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催化加氢反应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晟昊 陈伦刚 +3 位作者 张兴华 张琦 马隆龙 刘建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5-8,共4页
由可再生资源转化电力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电催化是比传统热催化更为绿色的反应方式,在化学品合成、碳捕集及转化、污染物消除和废弃物高值转化等领域尤有前景。电催化加氢以电能为能量来源,以非氢气氢供体为质子源,... 由可再生资源转化电力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电催化是比传统热催化更为绿色的反应方式,在化学品合成、碳捕集及转化、污染物消除和废弃物高值转化等领域尤有前景。电催化加氢以电能为能量来源,以非氢气氢供体为质子源,具有能量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无氢气储运成本、反应进程易控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催化的选择性加氢反应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电催化加氢的原理及其优点。其次,从析氢副反应的抑制和复杂有机物官能团加氢的角度,评估了电催化选择性加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电催化加氢仍有电解液析氢、含膜电催化体系成本高及能量密度无法保证等问题。得出要实现选择性和实用性的平衡,除了设计高活性的电催化剂外,探索高效电解质体系以及催化剂和电极之间有效偶联的方法十分重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电催化 加氢 选择性 能源
下载PDF
不同组分优先策略下的生物质三大素分离研究进展
2
作者 薛泓坤 胡晓虹 +2 位作者 张琦 张兴华 马隆龙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62,共14页
木质纤维生物质结构组成复杂,导致原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对生物质进行组分分离,是实现其全组分高效利用的前提。根据化学法分离生物质组分的特点,可将其归为3类:纤维素优先、木质素优先和半纤维素优先。本文介绍了3种优先策略的特... 木质纤维生物质结构组成复杂,导致原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对生物质进行组分分离,是实现其全组分高效利用的前提。根据化学法分离生物质组分的特点,可将其归为3类:纤维素优先、木质素优先和半纤维素优先。本文介绍了3种优先策略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主要方法,重点综述了这些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各方法的优劣势及组分分离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生物质高效分离技术优化及生物精炼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优先策略 高效分离 全组分利用 化学法
下载PDF
百吨级生物质混合醇系统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茂林 谭烽华 +3 位作者 李宇萍 廖玉河 王晨光 马隆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1-368,共8页
以农林废弃生物质气化合成混合醇工艺为对象,利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百吨级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构建系统的工艺模型和收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及排放清单,研究农林业、收储运和制取等各阶段的投入和排放特性,对棉秆、玉米秸秆... 以农林废弃生物质气化合成混合醇工艺为对象,利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百吨级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构建系统的工艺模型和收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及排放清单,研究农林业、收储运和制取等各阶段的投入和排放特性,对棉秆、玉米秸秆、木屑和枝丫柴4种原料制取系统的环境影响特性进行分析,并与5万吨级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百吨级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在589~734 kJ/MJ混合醇和63.2~80.8 g CO_(2)eq/MJ混合醇范围内,制取阶段的电力消耗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系统设备设施投入,玉米秸秆混合醇的环境影响最大,这与原料碳含量低及混合醇收率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能耗 温室气体 气化合成 混合醇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4
作者 庄修政 张兴华 +2 位作者 张琦 陈伦刚 马隆龙 《太阳能》 2024年第7期40-49,共10页
迫于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中国率先提出“双碳”目标,并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具备零/负碳排放优势的生物质能。针对当前规模化利用面临的实际难题,通过汇总中国生物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提出以“地域”... 迫于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中国率先提出“双碳”目标,并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具备零/负碳排放优势的生物质能。针对当前规模化利用面临的实际难题,通过汇总中国生物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提出以“地域”或“原料特性”为基础发展生物质能的核心理念,并全面综述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以能源化利用为目标的生物质发电技术、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生物燃气技术和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等,以及基于生物炭/碳材料、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在未来发展可采取的策略及重点方向。现阶段,生物质能产业正面临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的关键节点,需立足国情,应对挑战,通过科学的顶层规划,聚焦基础与前瞻的技术方向,创新发展模式,为中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双碳”目标 生物质资源 能源转型 产业化应用 发展现状及挑战
下载PDF
稻壳和木粉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隆龙 颜涌捷 +2 位作者 孔晓英 周肇秋 原晓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1-154,共4页
