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新生代柴达木北缘的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2 位作者 马达德 汪立群 刘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24,共9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柴北缘是侏罗系主要分布地区。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在一个古老的稳定地块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根据中新生代西北地区周缘板块活动和构造演化特点,提出柴北缘中新生代经历了两个由伸展到挤...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柴北缘是侏罗系主要分布地区。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在一个古老的稳定地块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根据中新生代西北地区周缘板块活动和构造演化特点,提出柴北缘中新生代经历了两个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运动旋回:从早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是第一个旋回;从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第三纪和第四纪为第二个旋回。早中侏罗世是一种稳定大陆内弱伸展坳陷盆地,不具有典型的裂陷盆地特征。从渐新世开始,柴达木盆地才进入强烈挤压的山间盆地阶段,并决定了柴北缘现今的构造格局。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着柴北缘油气的生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大陆内弱伸展断-坳陷 挤压挠曲盆地 中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高潜山内幕油气藏形成条件和成藏特征 被引量:44
2
作者 高先志 陈振岩 +3 位作者 邹志文 单俊峰 刘峰 刘宝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共4页
利用地震、钻井地质和测试资料,结合储层显微镜观察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对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高潜山的内部结构、储层特点和油气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兴古7井潜山油气藏不同于以往发现的风化壳型潜山油气藏,它是一种潜山... 利用地震、钻井地质和测试资料,结合储层显微镜观察和原油地球化学分析,对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高潜山的内部结构、储层特点和油气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兴古7井潜山油气藏不同于以往发现的风化壳型潜山油气藏,它是一种潜山内幕构造裂缝型的混合变质花岗岩基岩油气藏。兴隆台潜山油气藏体系存在分布于潜山顶部附近的不整合遮挡和分布于潜山内幕的构造裂缝型油气藏两种类型。两者油气来源相同、运聚成藏时期相近,但输导体系不同。潜山浅表层油气藏的油气主要通过不整合面输导运移;深层内幕油气藏的油气主要通过裂缝和断层构成的复杂输导体系运移,断层起'大动脉'作用,裂缝起'微循环'作用,油藏间连通较好。兴隆台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发现揭示了渤海湾盆地潜山内幕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潜山内幕油气藏 裂缝油气藏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下载PDF
鄂西恩施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黑色页岩古环境恢复与有机质富集因素
3
作者 刘备 高先志 +3 位作者 李峰 龚志愚 罗凡 杜小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4-1497,共14页
鄂西恩施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发育了一套以盆地相为主的黑色岩系,是鄂西恩施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层系,但目前对该套黑色岩系的沉积古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的认识尚且不足。本文以鄂西恩施地区两条孤峰组剖面(田凤坪和渔塘坝)为研究对... 鄂西恩施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发育了一套以盆地相为主的黑色岩系,是鄂西恩施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新层系,但目前对该套黑色岩系的沉积古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的认识尚且不足。本文以鄂西恩施地区两条孤峰组剖面(田凤坪和渔塘坝)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薄片鉴定、总有机碳(TOC)测定、全岩矿物组分分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测试,旨在对鄂西恩施地区孤峰组页岩沉积期古环境及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孤峰组页岩主要为硅质页岩相,具有高TOC含量(5.79%~41.59%),矿物组成以石英(平均值为81.53%)和黏土矿物(平均值为12.63%)为主,还含有少量的长石、黄铁矿及碳酸盐矿物;化学蚀变指数(CIA)表明孤峰组页岩沉积期表现为炎热潮湿气候特征;V/(V+Ni)、U/Th等参数表明沉积期底层水体为缺氧-硫化环境;生物硅(Si_(bio))、Cu/Al及Ni/Al等指标揭示了沉积期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TOC与U/Th、Al、Ti/Al的弱相关性表明底水缺氧硫化环境和陆源碎屑对孤峰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影响较小,而与Ni/Al的正相关性则表明初级生产力水平是影响孤峰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孤峰组页岩沉积环境表现为深水缺氧、气候炎热潮湿、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从而建立了一个受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以及热湿型气候影响的深水台内盆地沉积环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恩施地区 中二叠统孤峰组 黑色页岩 岩相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多样性与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34
4
作者 高先志 吴伟涛 +4 位作者 卢学军 崔周旗 孔令武 贾连奇 王海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潜山内幕油气藏是指位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以下、分布于潜山腹内的油气藏,它与潜山顶不整合覆盖油气藏的区别在于其圈闭多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无关。对近几年来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最新勘探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类型及其... 潜山内幕油气藏是指位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以下、分布于潜山腹内的油气藏,它与潜山顶不整合覆盖油气藏的区别在于其圈闭多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无关。对近几年来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最新勘探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类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潜山内幕油气藏具有多样性,其圈闭包括内幕断层圈闭、内幕地层岩性圈闭以及内幕单斜构造圈闭等不同类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多表现为层状,这不同于潜山顶面油气藏多为块状的特点;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和潜山内幕隔层,其中输导条件主要为潜山边界断层和不整合面,渗透率降低导致油气运移受阻是油气被迫进入潜山内幕的重要原因,而内幕隔层的形成主要受内幕地层泥质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潜山内幕隔层 油气输导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兴隆台地区沙三段砂体发育模式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先志 李晓光 +3 位作者 李敬生 单俊峰 解玉宝 刘宝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89,225,共4页
