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能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艺标 吴晓燕 +2 位作者 王觉进 袁栎 高兴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机能学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集人体机能实验、动物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为一体的机能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强化人体机能实验、优化动物实验、引入ESP虚拟仿真实验,改革机能实...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机能学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集人体机能实验、动物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为一体的机能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强化人体机能实验、优化动物实验、引入ESP虚拟仿真实验,改革机能实验课程体系;建立智慧实验教学平台规范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数据、精细指导实验流程、实现信息集成化管理;并完善实验教学多维考核评价模式,形成了“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新体系。新体系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创新能力与临床思维的培养。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提升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学 实验教学 三位一体 能力培养
下载PDF
重复测量对滤棒物理指标影响程度分析
2
作者 罗晟尧 段青娜 +3 位作者 高兴亚 肖嗣诚 张龙 周正 《价值工程》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在生产及滤棒物理指标相关试验中需要对滤棒进行重复测量。为探讨重复测量滤棒对其物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分别对30组滤棒(每组10支)进行两次测量,每组样品两次测量间隔时间为7~240分钟。结果表明:重复测量对滤棒重量造成的损耗可以忽略不... 在生产及滤棒物理指标相关试验中需要对滤棒进行重复测量。为探讨重复测量滤棒对其物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分别对30组滤棒(每组10支)进行两次测量,每组样品两次测量间隔时间为7~240分钟。结果表明:重复测量对滤棒重量造成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重复测量过程会导致圆周降低约0.05mm,测量后圆周向原状态逐渐恢复,一小时后圆周减小值趋于稳定,约为0.01~0.02mm;重复测量导致长度缩短约0.02~0.08mm,在地面放置柔软物缓冲可有效降低其缩小值;重复测量后吸阻升高0.4~2mmWG,推测其受重复测量圆周、长度变化因素影响。重复测量对圆度、硬度影响不显著。本文可为其他关于滤棒物理指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降低因重复测量导致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棒 重复测量 物理指标 影响程度
下载PDF
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兴亚 林艳华 薛岑 《临床肺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肺结核病 合并症 糖尿病 X线检查 临床表现 血糖控制
下载PDF
狗心腔内窦房结电图P前波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兴亚 蔡毓英 +2 位作者 叶定忠 林谷秀 朱思明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83-285,共3页
20例杂种麻醉狗同步记录腔内SNE和ECGⅡ,均记到具特征性的P前波(SACT44~68ms)。在电灼希氏束形成房室分离的模型上,于无心室活动的A-A间期里亦成功地记录到P前波。静脉给予异搏定P前波减小或消失。故认为P前波与心室活动无关,也非心房... 20例杂种麻醉狗同步记录腔内SNE和ECGⅡ,均记到具特征性的P前波(SACT44~68ms)。在电灼希氏束形成房室分离的模型上,于无心室活动的A-A间期里亦成功地记录到P前波。静脉给予异搏定P前波减小或消失。故认为P前波与心室活动无关,也非心房起始波,而是窦房结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心电描记术 维拉帕米
下载PDF
Effect of Implanted Chip System on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in Rabbits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兴亚 王汉军 +4 位作者 朱国庆 郭瑞 张枫 张颖 陆祖宏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4年第6期279-282,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an implanted chip system on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Methods: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nd heart rate (HR) were recorded in anesthetized rabbits. Based on the set po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an implanted chip system on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Methods: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nd heart rate (HR) were recorded in anesthetized rabbits. Based on the set point theory, an implanted chip system was designed to regulate the blood pressure by stimulating the aortic depressor nerve (ADN)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of blood pressure. The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induced by the implanted chip system was carried out twice (lasted for 15 min and 60 min respectively) and the change of MAP and HR during the regul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MAP during the first regulation ([-32.0 ± 6.6] mmHg) and second regulation ([-27.4 ± 6.2] mmH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0.01). The HR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reg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oth MAP and HR returned to the baseline immediately without rebound after the regulation ceased. Conclusion: The implanted chip system can regulate the blood pressure successfully and keep the blood pressure in a lower constant level without adap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anted chip blood pressure set point HYPERTENSION
下载PDF
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兴亚 夏云丽 周忠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8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肺结核 合并症 下呼吸道感染 药物疗法 氧氟沙星
下载PDF
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兴亚 喻荣彬 李茜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年第1期3-6,共4页