本文主要以稻壳和木粉为原料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进行气化实验的研究,测试了温度对当量比的反影响,及对气体成分、气体热值等的影响,并比较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气化效率与碳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与当量比... 本文主要以稻壳和木粉为原料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进行气化实验的研究,测试了温度对当量比的反影响,及对气体成分、气体热值等的影响,并比较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气化效率与碳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与当量比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且床温中密相区温度对当量比的影响最大,是其它两温度的斜率的2倍;一旦内循环流化床结构固定,同一高度温度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不随着当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床层密相区温度影响着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气体的组成,同时影响着气体的热值。稻壳与木粉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的气化效率最大值相近,接近60%,但木粉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木粉 内循环流化床 气化实验
下载PDF
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隆龙 陈平 +3 位作者 原晓华 阴秀丽 吴创之 颜涌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54-1359,共6页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实验得到的57组气化实验数据作为样本,建立了一个以加料量和送风量为输入变量,以燃气热值、产气率、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为输出变量,用于描述连续稳定气化过程的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实验得到的57组气化实验数据作为样本,建立了一个以加料量和送风量为输入变量,以燃气热值、产气率、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为输出变量,用于描述连续稳定气化过程的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模型。对模型的隐层节点数和训练周期改变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当隐层节点数为20,训练步骤为50步,模型的4个输出变量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关系数均超过0.95;同时对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考察,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为生物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自动控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内循环流化床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隔板式内循环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隆龙 吴正舜 +2 位作者 Pietro Marzetti Emanuele Scoditti Giacop Braccio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78,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隔板式内循环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通过在气化炉的中间设置隔板,可使流化床气化炉的床层形成2个流化速度不等的流化区域,在高速区没有反应的原料或炭粒,在床层上部随流化介质流入低速区,在低速区内进行气化反应;未反应...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隔板式内循环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通过在气化炉的中间设置隔板,可使流化床气化炉的床层形成2个流化速度不等的流化区域,在高速区没有反应的原料或炭粒,在床层上部随流化介质流入低速区,在低速区内进行气化反应;未反应完的炭粒再经底部流回高速区,进一步进行气化反应,形成一个内部循环,从而达到延长原料在炉内的反应时间、增强气化效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气化炉反应温度在790—850℃时,气化效果最好,产气率为1.6—1.9m3/kg,气体热值为5340kJ/m3(木质类原料)或4880kJ/m3(稻壳),气化效率可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式内循环气化炉 设计 运行
下载PDF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47
8
作者 马隆龙 《化学工业》 CAS 2007年第8期9-14,共6页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是农业废弃物、禽畜类便和林业废弃物。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有:直接燃烧、产生沼气等可燃气、发电、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加工成高密度的固体燃料。文中对几种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能源政策 资源开发 生物能源 农林副产品 规划
下载PDF
糖类衍生物催化制液体烷烃燃料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隆龙 刘琪英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该研究针对第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解聚产物催化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的机理及产物选择性控制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在糖类衍生物水相催化制液体烷烃燃料的反应机理、产物控制规律研究和相关高效催化剂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 该研究针对第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解聚产物催化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的机理及产物选择性控制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在糖类衍生物水相催化制液体烷烃燃料的反应机理、产物控制规律研究和相关高效催化剂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针对糖类衍生物水相催化合成HMF,发展了高效的类微乳反应体系和NaHSO_4-ZnSO_4催化剂体系,可有效避免副产物生成和HMF的进一步降解,获得高达57%的HMF收率。发展MOFs内嵌杂多酸和Ru粒子的高效催化剂,通过金属与酸的功能匹配,实现了纤维素等一步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收率达到58%。制备了Ni基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山梨醇/木糖醇转化为C5/C6烷烃,通过金属组分、载体等的调控作用和反应机理研究,实现C5/C6烷烃产物的定向催化合成,收率超过90%。针对糠醛与丙酮的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高效MgO/NaY固体碱催化剂,碱性质及MgO与NaY的协同催化作用可有效活化糠醛与丙酮分子,加快反应速率,获得高达98%的C8-C15缩合产物,设计合成了Pt/SiO_2-ZrO_2催化剂,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产物加氢脱氧路径分析,获得收率达到70%的C8-C15烷烃产物,催化剂连续运行120 h不失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针对酚类衍生物催化制备液体烷烃燃料,设计合成了离子液共聚物负载的Ru催化剂,通过离子液共聚物稳定Ru纳米粒子的金属-酸双功能的协同催化作用(金属中心的C-C键加氢饱和,酸中心的C-O断裂),实现了苯酚及其衍生加氢脱氧高效转化为液体烷烃。针对苯酚选择性加氢制环己酮,设计合成了高效的聚苯胺修饰碳纳米管负载Pd催化剂,通过聚苯胺修饰碳纳米管的电子调控对苯酚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吸附和Pd活性组分的协同加氢作用,实现了苯酚及其衍生物定向转化为环己酮衍生物,环己酮收率高达99%。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年产150吨规模的生物汽油验证研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催化 液体烷烃 基础研究
