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迂曲在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指导价值分析
1
作者 李文涛 黄一 +3 位作者 李晓冰 王山 林青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89-794,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迂曲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冠状动脉迂曲与该类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3例为AHCM组,根据性别、年龄、高...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迂曲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冠状动脉迂曲与该类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3例为AHCM组,根据性别、年龄、高血压配对非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点、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电话+病历随访患者至2023年12月30日,主要终点是恶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的复合结局,复合终点是主要终点+全因再住院的复合结局,比较两组发病密度,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AHCM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匹配,两组患者平均年龄(65.7±4.9)岁,最小年龄均>60岁,但AHCM组患者LVEF和左心室最大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AHCM组心尖厚度中位数为20 mm。AHCM组冠状动脉迂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4%比41.9%,P<0.001),冠状动脉迂曲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3.1年随访,AHCM组复合终点发病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7.4/人年比5.9/人年,RR=2.06,95%CI 1.35~3.14,P<0.001),而冠状动脉迂曲评分(HR=1.10,95%CI 0.88~1.38,P=0.385)并非AHCM患者复合终点不良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HCM患者易伴发冠状动脉迂曲,且程度更重;冠状动脉迂曲并非老年AHCM患者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迂曲 老年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2
作者 崔启 张传奇 +7 位作者 袁晓鹏 王潇 吕纳强 李爽 郭鹏召 张静 高传玉 党爱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临界病变,并至少于1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19例患者,行离线QFR分析。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LDL-C达标组(LDL-C<1.8 mmol/L,148例患者191支血管)与LDL-C不达标组(LDL-C≥1.8 mmol/L,71例患者98支血管),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QFR和解剖相关指标如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等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QFR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LDL-C达标组患者的血管QFR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未达标组患者QFR值较基线下降(P<0.05)。LDL-C达标组患者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28 kg/m2、随访时LDL-C≥1.8 mmol/L、既往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是导致血管Q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LDL-C达标组较LDL-C未达标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QFR、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质控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优 高传玉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8期7-11,共5页
目的了解国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现状,提出对策,为急性STEMI质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急性STEMI代表性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呼叫120入院比例较低,院前时间延迟突出,基层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了解国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现状,提出对策,为急性STEMI质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急性STEMI代表性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呼叫120入院比例较低,院前时间延迟突出,基层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较低,指南推荐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比例较低,住院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结论急性STEMI救治在院前时间延迟、再灌注治疗和药物应用方面与指南还存在较大差距。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急救意识,优化基层医院再灌注治疗策略,提高基层医师对急性STEMI重症救治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质控管理 质控难点 对策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亚楠 肖文涛 +6 位作者 叶发民 郭素萍 张晶晶 屈永生 高传玉 张静 李建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是一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无导丝功能学检查。本研究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参考标准,验证QF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70%)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并行冠状动脉FFR检查的168例NSTE-ACS患者。通过第二代QFR检测仪(AngioPlus,上海搏动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离线分析目标血管的QFR,并记录病变血管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当FFR≤0.80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存在功能学意义,即为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结果:以FFR为金标准,对比剂血流模型QFR(cQFR)和固定血流模型QFR(fQFR)识别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29(95%CI:0.773~0.885,P<0.001)和0.821(95%CI:0.766~0.875,P<0.001),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0%、56.00%、98.63%和76.83%、59.00%、99.04%。DeLong检验表明,在NSTE-ACS患者中,cQ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fQFR(P=0.03)。结论:以FFR为金标准,QFR尤其cQFR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发病机制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雷悦云 邵磊 +1 位作者 高传玉 张优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早发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于青年的冠心病,多伴有家族史,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试图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揭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对早发冠心病致病... 