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抗体在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家昊 郦娟 +3 位作者 褚冲 付诗慧 辛博 曾慧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18,共8页
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检测技术大多为传统的培养方法,结果准确但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纳米抗体作为一种新的抗原识别和调控工具,具备分子小、免疫原性弱、水溶性好、组织渗透性强、稳定性和亲和力强、易于表达和... 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检测技术大多为传统的培养方法,结果准确但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纳米抗体作为一种新的抗原识别和调控工具,具备分子小、免疫原性弱、水溶性好、组织渗透性强、稳定性和亲和力强、易于表达和修饰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特征,作为检测工具的优势,筛选与表达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纳米抗体在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补充了纳米抗体检测食品中诺如病毒和生物毒素的研究。最后对纳米抗体在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更加高效、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食源性致病菌 诺如病毒 生物毒素 检测
下载PDF
购买注意一下,放心冰爽一夏
2
作者 高家昊 徐玮 唐炜轩 《中国食品安全》 2024年第4期103-104,共2页
夏日炎炎,来一口透心凉的冷饮,既消暑,又解渴。随着夏季高温来临,高温天气容易加速细菌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有效防范夏季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给大家提供一些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变质 细菌繁殖 高温天气 食品安全消费 食品安全问题 夏季高温 有效防范
下载PDF
桂北龙胜浅变质碎屑岩中金矿属于造山型金矿
3
作者 魏翔宇 赵延朋 +1 位作者 高家昊 莫江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共2页
桂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已发现金矿床(点)70多处,但面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处境。2020~2022年,申请者及其团队对桂北龙胜大地金矿开展普查、详查工作,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是桂北金矿找矿重要的窗口和突破口。桂北龙胜地区位于... 桂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已发现金矿床(点)70多处,但面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处境。2020~2022年,申请者及其团队对桂北龙胜大地金矿开展普查、详查工作,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是桂北金矿找矿重要的窗口和突破口。桂北龙胜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南端,是湘黔桂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黔东南和湘西地区陆续发现造山型金矿(文静等,2022;陈军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桂北龙胜 浅变质碎屑岩 矿床成因
下载PDF
藏南拿日雍错片麻岩穹窿中新世淡色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变泥质岩部分熔融与分离结晶作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2 位作者 赵令浩 侯可军 唐索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95-2411,共17页
拿日雍错片麻岩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东部,穹窿边部淡色花岗岩脉形成于21.8±0.3Ma,穹窿核部主体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0.1±0.1Ma,其中1件样品记录了~17.3Ma热液蚀变事件。大部分淡色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较高的Si O... 拿日雍错片麻岩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东部,穹窿边部淡色花岗岩脉形成于21.8±0.3Ma,穹窿核部主体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0.1±0.1Ma,其中1件样品记录了~17.3Ma热液蚀变事件。大部分淡色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较高的Si O2(>72.9%),Al2O3(>14.7%)和A/CNK(>1.1),较低的Fe O、Mg O、Mn O和Ti O2;(2)高度变化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Hf、Th)和Rb/Sr、Nb/Ta、Zr/Hf比值;(3)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和Nd都显示负异常(Eu/Eu*<0.7,Nd/Nd*=0.5~0.8);(4)Sr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87Sr/86Sr(t)=0.7132~0.7330),但Nd同位素比值一致(εNd(t)=-12.4^-10.9)。这些特征表明:拿日雍错淡色花岗岩形成于20Ma,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富Ti矿物等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特提斯喜马拉雅 拿日雍错片麻岩穹窿 淡色花岗岩 分离结晶作用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江孜-康马地区白垩纪多期基性岩浆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亚莹 高利娥 +5 位作者 曾令森 陈福坤 侯可军 王倩 赵令浩 高家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72-3596,共25页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江孜-康马一带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至少可分为三期:(1)形成于-140Ma的辉绿岩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部分样品Sr—Nd同位素组成与其东部一132Ma错美.班布里大火成岩省中...