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廖金成 李鑫 +5 位作者 张晖集 薛锐灵 王怡 康富丽 蔡青青 马璟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741-1751,共11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具有多种运动性和非运动性症状特征。药物治疗是现在治疗PD的主要方法,但常常也带来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探究新的治疗方法,为治疗PD添砖加瓦是必要的。迷走神经刺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具有多种运动性和非运动性症状特征。药物治疗是现在治疗PD的主要方法,但常常也带来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探究新的治疗方法,为治疗PD添砖加瓦是必要的。迷走神经刺激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抗炎、神经保护的作用,这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迷走神经刺激在PD中的研究,其中重点放在了PD步态障碍的研究上。迷走神经具有改善冻结步态的作用,此外对PD病人的认知功能、吞咽功能、焦虑抑郁、胃肠道功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迷走神经刺激 冻结步态
下载PDF
偏头痛与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之间的关系
2
作者 康富丽 王怡 +4 位作者 蔡青青 廖金成 薛瑞灵 李佳妮 马璟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782-787,共6页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原发性、终身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反复发作可能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有关。偏头痛缺乏特异影像学特征,由偏头痛引起的脑小血管病的特征在磁共振上可能表现为无症状腔隙性梗死(LIs)、...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原发性、终身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反复发作可能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有关。偏头痛缺乏特异影像学特征,由偏头痛引起的脑小血管病的特征在磁共振上可能表现为无症状腔隙性梗死(LIs)、脑白质病变(WMLs)、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和脑微出血(CMBs)。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偏头痛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之间的关系。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 GS)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新方向,是脑内代谢废物清除的重要途径,其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日渐增多,而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 PVS)可作为GS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综述总结了GS、EPVS的形成机制以及二者与偏头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临床上对GS、EPVS以及偏头痛有更多的关注及研究,为偏头痛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Migraine is a primary, lifespan neurological disorder with recurrent attack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Migraine lacks specific neuroimaging findings, and CSVD caused by migraine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silent Lacunar Infarcts (LIs), White-Matter Lesions (WMLs),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 and 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 on magnetic resonance.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o shed light on the relev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PVS and migraine. Recently, Glymphatic System (GS), a new direction in neuroscience,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for the removal of metabolic wastes from the brain,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S and migraine. Meanwhile, the Perivascular Spaces (PVS) can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the role of G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S and EPVS and the pote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migraine, aims to have more clinical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n GS, EPVS, and migraine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gra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胶质淋巴系统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鑫 廖金成 +5 位作者 张晖集 薛锐灵 王怡 康富丽 蔡青青 马璟曦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512-16524,共13页
缺血性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压力。标准的卒中治疗不能满足卒中后功能改善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更多治疗方法。目前,迷走神经刺激已经被批准应用于癫... 缺血性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压力。标准的卒中治疗不能满足卒中后功能改善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更多治疗方法。目前,迷走神经刺激已经被批准应用于癫痫、抑郁、偏头痛等领域,并且有大量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改善卒中后功能障碍方面有积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首先探讨了迷走神经刺激对于脑卒中功能障碍改善可能存在的潜在机制,其次详细讲述了迷走神经刺激对于脑卒中后运动、感觉、认知、情绪、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迷走神经刺激在临床应用所要面临的挑战。迷走神经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里的应用研究进入了关键阶段,我们仍需更多努力将该技术转向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预测手段相关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晖集 薛锐灵 +3 位作者 易文敏 李鑫 廖金成 马璟曦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脑卒中作为全球死亡和成年人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增加了社会的负担。目前对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治疗仍无较好的方法。因此,尽早识别高危PSCI风险的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PSCI的发生率及减缓P... 脑卒中作为全球死亡和成年人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增加了社会的负担。目前对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治疗仍无较好的方法。因此,尽早识别高危PSCI风险的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PSCI的发生率及减缓PSCI进展速度,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本文对PSCI预测手段从量表预测工具、生物标志物、影像学评估工具研究现状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预测工具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马璟曦 蔡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835-1836,1840,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普罗布考0.25g,每天2次,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P<0.05),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TC、LDL-C、TG及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降脂和降低颈动脉IMT作用,能有效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可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血管中膜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选取双侧“合谷”穴为电针穴位,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选取双侧“合谷”穴为电针穴位,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素(Ang-1)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VEGFmRNA、Ang-1蛋白、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电针组VEGFmRNA、Ang-1蛋白比模型组增加更明显(P<0·05),而En-dostatin蛋白表达增加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血管生长因子和下调血管抑制因子的表达来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再灌注损伤/针灸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针灸效应 基因表达/针灸效应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合谷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毛细血管密度及CD_(3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0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CD34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0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CD34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 h、12 h、24 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大鼠神经症状学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并计算梗死体积和毛细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的表达。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神经症状学评分降低(P<0.05)。电针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毛细血管密度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再灌注后24 h到再灌注后14 d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再灌注后3 d CD34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7 d增加达高峰(P<0.01),14 d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D34的表达,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电针 毛细血管密度 CD34 大鼠 CD34
下载PDF
脑缺血后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的联系与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发生 侧脑室 血管生成 缺血后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干细胞 cells 海马齿状回 治疗靶点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65
10
