在心衰患者治疗中... 洋地黄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8世纪William Withering首次将地高辛用于水肿的患者。200多年来,地高辛与利尿剂曾被认为是心力衰竭(心衰)治疗的基础;但随着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地高辛在心衰患者治疗中存在较大的争议。故本文从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阐述地高辛在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患者 地高辛 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受体阻滞剂 心衰患者 临床研究 洋地黄
原文传递
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宗敏 李强 +3 位作者 马桂伶 魏妤 张建军 杨新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RH合并中重度OSAH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次/h)患者162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CPAP分为CPAP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12周CPAP,88例,剔除...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RH合并中重度OSAH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次/h)患者162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CPAP分为CPAP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12周CPAP,88例,剔除3例不耐受和1例调整药物者)和非CPAP组(仅接受药物治疗,74例,剔除2例调整药物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24h动态血压,测清晨卧位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与非CPAP组比较,CPAP组24h收缩压[(-4.9±5.1)mmHg︰(-0.8±1.2)mmHg]、24h舒张压[(-5.9±5.3)mmHg︰(-1.4±1.7)mmHg]、白昼收缩压[(-4.9±5.2)mmHg︰(-2.1±2.5)mmHg]、白昼舒张压[(-5.1±4.2)mmHg︰(-1.7±1.4)mmHg]以及夜间收缩压[(-4.8±4.9)mmHg︰(0.8±1.3)mmHg]、夜间舒张压[(-6.8±5.6)mmHg︰(-1.0±1.6)mmHg]的血压变化值降低幅度更大(均P<0.05);治疗12周后,CPAP组24h舒张压变异性[(11.4±5.6)︰(14.6±6.4)]、白昼舒张压变异性[(9.5±4.5)︰(11.8±6.2)]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8.0±4.3)︰(10.9±5.6)]明显降低,且低于非CPAP组(均P<0.05)。结论:中重度OSAHS合并RH患者中,药物治疗基础上12周CPAP能够明显降低24h、白昼及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并可使舒张压变异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持续正压通气 血压
原文传递
依折麦布在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宗敏 李强 +2 位作者 马桂伶 魏妤 张建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在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因肝功能损害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ACS患者92例,停用他汀类药物后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依折麦布组(46例)。比较治疗两...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在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因肝功能损害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ACS患者92例,停用他汀类药物后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依折麦布组(46例)。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血脂、肝功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两周后,依折麦布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因肝功能损害需要暂时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ACS患者,可应用依折麦布作为过渡期的调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脂 他汀 依折麦布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左主干病变预先置入IABP对比保守策略1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晓楠 张建军 +3 位作者 杨曦艳 李艳兵 马桂伶 王乐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分析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预先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比保守策略的效果与安全性差异。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左主干介入治疗患者共237例。其中预先置入患者127例(预先置入组),未置入IABP110例(保守策略... 目的:分析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预先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比保守策略的效果与安全性差异。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左主干介入治疗患者共237例。其中预先置入患者127例(预先置入组),未置入IABP110例(保守策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术后1年病死率、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①预先置入组术后1个月内的MACE显著低于保守策略组(9.6%∶21.7%,P=0.03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双支架术式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026,95%CI:1.173~7.808,P=0.022);预先置入IABP是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359,95%CI:0.143~0.900,P=0.029)。②两组患者1年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1年病死率的Kaplan-Meier曲线未见显著差异(log-rank P=0.665)。结论:在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中,预先置入IABP可减少术后1个月内的MACE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远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主动脉球囊反搏 倾向性匹配分析
原文传递
M2受体自身抗体在围产期心肌病中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马桂伶 乐音 +2 位作者 侯东燕 张智勇 张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评估M2受体自身抗体(anti-M2-R)与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1998—2018年84例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的PPCM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anti-M2-R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为anti-M2-... 目的:评估M2受体自身抗体(anti-M2-R)与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1998—2018年84例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的PPCM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anti-M2-R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为anti-M2-R阴性组和阳性组。所有的PPCM患者均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专人定期随访,定期监测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和6分钟步行试验。经过平均5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和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80例PPCM患者完成了最终数据分析,其中anti-M2-R阳性组37例,anti-M2-R阴性组43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anti-M2-R阴性组患者美托洛尔最大耐受剂量更高[(38.4±5.0)mg,2次/d∶(26.6±4.3)mg,2次/d,P<0.01],滴定速度更快[(67.0±10.9)d∶(82.8±11.9)d,P<0.01],左室射血分数更高[(62.4±6.7)%∶(57.5±7.4)%,P<0.05]。Anti-M2-R阴性组心衰再住院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PCM患者的整体预后相对较好,尤其是anti-M2-R阴性的患者,这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anti-M2-R可能参与PPCM的发病,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并阐明其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心肌病 心力衰竭 M2受体自身抗体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