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部江孜-康马一带发育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体/墙,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至少可分为三期:(1)形成于-140Ma的辉绿岩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部分样品Sr—Nd同位素组成与其东部一132Ma错美.班布里大火成岩省中基性岩相当,部分高镁样品具有Nb-Ta负异常和Ph正异常,εNd(t)值小于0;(2)形成于~120Ma的辉绿岩显示N—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3)形成于~90Ma的辉绿岩显示E—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后两期基性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均显示与印度洋MORB相关。结合同时期的Kerguelen地幔柱活动轨迹及东冈瓦纳大陆裂解事件,本文认为江孜-康马地区~140Ma基性岩代表Kerguelen地幔柱及其与上覆东冈瓦纳大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产物,是Kerguelen地幔柱长期潜伏于东冈瓦纳大陆下的证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该地幔柱影响的范围从错美向西拓展了约200km;之后随着东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印度洋的开启及扩张,印度板块逐渐北移并远离Kerguelen地幔柱,江孜-康马地区~120Ma和~90Ma两期基性岩代表新生印度洋软流圈部分熔融的产物,与Kerguelen地幔柱无关。该区识别出的三期基性岩浆活动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东部在白垩纪经历了与东冈瓦纳大陆裂解、印度洋的开启和扩张相关的多期基性岩浆活动。这些基性岩为深入了解和限定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自140Ma以来的古地理位置和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岩石记录和时间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基性岩浆作用 Kerguelen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不同类型部分熔融作用的时限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高利娥 曾令森 +3 位作者 王莉 侯可军 高家昊 尚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39-3059,共21页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主要分布于两条近平行排列的东西向构造带内,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高喜马拉雅带。实验岩石学和理论研究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进行不同性质的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部...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主要分布于两条近平行排列的东西向构造带内,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高喜马拉雅带。实验岩石学和理论研究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进行不同性质的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部分熔融类型与构造变形密切耦合。具体表现在:①46~35Ma,在增厚地壳条件下,以角闪岩部分熔融作用为主,形成了具有高Sr/Y比值的二云母花岗岩;②28~9Ma,减压条件下,俯冲物质快速折返,白云母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具有较高Rb/Sr比值的花岗岩;③其中,在21~16Ma期间,与藏南裂谷系E—W向伸展作用开启密切相关,变泥质岩发生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形成Rb/Sr比值较低,sr和Ba含量较高的花岗岩;④在25~27Ma期间,局部地区发生高压水致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淡色花岗岩 深熔作用 构造转换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晚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以拉萨白堆复合岩体中-基性岩脉群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家昊 曾令森 +2 位作者 郭春丽 李秋立 王亚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12-2436,共25页
拉萨白堆复合岩体寄主为含包体的花岗闪长岩,并被一系列平行-近平行东西走向中-基性岩脉群穿插,总体形成类似"条纹码"般的构造形式。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基性岩脉主要形成于85~68Ma。同期中性和基性脉岩都表现出富集大离子... 拉萨白堆复合岩体寄主为含包体的花岗闪长岩,并被一系列平行-近平行东西走向中-基性岩脉群穿插,总体形成类似"条纹码"般的构造形式。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基性岩脉主要形成于85~68Ma。同期中性和基性脉岩都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Sr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但Nd同位素比值(εNd(t)>+3.1)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10.7)较高,都不具有Eu异常。与中性脉岩相比,基性脉岩具有(1)Mg O含量较高和较高的Mg#(>50.6);(2)较高的Cr、Ni、Co含量;(3)较富集HREE且平坦分布。但中性脉岩Y含量较低,Sr/Y比值(38~72)较高,具有高Sr-低Y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源区可能为受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中-基性脉岩之间具有岩浆演化关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以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为主。结合文献数据,这些新数据表明冈底斯岩基的在晚白垩世(85~68Ma)经历了弧上伸展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持续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北向斜俯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白堆复合岩体 弧岩浆作用 伸展构造 斜向俯冲
下载PDF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关键金属Sn-Cs-Tl的富集机制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利娥 曾令森 +2 位作者 严立龙 高家昊 赵令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23-2943,共21页