下载PDF
草本能源植物培育及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隆龙 刘琪英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研究前两年围绕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取得的进展如下:(1)针对关键科学问题1,围绕解析能源高粱等能源植物能源物质组成和结构,能源物质生物合成及抗逆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开展研究,提出了高粱等能源植物中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调控网... 研究前两年围绕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取得的进展如下:(1)针对关键科学问题1,围绕解析能源高粱等能源植物能源物质组成和结构,能源物质生物合成及抗逆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开展研究,提出了高粱等能源植物中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调控网络的解析机理;阐明了抗逆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建立了检测技术平台以及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与方法。(2)针对关键科学问题2,揭示了生物质大分子水热解聚为糖类衍生物的反应机理及产物选择性调控规律;深入解析了酸/碱处理木质素的结构特征,构建了碱溶出木质素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微波在木质素氧化与液化解聚过程中的协同促进机制,获得较高的单酚收率。(3)针对关键科学问题3,围绕解聚产物制氢、糖类衍生物制液体烃类/含氧燃料和酚类衍生物制液体烷烃燃料,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根据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建立了模拟流程,阐明了葡萄糖水溶液的水热气化模型与反应途径。设计制备了高效的Ni/CeO_2-Al_2O_3和Ni/TiO_2催化剂,并对其结构与化学性质进行深入分析,该类催化剂在葡萄糖水热制氢反应中的产氢率超过9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首次发现了mdt B基因对细菌的抗逆性、生长速率和产氢速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创制了强化水相传质与相转移的微液膜反应体系,实现糖类衍生物一步高效转化为平台化合物HMF与C5/C6糖醇;研制了高水热稳定的功能化纳米碳及金属酸性盐催化体系,提高了选择性断键性能;研制了高效过渡金属/介孔-微孔固体酸复合催化体系,揭示了糖醇水相催化合成液体烃燃料的转化机理与产物控制规律;初步建立了糖类衍生物水相催化合成液体烃类燃料的中试验证系统。发展了多种新型的催化剂体系,可协同转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实现了糖类衍生物到平台分子(糠醛,HMF和乙酰丙酸)的高效转化,揭示了上述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与产物控制机制;设计制备了新型双功能加氢催化剂,研究了水相平台分子HMF加氢氢解为含氧化合物2,5-二甲基呋喃的反应机理、选择性控制规律;制备了高效的氧化催化剂K-OMS-2,阐明了该催化剂上HMF到2,5-呋喃二甲醛的转化规律。发展了从酸水残渣中提取甜高粱木质素的方法,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实验室合成了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制备了高效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体系,研究了木质素低聚物解聚反应和酚类衍生物制备液体烷烃的反应机理;发展了含钒杂多酸在水/醇混合溶剂体系中催化氧化解聚木质素,获得了含有芳香醛类化合物,研究了Aldol缩合、频哪醇偶联和傅克反应的增碳反应机理,通过催化剂加氢脱氧,实现了由木质素制取C13-C17的液态烃类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培育 化学催化 先进燃料 基础研究
下载PDF
Depolymerization of Organosolv Lignin over Silica-alumina Catalysts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青云 马隆龙 +4 位作者 龙金星 舒日洋 张琦 王铁军 徐莹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74-480,I0002,共8页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lignin to fine chemicals and biofuel become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in biorefinery. In this work, we used a series of silica-alumina catalysts (i.e., SiO2-Al2O3, HY, Hβ, and HZSM-5) to degr...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lignin to fine chemicals and biofuel become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in biorefinery. In this work, we used a series of silica-alumina catalysts (i.e., SiO2-Al2O3, HY, Hβ, and HZSM-5) to degrade lignin into arenes and pheno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talyst structure and lignin depolymerization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acidity and pore size of the catalyst could influence the conversion of lignin. In the volatilizable product, phenol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phenolic monomers vi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SIO2-Al2O3 was the most efficient catalyst, giving 90.96% degree of conversion, 12.91% yield of phenols, and 2.41% yield of arenes in ethanol at 280℃ for 4 h.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deoxygenation and alkylation occurred in this process. The effect of solvents was also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thanol was the most efficient sol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n SIO2-AL2O3 PHENOLS DEOXYGENATION ALKYLATION
下载PDF
生物质高效水解制取生物汽油和丁醇新技术研究报告
12
作者 马隆龙 王铁军 +2 位作者 陈新德 章青 张素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期161-162,共2页