兴隆台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西部凹陷正处于凹陷的强烈断陷期,深水浊流沉积十分发育。当时,处于西部凹陷深陷带的兴隆台地区存在一个水下低凸起,阻止了来自研究区东部的近物源沉积物,浊流携带物被迫倾泄在水下凸... 兴隆台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西部凹陷正处于凹陷的强烈断陷期,深水浊流沉积十分发育。当时,处于西部凹陷深陷带的兴隆台地区存在一个水下低凸起,阻止了来自研究区东部的近物源沉积物,浊流携带物被迫倾泄在水下凸起的东坡和深洼中。因此,兴隆台潜山的东斜坡及其向东延伸的深洼区发育上倾尖灭型和透镜状浊流砂体。这些浊流砂体纵向主要分布于层序界面附近的湖侵体系域下部和湖退体系域上部,最大湖泛面附近也有分布。砂体分布与层序界面的这种关系,反映断陷盆地断裂活动是导致湖水升降和发生浊流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砂体这种分布模式对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分布 岩性油气藏 岩相古地理 体系域 层序地层 辽河西部凹陷
下载PDF
南八仙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对柴北缘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2 位作者 马达德 曹志红 汪立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 ,并分别形成基底...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 ,并分别形成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基底卷入断层是下第三系储层形成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油源通道 ;晚第三纪滑脱型断层则对下第三系油气藏起破坏作用 ,并导致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原油性质、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包裹体正构烷烃分布都证明下第三系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油气注入 ,上第三系储层则为晚期油气注入。南八仙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说明 ,加强断层活动史和封闭史研究对柴北缘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 ;与上第三系相比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断层 构造样式 油气聚集模式 油气藏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被引量:37
7
作者 高先志 杜玉民 张宝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 ,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 ,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 ,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 ,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 ,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 ,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 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藏分布 断层封闭性 惠民凹陷 夏口断层
下载PDF
矿物质对热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高先志 张万选 张厚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作者选择沉积岩中常见的8种矿物,与有机质(干酪根)混合进行热解试验,以研究矿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这8种矿物中,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对热解基本没有影响;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对热解色谱特征影响较... 作者选择沉积岩中常见的8种矿物,与有机质(干酪根)混合进行热解试验,以研究矿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这8种矿物中,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对热解基本没有影响;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对热解色谱特征影响较大,与末加入矿物质的纯干酪根热解色谱相比,发生如下变化:(1)烯烃含量剧减;(2)大分子的烷烃减少;(3)小分子的烷基苯增加;(4)挥发性组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 热解 沉积岩 干酪根
下载PDF
柴西南昆北断阶带油气运移特点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先志 孙蕾 +3 位作者 汪立群 蔡默仑 张国卿 姜智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100,共8页
本文在分析昆北断阶带油气运移输导层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显示的分布特点分析,对昆北地区油气运移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岩顶面不整合是昆北断阶带油气的主导输导层。受印支期的长期风化剥蚀,昆北地区普遍发育基岩风化壳,从而... 本文在分析昆北断阶带油气运移输导层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显示的分布特点分析,对昆北地区油气运移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岩顶面不整合是昆北断阶带油气的主导输导层。受印支期的长期风化剥蚀,昆北地区普遍发育基岩风化壳,从而形成广泛的不整合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由古近系底砾岩和基岩风化层两部分构成,在不同井区可表现出单通道或双通道等不同输导特点。从宏观上看,油气从昆北油源断层爬上昆北断阶带后主要通过不整合进行横向扩展运移,不整合输导层的构造形态导致油气优先沿不整合输导层的构造脊线进行优势运移,当遇到不封闭断层时,则发生沿断层面向上调节运移或顺沿断层面进行横向运移。昆北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普遍较强,而NNE、NE走向的断层垂向封闭性弱,成为调整油气向上或改向运移的重要通道。除底砾岩外,昆北地区古近系砂层输导油气的范围有限,只有与断层和基岩不整合输导层有接触的砂层才起到局部的输导作用。因此,昆北地区油气主要集中分布在基岩不整合和断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封闭性 有效输导层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彩25井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先志 沈楠 +2 位作者 何万军 秦旭升 章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成岩气藏自彩25井在其中获得工业气流后,随后有多口评价井落空,所以研究该区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便成了急迫的问题。