关键金属是全球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其富集机制和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对喜马拉雅带吉隆和亚东地区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侵入到藏南拆离系的淡色花岗岩含有较高的Sn、Cs、Tl、Be... 关键金属是全球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其富集机制和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对喜马拉雅带吉隆和亚东地区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侵入到藏南拆离系的淡色花岗岩含有较高的Sn、Cs、Tl、Be、W、B、Li和Bi。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具有如下特征:(1)富集关键金属元素;(2)为原始岩浆经历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云母分离结晶作用后的残余熔体;(3)关键元素的富集和矿化与花岗岩高度分离结晶作用密切相关。随着分异程度的增强,岩浆变为富挥发分的高SiO_(2)体系,关键金属元素在残余熔体中富集,并且最后可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由于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似性,Cs和Tl呈类质同象替代钾、铷进入云母中。富集关键金属元素的花岗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属于与藏南拆离系相关的同构造侵位花岗岩,藏南拆离系的活动促使了原始岩浆的广泛分离结晶作用,以及后期的关键金属元素(如Rb、Cs和Tl)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元素 Sn-Cs-Tl 分离结晶作用 淡色花岗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南缘程巴岩体高Sr/Y花岗闪长岩和包体形成机制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7
9
作者 尚振 曾令森 +5 位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陈福坤 侯可军 王倩 郭春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90,共20页
程巴岩体位于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南缘,由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组成。测得的锆石U-Pb年龄可以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即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9.40±0.18Ma与29.42±0.25Ma,细粒闪长质捕虏体形成年龄为30.02±0.15Ma。... 程巴岩体位于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南缘,由花岗闪长岩、细粒闪长质包体等组成。测得的锆石U-Pb年龄可以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即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9.40±0.18Ma与29.42±0.25Ma,细粒闪长质捕虏体形成年龄为30.02±0.15Ma。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Si O2(65.2%~66.2%)、K2O(3.2%~4.0%),较低的铁(TFe O=3.2%~4.0%)和Mg O(约2%),同时具有高Sr(774×10-6~813×10-6)、低Y(9.9×10-6~11.2×10-6)、高Sr/Y值(63.4~82.2)等特征;闪长质包体表现出较低的Si O2(53%~56.1%)和K2O(1.5%~3.2%),较高的铁(TFe O=6.1%~8.1%)、Mg O(4.0%~6.2%)和Na2O/K2O≥2,同时具有负Eu异常(Eu/Eu*=0.432~0.804)。2种岩性都富集LREE及LILE,亏损HREE及HFSE,具有较高且一致的εHf(t)值(+1.1^+6.2)和全岩εNd(t)值(-2.9^-5.9)。以上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与细粒闪长质包体由同一岩浆分离结晶形成,花岗闪长岩经历磷灰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其高Sr/Y值为岩浆分离结晶的结果,并不代表原始岩浆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程巴岩体 花岗闪长岩 高Sr/Y 闪长质包体 LA-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片麻岩中石榴子石的多期生长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利娥 曾令森 +4 位作者 赵令浩 胡明月 王莉 高家昊 尚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29-3740,共12页
石榴子石是高级变质作用的重要矿物之一,能够保留成分环带和不同变质阶段的矿物或流体包裹体,为示踪寄主岩石经历的变质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采自雅拉香波片麻岩穹窿内高级变质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包裹体成分、主量元素环... 石榴子石是高级变质作用的重要矿物之一,能够保留成分环带和不同变质阶段的矿物或流体包裹体,为示踪寄主岩石经历的变质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采自雅拉香波片麻岩穹窿内高级变质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包裹体成分、主量元素环带和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揭示出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至少记录了五期岩浆或变质热事件。第Ⅰ期石榴子石为来源于源区的岩浆型石榴子石。第Ⅱ期、第Ⅲ期和第Ⅳ期石榴子石为变质型石榴子石,但不同期次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和生长介质、矿物组合不同。第Ⅴ期石榴子石为转熔型石榴子石,是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过程早期加厚地壳条件下的深熔作用。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岩中石榴子石具有复杂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在应用石榴子石进行变质作用研究时,需要仔细甄别,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片麻岩 石榴子石 多阶段生长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体西北部革吉地区两期早白垩世岩浆作用——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家昊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侯可军 郭春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70,共16页