作者 蔡敏 马璟曦 +1 位作者 罗春阳 彭雪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6-657,660,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n=30)和治疗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n=30),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n=30)和治疗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n=30),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及颈动脉IMT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P<0.05),而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脂类 血管中膜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敏 马璟曦 +1 位作者 罗春阳 彭雪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2453-2454,共2页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6个月观察评分。治疗组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1.6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6个月观察评分。治疗组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1.6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检测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MMSE及ADL评分改善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长脑心通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六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雪梅 李琴 +2 位作者 马璟曦 蔡敏 王伊龙 《中国医药》 2013年第8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21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6个月时预后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显示预后的因素.结果 ...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21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6个月时预后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显示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坚持康复治疗、空腹血糖、白蛋白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影响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7分、空腹血糖>7.8 mmol/L、收缩压≥140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是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35 g/L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发生后年龄过大、NIHSS评分>7分、空腹血糖>7.8 mmol/L、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而白蛋白>35 g/L提示预后可能较好,可以通过坚持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内科实习生教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雪梅 蔡敏 +1 位作者 马璟曦 李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9期1187-1188,共2页
神经病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各科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同时其专业性强,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而且神经病种类繁多,治疗效果欠佳,许多疾病均留下后遗症。因此,在神经内科实习生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诊... 神经病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各科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同时其专业性强,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而且神经病种类繁多,治疗效果欠佳,许多疾病均留下后遗症。因此,在神经内科实习生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而且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以及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实习生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康复医学 医患沟通
下载PDF
86例偏头痛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雪梅 李琴 +1 位作者 蔡敏 马璟曦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2-533,536,共3页
目的:了解和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人格特征,为预防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中国版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 M PI)进行研究。调查表回收86份,回收率86%,其中男30例,... 目的:了解和探讨偏头痛患者的人格特征,为预防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中国版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 M PI)进行研究。调查表回收86份,回收率86%,其中男30例,女56例,年龄18~65岁,平均46岁。按照性别分组,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与国内男性常模比较,男性偏头痛患者谎言量表(L)、疑病量表(HS)、抑郁量表(D)、癔病量表(Hy)、精神病态量表(Pd)、神经衰弱量表(Pt)、轻躁狂量表(Ma)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女性常模相比较,女性偏头痛患者诈病量表(F)、Hs、D、Hy、妄想量表(Pa)、Pt、Ma量表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在人格心理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男性与女性患者有一定的差异,早期人格筛查及心理干预将有助于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人格特征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下载PDF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敏 马璟曦 +1 位作者 罗春阳 彭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情况,以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治疗组42例,每日静脉滴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40例,每日静脉滴...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情况,以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治疗组42例,每日静脉滴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40例,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血清hs-CRP及Fg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及F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hs-CRP及F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Fg水平,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16
作者 蔡敏 马璟曦 +1 位作者 罗春阳 彭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0期1204-1204,1227,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4天测定患者高敏C...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4天测定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共治疗14天。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3天后hs-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hs-CRP和Fg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高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脑缺血与血管新生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璟曦(综述) 罗勇(审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新生 综述
下载PDF
PBL-CBL联合MDT教学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敏 高宝兵 +4 位作者 万承群 楼金核 彭雪梅 马璟曦 李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4期4039-4040,共2页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PBL)-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模式(CBL)联合多学科工作组(MDT)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对神经内科理论及临床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住培医师对临床疾病的整体认识和诊疗水平,有利于...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PBL)-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模式(CBL)联合多学科工作组(MDT)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对神经内科理论及临床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住培医师对临床疾病的整体认识和诊疗水平,有利于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及优秀住培医生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 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模式 多学科协助诊疗 教学模式 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基于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
19
作者 闫瑞祥 廖金成 马璟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4期210-212,共3页
本文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基于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神经内科与基础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病理理学等)及临床... 本文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教学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基于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神经内科与基础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病理理学等)及临床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兼具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神经内科教学过程中概念抽象、症状多变、内容复杂、容易混淆。学生理解相对困难,教学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传统的神经病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神经内科临床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案例教学法 网络平台
下载PDF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敏 罗春阳 +2 位作者 彭雪梅 马璟曦 李琴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4-715,共2页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脑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2组患者均依据具体情况给予脑梗死病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g,tid。2组疗程均为3...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脑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2组患者均依据具体情况给予脑梗死病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g,tid。2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BI评分明显提高(P<0.05),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P<0.05),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有一定的疗效,且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胶囊 脑梗死 抑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