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储层的形成特点、气藏形成的运移条件和发现井的构造背景等角度分析了该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彩25井区火成岩气藏储层多位于石炭系火成岩顶部不整合面以下,岩性主要为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和蚀变安山岩,其中发育裂缝及各种溶孔等次生孔隙;火成岩下伏的石炭系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气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成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高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断裂通道、构造高背景以及火成岩的孔渗性是控制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五彩湾凹陷 石炭纪 火成岩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762,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是一个以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的含油气系统 ,产油气层位主要是第三系 .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组合构成柴北缘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 .渐新世晚期(E3 2 )与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是柴北缘构造变形和圈闭形成的...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是一个以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的含油气系统 ,产油气层位主要是第三系 .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组合构成柴北缘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 .渐新世晚期(E3 2 )与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是柴北缘构造变形和圈闭形成的重要时期 ,第三系油气成藏也主要发生在这 2个关键时期 .油藏原油组成和石油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证明第三系油气藏存在不同期次的油气充注历史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存在 2期油气充注 ,渐新世断层活动破坏侏罗系古油藏并连通侏罗系烃源岩 ,导致古油藏中的低成熟石油和侏罗系烃源岩新生的成熟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下第三系圈闭中 ,构成第 1期油气充注 ;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期间 ,继续活动的断层导致侏罗系烃源岩高成熟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下第三系圈闭中 ,形成第2期油气充注 .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为一期充注 ,即在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新生断层破坏下第三系油气藏 ,部分油气沿断层充注到上第三系合适的圈闭中形成次生油气藏 .在柴北缘第三系油气藏形成过程中 ,断层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圈闭 油气运移 断层 石油包裹体 石油充注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高邮凹陷断层控油气作用的多样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先志 李浩 刘启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整破坏断层。控源断层控制有效烃源岩展布和生烃时期的早晚,高邮凹陷控源断层下降盘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区,而且西部地区早于东部地区生烃;供烃断层控制油气主运移通道的走势,其陡断面和凸断面为高邮凹陷断裂带油气的主运移通道;改向断层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和油气富集区的位置,其对高邮凹陷油气分布的影响存在"分散"和"富集"两种效应;成圈断层控制圈闭的类型及分布;调整破坏断层导致圈闭充满程度和原油物性的改变,高邮凹陷调整破坏断层为盐城期和三垛期活动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导致断层体系中各断层封闭性在时空上的差异性和多变性,从而形成对油气控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圈闭 烃源岩 油气 运移 聚集 封闭性 高邮凹陷
下载PDF
断裂对辽河西部凹陷大洼油田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先志 李建海 +1 位作者 邹志文 刘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3-618,共6页
位于辽河西部凹陷的大洼油田属于多断块油田,受大洼断裂带的影响,不同断块不同油层的原油性质和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并且浅层原油成熟度高于深层原油的成熟度。这些差异反映断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对油气运移和分布产生的作用不同。大洼... 位于辽河西部凹陷的大洼油田属于多断块油田,受大洼断裂带的影响,不同断块不同油层的原油性质和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并且浅层原油成熟度高于深层原油的成熟度。这些差异反映断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对油气运移和分布产生的作用不同。大洼主干断裂是一个基底断裂,是一个古近纪长期活动的生长断裂,它控制着清水洼陷的沉积;在始新世形成的断层成为沙三段烃源岩向东营组地层供烃的油源断层;在东营组末以来形成的断层为控制东营组油气分布的控藏断层。断层多期活动以及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幕式变化导致大洼油田不同深度油层的油气成熟度垂向分布"颠倒"。不同时期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变化与东营组地层内不同砂体孔渗性的差异,导致油气进入储层时的动力和阻力的差异也是大洼油田油气水分布复杂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块油田 油气运移 成熟度 古近纪 大洼油田 辽河凹陷
下载PDF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为例 被引量:78
14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48-554,共7页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生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 ,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 ,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这些特征是油气...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生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 ,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 ,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 ,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 ,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 ,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 ,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下载PDF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先志 吕双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1,共3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古生界存在砂岩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碳酸盐岩深埋藏岩溶型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等多种输导层类型,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了不同的输导结构样式,从而决定了塔中地区不同层系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运聚特点。在石炭系、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古生界存在砂岩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碳酸盐岩深埋藏岩溶型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等多种输导层类型,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了不同的输导结构样式,从而决定了塔中地区不同层系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运聚特点。在石炭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中发育砂层、不整合输导层,油气以横向运聚为主,主要形成背斜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在奥陶系地层中发育2种运聚模式:①断层垂向输导、不整合侵蚀岩溶带横向汇聚的运聚模式;②碳酸盐岩内幕岩溶带自生自储运聚模式,形成古潜山型和内幕溶蚀型岩性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岩溶 古生代
