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4 位作者 朱天刚 靳文英 姜柏林 曹成富 王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已完成罪犯血管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的STEMI患者156例。去... 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损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已完成罪犯血管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的STEMI患者156例。去除基线时心力衰竭(Killip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18例,最终观察138例患者。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GLS。根据约登指数将患者分为GLS>-11.7%组(n=57)及GLS≤-11.7%组(n=81)。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对患者进行21(13,2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事件率。结果:入院时GLS>-11.7%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峰值显著高于GLS≤-11.7%组[85 160(31 297,214 226)pg/ml vs. 34 942(13 571,92 713)pg/ml,P<0.001]、罪犯血管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心动图显示,GLS>-11.7%组患者较GLS≤-11.7%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49.2±8.3)%vs.(60.1±8.7)%,P<0.001],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更高(100%vs. 90.1%,P=0.015)。随访期间GLS>-11.7%组的LVEF及GLS均有恢复趋势,但整体仍逊于GLS≤-11.7%组(P均<0.001)。中位随访21(13,28)个月期间,校正年龄、性别、罪犯血管分布、TnI峰值后,GLS>-11.7%组患者心力衰竭风险显著增加(HR=9.123,95%CI:1.720~43.394,P=0.009)。结论:STEMI患者PCI后,GLS相对损减严重的患者远期心力衰竭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整体长轴应变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混合编码的皮肤病变图像分割
2
作者 彭静 马玉良 席旭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3,共8页
皮肤镜图像中的皮肤病变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皮肤癌的关键。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CNNs)通常由于卷积操作的固有限制而忽视全局上下文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Transformer和CNN优点的混合编码器的皮损分割网络。首先,使用极坐标变换对... 皮肤镜图像中的皮肤病变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皮肤癌的关键。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CNNs)通常由于卷积操作的固有限制而忽视全局上下文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Transformer和CNN优点的混合编码器的皮损分割网络。首先,使用极坐标变换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接着利用CNN对不同尺度特征进行预提取,并将其作为Transformer编码器的输入序列,实现对序列数据的全局上下文建模,更好地捕获特征之间的长程依赖关系。最后,在解码器中加入了多级特征融合模块和注意力机制,解码不同尺度和编码块内的分层语义特征。提出的HET-Net网络在ISIC 2018数据集上JSI、DSC和ACC值分别达到了85.09%、91.43%和96.90%,在ISIC 2016+PH2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87.44%、93.02%和95.68%。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取得了显著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损分割 TRANSFORMER 混合编码 多级特征级联融合
下载PDF
基于三维并行多视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电信号情感识别
3
作者 韩新龙 高云园 马玉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3,共8页
利用脑电信号识别情感状态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门。现有的情感识别方法通常提取二维信息作样本,却忽略了包含大脑不同区域重要特征的空间信息。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脑电通道间布局和原始脑电信号中的频率相关特征,提出了基于三维并行多... 利用脑电信号识别情感状态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门。现有的情感识别方法通常提取二维信息作样本,却忽略了包含大脑不同区域重要特征的空间信息。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脑电通道间布局和原始脑电信号中的频率相关特征,提出了基于三维并行多视野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Parallel Multi-fiel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PMCNN)的脑电情感识别新方法。首先将原始脑电信号划分成多频带,并提取每个频带的微分熵(DE)特征。接着将数据按照电极传感器的位置转变成三维特征矩阵。最后采用TPMCNN网络处理所得到的矩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频带的微分熵特征构造的三维特征矩阵,能够有效地提取多通道脑电信号中与情感识别有关的特征,所提出的并行多视野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出深度学习的优势。实验在公开数据集DEAP上进行二分类,在唤醒和效价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31%和96.72%,四分类的准确率达到了97.17%,证实了所提出的方法对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识别 三维特征 多视野卷积神经网络 并行网络
下载PDF
钙化结节对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严重钙化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成富 王伟民 +3 位作者 刘健 卢明瑜 马玉良 李琪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索钙化结节对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严重钙化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严重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并在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患者,根据靶病变是... 目的探索钙化结节对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严重钙化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严重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并在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患者,根据靶病变是否存在钙化结节,分为钙化结节组和非钙化结节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共有81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钙化结节组35例,非钙化结节组4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匹配,钙化结节组患者钙化病变长度[(32.5±13.5)mm比(22.3±9.5)mm,P<0.001]大于非钙化结节组,支架膨胀率[(76.5±6.6)%比(80.0±8.0)%,P=0.036]小于非钙化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23(10,40)个月,钙化结节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钙化结节组(22.9%比6.5%,P=0.034)。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严重钙化病变患者,存在钙化结节的患者长期预后劣于无钙化结节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结节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长期预后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水稻收获机变速箱三维结构设计