邦巴岩体位于拉萨地块西部革吉地区,由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及一系列近平行、南北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体组成。野外地质调查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革吉地区白垩纪的两期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131~132Ma和127Ma。早... 邦巴岩体位于拉萨地块西部革吉地区,由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及一系列近平行、南北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体组成。野外地质调查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革吉地区白垩纪的两期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131~132Ma和127Ma。早期岩浆作用形成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质包体,具有以下特征:(1)明显富集K、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Zr等高场强元素;(2)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9~0.61)及负Ce异常;(3)具负εHf(t)值(-3.2^-0.3)及古老的地壳模式年龄(1.210~1.399Ga);(4)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为0.70424~0.71472,εHf(t)值为-5.70^-5.54。晚期岩浆作用形成花岗斑岩脉体,具有以下特征:(1)富集K、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2)基本不具有负Eu异常或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Eu/Eu*=0.74~0.87);(3)具有更老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226~1.576Ga)及更负的大范围变化的εHf(t)值(-6.1^-0.7)。晚期岩浆作用锆饱和温度(777~796℃)及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794~812℃)均高于早期岩浆的锆饱和温度(661~762℃)及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750~769℃)。上述特征表明,两期岩浆作用均为中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部分与地幔物质混染部分熔融的产物,随着岩浆作用的持续进行,岩浆中的古老地壳组分增加,熔体温度也增加,可能与南向俯冲的班公-怒江洋壳回转驱动的地幔岩浆活动向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吉地区 邦巴岩体 两期岩浆作用 锆饱和温度 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辉绿岩始新世——渐新世变质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令森 高利娥 +2 位作者 尚振 高家昊 王亚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309-312,共4页
印度—欧亚陆陆碰撞作用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之一,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崛起,深远地影响着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厘定印度—欧亚陆陆碰撞作用的起始时间是深入理解该碰撞事件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资源效应等重要地质过程... 印度—欧亚陆陆碰撞作用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之一,导致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的崛起,深远地影响着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厘定印度—欧亚陆陆碰撞作用的起始时间是深入理解该碰撞事件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资源效应等重要地质过程的关键时间坐标。随着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北向俯冲,碰撞带上下两盘都发生缩短增厚和相应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作用 特提斯喜马拉雅 渐新世 始新世 辉绿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 藏南 构造岩浆作用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石炭纪岩浆作用记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广旭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赵令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18-3040,共23页
藏南冈底斯岩基记录了大量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信息,虽然晚古生代的岩浆岩报道较少,但对限定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斯洋俯冲之前的构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已有资料,进一步对加查县和朗县晚古生代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 藏南冈底斯岩基记录了大量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信息,虽然晚古生代的岩浆岩报道较少,但对限定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斯洋俯冲之前的构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已有资料,进一步对加查县和朗县晚古生代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及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加查县和郎县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344.8Ma和344.0~362.0Ma,表明加查和朗县岩体都形成于石炭纪。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67.46%~75.33%),Al_2O_3含量较低(12.66%~15.82%),CaO含量为0.79%~4.32%,FeO和MgO的含量分别为0.48%~3.00%和0.28%~1.64%。依据它们的K_2O/Na_2O比值,这些岩石可分为富钾和富钠两个演化系列。这些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但Zr和Hf无明显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信息表明:(1)冈底斯岩基东段石炭纪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环境,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俯冲作用有关;(2)镁铁质岩浆演化形成富钠花岗岩,幔源岩浆和中下地壳岩熔体的混合形成富钾花岗岩;和(3)石炭纪岩浆作用持续时间至少~30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石炭纪岩浆作用 锆石U-PB定年 拉萨地块 弧后伸展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广旭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赵令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95-3034,共40页