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的强有力引擎,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关乎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前医学教育信息化进入"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合作共建优质资源、再造教学评价与管理流程"的融合阶段。随着新一代信... 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的强有力引擎,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关乎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前医学教育信息化进入"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合作共建优质资源、再造教学评价与管理流程"的融合阶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教育信息化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呈现"理论教学出现超级大课和微型小课、实践教学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资源建设开展区域联盟与共享应用、教学管理向以用户为核心转变"四大发展趋势。最后以南京医科大学为案例,介绍了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流程再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信息化 流程再造
下载PDF
窦房结电图研究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兴亚 蔡毓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SNE是一种新近出现的直接记录窦房结电活动的方法。将之用于评价SN功能较传统的间接方法更为真实可靠。近来,SNE技术已由心内记录法发展到食道和体表无创记录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同时,有部分学者对现行SNE技术提出异议,认为所报导的SN... SNE是一种新近出现的直接记录窦房结电活动的方法。将之用于评价SN功能较传统的间接方法更为真实可靠。近来,SNE技术已由心内记录法发展到食道和体表无创记录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同时,有部分学者对现行SNE技术提出异议,认为所报导的SNE多有伪差。因而,如何进一步改进记录方法,去伪存真仍是目前SNE领域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电图 基本图形 窦房结功能
下载PDF
芯片植入式血压调控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兴亚 王汉军 +3 位作者 朱国庆 郭瑞 张枫 陆祖宏 《医疗设备信息》 2004年第12期1-3,共3页
设计并制作了芯片植入式血压调控系统 ,成功实现了对家兔、大鼠的血压调控 ,有可能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全新的手段。本文介绍了芯片植入式血压调控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结构、软件流程、动物试验测试结果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 芯片植入 高血压 调定点
下载PDF
论宇宙中生命的信息属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兴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04-306,317,共4页
宇宙由携带信息的能量组成,能量的流动带动信息进化是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信息的演化过程或称广义的生命(不仅指生物学的生命)可能广泛存在于量子阶梯的不同层次。生命的实质是信息团,地球生命可将其信息用DNA顺序表达,进化的实质是能... 宇宙由携带信息的能量组成,能量的流动带动信息进化是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信息的演化过程或称广义的生命(不仅指生物学的生命)可能广泛存在于量子阶梯的不同层次。生命的实质是信息团,地球生命可将其信息用DNA顺序表达,进化的实质是能流推动下的信息增值。地球生命进化的方向是实现DNA传播机会的最大化,而生物个体品质的改良只是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生命 进化 量子阶梯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一氧化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英文)
11
作者 高兴亚 郭瑞 +2 位作者 王玮 张枫 朱国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9期173-177,共5页
背景:在慢性心力衰竭时,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增强可能与心交感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增强以及中枢增益增强有关。已往实验证实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导致刺激心交感传入神经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增强。目的:进一步... 背景:在慢性心力衰竭时,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增强可能与心交感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增强以及中枢增益增强有关。已往实验证实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导致刺激心交感传入神经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增强。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中的一氧化氮对化学物质刺激心脏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的调控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材料:实验于2003-07/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6只,体质量360~420g,随机分为慢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每组23只。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组应用去压力感受器神经支配的结扎冠状动脉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对照组行假手术,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与慢性心力衰竭组相同。采用心室表面应用缓激肽(0.04μg和0.4μg)引起心交感传入反射以模拟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下心脏受到的化学刺激增强效应,记录应用缓激肽前后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活动变化以评价心交感传入反射。行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插管,探讨微量注射药物对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心脏重量和梗死面积。②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③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MeTC对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④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注射一氧化氮供体SNAP对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⑤心室前壁表面应用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结果:①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引起(30.6±2.0)%的左心室壁梗死,收缩压、脉压、左室收缩期峰压和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加。②与假手术大鼠相比,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显著增强。③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微量注射MeTC(80nmol)仅增强假手术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无显著影响。④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微量注射SNAP(50nmol)同时抑制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⑤心室前壁表面用利多卡因预处理可完全抑制心室前壁表面应用缓激肽所引起的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结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一氧化氮抑制正常大鼠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表面应用缓激肽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增强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中内源性一氧化氮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延髓 交感神经系统