早发冠心病是指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于青年的冠心病,多伴有家族史,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试图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揭示早发冠心病的发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目前对早发冠心病致病基因的寻找大多集中在内皮损伤、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异常、血栓形成等主要发病机制,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拟从发病机制的角度论述多种类型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发病机制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难治性高血压新型降压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智星 袁晓鹏 高传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720-1724,共5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难治性高血压(RH)的危害性更大。近几年研发的诸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肝血管紧张素原基因靶向调节药物、脑氨肽酶A抑制剂、双重内...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难治性高血压(RH)的危害性更大。近几年研发的诸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肝血管紧张素原基因靶向调节药物、脑氨肽酶A抑制剂、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新型药物,或许能为RH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上述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 新型降压药物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高血小板反应性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7
作者 郭智星 袁晓鹏 +3 位作者 朱彬彬 刘亚慧 贺博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411,共8页
目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构建并验证氯吡格雷高血小板反应性(HPR)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治疗的24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构建并验证氯吡格雷高血小板反应性(HPR)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治疗的24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6∶4分为训练集144例和验证集98例。筛选出氯吡格雷HPR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Nomogram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Bootstrap自抽样法、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度评估。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体质指数(BMI)≥28 kg/m^(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0.85 f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是ACS患者发生氯吡格雷HPR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4项指标纳入回归方程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Nomogram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区分度检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95%CI:0.676~0.840)和0.750(95%CI:0.646~0.854);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矫正后的C-Statistic分别为0.732(95%CI:0.656~0.820)和0.725(95%CI:0.632~0.827);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P值分别为0.954和0.097;进行DCA检验显示,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范围分别为20.20%~97.95%和19.31%~78.92%。结论ACS患者出现氯吡格雷HP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YP2C19基因多态性、BMI≥28 kg/m^(2)、MPV≥10.85 fL和LDL-C≥2.6 mmol/L。本研究建立的Nomogram图在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度三个方面表现良好,可作为临床预测工具,为基层医生调整双抗方案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高血小板反应性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犬冬眠心肌跨室壁三层细胞的电生理记录
8
作者 高万里 宋昆鹏 +5 位作者 杨红晓 李艳 臧小彪 王现青 高传玉 赵永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记录跨室壁三层细胞离子流在正常和冬眠心肌中的差异表达,进一步探索其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同期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酶解分离的犬冬眠心肌外、中、内层细胞膜离子流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简称IKs)、动作电位时程(简称APD)... 目的记录跨室壁三层细胞离子流在正常和冬眠心肌中的差异表达,进一步探索其与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同期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酶解分离的犬冬眠心肌外、中、内层细胞膜离子流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简称IKs)、动作电位时程(简称APD),由此计算其跨室壁复极离散(TDR)。结果与正常心肌组(以下简称B组)相比,犬冬眠心肌组(简称A组)跨室壁三层细胞的IKs减小,APD延长,且以中层心肌细胞为著;与B组相比,A组TDR明显增加。结论心肌冬眠时,三层心肌细胞的IKs明显减小,APD延长,且心肌细胞的这种变化呈现不均一性,进一步增加了TDR,为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电生理基础,可能使冬眠心肌成为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心肌 膜片钳 电生理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联合NT-proBNP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吴秀娟 林松 +3 位作者 马珂 高传玉 丁荣晶 刘伟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否可以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不良预后。方法入选2017年12月16日至2022年8月16日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且完成CPET的119例HFpEF患者,收集基线资料...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否可以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不良预后。方法入选2017年12月16日至2022年8月16日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且完成CPET的119例HFpEF患者,收集基线资料,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n=92)和预后不良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HFpE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独立因素和联合预测因子(L联合)对HFpE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随访期内(中位数为27个月),有27例患者出现MACE事件(2例心源性死亡,25例因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预后不良组NT-proBNP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肺运动参数中,预后不良组峰值摄氧量(peak VO_(2))、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峰值心率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HR%pred)、1 min心率恢复(HRR1)、峰值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ak PETCO_(2))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 VO_(2)%pred降低、NT-proBNP和VE/VCO_(2)slope升高是HFpE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VCO_(2)slope、peak VO_(2)%pred、NT-proBNP及L联合预测HFpEF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6、0.682、0.817和0.870,最佳阈值分别为35.50、69.50%、754.00 pg/ml和2685.25。结论VE/VCO_(2)slope、peak VO_(2)%pred、NT-proBNP是HFpE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用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NOS1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94366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相关性评估