下载PDF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断层封闭性与油气藏形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先志 陈祥 +1 位作者 原建香 渠渝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焉耆盆地是新疆地区一个侏罗系含油气盆地。与断层有关的圈闭已成为焉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断层涂抹系数,结合断层活动历史研究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几条重要断层的封闭性,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为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是新疆地区一个侏罗系含油气盆地。与断层有关的圈闭已成为焉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断层涂抹系数,结合断层活动历史研究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几条重要断层的封闭性,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为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和断层圈闭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气运移 油气藏 焉耆盆地 侏罗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成藏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先志 马达德 +1 位作者 刘震 汪立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2,共6页
运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圈闭演化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柴北缘典型油气田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侏罗系油气藏具有三个油气成藏期 ,分别为侏罗纪末、渐新世和上新世 ;下第三系油气藏具有两个成藏期 ,分别发... 运用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圈闭演化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柴北缘典型油气田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侏罗系油气藏具有三个油气成藏期 ,分别为侏罗纪末、渐新世和上新世 ;下第三系油气藏具有两个成藏期 ,分别发生在渐新世和上新世 ,其中渐新世为主要成藏期 ;上第三系油气藏属于次生油气藏 ,它们主要是由于上新世以后因构造变动导致下第三系油气藏调整和破坏 ,油气发生向上再运移而聚集形成的。柴北缘油气藏形成演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包裹体 成藏史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用层间地震速度差异预测地层的岩性及含油气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先志 戴建春 +1 位作者 曾洪流 刘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17-22,共6页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地层的岩性、孔隙含量及所含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利用地层浅反射界面均方根速度及假设的地震层速度推算了地层深反射界面均方根速度,将其与地层深反射界面均方根速度的实测值相比较,根据两者间的差异性质...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地层的岩性、孔隙含量及所含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利用地层浅反射界面均方根速度及假设的地震层速度推算了地层深反射界面均方根速度,将其与地层深反射界面均方根速度的实测值相比较,根据两者间的差异性质和大小预测地层的岩性和含油性。把该项技术用于研究辽东湾碎屑岩地层及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性及含油气性,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度 差异分析 岩性预测 油气远景 地层
下载PDF
利用甲烷碳同位素研究混合气的混合体积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先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3-65,共3页
自然界不同源天然气的混合是一种普遍现象。混合作用是一种物理过程,混合气中某一组份的含量为该组份在各种来源气中的含量以其体积比例为权的和。因此,根据混合气的碳同位素以及被混合的气的碳同位素丰度可确定出各种被混合的气的比... 自然界不同源天然气的混合是一种普遍现象。混合作用是一种物理过程,混合气中某一组份的含量为该组份在各种来源气中的含量以其体积比例为权的和。因此,根据混合气的碳同位素以及被混合的气的碳同位素丰度可确定出各种被混合的气的比例。文章根据这一原理对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天然气的混合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气中有24%~63%是来自石炭-二叠系的煤成气。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典型气的甲烷碳同位素丰度是基础,根据天然气甲烷同位素丰度与其源岩热演化成熟度Ro有线性关系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碳同位素 混合气 混合体积 成气 天然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藏系统形成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先志 廖鲁海 王立武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6期4-7,12,共5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界的气源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为独立的天然气系统,上古生界气藏形成受多种因素的控制。该区天然气藏主要为岩性气藏,其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其中本溪组...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界的气源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为独立的天然气系统,上古生界气藏形成受多种因素的控制。该区天然气藏主要为岩性气藏,其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其中本溪组山2段气藏由储集体决定;山1段盒7段气藏受盖层质量控制;盒6段上石盒子组气藏较少。其原因在于其中的泥岩受异常高压的阻止作用,也因为层位较高,从气源岩到达的气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形成 天然气分布 气藏评价 盆地 上古生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