该报告通过开展木质纤维素高温液态水-超低酸与酶高效水解技术,丙酮丁醇发酵技术及烷烃水相重整制备技术的研究,探索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纤维素转化率,糖产率、发酵抑制物生成量等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紫外谤变和化学谤... 该报告通过开展木质纤维素高温液态水-超低酸与酶高效水解技术,丙酮丁醇发酵技术及烷烃水相重整制备技术的研究,探索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纤维素转化率,糖产率、发酵抑制物生成量等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紫外谤变和化学谤变法研究和选育出具有较高耐受性、高转化率的已糖和戊糖共发酵丙酮丁醇梭茼,确定丙酮丁醇梭茼发酵的工艺条件。开发研制出高性能复合分子筛负载型水相重整镍基催化剂,探索出葡萄糖.木糖的水相催化转化工艺,并对水相重整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建成了年产450t/年生物汽油和燃料丁醇的生产示范中试系统,探索了水解装置,丁醇丙酮发酵装置与生物汽油生产装置之间的偶联集成,并对系统进行了调试运行:在水解和发酵中试系统的运行阶段,半纤维素水解率达到90%以上,纤维素水解率达到80%以上,水解液中总糖浓度迭3%-10%;戊糖.己糖转化率均大于86%,总糖转化率为87%。对水解液经复合吸附剂脱毒和丙酮丁醇梭菌发酵后,产品中丁醇比例大于65%,最终总产品液度达到2.2wt.%,丁醇浓度达到1.4wt.%。而在水相重整制取生物汽油系统运行阶段,总碳转化率维持在85%左右;产物中C5.C6的选择性在80-90%之间,其中异构烷烃所占比例约为20%,催化剂连续使用72h活性未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酶高效水解 水相催化
下载PDF
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机理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文超 陈娇娇 +3 位作者 王铁军 陈冠益 马隆龙 张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7-213,共7页
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反应特性和催化作用机理,该文采用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550℃对生物油典型模型化合物(羟基丙酮、乙酸乙酯、愈创木酚)进行了催化裂解反应,研究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特性和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失活性质。试验结果显示:... 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反应特性和催化作用机理,该文采用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550℃对生物油典型模型化合物(羟基丙酮、乙酸乙酯、愈创木酚)进行了催化裂解反应,研究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特性和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失活性质。试验结果显示:不含苯环的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以芳烃为主,含氧化合物含量较低;羟基丙酮和乙酸乙酯的裂化气体产物分别以CO和烯烃为主。酚类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仍以酚类为主,芳烃次之,说明苯酚类物质结构相对稳定,气体产物中烯烃含量约30%。根据气液产物分布,推测生物油催化裂解过程主要发生脱氧和环化反应,并对芳烃和烯烃有较好的选择性,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催化裂解 机理 模型化合物 HZSM-5 芳香烃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3
14
作者 李连华 马隆龙 +2 位作者 袁振宏 刘晓风 廖翠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5-338,共4页
采用厌氧消化技术,研究了秸秆在中温、高温及环温条件下的生物气产量、发酵液乙酸浓度及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条件下TS和VS的去除率及产气率。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温度条件下,秸秆的厌氧消化都可以进行,在高温时干物质产气... 采用厌氧消化技术,研究了秸秆在中温、高温及环温条件下的生物气产量、发酵液乙酸浓度及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条件下TS和VS的去除率及产气率。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温度条件下,秸秆的厌氧消化都可以进行,在高温时干物质产气率可达到0.24m3·kg-1,比环温及中温时产气率分别提高42%和21%,但高温引起的酸化会使得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中温和环温的甲烷含量在第8d都可以达到50%以上,系统启动快且在试验期间运行稳定,因此从能量投入产出、产气稳定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中温厌氧消化是比较理想的农作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厌氧消化 生物气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燃料及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5
作者 余强 庄新姝 +7 位作者 袁振宏 亓伟 王琼 谭雪松 许敬亮 张宇 徐慧娟 马隆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4-791,共8页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多糖,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它们转化为能源及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对于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结构特征;评述了预处理方法,包括...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多糖,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它们转化为能源及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对于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结构特征;评述了预处理方法,包括稀酸、高温液态水蒸气爆破、CO2爆破、氨爆、碱法、有机溶剂法、生物处理法;重点介绍由生物质生产乙醇、丁醇及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指出开发高效环保的预处理方法、构建耐毒高产菌株和应用连续发酵或补料批式发酵方式等是加快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利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预处理 糖化 燃料及化工品
下载PDF