新特提斯洋长期俯冲消减作用在早白垩世可能经历二次俯冲启动或板片俯冲几何形态的重大转换。确定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作用方式是甄别上述过程的关键,对理解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 新特提斯洋长期俯冲消减作用在早白垩世可能经历二次俯冲启动或板片俯冲几何形态的重大转换。确定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作用方式是甄别上述过程的关键,对理解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就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中保存的各类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和Hf同位素、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Nd)组成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基性岩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103.6~100.8Ma),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锆石ε_(Hf)(t)=+0.3~+5.7,全岩ε_(Nd)(t)=-0.8和-0.3,暗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大量俯冲沉积物或流体的混入,为沉积物熔体和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2)中性岩形成于99.8~97.6Ma,略晚于基性岩,其主量元素与基性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全岩ε_(Nd)(t)=+1.1,具有较多的地幔物质参与,为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形成;3)酸性岩(脉体)记录了多阶段岩浆作用(124.1~95.3Ma),根据同位素组成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较低的全岩ε_(Nd)(t)值(-8.3~-6.0),其岩浆源区显示富集特征,t DM2=1385~1586Ma,由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第二类的锆石ε_(Hf)(t)值(-2.8~+3.2)变化较大,岩脉的锆石ε_(Hf)(t)=+0.4~+8.1,t DM=428~906Ma,全岩ε_(Nd)(t)=+0.1和+0.8,表明岩浆源区具有不均一性,为古老地壳物质被富流体地幔岩浆改造形成;和4)镁铁质包体的主量元素与寄主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ε_(Hf)(t)=-9.3~+4.1),变化范围可达13个ε单位,为岩浆混合成因。寄主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分别作为酸性和基性端元,是基性岩浆与其诱发古老地壳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混合形成。结合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岩的研究结果,朗县杂岩在早白垩世(124~97Ma)的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现象,锆石Hf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可达13个ε单位,其岩浆源区复杂且富含流体,代表了新特提斯洋在早期(240~144Ma)经历漫长的俯冲之后,在早白垩世时期(~120Ma)俯冲带发生跃迁或俯冲角度达到临界点,导致大量俯冲沉积物和流体沿俯冲带俯冲下去,与发生部分熔融的地幔楔物质混合,底侵导致上覆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早白垩世复杂的岩浆岩组合,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朗县杂岩 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岩浆混合 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米林地区晚侏罗世-白垩纪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海涛 曾令森 +4 位作者 许翠萍 高家昊 赵令浩 王亚飞 胡昭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41-3062,共22页
冈底斯岩基东部的米林地区发育辉长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近垂向相间排布的侵入杂岩体及东侧未变形闪长岩体。野外穿切关系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果表明:早期辉长质片麻岩(146.3±1.6Ma)被晚期花岗质片麻岩(141.7±2.0Ma)侵... 冈底斯岩基东部的米林地区发育辉长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近垂向相间排布的侵入杂岩体及东侧未变形闪长岩体。野外穿切关系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果表明:早期辉长质片麻岩(146.3±1.6Ma)被晚期花岗质片麻岩(141.7±2.0Ma)侵入,并一起经历了后期变质作用(~90Ma)和晚白垩世闪长质岩浆作用(87.8±1.1Ma)。辉长质片麻岩具有EMORB特征,经历了富Ti矿物相的堆晶作用,母岩浆主要来源于板片流体交代上覆亏损地幔楔物质(ε_(Hf)(t)=+9.9^+14.5;ε_(Nd)(t)=+3.0^+4.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伴有Fe-Ti氧化物的分离结晶,源区物质主要为部分熔融的初生下地壳(ε_(Hf_(t)=+10.9^+15.1;ε_(Nd)(t)=+4.1^+4.3)。闪长岩具有弱的Eu正异常,暗示源区存在斜长石的堆晶作用,其母岩浆来源于板片流体交代上覆亏损地幔楔物质(ε_(Hf)(t)=+12.2^+15.6),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混入地壳物质。冈底斯岩基南缘发育晚侏罗世的辉长岩和早白垩世花岗可能是第一次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即将终止的产物。晚白垩世岩浆岩是与新特提斯洋再次俯冲引起的峰期岩浆活动的标志,可能是板块回撤引发软流圈上涌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晚侏罗世 白垩纪 侵入体 新特提斯洋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晚白垩世含紫苏辉石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家昊 曾令森 +3 位作者 高利娥 赵令浩 王亚莹 王亚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67-2700,共34页