下载PDF
心率变异分析在评价窦房结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兴亚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420-421,共2页
通过对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患者和20例正常人心率变异度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发现,病窦病人心率变异高频(0.15~0.40Hz)功率、SD和PNN50均低于常人。与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照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病窦,心... 通过对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患者和20例正常人心率变异度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发现,病窦病人心率变异高频(0.15~0.40Hz)功率、SD和PNN50均低于常人。与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照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病窦,心率变异指标的下降程度也存在差异。认为心率变异指标在评价窦房结功能和病窦分类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率变异分析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AT_1受体调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
13
作者 高兴亚 张枫 +3 位作者 朱国庆 韩莹 钟晚华 郭瑞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AT1受体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压力感受性反射 动脉压 心率
下载PDF
微机化胃粘膜血流量测定系统
14
作者 高兴亚 程光 +3 位作者 顾洛 阎长栋 张祝山 李栋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氢气清除法胃粘膜血流量测定的微机系统。系统包括氢气敏感电极、专用放大器、A/D转换器和80X86微机。系统采用电极电位双向补偿、信号的“单点叠加平均”、特征点提取、曲线拟合等关键技术。中文界面、窗口显示... 本文介绍了一种氢气清除法胃粘膜血流量测定的微机系统。系统包括氢气敏感电极、专用放大器、A/D转换器和80X86微机。系统采用电极电位双向补偿、信号的“单点叠加平均”、特征点提取、曲线拟合等关键技术。中文界面、窗口显示、下拉菜单、在线帮助及鼠标驱动等功能使操作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血流量 微机
下载PDF
电极电位与放大器的前级设计
15
作者 高兴亚 张祝山 +1 位作者 程光 朱思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生物电信号的采集放大过程中,电极电位常可引起不易察觉的干扰和信号畸变,影响正常波形的判断识别。主要影响机制为:放大器前级部分阻塞、“高频斩波”式干扰、分布电容变化干扰及电极引线漏电噪声。作者提出电极电位抵消和前级高... 在生物电信号的采集放大过程中,电极电位常可引起不易察觉的干扰和信号畸变,影响正常波形的判断识别。主要影响机制为:放大器前级部分阻塞、“高频斩波”式干扰、分布电容变化干扰及电极引线漏电噪声。作者提出电极电位抵消和前级高频预滤波电路,并结合前级隔离、驱动屏蔽技术应用于放大器的前级设计,可大大提高放大器对电极电位的耐受能力,基本消除电极电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信号 电极电位 生物电放大器 前级设计
下载PDF
IL-2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临床观察
16
作者 高兴亚 薛岑 《贵州医药》 CAS 1999年第4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晚期 药物疗法 IL-2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恩丹西酮预防肺癌化疗引起呕吐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高兴亚 王瑞松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药物疗法 化疗 呕吐 预防 恩丹西酮 疗效
下载PDF
植入式芯片治疗系统
18
作者 高兴亚 王汉军 +3 位作者 朱国庆 郭瑞 张枫 陆祖宏 《常规医疗装备》 2004年第6期29-32,共4页
植入式医疗器件(Implanted Medical Device)是出于医学诊断或治疗目的而”长期”植入人体内的装置或器件,其体积较小,与生物组织相容性好,有特殊的功能。近年来,有关植入式医疗器件的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 植入式医疗器件(Implanted Medical Device)是出于医学诊断或治疗目的而”长期”植入人体内的装置或器件,其体积较小,与生物组织相容性好,有特殊的功能。近年来,有关植入式医疗器件的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植入式芯片系统(Implanted Chip System)更是该领域最活跃的前沿课题。植入式芯片系统的核心是微处理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 治疗系统 医疗 人体内 医学诊断 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发展 System) 目的 核心
下载PDF
医学机能实验学规范化操作虚拟平台设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艺标 高兴亚 +3 位作者 周红 朱学江 吴晓燕 戚晓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分析了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性质与特点,设计了实验规范化操作虚拟平台的结构与模块,采用3ds Max与Unity 3D引擎构建机能学规范化操作虚拟平台。该虚拟平台包含虚拟训练、虚拟考核、互动等模块,将动物福利纳入规范训练与考核,用以培养学生... 分析了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性质与特点,设计了实验规范化操作虚拟平台的结构与模块,采用3ds Max与Unity 3D引擎构建机能学规范化操作虚拟平台。该虚拟平台包含虚拟训练、虚拟考核、互动等模块,将动物福利纳入规范训练与考核,用以培养学生的善良情怀,增强对生命的敬重,有助于医学生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平台服务于本科生实验及研究生科研前期的操作规范化训练,训练项目具有短小、主题明确、相对独立等特点,还可应用于开展微课和碎片化学习,是对我校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实验学 规范化操作 虚拟平台 3ds MAX UNITY 3D
下载PDF
腹内迷走神经阻滞(VBLOC疗法):一种新型可植入性医学装置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高兴亚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12期36-37,48,共3页
背景:一种新型的医疗装置利用高频电产生间断的迷走神经阻滞(VBLOC).目的是评估迷走神经阻滞在超重者身上的作用,安全性,饮食摄入量和迷走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在肥胖受试者(BMI35—50kg/m2)身上做研究。在靠近食管胃连接处的迷走... 背景:一种新型的医疗装置利用高频电产生间断的迷走神经阻滞(VBLOC).目的是评估迷走神经阻滞在超重者身上的作用,安全性,饮食摄入量和迷走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在肥胖受试者(BMI35—50kg/m2)身上做研究。在靠近食管胃连接处的迷走神经植入电极来提供电阻断。随访受试者6个月,观察他们的体重,安全,心电图,摄食,饱感,血浆胰多肽对假喂食的反应。为了明确评估装置的单独作用,没有设立其他饮食和锻炼的项目。结果:31个病人(平均体重指数,41.2±1.4kg/m2)接受了装置。平均体重减轻在装置植入后4周,12周,6个月后分别为7.5%,11.6%,14.2%,(所有P<0.001);25%的病人6个月后体重减轻>25%(最大的36.8%)。没有出现死亡或装置有关的严重副反应。卡洛里摄入量减低了>30%(P≤0.01),伴随早期饱感(P<0.001)和降低的饥饿感(P=0.005)。12周之后血浆PP降低(20±7对比42±19pg/ml)。PP<25pg/ml的病人平均体重减轻的百分数是PP>25mg/ml病人的2倍(P=0.02)。3个病人出现严重的副反应需要短期住院,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皮下植入处血肿,难辨梭菌腹泻。结论:间断的腹内迷走神经阻滞与明显的体重减轻有关,并是一种有前景的,安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阻滞 医学装置 临床效果 腹内 植入性 饮食摄入量 体重减轻 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