生物油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武景丽 汪丛伟 +2 位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马隆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油分离研究的现状,对蒸馏、分级冷凝、溶剂分离、柱层析和离心分离等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介绍生生物油组分的化学用途。总结了生物油分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生物油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应重视分级冷凝法,因为...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油分离研究的现状,对蒸馏、分级冷凝、溶剂分离、柱层析和离心分离等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介绍生生物油组分的化学用途。总结了生物油分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生物油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应重视分级冷凝法,因为分级冷凝法将能源利用与提取化工产品相结合,经济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蒸馏 分级冷凝 溶剂分离 柱层析法 离心分离
下载PDF
Ni/SiO_2-ZrO_2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其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兴华 张琦 +3 位作者 陈伦刚 徐莹 王铁军 马隆龙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9,共8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S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并以浸渍法制备了Ni/SiO2-ZrO2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制环己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0°C焙烧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在Ni金属中心...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S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并以浸渍法制备了Ni/SiO2-ZrO2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制环己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0°C焙烧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在Ni金属中心和SiO2-ZrO2载体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愈创木酚转化率为100%,环己烷选择性为96.8%.对催化剂进行N2物理吸附、H2化学吸附、X射线衍射分析、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与Raman光谱等表征后发现,合成的SiO2-ZrO2为无定形的酸碱两性氧化物;经500°C焙烧的催化剂样品的有效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明显增大,表面酸量最多,硝酸镍分解成小颗粒的NiO较易被H2还原,这些特性是该催化剂样品具有高效加氢脱氧活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氧化锆 焙烧温度 愈创木酚 加氢脱氧 环己烷
下载PDF
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雁斌 徐莹 +3 位作者 马隆龙 陈冠益 王铁军 张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191,共9页
该文针对近年来生物油加氢精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加氢精制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催化剂性能,反应机理和工艺路线的创新与研究。详细说明了分段加氢、加氢酯化、原位加氢等工艺流程的创新和... 该文针对近年来生物油加氢精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加氢精制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催化剂性能,反应机理和工艺路线的创新与研究。详细说明了分段加氢、加氢酯化、原位加氢等工艺流程的创新和缺点;传统加氢催化剂:如NiMo、CoMo催化剂,以及Ru、Pt、Pd、Rh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加氢工艺中的特点,前者价格便宜但效果较差,失活现象更严重;后者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但价格昂贵且须在反应后回收。同时,该文对模型化合物、生物油部分相以及生物油真实体系的加氢试验分别进行了详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遇到的无法长时间连续运行,成本过高工艺复杂以及缺乏合适催化剂等问题,预测了该技术未来加强催化剂抗结焦能力和低温活性,简化工艺流程并降低成本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料 催化剂 生物油 加氢 原位加氢 加氢酯化 分段加氢
下载PDF
真空热解松木粉制备生物油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莹 王铁军 +2 位作者 马隆龙 张琦 陈冠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6-201,共6页
为研究与开拓高品位生物油的制备方法,该文以松木粉为原料,采用真空热解的方法制备生物油。讨论了150~830μm的4种不同粒径大小、400~600℃的5种不同反应温度对真空热解的影响,对其原因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最优条件下的真空热解气液... 为研究与开拓高品位生物油的制备方法,该文以松木粉为原料,采用真空热解的方法制备生物油。讨论了150~830μm的4种不同粒径大小、400~600℃的5种不同反应温度对真空热解的影响,对其原因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最优条件下的真空热解气液相产物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在500℃反应温度下,250~380μm粒径松木粉真空热解得到生物油产率最高,可达52.06%;真空热解生物油的黏度较低,流动性能好,高附加值化合物较多,这些特性使真空热解生物油作为提取化学品的原料成为可能,该研究为生物质制备高品位生物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物质 热解 产率 生物油
下载PDF
华南地区稻秸常温干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东 马隆龙 +2 位作者 袁振宏 李连华 孙永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该文将经过预处理后的稻秸,进行厌氧干式发酵,研究了稻秸发酵过程中的生物气产量、pH值、乙酸及甲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秸经过调节C/N和白腐菌预处理后,C/N从37.18降低到28.01,前45d的累积产气量约占总产气量的80.4%;... 该文将经过预处理后的稻秸,进行厌氧干式发酵,研究了稻秸发酵过程中的生物气产量、pH值、乙酸及甲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秸经过调节C/N和白腐菌预处理后,C/N从37.18降低到28.01,前45d的累积产气量约占总产气量的80.4%;发酵原料总固体产气率为0.457m^3/kg,与常规湿式厌氧发酵相比,不仅提高了池容效率,而且缩短了发酵周期,同时提高了单位原料产气率。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6.8~7.5,当发酵前期甲烷含量长期处在较低水平时,可以通过再接种的方法提高甲烷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干发酵产沼气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方式,该实验结果为稻秸的大规模生物气化提供重要的工艺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 干式厌氧发酵 沼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