5
作者 马玉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针对水稻收获机大负荷作业时变速箱会出现传动效率降低、打齿、跳齿以及可靠性下降等现象,基于Catia对水稻收获机的变速箱进行了三维结构设计。变速箱采用HMT组合式变速箱,主要组成包括箱体、HMT变速器、换档变速机构、前桥和转向变速... 针对水稻收获机大负荷作业时变速箱会出现传动效率降低、打齿、跳齿以及可靠性下降等现象,基于Catia对水稻收获机的变速箱进行了三维结构设计。变速箱采用HMT组合式变速箱,主要组成包括箱体、HMT变速器、换档变速机构、前桥和转向变速机构。为了保证传动系统的性能和传动效率,对HMT变速器的参数进行理论模型的设计,并对系统模型的传动比、行星排的齿数等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同时将参数输入Catia软件即可进行建模。为了验证水稻收获机的性能,进行直线和转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变速箱在换挡过程中较平稳,变速器性能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收获机 变速箱 三维结构设计 CATIA
下载PDF
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中的运用
6
作者 马玉良 梁海花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8期105-107,123,共4页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轴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制造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通信等行业。在汽车制造行业,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多用于柱面凸轮轴、发动机叶轮、汽车引擎等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不仅可以...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轴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制造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通信等行业。在汽车制造行业,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多用于柱面凸轮轴、发动机叶轮、汽车引擎等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还能有效地提升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从而实现汽车零部件的高效和精确加工,推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数控加工技术 汽车零部件 自动化 智能化 应用价值 加工运用
下载PDF
复杂整体叶轮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马玉良 梁海花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9期99-101,共3页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数控加工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精度,需要加强研究数控加工工作。复杂零件加工精度关系到我国工业发展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复杂整体叶轮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对于相关工业生产工作提...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数控加工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精度,需要加强研究数控加工工作。复杂零件加工精度关系到我国工业发展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复杂整体叶轮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对于相关工业生产工作提供参考,从而在各个领域中推广叶轮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整体叶轮 数控加工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基于PSO-FCM的标记控制分水岭PCOS超声图像分割 被引量:1
8
作者 巫笠平 陈斌 +3 位作者 马玉良 汪婷 张启忠 席旭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1-418,共8页
多嚢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针对PCOS超声图像存在目标区域大小不一、对比度低,轮廓特征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SO-FCM的标记控制分水岭PCOS超声图像分割方法(PSO-FCM-Watershed)。首先对PCOS图像进行形态... 多嚢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针对PCOS超声图像存在目标区域大小不一、对比度低,轮廓特征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SO-FCM的标记控制分水岭PCOS超声图像分割方法(PSO-FCM-Watershed)。首先对PCOS图像进行形态学开操作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然后使用经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后的模糊C均值(FCM)方法聚类相邻像素,最后采用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处理得到最终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标记控制分水岭方法相比于单一的标记控制分水岭方法,加强了囊泡的轮廓特征,在平均交并比(MIOU)和平均准确率指标上,分别提升了4%和14%,达到63.5%和80.74%。可视化结果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对囊泡区域轮廓的检测更灵敏,对边缘的分割更精准,有较理想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多囊卵巢综合征 粒子群优化 模糊C均值 分水岭
下载PDF
基于运动单元累计尖峰序列的脑肌耦合分析
9
作者 苏佳豪 佘青山 +2 位作者 张建海 马玉良 范影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93,共9页
脑肌耦合能够反映大脑皮层和肌肉在感觉运动之间的联系。针对传统表面肌电信号输入-输出非线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脑肌耦合分析方法。将运动单元分解后能线性传输神经驱动的累计尖峰序列(CST)与脑电信号进行相干性分析,定量描述... 脑肌耦合能够反映大脑皮层和肌肉在感觉运动之间的联系。针对传统表面肌电信号输入-输出非线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脑肌耦合分析方法。将运动单元分解后能线性传输神经驱动的累计尖峰序列(CST)与脑电信号进行相干性分析,定量描述上肢抓握运动中不同收缩力水平下,不同频段特征的脑肌耦合强度和神经元的共同轴突输入。在10名健康人的指浅屈肌(FDS)和尺侧腕屈肌(FCU)的同步脑肌电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肢抓握运动中,频段(F(4,8)=337.2,P<0.01)与收缩力水平(F(2,8)=12.15,P<0.01)均对肌间耦合影响显著,其中β与α频段最为明显,在30%MVC下,β频段相干性均值为0.23±0.10,α频段相干性均值为0.47±0.02。轴突共同输入控制收缩力水平。脑肌耦合整体强度较小,耦合强度最大的为β频段,30%MVC下相干性均值为0.12±0.02。CST脑肌耦合分析显示了脑肌间各个频段、各个收缩力水平的耦合特性和共同轴突输入,为脑肌耦合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肌耦合 运动单元分解 相干性 累计尖峰序列 轴突输入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EEG-fNIRS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
10
作者 李立柱 孟明 +1 位作者 高云园 马玉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4-1072,共9页
在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的研究中,有特征级、决策级以及数据级三种融合策略。数据级融合在特征提取之前将多种模态数据融合,能够提升系统计算效率。但是,由于不同模态信号的采样率和幅值尺度等存在差异,... 在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的研究中,有特征级、决策级以及数据级三种融合策略。数据级融合在特征提取之前将多种模态数据融合,能够提升系统计算效率。但是,由于不同模态信号的采样率和幅值尺度等存在差异,给数据级融合的实现带来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对两种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再将两组小波系数通过基于Fisher值的融合规则生成新的小波系数,然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融合信号,最后提取融合信号的共空间模式特征,利用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分类。在对心理算数任务数据的分类实验中,获得88.1%的分类精度,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功能性近红外 Fisher值 数据级融合 共空间模式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脑电信号去噪方法 被引量:26