10
作者 臧小彪 赵智晗 +7 位作者 赵永辉 王现青 宋卫锋 陈珂 马继芳 周游 付海霞 高传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9-72,76,共5页
目的借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记录的事件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衔接蛋白(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病区行ICD植入... 目的借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记录的事件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衔接蛋白(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病区行ICD植入的二级预防患者122例为病例组,入选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34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在ICD二级预防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对NOS1AP基因rs10494366位点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该位点TT基因型是否和ICD二级预防患者相关。对入选对象进行长期随访,在ICD植入后第3月、第12月及第3年进行程控检查,对记录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恰当治疗事件与三种基因型(GG、GT、TT)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评估rs10494366位点三种基因型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和QT间期的延长显示了正相关性(β=9.443,P=0.020)。病例-对照研究显示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和ICD恰当治疗患者相关(等位基因模式下P=0.014)。经过31.70±9.15个月的随访,发现rs10494366位点三种基因型患者的ICD放电次数具有差异(Z=7.628,P=0.022),TT基因型增加了ICD放电频率和次数。进一步通过Kaplan-Meier曲线显示TT基因型患者较其他两种基因型生存预后较差(P=0.005);Cox回归分析发现,rs10494366 TT基因型是心源性猝死的高风险因素,与GG基因型相比死亡风险增加2.944倍(P=0.014)。结论NOS1AP基因中rs10494366位点TT基因型增加了ICD二级预防患者放电治疗事件,可做为此类患者的风险预测因子,临床检测该位点的基因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QT间期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高传玉 马业新 +4 位作者 朱中玉 沈玉祥 李牧蔚 张静 张嘉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2 0 0mgtid ,静脉平均用药3~9(5. 9±3. 2 )d。结果 第1天平均静脉用量115 3±183(90 0~15 0 0 )mg ,心律失常控制率18 7% ,第2天31. 3% ,72h全部控制。7d后2 0 0~6 0 0mg/d维持。30d时1例停服胺碘酮17d的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病人,病情稳定后改用胺碘酮10 0~2 0 0mg口服,随访3~12 (7 .7±3 .1)个月无复发。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药物剂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初步研究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传玉 牛振民 +12 位作者 高恩民 黄克钧 李炜 朱中玉 李牧蔚 翟亚平 张茵 许文凯 徐予 张静 周晗 张嘉莹 沈玉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近几年来,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使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很高,约20%。心肌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肌内可收缩细胞将永久性地减少。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治疗 缺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肌成形术 CCM
下载PDF
旋转磁场在微小工件磁力研磨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传玉 倪秀付 +1 位作者 袁润 顾文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6,共3页
微小工件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对于其他工件的加工,微小工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装夹困难,至今缺少高效的加工手段。磁力研磨加工中使用旋转磁场被认为是解决微小工件加工困难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磁力研磨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 微小工件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对于其他工件的加工,微小工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装夹困难,至今缺少高效的加工手段。磁力研磨加工中使用旋转磁场被认为是解决微小工件加工困难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磁力研磨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了产生旋转磁场几种的方法,分析了磁力研磨加工的加工原理和技术特点。讨论了影响磁力研磨加工质量的几个因素,解释了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最后指出了在磁力研磨加工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旋转磁场在微小工件磁力研磨加工中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微小工件 磁力研磨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抗凝及溶栓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2 位作者 沈玉祥 金宏一 唐昆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常规治疗无效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用硝酸甘油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27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比较。结果显示,二种方法均能控制绝大多数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症状(96%和87%,p>0.5)... 本文研究了常规治疗无效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用硝酸甘油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27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比较。结果显示,二种方法均能控制绝大多数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症状(96%和87%,p>0.5),且无明显副作用:前者控制症状所需时间为3.0±0.9天,后者为4.9±1.3天(p<0.001),且前者更价廉。因此我们认为①凝血增强和纤维蛋白沉积在不稳定心绞痛病机中同时并存,②抗凝和溶栓均能获较好疗效;③两种方法均较安全、无明显副作用,④推论抗凝和溶栓药物联合,可能对顽固性心绞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抗凝 溶栓术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有无肝素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9 位作者 沈玉祥 Patracia Fox Rob Whitboun 马业新 高恩民 李俊秀 朱中玉 李牧尉 牛振民 陈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8- 10~ 2 0 0 1- 10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对住院期间、3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肝素组住院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8- 10~ 2 0 0 1- 10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对住院期间、3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肝素组住院期间缺血并发症低于无肝素组 ,缺血并发症减少 5 8% (3.70 %vs 9.10 % ,P <0 .0 0 5 ) ,QMI减少 75 % (0 .2 9%vs 1.2 0 % ,P <0 .0 2 5 ) ,NQMI减少 6 5 % (1.5 0 %vs4 .35 % ,P <0 .0 0 5 ) ,靶血管再PTCA减少 78% (0 .90 %vs 4 .10 % ,P <0 .0 0 5 ) ,30d靶血管再梗死率降低 75 % (0 .34%vs 1.4 0 % ,P <0 .0 1) ;两组间出血并发症未见明显区别 (6 .0 0 %vs 5 .10 % ,P >0 .2 5 ) ;进一步分析发现 ,隔夜肝素组和 3d肝素组缺血和出血并发症也无明显区别 (2 .0 0 %vs3.90 % ,P>0 .1和 5 .90 %vs7.2 0 % ,P>0 .