冈底斯岩基南缘自西向东,从楠木林到米林广泛出露一系列含暗色细粒包体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斜长石以及紫苏辉石的巨晶(> 5mm),呈现出堆晶结构。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侵入岩的结晶年龄... 冈底斯岩基南缘自西向东,从楠木林到米林广泛出露一系列含暗色细粒包体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斜长石以及紫苏辉石的巨晶(> 5mm),呈现出堆晶结构。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97~77Ma,并不随侵位位置具有显著的经度上的变化。含紫苏辉石的基性岩具有高的Al2O3(17.3%~18.2%)含量,较高的Mg O (3.9%~4.1%)含量,Fe OT含量在8.7%~9.0%之间;低的Cr (<14.8×10-6)和Ni (<15.0×10-6)含量,基本不具有Eu的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含紫苏辉石的中-酸性岩具有高的Al2O3(14.9%~18.8%)含量,高的Mg#值(> 39.7);变化较大的Cr(5.7×10-6~260×10-6)和Ni(10.2×10-6~78.2×10-6)含量,具有微弱-强烈的Eu的负异常,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暗色细粒包体与含紫苏辉石基性岩相比具有相似的Si O2含量,Fe OT(8.1%~9.0%)含量,稍高的Mg O (4.7%~5.4%)含量,Al2O3(18.1%~19.4%)含量以及Mg#值(51.0~52.6);具有与含紫苏辉石基性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分布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较低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t)=0.7037~0.7044),较高并变化较大的εNd(t)值(+3.7^+9.4)和εHf(t)值(+9.9^+14.6)。这些特征共同说明,经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中软流圈部分在俯冲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母岩浆,其母岩浆随后与俯冲板片熔体发生混合。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以及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并最终形成了冈底斯岩基南缘出露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暗色细粒包体可以代表母岩浆的早期堆晶,是岩浆淬火作用的产物。母岩浆中大量流体的存在,使其结晶顺序为单斜辉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随后的堆晶作用使得这一系列侵入岩得以赋存紫苏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紫苏辉石 堆晶作用 斜长石分离结晶 暗色细粒包体
下载PDF
变基性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榍石的微量元素效应:以南迦巴瓦混合岩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令浩 曾令森 +3 位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王亚飞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14-2728,共15页
南迦巴瓦地区广泛出露的中下地壳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层状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为研究部分熔融过程中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熔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相对于源岩或熔融残留体,淡色体亏损Ti、V、REE、Y、Nb、Ta、U等... 南迦巴瓦地区广泛出露的中下地壳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层状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为研究部分熔融过程中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熔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相对于源岩或熔融残留体,淡色体亏损Ti、V、REE、Y、Nb、Ta、U等元素,与混合岩中榍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互补。混合岩、淡色体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南迦巴瓦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淡色体的微量元素特征主要受控于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长英质熔体的低Ti溶解度,榍石以未熔残留体形式存在于暗色体中,导致熔体亏损Ti、REE、Nb、Ta、V、U等元素和Sr/Y比值相对升高。关键元素在榍石和熔体之间的配分系数受熔体成分影响明显。角闪岩中变质榍石DNb/Ta<1,因此变质榍石残留导致熔体Nb/Ta相对于源岩升高;而高Si-Al花岗质熔体中榍石DNb/Ta> 1,因此与高Si-Al熔体平衡的榍石的分离(转熔或结晶分异)将导致熔体Nb/Ta比值相对源岩降低。榍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微量元素效应为理解变基性岩部分熔融产生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变角闪岩 部分熔融 富钠过铝质熔体 榍石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日多地区花岗岩体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涛 曾令森 +5 位作者 高利娥 胡昭平 王亚飞 赵令浩 高家昊 徐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9-454,共16页