11
作者 马玉良 许明珍 +3 位作者 佘青山 高云园 孙曜 杨家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8-1372,共5页
脑电采集后得到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中含有噪声信号,为了有效去除噪声并保留有用信息,本文在软阈值去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阈值去除EEG噪声的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EEG信号分解,得到多层的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根据... 脑电采集后得到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中含有噪声信号,为了有效去除噪声并保留有用信息,本文在软阈值去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阈值去除EEG噪声的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EEG信号分解,得到多层的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根据分解层次不同,对小波系数进行自适应的阈值处理;将缩放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得到去噪后的EEG信号。以信噪比、均方根误差作为去噪效果的定量指标,将改进算法与硬阈值法、软阈值法、Garrote阈值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阈值法优于其他3种阈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自适应阈值 信噪比(SNR) 均方根误差(RMSE)
下载PDF
GA-BP神经网络在下肢运动步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玉良 马云鹏 +2 位作者 张启忠 罗志增 杨家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83-1187,共5页
为了提高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步态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设计方法。首先,对采集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小波滤波及特征提取,其次,构造基于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然后,以提取的表面肌电信号特... 为了提高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步态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设计方法。首先,对采集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小波滤波及特征提取,其次,构造基于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然后,以提取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作为输入对分类器进行训练,最后对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能成功识别下肢正常行走的5个步态,平均识别率达到98%以上,可见基于GA-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识别效果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分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信号 步态识别 特征提取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下肢假肢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玉良 徐文良 +2 位作者 孟明 罗志增 杨家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3-1376,1381,共5页
下肢假肢的膝关节是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强耦合的阻尼系统,传统控制方法很难达到良好控制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将神经网络(NN)应用于下肢假肢控制.以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为基础,提出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该... 下肢假肢的膝关节是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强耦合的阻尼系统,传统控制方法很难达到良好控制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将神经网络(NN)应用于下肢假肢控制.以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为基础,提出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参考模型和自适应算法,利用参考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输出之间的误差信号,由自适应算法计算当前的控制量以控制智能下肢假肢,达到自适应控制的目的.该方法不需要进行性能指标的变换,容易实现且自适应速度快,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下肢假肢 自适应控制 学习矢量量化(LVQ) 神经网络(NN) 参考模型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比剂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马玉良 王伟民 +3 位作者 刘健 卢明瑜 李琪 刘传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45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留取冠...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45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留取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清晨空腹血常规及生化,记录术前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基础肌酐值以及hsCRP等资料;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留取血样,测定血肌酐值。术后即刻记录手术所用对比剂剂量。结果:①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0.3%,其中53.3%发生于术后24 h,26.7%发生于术后48 h,20.0%发生于术后72 h;②单因素分析发现有对比剂肾病的患者对比剂剂量及hsCRP明显高于无对比剂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sCRP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6.1%,术前hsCRP在对比剂肾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hsCRP水平对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比剂剂量是影响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融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玉良 曹成富 +5 位作者 江万年 王伟民 刘健 赵红 卢明瑜 李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融术(ELC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ELCA治疗的患者31例,消融血管32处。消融病变主要涉及支架内再狭窄,慢性闭塞病变,大隐静...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融术(ELC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ELCA治疗的患者31例,消融血管32处。消融病变主要涉及支架内再狭窄,慢性闭塞病变,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和严重钙化病变。探讨ELCA治疗对不同复杂病变中手术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其在复杂病变使用的并发症(慢血流/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紧急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1)支架内再狭窄病变(18处)、桥血管病变(3处)均100%消融成功和手术成功;7处慢性闭塞病变中4处(57.1%)ELCA后介入手术成功,3处(42.9%)联合旋磨治疗,其中1处未能交换旋磨导丝手术失败;严重钙化病变(4处)中,1处(25.0%)ELCA后介入手术成功,3处(75.0%)联合旋磨治疗手术成功。