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规应用肝素能减少住院期间和 30dQMI、NQMI、靶血管再PTCA的发生率和亚急性血栓形成。延长静脉应用肝素不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缺血并发症 ,但也不增加出血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静脉肝素应用 缺血并发症 出血并发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探索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传玉 牛振民 +13 位作者 高恩民 黄克钧 李炜 朱中玉 李牧蔚 翟亚平 张茵 段红艳 许文凯 徐予 张静 周晗 张嘉莹 沈玉祥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 :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2 7例 ,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 ,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 ... 目的 :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2 7例 ,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 ,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病人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NYHA提高 >2级 12例 ,>1级 4例 ,EF明显提高 (36 .4± 12 .5 % ,vs 4 6 .3±10 .6 % ,P <0 .0 0 1) ,99Tc心脏ECT检查心肌缺血区可见岛状放射性同位素充盈 ,提示有部分新生心肌存在。因心肌再梗死住院 1例 ,其他 15例均无明显症状并院外存活。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 ,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 ,该方法在临床上安全、简单、可行 ,对病人没有明显的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 治疗 缺血性心力衰竭 细胞心肌成型术
下载PDF
VT和非VT病人QT_d比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2 位作者 沈玉祥 张爱光 苏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回顾研究了59例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弥散度(QTd)的变化,并与72例没有VT的病人和43例正常人QTd比较。结果显示(1)VT病人QTd78±17ms(p<0.01)... 本文回顾研究了59例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弥散度(QTd)的变化,并与72例没有VT的病人和43例正常人QTd比较。结果显示(1)VT病人QTd78±17ms(p<0.01),非VT病人38±10ns(p<0.05),正常人对照组QTd35±7ms;(2)VT病人,EF值>0.5时,QTd为64±18ms,EF值<0.5时,QTd为90±22ms(p<0.001);(3)VT病人EF值与QTd有相关性,r=-0.61(p<0.01)。因此我们认为QTd增大,是心室复极不均、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体表标志,心功能不全时QT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QT弥散度 室性 心动过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传玉 陈岩 +4 位作者 沈玉祥 程兆云 宋晓卫 李树林 王宇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失败或不适合于溶栓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9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从急诊室直接转至心导管室 ,对梗塞相关血管行PTCA术或支架术。对其他的病变血管分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失败或不适合于溶栓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9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从急诊室直接转至心导管室 ,对梗塞相关血管行PTCA术或支架术。对其他的病变血管分期处理。结果 :梗塞相关血管 9支 ,前降支动脉 7支 ,回旋支动脉 1支 ,右冠状动脉1支。TIMI血流 :0级 7例 1级 2例。从严重胸痛至动脉穿刺的时间 ,4 1± 0 6h ,手术时间 5 1 9± 11 3min(冠造+成形术 ) ,术后TIMI血流均获Ⅲ级。除术中、术后各 1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外 ,术中术后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 (No Reflow现象、急性血管闭塞、死亡、搭桥术、靶血管再介入治疗 )发生。平均随访 7 6± 3 9月 ,7例梗塞相关室壁运动完全恢复 ;Q波导联减少 3例 ,消失 6例 ;EF为 63%±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行抢救性PTCA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措施 ,6小时以内开通血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管成型术 开通时间 预后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传玉 杨蕾 +1 位作者 张静 吴以岭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计128例,采用2×2设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6...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计128例,采用2×2设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6~72(63±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32例);不愿意接受PCI治疗的64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男49例,女15例),年龄55~74(62±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观察指标有: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再血管化治疗)、转氨酶、再住院率和无症状生存。结果PCI组随访6~27(16±12)月;药物组随访7~28(15±13)月。PCI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78.0%,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46.9%(P〈0.05),再血管化PCI组有3例,药物治疗组有13例(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PCI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65.6%和90.6%(P〈0.05),再血管化有3例。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37.5%和56.3%,再血管化13例(P〈0.05)。结论PCI组无症状生存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无症状生存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长期预后
下载PDF
可达龙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传玉 马业新 +4 位作者 朱中玉 沈玉祥 李牧蔚 张静 张嘉莹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4期235-236,239,共3页
目的:总结大剂量可达龙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患者,静脉注射可达龙3-5mg/kg稀释后10min内注入,随后0.5-1.... 目的:总结大剂量可达龙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患者,静脉注射可达龙3-5mg/kg稀释后10min内注入,随后0.5-1.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0mg,同时口服可达龙0.2,3次/d。结果:静脉平均用药3-9(5.9±3.2)d。第1d平均静脉用量(1153±183)(900-1500)mg,心律失常控制率18.7%,第2d31.3%,3d全部控制。7d后0.2-0.6/d维持。30d时1例停服可达龙后17d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患者,病情稳定后改用可达龙0.1-0.2口服,随访3-12(7.7±3.1)个月,无复发。结论:静脉注射可达龙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胺碘酮 药物剂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