冈底斯岩基广泛发育三叠纪-中新世的岩浆岩,是研究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相关的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日多地区花岗岩体位于藏南墨竹工卡县东侧日多乡附近,其主体为花岗岩,被花岗闪长玢岩脉侵入。锆石U-Pb... 冈底斯岩基广泛发育三叠纪-中新世的岩浆岩,是研究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相关的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日多地区花岗岩体位于藏南墨竹工卡县东侧日多乡附近,其主体为花岗岩,被花岗闪长玢岩脉侵入。锆石U-Pb地质年代学表明:主体花岗岩形成于62.7±0.5Ma,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玢岩脉形成于59.5±1.5Ma,并捕获了大量的侏罗纪岩浆岩锆石(155.4±1.8Ma)。日多地区花岗岩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1)高SiO_2、Na_2O、Al_2O_3,低FeO^T、MgO、TiO_2;(2)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及高场强元素Nb、Ta、Ti、P元素;(3)具有Eu负异常,总体显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和岛弧型岩浆岩特征。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物质。花岗闪长玢岩脉裹挟大量侏罗纪岩浆型锆石,表明冈底斯岩基拉萨以东地区可能经历了较广泛的晚侏罗世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新特提斯洋俯冲作用 锆石U-PB年龄 侏罗纪岩浆作用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岩基东段晚白垩世早期朗县杂岩的岩石成因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广旭 曾令森 +2 位作者 赵令浩 高利娥 高家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8-3376,共29页
藏南冈底斯岩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岩保存了有关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朗县杂岩中出露的晚白垩世早期中酸性岩(岩脉)开展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同位素(Sr、Nd和Hf)组成的研究。闪... 藏南冈底斯岩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岩保存了有关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朗县杂岩中出露的晚白垩世早期中酸性岩(岩脉)开展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同位素(Sr、Nd和Hf)组成的研究。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年龄为92.4~86.9Ma,花岗岩(脉)年龄为91.9~88.6Ma,均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偏铝质特征,具有较高的锆石Hf(εHf(t)=+8.3~+13.2,平均值+10.9)和全岩Nd(εNd(t)=+3.2~+2.7)同位素组成,为受俯冲板片流体和大洋沉积物熔体共同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闪长岩岩浆源区形成深度较浅且受板片流体的交代程度较高,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更深,受沉积物熔体交代程度较高。花岗岩(脉)在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上显示明显差异,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花岗岩属于低钾钙碱性系列,Na_(2)O/K_(2)O>3.0,稀土总量较高,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Sr/Y低(<7.2)。在主量元素组成上,该类花岗岩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较好的线性演化关系,表明它们可能是上述中酸性岩浆演化的产物。第二类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Na_(2)O/K_(2)O较低(均<1.0),铝饱和指数较高(A/CNK=1.01~1.02),发育角闪石,稀土总量较低,具有微弱负或无Eu异常(Eu/Eu*=0.88~1.12),Sr/Y比值(33.8~55.4)较高,锆石Hf(εHf(t)=+4.1~+10.8)和全岩Nd(εNd(t)=+0.8)同位素组成都较低,为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冈底斯岩基晚白垩世早期(100~87Ma)岩浆岩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新特提斯洋板片自早白垩世以高角度俯冲,在晚白垩世早期俯冲板片发生回撤,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增强,诱发熔流体交代过的地幔楔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这些镁铁质岩浆上升侵位到下地壳,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并诱发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晚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各异的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朗县杂岩 晚白垩世岩浆作用 板片回撤 新特提斯洋俯冲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江孜-康马地区早白垩世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亚莹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高家昊 尚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345-348,共4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经历了多期基性岩浆作用,形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基性岩(Jiang et al., 2006;江思宏等,2007: Zhu et al., 2009;曾令森等,2012;Zeng et al., 2012)。这些基性岩主要以岩墙群或岩席的形式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特提...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经历了多期基性岩浆作用,形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基性岩(Jiang et al., 2006;江思宏等,2007: Zhu et al., 2009;曾令森等,2012;Zeng et al., 2012)。这些基性岩主要以岩墙群或岩席的形式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特提斯沉积岩系中,厘定这些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代表的构造环境,是检验和限定特提斯沉积岩系形成构造背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地球化学特征 早白垩世 康马地区 辉绿岩 雅江 藏南 地球化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