(2)所有ELCA治疗的患者无并发症和MACCE发生。结论:ELCA提高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成功率,其严重并发症和MACCE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复杂高危患者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融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标签外使用的安全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玉良 王伟民 +3 位作者 刘健 赵红 卢明瑜 李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治疗在适应证标签外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顺序入选2010-01至2015-1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旋磨治疗的112例患者,列出9项旋磨需注意的非标签适应证包括:静脉桥血管,大量血栓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罪犯病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治疗在适应证标签外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顺序入选2010-01至2015-1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旋磨治疗的112例患者,列出9项旋磨需注意的非标签适应证包括:静脉桥血管,大量血栓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罪犯病变,大夹层病变,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30%),严重三支病变,长病变(≥25 mm),成角病变(≥45°)。具有上述≥1项非标签使用的患者,列入旋磨标签外组(67例,59.8%);无上述相对禁忌使用旋磨术的患者,列入标签内组(45例,40.2%)。比较两组患者旋磨相关并发症(慢血流/无复流、旋磨头坎墩、冠状动脉穿孔、导丝断裂)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紧急外科搭桥、急性支架内血栓、心原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慢血流/无复流是最常见的旋磨并发症,标签外组与标签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vs 8.9%,P>0.05)。1例患者发生旋磨头坎墩,发生于标签外组(1.5%vs 0%,P>0.05)。(2)1例患者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位于标签内组(2.2%vs 0%,P>0.05);1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位于标签外组(1.5%vs 0%,P>0.05)。结论:标签外使用旋磨并未增加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其他严重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钙化病变 旋磨术
下载PDF
辛夷中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马玉良 韩桂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以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为指导,从辛夷中分离得到6个木脂素成分,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辛夷脂素,demethoxyaschantin,aschantin,松脂素二甲醚,木兰脂素,里立脂素B二甲醚。并利用 ̄(13)C... 以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为指导,从辛夷中分离得到6个木脂素成分,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辛夷脂素,demethoxyaschantin,aschantin,松脂素二甲醚,木兰脂素,里立脂素B二甲醚。并利用 ̄(13)CNMR和CD光谱确定了它们的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春玉兰 双环氧木脂素 血小板聚集 PAF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血栓处理策略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玉良 王伟民 +4 位作者 刘健 卢明瑜 王龙 李琪 刘传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于我院就诊,且急诊行PPCI的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手术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介入对照组(n=74)、血栓抽吸组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59)、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1hST段70%回落、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后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比20.3%,P<0.05),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54.3%比23.0%,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0.2%比20.3%),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7.3%比23.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CK-MB/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提示LVEF/LVDd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PPCI术中联用血栓抽吸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预防无复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栓抽吸
下载PDF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智能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马玉良 赵光宙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98-102,共5页
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粗糙集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并对其他一些智能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故障诊断 智能化方法 粗糙集理论 人工神经网络 模糊集理论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玉良 孙宁玲 +1 位作者 李文娟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1-473,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因素及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82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 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日间...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因素及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82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 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日间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 既往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室血压升高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夜间血压负荷增加,24h平均血压于发病后4~5天明显升高,6~7天降低。诊室血压升高与诊室血压正常比较,血压形态均以非杓形和反杓形为主。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诊室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急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时间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